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李白《將進酒》精品教案大綱

李白《將進酒》精品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9W 次

 ●說課

李白《將進酒》精品教案

《將進酒》原爲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意即“勸酒歌”,多以飲酒放歌爲內容。將(qiānɡ),請、願之意,《詩衛風氓》中有“將子無怒”句,這個“將”與詩句“呼兒將(jiānɡ,拿)出換美酒”的“將”音義不同。唐代詩人鄭谷曾在《讀李白集》中寫道:“何事文星與酒星,一時鐘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百首,留著人間伴月明。”李白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主觀詩人,他的內心往往積蓄着沉厚強烈的感情,一旦遭遇外界契機的觸動,發而爲詩便如山洪暴發,噴涌而出。

教師在引導學生鑑賞這首詩的時候,除了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經歷、寫作背景及詩歌的藝術特色之外,應該將教學重點放在引領學生品味詩歌瞬息萬變、跌宕起伏的抒情特色上。還可以引導學生髮揮聯想和想像,再現詩的意境,領會詩中宏大廣闊的意境美;引導學生反覆品味全詩,探討詩的感情,體味詩歌中情感激越跳蕩、跌落起伏的抒情美。

 ●教學目標

  1.促進學生學習古典詩歌的熱情,提高學生的詩歌鑑賞水平。

2.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並能進行恰當的評價。

3.探究詩人狂放性格的由來,體味本詩所體現的浪漫主義風格。

4.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豪放飄逸的浪漫主義風格;領悟詩人“狂歌痛飲”豪放外表下的憤激之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豪放飄逸的浪漫主義風格;領悟詩人“狂歌痛飲”豪放外表下的憤激之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質疑法。

3.比較法。

 ●教學用具

1.有關於李白飲酒詩的講義或幻燈片。

2.《唐之韻》中《將進酒》的MTV。

 ●學習導航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語

杜甫《飲中八仙歌》有對他的精彩描述: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香。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客中作》

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飲三百杯。

——《襄陽歌》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

——《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

(說明:以上詩歌用多媒體顯示,配以下面的導入語,一是讓學生了解古典詩歌同時也是李白詩歌的一個重要特點,對李白的個性、風格有一個直覺的感受;二是在詩歌的誦讀中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他們初步進入詩境)

在中國文學史上,詩與酒相從相隨,幾乎有一種天生的緣分。中國詩人大多愛喝酒,多少詩人飲酒忘卻人世的痛苦憂愁,因酒在自由的時空中盡情翱翔,由酒而丟掉面具口吐真言,由酒而成就傳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詩人李白尤爲突出。詩與酒和李白幾乎是不可分開的,他是“詩仙”,又自稱是“酒中仙”,詩人亦號之曰“酒聖”,又有“詩酒英豪”之稱。李白的勸酒詩也是古代宴飲詩中的一道獨特的風景。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將進酒》這首詩歌。

 二、指導誦讀

1.解題:《將進酒》原爲漢樂府的曲調,意即“勸酒歌”,多以飲酒放歌爲內容。將,請、願之意,《詩經衛風氓》中有“將子無怒”句。這個“將”與詩句“呼兒將出換美酒”的“將”音義不同。

2.本詩背景。這首詩大約作於李白以梁園(開封)爲中心的十載漫流期間。詩中記李白與岑勳、元丹丘相聚飲酒之事。岑勳,李白稱他爲“相門子”。元丹丘是當時著名的隱士,主要隱居地在嵩陽。從李白《酬岑勳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一詩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飲過,這首詩可能就是在這次飲酒宴中寫的。

