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項羽本紀》教學設計彙總兩篇

《項羽本紀》教學設計彙總兩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項羽本紀》教學設計

《項羽本紀》教學設計彙總兩篇

 教學目的:

1. 讓學生學會深入閱讀傳記,不僅瞭解人物生平事蹟,更要學會從字裏行間去分析人物;

2. 對人物進行辨正的認識、評價;

3. 對傳記文學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4. 學會用批判的眼光去觀察,去思考。

 課時:2課時

“傳記”教學中“選修”與“必修”的不同:

1. 必修課堂教學中有引導學生進行內容概括、歸納的環節,選修教學則可以考慮將這部分內容作爲課前預習,課堂檢查。

2. 必修重點是通過閱讀文本認識傳主,選修則要求在此之上進一步思考,對傳主進行分析、評價。從而加深學生對於人生、對於歷史的認識。

3. 必修中是認識、瞭解傳記這種文體,選修中則要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去寫,怎樣寫更好,由此聯繫到其它文學形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預習:標出重點字詞,要求學生藉助字典完成對文本的字面理解

查閱資料,瞭解項羽的生平。(可以三四個人合作完成)

課堂上通過提問檢查。

 二、解讀文本,認識人物

分部分閱讀文章,注意挖掘細節,分析、概括各部分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分小組討論。

(一) 少懷壯志

出身武將世家,與楚淵源深厚

少時即胸懷大志,才智非凡,有叛逆精神。但幾次學習“不成”、“不成”、“又不肯竟學”

(二) 叱吒風雲

英勇非凡,霸氣十足。但比較缺乏沉穩,易怒,莽撞。

(三) 垓下悲歌

性情中人,豪氣沖天。但在謀略方面欠缺,看不清戰爭的實質。

(四) 總結

人是立體的,多種性格矛盾而統一地集合在同一個人的身上。而這複雜的性格就流露在人的一言一行中。傳記的寫作要求作者首先要深入傳主的生活,通過各種渠道去了解、走進傳主的精神世界,在動筆前必須對傳主有全面深刻的認識。司馬遷窮盡其一生的精力來寫作《史記》,在資料的準備上做足了工夫。只有這樣,在動筆寫作時,才能恰當地將傳主真實而全面地呈現出來。雖時隔千年,但西楚霸王項羽這個失敗的英雄通過司馬遷的文字仍鮮活地站立在我們面前。

 第二課時

  三、關於傳記的真實性

關於項羽的《垓下歌》,有人提出項羽及其左右之人都已在突圍中戰死,即使項羽當時確曾做詩,但也無法流傳下來。所以《垓下歌》應是後人所做。中國的中國的史傳文學傳統,強調歷史的真實性,司馬遷也非常重視這一點。那他爲何要將《垓下歌》寫入傳記中?

(傳記的真實性應是本質的真實,歷史的真實。由於作者無法親歷傳主的人生,所以很多細節是無法證實的。但爲了更好地表現人物,細節是必需的。這就要求作者從傳主的性格,實際的生活環境等因素出發,進行合理的虛構。)

(舉例:《三國演義》小說原著中,諸葛亮在空城計成功之後是大笑,而在電視劇中,諸葛亮則是一聲長嘆。這一細節肯定是無法從歷史的角度加以考證,但我們卻可以從當時的環境和人物的性格考證討論其設計的合理性。)

  四、評價人物

(一) 你如何看待項羽?(結合課後思考·探究·練習一中司馬遷對項羽的評價分小組討論)

(二) 你認爲項羽是否應該自刎?(結合課後思考·探究·練習二進行)

 五、(提前安排學生觀看《西楚霸王》)你認爲影片在情節設置上有沒有特別精彩的或值得商榷的?演員在對人物的表現上,有沒有表現出人物的神,夠不夠到位?

  六、作業:閱讀《史記·高祖本紀》,談談對劉邦的認識。

  《項羽本紀》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1.積累掌握古漢語字詞句的基本用法。

2.體會《史記》的語言藝術特點與風格,學習《史記》的人物刻畫藝術。

3.學會運用正確的觀點分析評價歷史人物。

  教學重點:

1.《史記》的藝術特色

2.項羽人物形象特點。

 教學難點:

認識項羽的悲劇性格

 教學方法:

講授和討論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對比分析兩首詩的異同

李清照《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杜牧《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 捲土重來未可知。

秦二世的殘暴腐朽,給人民造成了無窮無盡的災難。大澤鄉陳勝揭竿而起,各地紛紛響應,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國。項羽,就是在這場轟轟烈烈的農民大起義中涌現出來的一位英雄,一個悲劇式的英雄。他勇猛善戰,叱吒風雲,顯赫一時,在擊敗秦軍,推翻秦王朝的過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績;但在推翻秦朝統治以後,他目光短淺,策略錯誤,企圖恢復春秋、戰國時代的封建貴族政治,加之燒殺破壞,終於喪失民心,軍敗身亡。

