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母親的恩情》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母親的恩情》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1W 次

  教材分析:

《母親的恩情》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這篇課文是根據唐代詩人孟郊的一首詩編成的一篇故事。課文前半部分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故事,後半部分引出詩歌。故事是詩歌意境的展現,詩歌是故事的凝聚,詩文交融,讓人體會到母親恩情的珍貴。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具體寫母親的恩情及孟郊對母親的感念,第四至五自然段介紹《遊子吟》一詩的內容及寫作的情況。一個感人的故事,一首動人的詩歌,歌頌了母愛的無私、偉大,激發起人們對母親的感激和報答之情。

 設計理念: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母子親情,孝敬父母,是人文思想的具體體現,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母子親情已有初步的認識和體驗。因此,本課的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爲主,教師適時點撥和引導,使朗讀成爲學生學習和探索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各自採用喜歡的方式朗讀,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繫的橋樑,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遊子吟》。

2.在教師引導下,感悟古詩的讀、唱、吟、舞。

3.理解《遊子吟》這首詩的意思,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之情,教育學生從小體貼、孝敬父母,懂得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使學生掃清生字障礙,能夠流利、通順地朗讀課文;對課文大意有一定了解,能夠說出故事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通過第二課時的學習,能夠理解《遊子吟》的意思,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之情,教育學生從小體貼、孝敬父母,懂得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並能熟練吟誦《遊子吟》。在教師引導下,感悟古詩的讀、唱、吟、舞。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媽媽,你覺得你的媽媽對你怎麼樣?

2.是啊,媽媽的關懷無處不在,她常常帶給我們深深的感動。媽媽對子女真是恩重如山,今天我們就來繼續學習第9課《母親的恩情》。

3.讓我們一起鄭重地寫下“恩”字。(注意提示“恩”字的記憶方法。)

4.這篇課文講的是誰的恩情?是誰在表達這種恩情?(板書:母親孟郊)

(設計意圖:這一教學環節意在由生活導入課題,引起學生的共鳴,喚起學生的閱讀期待。同時,針對二年級語文教學的特點,注意容易寫錯的字“恩”的教學。)

 二、複習檢查

讓我們先來讀一讀孟郊寫的詩歌《遊子吟》。(出示詩歌《遊子吟》,檢查閱讀情況。)

(設計意圖:這一教學環節意在複習第一課時所學的內容,對初讀效果進行檢查。)

 三、精讀課文

學習詩歌第一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1.這首詩的來歷可不簡單,它的背後蘊藏着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就在大家的語文書中。請大家打開語文書,默讀課文第一段,思考:哪一句或者哪幾句話最令你感動,用筆畫下來。

2.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句子: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着。

3.(課件出示母親在油燈下縫補衣服的畫面)你觀察到了什麼?你體會到母親當時的心情怎麼樣?

4.對比:“一針一線”和“一針針一線線”,哪個詞語更能體現母親的辛勞?

5.再次出示句子: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着。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學習詩歌第二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1.讓我們再次細細觀察母親在油燈下縫補衣服的畫面,看一看,母親縫得怎麼樣?爲什麼要這樣縫呢?(學生自由回答後,老師解釋:這裏隱含着一種民間風俗,家裏有人出遠門,爲出門人做衣服,必須做得針腳細密,否則出門人回來的日子就會延遲。母親把針腳縫得細密,是爲了讓兒子早日歸來。)

2.因此,母親此刻在想……

朗讀指導:讀出母親的擔憂。

3.這真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出示詩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4.觀察書中插圖2,想一想,母親此刻會說什麼?

5.母親這麼擔心兒子,這麼期盼兒子早日歸來,請大家默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還能從哪裏看出母親這樣的心情。

6.真是兒行千里母擔憂呀!可是此刻母親望着兒子,千言萬語只匯成了一句話,那就是——(出示:“郊兒,你可要早點回來呀!”)這句話中飽含着母親的擔心,母親的期盼。誰能讀好這句話?(指導朗讀。)

7.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句詩,相信大家一定會讀得更好。(出示:“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學習詩歌第三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1.同學們,如果你是孟郊,此時此刻,手捧母親親手縫製的衣服,耳聽母親殷殷囑咐(看插圖3),你會想些什麼呢?

2.是啊,儘管母子倆難捨難分,但千里相送終有一別。於是,孟郊穿着母親縫製的衣服,帶着母親的期望走向遠方,他一路走啊走,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呢?請大家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3.看到:陽光照耀下的小草;想到:母親對孩子的恩情。小草如果沒有陽光會怎樣?孩子如果沒有媽媽會怎樣?

思考:陽光指代什麼?小草又指代什麼?(板書:恩情報答)你從課文中哪一句知道的?(出示:母親的慈愛,不就像這春天裏太陽的光輝嗎?沐浴着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指導朗讀:讀出反問句、感嘆句的語氣。

4.(出示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呀,誰說小草能夠報答得了春天裏太陽的光輝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詩。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以學生自主閱讀爲主,教師適時加以引導,緊扣關鍵詞語和句子,藉助相關插圖,幫助學生逐步深化對詩歌大意的理解。同時,以學生自己的生活緊密相聯,暢所欲言,使之與作者產生思想共鳴,真正體會到母親的慈愛,要懂得感恩。最後通過個性化的朗讀表現出來。)

誦讀詩歌,昇華情感。

1.孟郊把母親的恩情銘記在心,一生都無法忘懷,於是,在他50歲那年,寫下了這首著名的《遊子吟》,讓我們滿懷深情地來讀一讀。

2.劃分節奏,讀出重音,感悟詩歌的意蘊。

3.教師範讀,學生跟讀,自由練讀,全班齊讀。

4.配樂吟詩。

5.聽音樂學唱《遊子吟》。

6.給詩歌配上恰當的動作,邊唱邊舞。

(設計意圖:此環節以多種形式對詩歌進行復習鞏固,使之熟記成誦。同時,在對詩歌的讀、唱、吟、舞中,不斷昇華情感,將學生的情感體驗推向高潮。)

 四、拓展訓練

同學們,此時此刻的你也許想到了你的媽媽,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你的媽媽確實爲你付出了很多很多,說說發生在你們之間的感人故事,好嗎?

(設計意圖:此環節意在由課文迴歸生活,讓學生聯繫自己生活實際,感受成長過程中媽媽給予的無限關愛,懂得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同時,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