3.朗讀課文。教師範讀。

4.疏通字詞,瞭解基本意思。教師散繹示範:您沒看見黃河之水從天上而來,洶涌奔流直到大海不再回頭;您沒有看見高堂上的明鏡而悲嘆滿頭的白髮。早晨還像青色的絲線傍晚卻變成白雪一樣。人生得意的時候應該盡情歡樂,不要讓金盃空對着明月。上天生下我這樣的人才必然有用武之處,千兩黃金散盡之後還會再來。殺牛宰羊姑且盡情作樂,應該一次喝上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快喝酒,杯不要停。我爲你們唱一曲,請你們側耳仔細聽。榮華富貴不值得苦苦追求,但願長醉酒不醒。自古以來聖賢的人都很寂寞,只有喜歡喝酒的留下了美名。陳王曹植從前在平樂觀舉行宴會。暢飲名貴的美酒縱情歡樂。主人怎麼說錢少,只管買酒來和你痛飲。五花的寶馬,千金的皮裘,叫小童拿出統統換美酒,和你們一起消解這萬世的憂愁。

5.學生練習朗讀。

方法:①分層進行,每段分兩層,依次是:起興、入題、舉杯勸酒、勸酒辭。②學生邊讀邊看課本註釋,疏通文意。③找出表現李白狂放的詩句。④在熟悉內容的基礎上歸納各層大意。⑤練習背誦。

提示:這首詩,詩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個顯著的特點,這就是豪放的表現。誦讀時應適應着詩人感情的變化來選擇不同的聲調,要注意詩中節奏的變化。

(1)開頭兩聯均用“君不見”領出,“君”,指岑夫子、丹丘生。要讀得從容、親切。“黃河”一聯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興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興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誦讀時頭腦中須有黃河奔流的視像。“天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不復回”隱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須重讀。“高堂”一聯繫承“不復回”而來,說及人生。“悲白髮”,猶言人生易老,嘆意極濃,“悲”字當重讀,再用“朝如”句補足其意。這兩聯把天地人生都說到了,境界極其闊大,應當讀得很有聲勢,有慷慨生悲的韻味。

(2)以下節奏逐漸加快。“人生”一聯爲入題語,重音當落在“盡歡”和“空對月”上。“天生”一聯說明“須盡歡”的理由,顯示了詩人對未來的信心,應當讀得擲地有聲;讀後宜作一頓(這裏的潛臺詞是“既如此,那就……”),爲詩中做一個高潮蓄勢。第一個高潮在“會當一飲三百杯”這句上,應當讀得豪氣十足,要用升調讀,“三百杯”一語尤當着力加以渲染;爲突出這一句,上句“烹羊宰牛且爲樂”宜輕讀。以上是詩的鋪墊部分,讀後可作稍長停頓。

(3)“岑夫子”以下六句爲詩意轉換處,亦可視爲下面勸酒歌的引語,應當讀得親切,節奏逐漸加快,重音依次落在“將”“莫停”“歌”“傾耳聽”諸字上,突出邀請之意。讀完,稍作停頓。

(4)“鐘鼓”一句至結尾爲詩的主體部分,詩人藉此盡吐胸中塊壘,必須讀得酣暢淋漓,再現詩人狂放不羈的個性。

“鐘鼓”二句是這支勸酒歌的主題,也是全詩主旨所在。詩人說這話時,其憤激之情必當見於辭色,應當讀得從容。“不足貴”“不復醒”二語當用極強音讀,以見其憎惡、鄙棄之深。其下“古來”二句是以抒情方式說明“不復醒”的理由,亦可見詩人蓋世之氣和狂放之態。兩句之中,上句爲賓,宜輕讀,略示“風歌笑孔丘”(《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之意;下句爲主,宜重讀,要表現出十足的自信。

(5)“陳王”二句援引古人飲酒情形爲例,可用敘述調讀而略帶感情色彩。重音當落在“恣歡謔”三字上,但歡中有悲,因爲詩人說陳王,其實又是說自己,不過是懷才不遇借酒消愁而已。其下兩句也是有主有賓:“主人”句爲賓,宜輕讀;“徑須”句爲主,詩人反客爲主,直命沽酒,豪放之態如見,重讀。讀後應稍作停頓,爲結尾的抒情高潮蓄勢。結尾前三句當快讀,至“與爾同銷”可兩字一頓並放慢速度,再用誇張語調讀最後三字,“古”“愁”之後皆當有延長音——這是全詩的高潮,須有強大的聲勢,才能顯示詩人的飄逸的風格,不是一般的兒女愁情。