佈置課前預習:標出重點字詞,要求學生藉助字典完成對文本的字面理解; 查閱資料,瞭解項羽的生平。(可以三四個人合作完成)課堂上通過提問檢查。

 一 引入新課:簡介作者及《史記》

《史記》是作爲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全書有五部分組成: 本紀,世家,列傳,書,表

魯迅讚譽它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意即它既是史學鉅著,又是文學鉅著。

《項羽本紀》就是通過秦末農民大起義和楚漢之爭的宏闊歷史場面,生動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項羽一生。他既是一個力拔山、氣蓋世、“近古以來未嘗有”的英雄,又是一個性情暴戾、優柔寡斷、只知用武不諳機謀的匹夫。司馬遷巧妙地把項羽性格中矛盾的各個側面,有機地統一於這一鴻篇鉅製之中,雖然不乏深刻的撻伐,但更多的卻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項羽本紀》是《史記》傳記中最精彩的一篇,達到了思想和藝術的高度統一。它猶如一幅逼真傳神的英雄肖像畫,色彩鮮明;又像一張秦漢之際的政治軍事形勢圖,錯綜有序。通篇文章氣勢磅礴,情節起伏,場面壯闊,脈絡清楚,疏密相間,語言生動,成爲我國文學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文中破釜沉舟、鴻門宴、四面楚歌、烏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戶曉,歷代傳誦。

 二 分段朗讀課文並思考:

1、 從課文節選的幾個部分和編者所加的幾個標題看,太史公的《項羽本紀》是怎樣給項王作傳的?

記載了他叱吒風雲的一生。記的是整個歷程的幾個階段。

  三 解讀文本,認識人物:

分部分閱讀文章,注意挖掘細節,分析、概括各部分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分小組討論。

(一) 少懷壯志

出身武將世家,與楚淵源深厚

少時即胸懷大志,才智非凡,有叛逆精神。但幾次學習“不成”、“不成”、“又不肯竟學”

(二) 叱吒風雲

英勇非凡,霸氣十足。但比較缺乏沉穩,易怒,莽撞。

(三) 垓下悲歌

性情中人,豪氣沖天。但在謀略方面欠缺,看不清戰爭的實質。

(四) 總結

人是立體的,多種性格矛盾而統一地集合在同一個人的身上。而這複雜的性格就流露在人的一言一行中。傳記的寫作要求作者首先要深入傳主的生活,通過各種渠道去了解、走進傳主的精神世界,在動筆前必須對傳主有全面深刻的認識。司馬遷窮盡其一生的精力來寫作《史記》,在資料的準備上做足了工夫。只有這樣,在動筆寫作時,才能恰當地將傳主真實而全面地呈現出來。雖時隔千年,但西楚霸王項羽這個失敗的英雄通過司馬遷的文字仍鮮活地站立在我們面前。

 第二課時

  一 根據早讀印象,複述各部分,要求:

1.大方自然,不怯場 2.表述清晰流暢 3.不單純是翻譯,用自己的語言 4.繪聲繪色,不是平鋪直敘

  二 評價人物:

1。 你如何看待項羽?(結合課後思考•探究•練習一中司馬遷對項羽的評價分小組討論)

2。 你認爲項羽是否應該自刎?(結合課後思考•探究•練習二進行)

3.提前安排學生觀看《西楚霸王》)你認爲影片在情節設置上有沒有特別精彩的或值得商榷的?演員在對人物的表現上,有沒有表現出人物的神,夠不夠到位?

 三 作業設計:

1.根據以下片段,分析項羽及劉邦的性格:

(1)秦始皇遊會稽,渡浙江,樑與籍懼觀,籍曰:“彼可去而代之也。”

高祖常徭咸陽,縱觀秦皇帝,喟然嘆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項羽:直率粗獷 劉邦:胸有城府

(2)外黃不下,數日,已降,項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詣城東,欲坑之。

項羽:兇狠暴戾

(3)項王已定東海來西,與漢懼臨廣武而軍,相守數月。當此時,彭越數反樑地,絕楚糧食,項王患之。爲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懼壯麪受命懷王,約爲史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項羽:急噪 劉邦:老奸巨滑

(4)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

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項羽:身陷絕境,仍不悔悟,未能正確認識自身錯誤

2.閱讀《史記•高祖本紀》,談談對劉邦的認識。

補充:重點詞句

1.一人敵:抵抗一個人。敵,抵抗,抵擋。有成語“寡不敵衆”

2.奇:以……爲奇,意動用法

3.憚:畏懼,害怕

4.諭以所爲起大事:“以所謂起大事諭(之)”,諭,告訴,使人知道

5.舉:發動

6.丁壯苦軍旅:即“丁壯苦(於)軍旅,“於”表被動

7.徒以吾兩人身:徒,只,僅僅;以,因爲

8.下樑地:下,攻下,攻克

9.下樑王:下,屈尊,降低身份,可引申爲“歸順”

10.馳走:馳,使勁趕馬

11.自度:揣測、揣度

12.所當者:當,擋住、抵擋

13.地方:土地方圓

14.引兵而東:東,向東進發,名作動

15。東渡烏江:東,向東,名作狀

16.獨不愧於心乎:獨,副詞,表示反問,相當於“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