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論語《知其不可而爲之》教學案例

論語《知其不可而爲之》教學案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課前探討

論語《知其不可而爲之》教學案例

1、課程目標確定

教學設計初稿擬確定的目標有二:1、領會孔子“知其不可而爲之”的精神。 2、理解並積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詞語。

王劍虹:目標定位上應該重朗讀、重體驗、重語言,立住語文教學之“本”。然而,如何達到你的目標,途徑是什麼?應該明確。並在此基礎上走進作者心靈深處去感悟更爲深層的文化意蘊。

李必能:《知其不可而爲之》一課安排在《論語選讀》的第四課,是學生在初步瞭解孔子的基本思想之後進入他的人生深度的時候。本課的教學的重點在於帶領學生把握片言隻語中所透露出的孔子的真性情,並通過課堂活動體驗孔子的情感,力求產生共鳴。因此,把握真實的孔子應該作爲目標定位的重點。

方依德:1、關注落實選章中一字春秋的文言字詞。2、通過人物及其關係深入明瞭事件及其發生的時代背景。3、探究不同人物言行背後的精神圖像,明確亂世中不同的政治訴求,理解孔子作爲一個儒者的“知其不可而爲之”的濟世精神和擔當情懷。

2、教學方法選擇

教學設計初稿擬確定的方法有三:講解法、體驗法和分析法。

方依德:以提高鑑賞能力爲切入點和目標,以人物之間的關係爲課堂之繩,在細讀中鑑賞春秋亂世中不同人物的精神追求,理解孔子作爲一個儒者的“知其不可而爲之”的濟世精神和擔當情懷。重在講解。

王劍虹:《論語》的特徵是對話體,應該體現這一特徵。教師的高度決定學生的深度,學生自主探究和教師的引導提升要緊密結合。

李必能:課堂教學的資源不應該僅僅拘泥於教材內容。孔子背後是整個儒家文化,如何恰當地介紹文化背景也是值得思考的。

 課堂過程簡錄

 一、導入

之前說過每天分享一篇同學們的文字的,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來自陳梓琰隨筆的一段話:(PPT)

聽了羅永浩的演講,印象最深的是他在舊書市場買了100多斤有關成功學的書,剛翻看了一本,熱血沸騰,滿腦子是未來成功的幻象,拿起旁邊的試卷就奮鬥起來,老羅的週期是3天,我的呢?短得都不好意思說出口,因爲沒有100多斤的儲備,就那麼兩本書,也翻爛了,現在要找,還真找不到了。

事實上,別人成功的路自己再去走,是不一定會成功的。一般來說吧,要成功,路必須自己走出來。

——207 陳梓琰

看了這段文字你有沒有同感呢?我很欣賞她的直率坦誠:自己放棄的週期短得說不出口,我更喜歡的是最後一句話:路必須自己走出來。將這幾個字換一下順序:走自己的路。必須的。事實上,在這個浮華的社會。堅持自己是最難的。所以我也借用一下老羅的話:在這個浮躁的當下,堅守是最奢侈的品質之一。所以,今天,讓我們一起追尋兩千多年的歷史,學習論語選讀第四課《知其不可而爲之》,讓我們在語言的碎片中找到一份執着堅守的精神食糧,來改變21世紀中國人的精神亞健康。老師這話說得有點大,可行還是不可行呢?不可行。那就讓我們也來試着“知其不可行而爲之”。

二、解題及第五章解讀

1、 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找出“知其不可而爲之”這句話的出處?第幾章?

第五章14.38。

2、齊讀第五章

3、師講解

子路和看門人的對話,知其不可而爲之是誰說的?晨門。他很厲害啊,一語中的,一句話概括了一個偉大人物的一生。咱們來還原一下現場,大清早,天還不太亮,兩人隔着門對話,根據人物的身份和他們的對話內容揣測一下兩人的語氣,同桌之間分角色試着讀一讀。

一對同桌表演並談談對人物語氣的揣摩。

小結:子路:自孔氏,報出老師的大名,應該是比較自豪的。晨門:就是那個人嗎?後面有個語氣詞“與”,表示疑問。應該帶有譏諷和不屑的意味。明知行不通,還要去做。這叫什麼呢?不畏艱難,執着,堅守/固執,迂腐,不知道變通。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先別下結論,要用事實說話。事實在哪一章呢?