 三、賞讀,感知內容

1.本詩的基調是什麼?請對詩人感情發展的脈搏作一點具體分析。

明確:本詩初讀一二遍,會覺得它豪氣十足,但是再讀幾遍,就可以看出詩人的憤激之情是占主導地位的。確切地說,豪放是它的外殼,憤激纔是它的內核,——就好像《阿Q正傳》一樣,喜劇是其外殼,悲劇是其內核。

開頭四句寫悲。李白和朋友開懷暢飲的潁陽離黃河不遠,所以從黃河起興。這二句極言黃河源頭之高,似乎從天而降,東入大海,勢不可回。詩人寫黃河,頗能夠顯示它的宏偉氣魄和浩大聲勢,如“黃河如絲天際來”“洪波奔流射東海”(《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公無渡河》)等,其基調是壯。這次可不同,儘管也寫出了黃河的氣魄之大,但有“不復回”之嘆,基調卻是悲。緊接着帶出對人生易老、光陰易逝的感慨。這前後二句,既是比喻——以河水一去不復返比喻青春難再,又用反襯——以黃河的偉大永恆反襯人生渺小,因而前四句令人頓生悲意。詩人的這種悲感,不僅僅是因爲自己雙鬢成霜,英雄老去,更是對政治腐敗、自己政治抱負無從實現的憤慨而來。這四句天地人生都說到了,境界闊大,極有氣勢。前二句從空間上放大,後二句從時間上壓縮,開篇即給人橫空出世之感。“人生”以下六句寫“歡”“樂”。詩人年華老去,政治上極度失意,整日窮愁並非其本性,既然此處失意,就另外去尋找寄託。在這裏,詩人以爲朋友聚會是人生快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時行樂。這裏有一定的消沉。但並不完全消沉,對政治未完全絕望——“天生我材必有用”!算是對未來的一個期許。這種矛盾的協調方式與《行路難》如出一轍。這種詩情體現了詩人的曠達豪放,實際上也是他憤激中的無奈與自我安慰。此時他心裏應該還盼着會有一天再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一段讀來擲地有聲,豪氣沖天。

“鐘鼓”以下六句寫憤。“鐘鼓”二句是詩人對腐敗的當權者和豪門貴族的否定與擯棄,又以古來聖賢曹植自比嘆惋,充滿着不平之氣、憤激之情。

“主人”句至結尾寫狂放之情。這一段詩人要將一切昂貴的東西都拿來“換美酒”,真是狂放到極點。這種狂放,是詩人的悲之重、歡之濃和憤激之深的集中表現。

2.《將進酒》是漢樂府曲名,古代的歌辭,有以飲酒放歌爲言的,有以濡首荒志爲戒的。李白這首詩雖用了舊題,卻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創新意,把飲酒和對黑暗現實的批判結合起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賦予這個歷來被許多詩人歌唱過的詩題以積極的內容,這是值得重視的。要點有兩個,請作簡要分析:

明確:首先要看到“鐘鼓”兩句是一種特殊的藝術概括方式,是當時社會上形形色色的黑暗現象在詩人心靈中的折光反映。這首詩大約作於安史之亂前四五年光景,當時唐玄宗耽於女色,先後將政事交給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官場一片黑暗,豪門貴族只顧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爲念,社會腐敗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詩人對此極爲不滿,所以才說“鐘鼓饌玉不足貴”,實際上是對當權者和豪門貴族的否定;但他又無力改變這種狀況,只能用消極的辦法進行反抗,因而又寫道“但願長醉不復醒”。這種概括方式,跟《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借尋他物表現不事權貴的意志的寫法頗爲相似。

