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二語文《林黛玉進賈府》教學反思

高二語文《林黛玉進賈府》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1W 次

  《林黛玉進賈府》教學反思1:

課堂教學歷來被稱爲“遺憾的藝術”,講完《林黛玉進賈府》,更是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體會。在我決定要講這篇課文後,精心備課,認真寫教案,反覆考慮怎樣把如此長篇幅的文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講完甚至於講的精彩。作爲一部古代小說,《紅樓夢》需要講的太多太多了,但時間不允許我面面俱到,所以最終我選擇的是與其泛泛而談一帶而過,不如深入挖掘一個人物形象。那麼文章寫的最爲傳神的王熙鳳便進入了我的視野。我記得以前有人說過“語文就是語文,它不是美術課,也不是音樂課”意思就是在語文課上用一些圖片或聲音會降低學生對語言的敏感度而只關注人物的外在形象。對這句話我並不完全認同,我認爲使用圖片和聲音是完全可以的,但要注意使用的是否恰當。所以在製作本次課件時,我用了電視劇《紅樓夢》中的人物劇照和電視劇片段來設置情景吸引學生注意力、活躍調節課堂氣氛,我感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高二語文《林黛玉進賈府》教學反思

首先我以歌曲《枉凝眉》開頭,當歌聲想起時,我相信同學們的思緒會隨着歌聲飛揚,會想到林黛玉,賈寶玉,想到兩個人的愛情。以這樣的情景導入使課堂進入了一種美的情景。在講課過程中又穿插使用了黛玉、寶玉、王熙鳳的劇照,使人物形象更爲鮮明突出。當然我把這些安排在了分析完人物形象的基礎上再展示,以防學生把黛玉就想成陳曉旭,把寶玉就想成歐陽奮強,阻礙學生們發揮他們的想象力。

在具體的課文分析中我通過對“點評式讀書法”運用,再加上對欣賞方法的適當點撥,引導學生儘可能地貼近文字,走進文字,與語言文字親密接觸,從而領略文字所蘊涵的豐富內容,從文字中感受形象,感受曹雪芹運用文字塑造人物形象的高超技藝,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

比如王熙鳳肖像描寫: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脣未啓笑先聞。這裏我就提示學生特別注意“三角”“吊梢”等詞來體會她的刁鑽狡詐,注意“威不露”一詞來體會她的“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陰險,並且讓學生齊讀兩遍,以活躍氣氛加深理解。接着使學生通過對一些關鍵詞的理解一步步地走進文字,更深入地理解所寫人物的性格特點,還提示學生要培養良好的欣賞習慣。“認真揣摩語言,細細咀嚼品味”。這樣一來,引導學生讀文學作品從“看熱鬧”的低層次提升到審美鑑賞的層面。如:“天下真有這樣標緻的人物,我今兒纔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麼姑媽偏就去世了!”王熙鳳真是一石三鳥,她能用一句話就把在座的各位一一拍遍。王熙鳳不但善於辭令,而且善於表演,一瞬間她就能變換好幾種表情,變化速度之快讓我們讀者都瞠目結舌。所以這一段精彩的語言描寫,我選擇了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尤其注意“真有”“今兒”“才”這幾個非常傳神的字眼。朗讀效果很好,尤其是王熙鳳的扮演者王哲同學有些地方確實讀出了人物的潑辣性格。我覺得這樣的教學處理,既避免了學生淺嘗輒止的不良思維習慣,又使學生能更明確更有深度地理解文字,解讀名著,提高鑑賞力。

本堂課做的較好的地方:

1、突出了重點,學生對人物形象把握很到位

本堂課突出了對重點人物形象的把握,課堂中心明確,學生忙碌而有序,始終緊緊圍繞王熙鳳的人物形象從多方面展開賞析,學會了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成爲課堂教學的主角

本堂課運用了點評式讀書法。從學生的點評情況來看,能夠從多方面展開對王熙鳳這個人物形象的鑑賞。離開了老師的講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對文學作品的鑑賞水平都大大超出了老師的預料,教師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學生不會欣賞或欣賞不到位的問題。因爲在讓學生自由發揮各自的認知水平去鑑賞作品的同時,學生間思維的火花互相碰撞,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需要改進之處

(1)課堂是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但不能否認,在這堂課上有些地方的處理顯得有些僵硬,我講的過多,學生雖有參與,但仍然不充分。總是擔心學生分析不好,挖掘不充分,這實際上是對學生不放心不自信的表現。其實這個學生可能分析不好,那另一個同學可能會很好。再說答案是多樣的,應該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理解,有獨到的表現。教師可以在點撥完一個後,引導學生感知、品味具體的語言材料,讓他們自行探究,這樣學生的自主活動會體現得更充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會更明顯地體現出來。這一點是以後教學中必須注意的。