  三、第一章(14.21)知其不可而爲之的具體體現

(一)1、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哪一章是孔子知不可而爲的具體體現:

第一章(14.21)

2、大家自由地將這一段讀一讀,關注各個人物之間的關係,關注孔子的行爲和語言。

3、這裏有哪幾個人物?陳成子,齊簡公,孔子,魯哀公,三桓。這幾個人物地位關係是怎樣的?

生1:齊簡公和魯哀公是同爲諸侯,程成子和三桓同爲士大夫,孔子曾經是士大夫之列,如今已經退休了,看一下注釋,推算一下可知此時孔子71歲高齡。

師:事情的起因是陳成子弒齊簡公,注意,弒這個字,組個詞?弒君。弒專指子殺父,臣殺君。

師:可是人家殺 齊國的君,關魯國什麼事呢?孔子爲何要請哀公出兵討伐陳成子?

陳成子對君主不恭,以下犯上。

師:這種現象應了孔子的那句話?君不君,臣不臣。

師:這叫什麼?用孔子的話來說叫不合禮。這還給三桓做了個榜樣,陳成子和齊簡公就如三桓和魯哀公。不合理,不合道,這是不行的。

(二)

1、 孔子知不知道三桓不會出兵呢?

知道

2、 知道爲什麼還要報告呢?孔子有一句話在這裏重複“以吾從士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以:“因爲。”所以這句話前面是因,後面是果。這裏的不敢是來自哪裏的壓力?士大夫

是官職,是身份地位,一個身份意味着一份責任,心懷天下的責任擔當讓71歲的老人仍然知其不可而爲之。你們的身份是學生,同時是中華民族的未來,你們擔當了麼?也許我們都不如這個71歲的老人可愛可敬。

3、 你們看他在去報告之前還做了一件事:沐浴

71歲的孔子明知國已失禮,仍沐浴而朝以示莊重和虔誠,

4、 我們來總結一下,這一段是怎樣體現孔子知其不可而爲之的:咱們用一個句式:(ppt)

71歲的明知國已失禮,仍沐浴而朝以示莊重和虔誠,

明知道魯哀公會讓他去報告三子還是按禮先向哀公報告;明知三子不會出兵,仍然按哀公的話去報告;明知自己得不到一個士大夫的待遇,仍然擔當着一個士大夫的責任,不敢不告。明知自己的學說不被統治者重視,仍然不斷去傳播。明知道天下已失道,卻企圖憑藉一人之力去改變。

 四、避世之人與避人之人 :人們怎樣看待孔子的“知其不可而爲之”第二、三、四章(18.5,18.6,18.7)

(一)

1、人們怎樣看待“知其不可而爲之”?首先出場的'是楚國的狂人,叫接輿,接:迎着。輿:車,這個人其實叫什麼不知道,他迎着孔子的車過來,說了兩句話就走了。一陣風一樣的,可是這陣風颳着了孔子。

2、我們請所有的男生當一回狂人,大家自己試着帶上你的感情去讀,體會接輿說這話的語氣態度。

3、請一個女生來點評一下他們讀得怎麼樣?

鳳啊!鳳啊!還是鳳麼?有點像孔子說周不像周的那種感覺,觚不觚,觚哉!觚哉!痛心疾首,嘲笑,譏諷,已而!已而!,你怎麼這麼固執呢?

4、那麼接輿的那句話對孔子來說最具殺傷力?

何德之衰!德衰什麼意思?

缺德嘛,說一個人缺德,而這個人還是提倡以德治國的孔子,宣揚德化教育的大教育家,這人也太狂了點。

還有更狂的呢?他對孔子的過去和未來都作了評價,那一句?你則麼理解這一句的?

