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人的高貴在於靈魂》教案+教學反思

《人的高貴在於靈魂》教案+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62K 次

 《人的高貴在於靈魂》教案

《人的高貴在於靈魂》教案+教學反思

  一、學習目標

1、 人的高貴在於靈魂,提倡人們在生活中應保持純正的精神追求。

2、 理解文章的說理方法。

3、 學習議論文嚴謹的思路,緊密的結構。

二、教學設想

1、 整體閱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2、 把握文章嚴謹的結構。

3、 準確理解“靈魂”的內涵。

4、 課前瞭解並蒐集一些感動自己的人或事。

三、教學時間

一課時

  四、教學流程

 (一) 交流預習情況。

1、 蘆葦(lú) 平庸(yōng) 赫赫(hè) 攜(xié)嘈雜(cáo) 沐浴(mùyù) 緬懷(miǎn) 萎縮(wěi)2、平庸:尋常而不突出;

平凡卑鄙:(語言,行爲)惡劣;不道德。

赫赫:顯著盛大的樣子。

無足輕重:無關緊要。

顯赫:(權勢、名聲等)盛大。

賢哲:賢明的人。

緬懷:追想(以往的事蹟)。

 (二) 導課:

1、 讓學生談談感動自己靈魂深處的一些人或事,自然引出課題“人的高貴在於靈魂”。

2、作者簡介:周國平,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出版各類著作二十多種,其中《人與永恆》、《守望的距離》、《妞妞——一個父親的雜記》《尼采——在世界的轉折點上》等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是當代具有號召力的學者、作家。

  (三) 整體感知:

1、 自由讀課文、思考:

(1)文章提出怎樣的觀點?

(2)理出文章的思路。

2、 學生討論交流:這是一篇談人的精神追求的哲理性議論文。

文章可分爲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文章的論點——人的高貴在於靈魂。

第二部分(第2、3段):列舉事例證明——“一切賢哲”都十分珍惜內在的精神生活。

第三部分(第4、5段):以普通少女爲例,說明“平庸的”人也常常有着純正的追求。

第四部分(第6段):表達期望——祝願人們保持着純正的追求。

 (四) 精讀課文,理解文章的說理方法。

1、 默讀課文,思考:文章如何將擺事實和講道理相結合,增強文章的說服力的?

2、 學生討論、交流:

(1)第二段,舉例阿基米德和第歐根尼進行說理。兩個例子的角度又各有側重,一是生命將被別人奪取的時候,一是在地位顯赫的人物要提供幫助的時候,這樣就豐富地展示了賢哲們靈魂的內涵。精要的議論揭示了所舉事例蘊涵的道理:在這些有着豐富內在世界的偉人面前,無論是奪取生命的屠刀,還是至高無上的亞力山大大帝,都是那麼無足輕重,不屑一顧;在這些有着高貴靈魂的偉人眼中,肉身和身外的一切又是那麼的毫無價值

(2)第三段舉一位作家的例子進行論證。它不是單純的舉例,而是把舉例和引用緊密相結合。既以王爾德本身的行爲爲例,又以他的名言爲據。側重闡述獻身於文選藝術的人,總是把它們看做寄託自己靈魂的所在。

(3)第五段先敘說一個少女在車廂中專心讀書的例子。

3、總結:文章舉例注意選取事例的典型有力,注意事例的角度各有側重,事例的敘述突出重點,並且運用簡要的分析,將擺事實和講道理相結合,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五) 合作探究,能力遷移。

1、 學完課文,你覺得一個人靈魂的高貴體現在那裏?假如把“高貴”改爲“高尚”,好不好?討論交流:一個人靈魂的高貴體現在:A 有思想 B有豐富的精神財富C有一種純正的追求。

把“高貴”改爲“高尚”不好。因爲“高尚”一般指人的道德水平或趣味高尚,而本文內容主要不是提倡一個人要有高尚的道德水平或較高的審美趣味,“高貴”雖然也指人的品質,但說人的高貴,又不限於品質這一個方面,本文的“高貴”主要強調的是人要“有一顆能思想的靈魂”。

2、說說你在平時的生活中發現過的“動人的光彩”。(引得學生理解“動人的光彩”即能夠堅守住自己的靈魂。比如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思想,在物質的競爭中享有豐富的精神追求等。)

 (六) 總結全文,拓展練習。

1、 文章運用舉例,引用等說理方法,說明了人的高貴在於靈魂的道理,提倡人們在生活中應該保持純正的精神追求。

2、 練筆:從自己的記憶裏,選取一則“會閃放出動人的光彩”的平凡事,字數150字左右。

 《人的高貴在於靈魂》教學反思

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意思是說一個人只埋頭學習,而不深入思考、研究就會感到困惑重重。套用孔子的話,我認爲:教而不思則罔。意思是說一位教師只是一味的教學,卻不思考之後得失,就會感到迷茫、困惑。因此,我認爲一位善於思考的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之後,要不斷總結教學中的經驗與教訓,這樣,纔會使自己的教學更上一層樓。