(2)對語言的朗讀品味應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語文課離不開對語言的涵詠品味。好的語言大多意味雋永,可多意會,少言傳。雖然小說的篇幅較長,不像詩歌散文那樣便於誦讀吟詠,但還是可以挑選出一些精彩的片斷,讓學生體會,品味。可採用單個地讀,分角色地讀,對讀的情況進行評價等方式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品味,發掘其中的妙處。本課共有兩次齊讀,後來因爲時間關係就沒有對文本進行朗讀,使得鑑賞點評有些遊離文本,這就好像在建造一個“空中樓閣”,缺少堅實的根基,分析得再多,到最後仍讓人覺得岌岌可危,到最終也無法內化成學生自己的東西。所以應加強對文本的誦讀,讓學生在品讀文本中不斷加深理解感悟,以致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長久的回味。

(3)時間安排不合理。

原因是前面講解太多太細,以至於最後歸納的地方顯得較倉促,不能遊刃有餘,最後的鞏固訓練部分也只能一提而過。“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就是這節課給我的啓示。

總之,這節課讓我收穫了太多太多,有驚喜,有滿足,有遺憾,有傷心,講完課後我反覆的想,如果課堂上這個地方我這樣處理該多好,如果這個地方我少講一些多好,如果這個地方時間安排再緊湊一些該多好?但這都已成爲過去,已成爲無法改變的歷史。雖然再優秀的教師,再成功的教學,也難掩瑕疵,但我相信機遇總垂青於有準備的頭腦,我要把這種善於反思的精神滲入到平時的教學中去,讓我的課堂少一些遺憾多一些美麗!

  《林黛玉進賈府》教學反思2:

一、引言與背景

《林黛玉進賈府》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第三冊第一單元第一課,課文節選自《紅樓夢》第三回,是全書序幕的一個組成部分。它通過一個未進過賈府的少女林黛玉的眼光,對賈府的環境和主要人物進行了細緻的描繪,爲下文情節的展開作了必要的交代。這一節中人物的出場,歷來爲人們所稱道。曹雪芹用變化多端的手法,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本課教學可以此爲例子,引導學生結合自身閱讀積累,體會我國古典小說在藝術風格和描寫手法上的一些特點,從而使課內閱讀課外化,課外閱讀課內化。

二、教學過程描述

第一課時,我先調查學生對《紅樓夢》的瞭解情況,然後簡要介紹了《紅樓夢》的主要內容、主要人物關係、賈府各院落的位置和林黛玉進賈府的路線圖,搭建閱讀賞析的平臺。之後通過閱讀文本,讓學生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

第二課時研讀人物性格的塑造,學習人物描寫方法。我先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描寫黛玉外貌的語句,並提示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1、衆人眼裏的黛玉。2、王熙鳳眼裏的黛玉。3、賈寶玉眼裏的黛玉。學生通過閱讀,較快的篩選出正確的信息。隨後引導學生找出文中表現黛玉“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的句子,並理解她爲什麼這樣要求自己,由此完成對林黛玉人物形象的賞析。接着賞析賈寶玉這個人物形象,我設計了下列問題讓學生思考:1、對寶玉這個人物,作者先側面描寫,後正面描寫,在人物出場前,作者是怎樣側面描寫寶玉的?這些描寫使人對寶玉產生一種什麼樣的印象?2、人物出場後,作者又怎樣從正面描寫寶玉的?即:在黛玉眼中呈現的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寶玉?這種矛盾說明了什麼?3、分析體會《西江月》二詞,這是站在什麼立場上以什麼樣的口吻來品評寶玉的?爲什麼要採用這種寓褒於貶,正文反作的方式?4、這種先側面鋪墊,後正面描寫的出場方式對塑造人物起到什麼作用?

這樣,層層深入,由現象到本質,使學生既充分認識寶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瞭解《紅樓夢》的反封建意義,又發自內心地讚歎曹雪芹的大手筆。

通過閱讀,學生了解了我國古代小說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通過這幾個方面對人物形象進行賞析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我把另一個主要人物王熙鳳交給學生自主賞析,分組點評。學生思維非常活躍,分析問題、認識問題的能力有明顯提高。

  《林黛玉進賈府》教學反思3: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小說的頂峯,爲中國四大小說之首。《林黛玉進賈府》是歷來被選入高中語文教材的篇目,取自原著中的第三回。這回主要講述寶黛的初次會面,以及爲以後的感情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賈府中的主要人物,或實寫或虛寫,都有了簡要的輪廓。篇幅相對有點長,但層次鮮明,語言優美,主要人物的性格已經比較突出的顯現。學生學習這篇文章,即是對《紅樓夢》的初次感受,也是爲以後的整篇閱讀奠定興趣的基石。