往者不可諫,來着猶可追。你過去做的那些傻事已經不能改變了,接下來的事還是來得及改弦易轍的,懸崖勒馬吧。殆:危險。股市有風險,我們也可以說政事有危險,入世需謹慎。

5、聽到這樣的話,我們關注一下孔子的表現,有一個動作:趕緊下車了,欲與之言,我們還可以想象一下他當時會是什麼表情?。你覺得孔子想跟接輿說點什麼??請一個學生來說說,並且試着模仿孔子可能的語氣。

6、可是接輿呢?不接招了,走了。他爲何不聽孔子的講呢?

知道孔子不會聽的,此時孔子63歲,所以不是勸說而是嘲笑,譏諷,甚至不屑。所以他就像一陣風,我走了,不帶走一片雲彩。孔子有他自己的天空。

(二)第三章 問路的故事

1、這次出場的是兩個人,不再是一陣風了,上一次孔子沒來得及說話,這一次呢?間接對話。上一次沒有看到表情,這一次有表情了,課文中的哪個詞?憮然:悵惘失意的樣子。

2、長沮,桀溺的話怎麼會讓孔老先生這樣呢?請大家自由地大聲讀這一段,思考這個問題。

3、長沮,桀溺的名字和前面接輿的名字來源一樣,這兩個很奇怪,子路問津,他們呢?答非所問,並且還反問了來者何人,這兩人不僅很奇怪,還很厲害啊。厲害在哪裏呢?

我們來看看桀溺說的一段話:“滔滔者,”齊讀這一段

4、一介農夫,這話很有意味,說到兩種人?哪兩種?辟人之士與辟世之士。(板書)

人指壞人,其實主要指的是不好的國君。在論語中有這樣的句子:(ppt)

賢者辟世,

其次辟地,

其次辟色,

其次辟言。

(14.37)

師:這個要從下面來看,國君言語惡劣,說明自己不受重用了,要避開他,要是他不給你好臉色,可見他厭惡你了,你也好走了,這個地方的都不能留你了,你就應該開始顛沛流離,輾轉各國,繼續尋找賞識你的國君,辟言,辟色,闢地都是避開一定的人,跟你不合道的人。這種人還沒絕望,他還在尋找。辟世之人就不同了,世:社會,人世。避開所有人,就是對人徹底失望了,那就是絕望了,放棄了。

 五、課堂小結

1、 我們來對應一下,孔子是?避人之士,長沮桀溺是?避世之人。這兩種人在面對天下無道時有不同的態度,前者是知其不可而爲之,後者是知其不可就不爲。(板書)

無道

隱者 儒士

辟世 闢人

無爲 爲

  六、拓展

1、這兩種人生選擇事實上已經成爲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兩種文化心態,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已經學過的文化名人,哪些?文天祥、屈原……

2、你怎麼看待這兩種文化心態?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

  課後反思

這次活動收穫有二:一是活動前教師的思考,二是平等的交流、思維的交鋒。

教學設計作爲體現教者理念和思考的課堂教學前書面成果,只有進入課堂外化爲教學行爲,才能真正體現其內在的價值。教學設計中的預期價值能否得到最大化的實現,取決於教師與學生兩方面。教師走進課堂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生平等對話,才能達到預定目標。

執教者反思:

課堂駕馭能力還需鍛鍊提升,明顯感到課堂突發情況的駕馭能力不足,個人知識儲備不足。不敢放手讓學生去說,好像緊緊拽着學生按着自己的路去走。不夠鎮定自如,備課的細節還是不充分,有些地方忽視了學生可能有的想法。

組內評課:

王老師:有格調,但也明顯不足,很多可以避免或者說做得更好。比如說到孔子是可愛的,實際上沒說到點子上,應該是可敬的。最後面對學生提供的答案,要進行點評。

李老師:《論語》仍有作爲文言文教學的要求,字詞落實還不夠,講得不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