其次,“古來”二句從某種意義上看,也是對封建統治階級埋沒人才的揭露。“古來聖賢”,至高至大莫若孔子、孟子,他們爲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而奔走於各諸侯國之間,辛苦備至,可有誰聽他們呢?真是“寂寞”得很!詩人戳穿了這一點,對統治者不再抱有幻想,決心逃於酒鄉,所以接着就說“唯有飲者留其名”。

這首詩也流露出詩人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他有用世的想法,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另一方面,他又想用飲酒的辦法使自己從懷才不遇的苦悶中解脫出來。他崇拜曹植,讚揚他“斗酒十千恣歡謔”的做法,也證明了他這個思想矛盾的存在。

李白的狂歌痛飲畢竟是一種消極行爲,但這是他的傲世態度和豪放不羈的個性所使然,是無法改變的。杜甫在結識他之初就看出了這一點,曾試圖說服他,寫道:“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爲誰雄?”(《贈李白》)杜甫這個批評是正確的,但我們也不可忽視李白的飲酒詩中仍包含着積極的內容。

  四、重點解讀

1.具體研習,攻克重難點。

(1)詩歌開頭“黃河”和“人生”之間有何聯繫?這四句在全詩中有什麼作用?

明確:“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兩句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興手法。李白當時與友人岑勳在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爲客,潁陽去黃河不遠,故藉以起興。這兩句極言黃河源頭之高,似乎從天而降,東入大海,勢不可回;緊接着“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感嘆人生易老不過朝暮間事,因而“不復回”又隱含了韶光易逝,青春難再之喻意。雄偉永恆的黃河尚且如此,人生更是渺小短暫,開頭四句,令人頓生悲意。詩人的這種悲感不僅僅是因爲自己兩鬢染霜,英雄老去,更是由當時朝廷腐敗、自身的政治抱負無從實現的憤慨而來,極有氣勢。其中天地人生都說到了,境界闊大。前兩句將空間層層放大,後兩句把時間緊緊壓縮,時空上的誇張,開篇就給人靈動飛揚,橫空出世之感。

(2)當時李白已是兩鬢染霜,在政治上極其失意,浪跡於江湖,然而他卻說“人生得意須盡歡”“天生我材必有用”。如何理解這種思想感情?

明確:詩人儘管年華老去,政治上極度失意,但“白髮如絲悲何益”,竟日窮愁並非其本性,既然此處失意,就另外去尋找寄託。於是在他看來,朋友間的聚會歡飲也算是人生一大得意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時行樂,“莫使金樽空對月”。但是人並不因此消沉。一方面英雄老去,難有作爲的悲嘆與憤激,另一方面他又不甘沉淪,對政治也沒有完全絕望。於是迸發出自信好強,高度樂觀的吶喊——“天生我材必有用”,算是對未來的一個期許。強烈的自信轉眼代替了消極的悲嘆。這種矛盾的協調方式與《行路難》如出一轍。這種詩情既體現了詩人的曠達豪放,實際上也是他憤激中的無奈與自我安慰;即是他人生價值的鏗鏘宣言,同時也是他抑鬱情緒的快意釋放。

(3)李白本是在元丹丘家作客,爲何反而對着元丹丘和岑勳勸起酒來?