在以往的教材中,此課文是出現在高二的教材,現在讓高一的學生學,相信會有一些難度。但從教材編寫的角度來看,讓高一學生學習是有好處的,藉此機會接觸《紅樓夢》,以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能夠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閱讀這部大部頭。

上此課前,原本打算找86版的電視連續劇和一些相關的圖片讓學生觀看,記得了05屆教授此課時就把學生帶到多媒體,讓他們看林黛玉進賈府的電視,學生非常感興趣,課堂氣氛也活躍了不少。但後來我發現,觀看電視劇,學生對人物形象較爲關注,對人物性格也有了一些把握,但看了電視劇後,就有了先入爲主的印象,而忽略了對名著語言的品味鑑賞,這與語文教學的宗旨是相悖的。語文課就是要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我在上這節課時,上課前沒有組織觀看劇電視劇《紅樓夢》,也沒有向學生展示與《紅樓夢》有關的圖片資料,在介紹完作家、時代背景及紅樓夢前五回的內容後,就充分利用語言文字的間接性,通過“點評式讀書法”的介紹和運用,再加上對欣賞方法的適當點撥,引導學生儘可能地貼近文字,走進文字,與語言文字親密接觸,從而領略文字所蘊涵的豐富內容,從文字中感受形象,感受文學大師運用文字的高超技藝,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例如引導學生點評林黛玉,從“衆人的眼裏”、“鳳姐的眼裏”、“寶玉的.眼裏”,從課文找出相應的語句,然後讓學生進行點評,並且告訴學生:點評,就是圈點並批評。圈點,是在需要評論的地方畫圈或點點,做些符號;批評,就是評論。點評的方式有圈點、總批、眉批、夾批等。如寶玉眼裏的黛玉:“細看形容,與衆各別: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我就提示學生特別注意“愁”“病”等詞來體會她的“體弱多病”,注意“含情目”一詞來體會她的“多情”,並在原文加上一些點評符號如着重號等以提醒學生注意。接着對這一段文字點評到:“氣質超凡脫俗,容顏美貌多情、體弱多病”。王熙鳳眼裏的黛玉時,我還插入了脂硯齋的評語:“真有這樣標緻人物,出自鳳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筆看”以此來加深學生的印象;而對賈寶玉的分析中,主要抓住別人對寶玉的評價、兩首《西江月》的判詞以及黛玉眼中的寶玉來理解寶玉的性格特點。這樣,不僅使學生通過對一些關鍵詞的理解一步步地走進文字,更深入地理解所寫人物的性格特點,還提示學生要培養良好的欣賞習慣。“認真揣摩語言,細細咀嚼品味”。這樣一來,其實就是讓學生將那些朦朧膚淺的感覺用文字進行加工、提升從而表達出來的過程。換言之,也就是引導學生讀文學作品從“看熱鬧”的層次提升到審美鑑賞的層面。 這樣的教學處理,既避免了學生淺嘗輒止的不良思維習慣,又使學生能更明確更有深度地理解文字、解讀名著,提高鑑賞力。

爲了進一步理解賈府中的人物,我還設計了一個探究題:探究《林黛玉進賈府》中的哭和笑,從人物的哭和笑當中理解人物性格,透視賈府的環境。並且讓學生跟着林黛玉的行蹤,和林黛玉一起細心觀察賈府,瞭解賈府這一典型環境對生活在這裏的人的性格的形成有怎樣的影響。

最後,還佈置了練筆,讓學生寫“我眼中的黛玉”,在寫之前,我先讀了“網友之黛玉”和“專家之黛玉”。

語文課通過文字的間接性,引導學生想象品味其中的韻味,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還能使學生在鑑賞的過程中獲得精神愉悅,審美享受。引導學生體會曹雪芹描寫人物不僅寫人物外在的形貌,還通過極精練的語言寫出了人物的神韻的高超技藝。本課也旨在通過這節課教給學生閱讀名著的方法,引起他們閱讀的興趣。

授完課後,我開玩笑似的問學生:學完這課,有沒有激起你們一點閱讀《紅樓夢》的興趣呢?文科班學生表示通過這節課,極大地激發了他們閱讀《紅樓夢》的興趣,但理科班的同學則表示興趣不大,看來,文理科班的教學應有所區別才行。

本課教學還存在一些不足,給學生朗讀的時間少。還有課時嚴重超時,原計劃用四課時教學的,最後用了六課時,這無形中會讓學生產生審美疲勞,有時可能會適得其反,本來想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結果有可能反倒讓學生厭煩,估計理科班的情況就是如此。如何做到長文短教,深文淺教,依然是我今後教學要着重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