爲此,在基本功結束之後,我對教授《人的高貴在於靈魂》一篇課文進行深入思考。反思之後,有得有失。下面我先總結幾點收穫:

第一:本課我成功的突破了教學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本文選取事例的典型性和論證的嚴密性,爲了突破這個重點我在教學中設計這麼一個環節,我與學生一起探討刪去普通人的例子行不行,學生很快理解此課重點。加上普通人的例子更全面、嚴密的證明的觀點,也說明了本文選取實力的典型性。

第二:本課還攻破了教學難點。本課教學難點是論據如何證明論點,爲此,我引領學生深入分析五個事例,先概括五個事例內容,然後理解他們高貴的靈魂世界,這樣水到渠成的推出本文的論點:人的高貴在於靈魂

第三:本課有課內到課外,對學生進行拓展思維的訓練,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我設計一個問題:請舉出中外精神上有追求的例子。學生積極性很高,舉的例子五花八門。

有收穫也有不足,不足之處是:(1)課堂時間把握不足。(2)教學模式過於傳統,缺少大膽創新。(3)教學中品味語言不夠。

(4)對教材的挖掘程度不夠

周先生在文章中並沒有正面爲我們闡述什麼是“靈魂”,但他於另一篇哲理散文《靈魂的在場》中給出了定義,靈魂就是“普遍性的精神在個體的人身上的存在,或超越性的精神在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本文中作者所肯定的阿基米德“愛智慧勝於愛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就是這種“普遍性的精神”;第歐根尼“把靈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顯赫的權勢更加高貴”就是“超越性的精神在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存在”。

周先生數月前給聖埃克蘇佩裏的《要塞》的中文版寫了一篇序言,題爲《走進一座聖殿》。序言的開篇說:“那個用頭腦思考的人是智者,那個用心靈思考的人是詩人,那個用行動思考的人是聖徒。”在周先生眼裏,阿基米德用頭腦窺探着宇宙的秩序顯然是智者,第歐根尼與王爾德用心靈觀照這個世界顯然是詩人。在思考中他們均擁有了自己的“麥田”,自己的精神家園,實現了對日常的平庸生活的超越。本文的篇尾,作者用近乎祈禱的文字表達了自己的一份祝願,祝願那個列車上埋頭讀書的少女能“保持着純正的追求”。說是祝願,其實更多的是憂慮,惟恐她被功利至上、精神貶值的社會所裹脅,所吞噬,成了虛榮、金錢、功名的犧牲品,直至最後成爲“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停的軀體”。我們身處的世界的確是一個實用價值高於精神價值的世界,如何立足於庸常的生活又能在庸常的生活中尋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呢?這是周國平先生對少女的那份憂慮,同時也是他自己的憂慮。對這樣的憂慮周國平先生曾用一段寓言般的文字幽默地表達了出來:“一個小女孩坐在灑滿陽光的臺階上,眯縫着眼睛,一個朦朧的疑問在她的小腦瓜裏盤旋:‘我怎麼會到這個世界上來的?’我悄悄走過她的身旁,回到屋裏,把所有的哲學書籍都藏了起來。”小女孩向自己的提問,表達的正是一個古老的哲學命題,也是一個永恆的人生命題,即“人應該尋找我自己”。古希臘黃金時期的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說過:“我尋找過我自己!”這是周先生極爲欣賞的一句話。周先生面對一個向永恆的人生問題提問的女孩,羞愧地將自己的所有哲學書籍都藏了起來,這是爲什麼呢?答案或許就是我們成年人反而往往迷失於外在的事物,進而失去了內在的靈魂世界,周先生是爲這而羞愧。周先生是一位作家,又是一位哲學家。喜愛周先生的文字的讀者,會發現“人的高貴在於靈魂”是他的衆多作品中一以貫之的思想內核,你會發現周先生不停地用他的文字提醒着自己,同時也提醒着我們,提醒着我們的孩子。《人的高貴在於靈魂》就是他爲孩子們在麥田的懸崖邊緣築起的一道柵欄,護衛着孩子們,以免他們在未來的人生中墜入空虛與物慾的深淵。

這是我在教完這節課後,在反思時結合網絡資源對作者對於“靈魂”的真正理解。所以,我感覺在我教這節課之前我還是對課文的內容挖掘不過,尤其是在資源上使用不夠。

總之,這次基本功講課我的收穫很大。它讓我看到了自己的種種不足,今後我會在教學中大膽創新,創造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