明確:李白與元丹丘是知交好友,關係親密隨意。而李白本就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灑脫與狂傲,再加上興之所致,自然愈加狂放不羈,因而反客爲主。

(4)如何理解詩末的“萬古愁”?並試分析此詩的感情基調。

明確:詩末“與爾同銷萬古愁”之“愁”與開篇之“悲”關合照應,而“萬古愁”的含義更爲深沉。愁若止於一身是毫無意義的,難以引起他人共鳴。若只嘆韶光飛逝,那也易於淺薄與單調乏味。詩人嘆“古來聖賢皆寂寞”,又爲陳思王曹植的遭遇抱不平,都表現了愁的'深廣。用歷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無所施”的賢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將來也一定還有——這樣的愁情惟“萬古愁”一語纔可當之。關於感情基調,本詩儘管多次出現豪情萬丈,灑脫不羈的詩句,有悲、有樂、有憤、有狂,但情感的源頭還在於憤激,豪放灑脫只是外殼,而內核則是憤激之情。

 五、對比思考

1.《蜀道難》和《將進酒》這兩首詩都感情熱烈奔放,風格豪放飄逸,這種浪漫主義風格是如何具體體現出來的呢?

明確:《蜀道難》把想像、誇張和神話融爲一體進行寫景抒情,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從六龍回日寫到子規夜啼,天馬行空般馳騁想像,創造出博大雄渾的藝術境界。詩人寄情於筆下的飛流激湍、奇峯險壑,語言雄放,句式參差錯綜,韻律富於變化,把大自然、神話、歷史和現實熔爲一爐,且激情奔放,氣勢雄渾而富有變化。《將進酒》大量運用大膽的誇張,藉以表達用平常語言不足以表達的激情,造成噴薄而出、一瀉千里的震撼人心的效果,詩歌的開頭,藉助想像,寫黃河從天而降,東走大海,又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是朝暮間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浪漫色彩極濃。詩中屢用極言其多的數量詞“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表現出豪邁的詩情。全篇大起大落,節奏疾徐盡變,語言參差,如大河奔流,有氣勢,亦有曲折,縱橫捭闔,跌宕起伏。

2.試將“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遊天姥吟留別》)與“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作一比較,說說二者在內容和表現手法上有什麼不同。

明確:內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現了詩人對權貴的鄙棄和蔑視的態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謂“開心顏”包含着個人對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後者所謂“長醉不復醒”顯得消極一些。總起來說,前者於憤激中略見昂揚,後者於憤激中略見低沉。

在表達方式上二者的不同是很明顯的。前者是直白,鋒芒直指“權貴”;後者是曲達,以“鐘鼓饌玉”借代權貴。

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詩人創作時的心境和選用的題材有關。《夢》詩寫於初離長安之時,詩人餘恨未消,又以遊仙爲題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顯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當地說出詩人心中的意願;而《將》詩作於此後七年光景,又值朋友歡聚飲酒,盡吐胸中塊壘,也要跟飲酒合在一起,因此只能採用曲達。

 ●板書設計

將進酒

悲——樂——憤——狂放——憤激

●延伸閱讀

1.試分析《玉階怨》中“怨”字背後所表現出來的深情: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1)此詩寫一位貴婦人思念丈夫不至而產生的幽怨情緒。詩人飽蘸感情,突出主人公的一個“怨”字,而在怨的背後,表現出她對丈夫的一片深情,“怨”正說明她對丈夫思念之切,感情之深。

(2)一、二兩句寫主人公站在門外,凝視着遠方的道路。夜深霜寒,雖被露水浸溼了羅襪,她仍然站着,似乎她思念的遠人由遠而近的走來了。透過作者含蓄的筆觸,可以看出她焦灼的神態。

(3)後兩句突出其思念丈夫的繾綣的情懷。“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久久不見丈夫歸來,於是圓圓的皎潔的秋月,增加了她的幽思,舊歡新愁的悲喜相交,使她在受着苦苦的煎熬。

(4)終其詩,不見一“怨”字,但“怨”意卻深結其中,隱然幽怨之意見於言外,但這種“怨”皆因“愛”而起,正是因爲她對丈夫的深情,才使這“愛”“怨”交織,感人至深。

2.賞析《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首先,詩人李白對他的前輩詩人孟浩然是十分崇敬的,也惟其平日對孟浩然有如此深情,因此也才能在送別之時寫出這樣的感人至深的詩篇。

(2)此詩一、二兩句寫送別的地點時間以及被送者將去的地方,三、四兩句則通過景物的描寫傾吐詩人對孟浩然依戀不捨之情。

(3)孤帆破浪而去,漸漸消失在天邊,人去江空,何日重見。詩人雖然沒有直接寫出黯然傷神的情緒,但碧空長江彷彿流動着詩人的無限惜別之意。別景寓離情,正是這首詩特別感人的原因。

  ●學習卡片

一、李白的孤獨意識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懷才不遇、生不逢時,是李白詩歌的常調,與這種常調相伴隨的則是政治上的遭棄感和無歸依感。李白少時就有很強的功名事業心,“以當世之務自負”。這強烈的濟世觀念,顯然是來自儒家的治國平天下的思想。不過,李白不是一個普通的本分的讀書人,他的豪俠性格以及作爲浪漫主義詩人所特有的非凡氣質,即豐富的想像力和脫離實際的異想天開,是來自儒家的濟世思想,融入了來自詩人自身的主體精神的催化劑,自然地膨脹爲天下捨我其誰的自大、自負與功名唾手可得的狂妄。然而,李白的自大與自負,又常常與現實相忤,是詩人陷於政治前途無依無託的心境。

(二)如果說政治上的遭棄感和無歸依感的孤獨心境,是詩人的理想、詩人的性格與環境的衝突所造成的話。那麼,李白陽春白雪、曠世無知音的寂寞與孤獨感,則只能說來自詩人主體、詩人性格的本身。這是詩人孤高傲世、目中無人、不願與世同流的孤獨,我們姑且稱之爲自我放逐的孤獨。自我放逐的孤獨,尤其能顯示出詩人性格的力量與光輝。李白具有十分強烈的自我意識。豪俠、浪漫的個性,加之天賦才華,良好的教育,使他常常有自命不凡的特異感和優越感。尋找知音,而知音安在的感嘆,也反映了世無同類的孤獨之感,當然也流露出陽春白雪的驕傲。

(三)李白的一些詩裏,還表現出一種天地過客的悲。“生者爲過客,死者爲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正是因爲詩人認識到生命與宇宙的不可逆的自然法則,纔可能在這有限與無限,遷逝與永恆的強烈對比中,感悟到這種蒼涼的孤獨意識。

李白雖爲詩仙,卻非一味地飄逸,他的內心深處,常有無法排遣的孤獨意識。這種孤獨意識,直接影響到他的詩歌,給他的詩帶來崇高感和悲感。雖然李白詩風格豪放已成定論,然而孤獨意識給其作品帶來的崇高感和悲感,使其相當一部分作品具有了豪中見孤倔,豪中見悲的風格特點。

二、一位豪中見孤倔的詩人

在大唐多若滿天繁星的詩人中,李白是惟一被人們譽爲既有俠肝義膽,又有仙風、道骨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傳奇的一生,豪放飄逸的詩風,確實給人們留下極爲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們一說起李白,就可以想見一個飄然不羣的詩仙形象。

迄今爲止,無論是研究者筆下的李白,還是活在一般人心中的李白,都不外乎此。其實自賀知章稱李白爲謫仙人起,李白的形象就定型了。這種定型化了的歷史人物形象,增加了李白的傳奇色彩,使後世騷人望塵趨拜。然而這種定型化了的詩仙形象,也使人們與李白產生了一種近乎膜拜者與偶像之間的距離,一種霧裏看花、雲中觀月的可望而不可即的隔膜,限制了我們循着詩人外化了的思想情感軌跡——詩歌,走入李白心靈的殿堂。

其實,李白的性格既有灑脫不羣、追求自由的一面,又有執著、深沉的一面。他的情感中感傷亦如影子一樣與歡樂相隨,詩人與社會的矛盾以及詩人性格自身的原因,使李白一些看似充滿歡樂、飄逸灑脫的詩篇中,夾雜着失望的悵惘、焦慮的痛苦與孤獨的感傷。無論是希世之嘆,亦或是出世之望,乃至對現實的抨擊,其中往往寓藏着這種心態。有人認爲:李白的詩豪放中見悲,有極爲深沉的悲感。這種認識從較深層次揭示出李白詩歌的個性特徵以及流露於詩中的李白心態。

讀李白的詩,常常在豪放、樂觀、灑脫的感受之餘,品味道一種孑然特立、漂泊無依、四顧茫然的孤獨悲哀。李白的詩有時看似樂觀灑脫,實則在詩仙那瀟灑的一笑中,飄曳的紫霞仙裳下掩藏着一種孤獨的痛苦心態。

孤獨感伴隨着李白的一生,到其去世都不曾擺脫掉。李白作於臨終前的《臨路歌》雲: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左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爲出涕?”

很顯然,這位以揹負青天,摶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大鵬而自負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帶着終生的孤獨與遺憾,離開他既憎惡然又執著地熱愛着的世界的。

三、鑑賞示例

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他的個性,這類詩固然數長安放還以後所作思想內容更爲深沉,藝術表現更爲成熟。《將進酒》即其代表作。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題目意繹即“勸酒歌”,故古詞有“將進酒,乘大白”雲。作者這首“填之以申己意”(蕭士《分類補註李太白詩》)的名篇,約作於天寶十一載(752),他當時與友人岑勳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爲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酬岑勳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不以千里遙,命駕來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宵。對酒忽思我,長嘯臨清飆。”)。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蕭士)之際,於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抒發。

詩篇發端就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潁陽去黃河不遠,登高縱目,故藉以起興。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如此壯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窮極,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語帶誇張。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形成舒捲往復的詠歎味,是短促的單句(如“黃河落天走東海”)所沒有的。緊接着,“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說前二句爲空間範疇的誇張,這二句則是時間範疇的誇張。悲嘆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傷老大,卻說“高堂明鏡悲白髮”,一種搔首顧影、徒呼奈何的情態宛如畫出。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間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前兩句把本來壯浪的說得更壯浪,是“反向”的誇張。於是,開篇的這組排比長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襯作用——以黃河的偉大永恆襯生命的渺小脆弱。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卻不墮纖弱,可說是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力量,同時也是由長句排比開篇的氣勢感造成的。這種開篇的手法作者常用,如“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沈德潛說:“此種格調,太白從心化出”,可見其頗具創造性。此詩兩作“君不見”的呼告(一般樂府詩只於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詩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強。詩有所謂大開大闔者,此可謂大開。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悲感雖然不免,但悲觀卻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來,只要“人生得意”便無所遺憾,當縱情歡樂。五、六兩句便是一個逆轉,由“悲”而翻作“歡”“樂”。從此直到“杯莫停”,詩情漸趨狂放。“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梁園吟》),行樂不可無酒,這就入題。但句中未直寫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對月”的形象語言出之,不特生動,更將飲酒詩意化了;未直寫應該痛飲狂歡,而以“莫使”“空”的雙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陳,語氣更爲強調。“人生得意須盡歡”,這似乎是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然而只不過是現象而已。詩人“得意”過沒有?“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玉壺吟》)——似乎得意過;然而那不過是一場幻影,“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又似乎並沒有得意,有的是失望與憤慨。但就此消沉嗎?否。詩人於是用樂觀好強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一個令人擊節讚歎的句子。“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簡直像是人的價值宣言,而這個人——“我”——是須大寫的。於此,從貌似消極的現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內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積極的本質內容來。正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爲什麼不爲這樣的未來痛飲高歌呢?破費又算得了什麼——“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又是一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句,能驅使金錢而不爲金錢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們咋舌。詩如其人,想詩人“曩者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上安州裴長史書》),是何等豪舉。故此句深蘊在骨子裏的豪情,絕非裝腔作勢者可得其萬一。與此氣派相當,作者描繪了一場盛筵,那決不是“菜要一碟乎,兩碟乎?酒要一壺乎,兩壺乎”,而是整頭整頭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決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麼豪壯的詩句!

至此,狂放之情趨於高潮,詩的旋律加快。詩人那眼花耳熱的醉態躍然紙上,恍惚使人如聞其高聲勸酒:“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幾個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詩歌節奏富於變化,而且寫來逼肖席上聲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對手,不但“忘形到爾汝”,詩人甚而忘卻是在寫詩,筆下之詩似乎還原爲生活,他還要“與君歌一曲,請君爲我傾耳聽”。以下八句就是詩中之歌了。這着想奇之又奇,純系神來之筆。

“鐘鼓饌玉”意即富貴生活(富貴人家吃飯時鳴鐘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詩人以爲“不足貴”,並放言“但願長醉不復醒”。詩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轉而爲憤激。這裏不僅是酒後吐狂言,而且是酒後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當位至卿相,飛黃騰達,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說富貴“不足貴”,乃出於憤慨。以下“古來聖賢皆寂寞”二句亦屬憤語。詩人曾喟嘆“自言管葛竟誰許”,所以說古人“寂寞”,也表現出自己“寂寞”。因此才願長醉不醒了。這裏,詩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了。說到“惟有飲者留其名”,便舉出“陳王”曹植作代表。並化用其《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之句。古來酒徒歷歷,何以偏舉“陳王”?這與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開,他心目中樹爲榜樣的是謝安之類高級人物,而這類人物中,“陳王”與酒聯繫較多。這樣寫便有氣派,與前文極度自信的口吻一貫。再者,“陳王”曹植,兩朝備受猜忌,有志難展,亦激起詩人的同情。一提“古來聖賢”,二提“陳王”曹植,滿紙不平之氣。此詩開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實全篇飽含一種深廣的憂憤和對自我的信念。詩情所以悲而不傷,悲而能壯,即根源於此。

剛露一點深衷,又回到說酒了,而且看起來酒興更高。以下詩情再入狂放,而且愈來愈狂。“主人何爲言少錢”,既照應“千金散盡”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後一番豪言壯語:即便千金散盡,也當不惜將出名貴寶物——“五花馬”(毛色作五花紋的良馬)“千金裘”來換取美酒,圖個一醉方休。這結尾之妙,不僅在於“呼兒”“與爾”,口氣甚大;而且具有一種作者一時可能覺察不到的將賓作主的任誕情態。須知詩人不過是被友招飲的客人,此刻他卻高踞一席,氣使頤指,提議典裘當馬,幾令人不知誰是“主人”。浪漫色彩極濃。快人快語,非不拘形跡的豪邁知交斷不能出此。詩情至此狂放至極,令人嗟嘆詠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猶未已,詩已告終,突然又迸出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與開篇之“悲”關合,而“萬古愁”的含義更其深沉。這“白雲從空,隨風變滅”的結尾,顯見詩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觀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筆不辦。

《將進酒》篇幅不算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它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着。詩篇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這誠然與誇張手法不無關係,比如詩中屢用鉅額數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等等)表現豪邁詩情,同時,又不給人空洞浮誇感,其根源就在於它那充實深厚的內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涌的鬱怒情緒。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樂、轉狂放、轉憤激、再轉狂放、最後結穴於“萬古愁”,迴應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氣勢,亦有曲折,縱橫捭闔,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寫法,又有鬼斧神工、“絕去筆墨畦徑”之妙,既非刻能學,又非率爾可到。通篇以七言爲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極參差錯綜之致;詩句以散行爲主,又以短小的對仗語點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馬,千金裘”),節奏疾徐盡變,奔放而不流易。《唐詩別裁》謂“讀李詩者於雄快之中,得其深遠宕逸之神,纔是謫仙人面目”,此篇足以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