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文言文《芙蕖》推薦教案

文言文《芙蕖》推薦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3W 次

 【學習目標】

文言文《芙蕖》推薦教案

1、 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掌握重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

2、 瞭解本文運用擬人、對偶、頂真、反問等修辭手法。

3、 學習文章合理安排材料、靈活使用多種表達方式的寫作方法。

4、 體會作者對荷花的讚美、熱愛之情。

  【學法指導】

本文是一篇以說明爲主的小品文。學習這篇文章,首先要做好文言實詞、虛詞等基礎知識的積累(查閱工具書和相關資料);其次,要分析、瞭解文章寫作內容和寫法特點(反覆誦讀,邊讀邊思考);再次,對文章語言進行品味(品味、感悟)。

 【作者介紹】

李漁(1611--約1679),清代戲曲理論家、作家。字笠鴻,又字滴凡,號笠翁,又號覺世稗官、別署笠道人、隨庵主人、新亭樵客、澹慧居士、湖上笠翁等,時有才子之譽,稱李十郎。原籍蘭溪(今浙江省蘭溪縣),生於雉皋(今江蘇省如皋縣)。前半生家庭生活富裕,清人入關後,家道衰敗。他自幼聰明好學,曾參加過幾次鄉試,屢不及第,從此醉心於小說,戲劇的創作。家設戲班,常往各地達官貴人門下演出。曾居杭州10年,後又居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達20年,經營書鋪,名“芥子國”,以刊書聞於時。所作傳奇《比目魚》、《風箏誤》等十種,全稱《笠翁十種曲》。另有短篇小說集《十二樓》(一名《覺世名言》),詩文雜著《李笠翁一家言》等。

 【題目解析】

本文選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的“種植部”“草本類打中的《芙(fú)蕖(qú)》一文。《李笠翁一家言》是李漁的詩文雜著總集,共十六卷。其中的《笠翁偶集》原名《閒情偶集》或《閒情偶寄》,分“詞曲”、“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饌”、“種植”、“頤養”八部,包括戲劇理論、飲食、營造、園藝等方面的內容,大都是作者多年實踐的心得,尤以戲曲部分,頗多獨到見解,對戲劇理論有所豐富發展。本文以說明爲主,輔之以討論、慨嘆,和純粹的說明文有所不同。芙蕖,亦作“芙渠”、“扶蓉”。鄭玄說:“未開日菡萏,已發目芙蕖。”芙蕖即荷花,又稱芙蓉,藕花,蓮花等。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準備】

佈置預習。藉助工具書翻譯全文,並熟讀之,完成課後練習一。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語設計

齊背《愛蓮說》。並指明寫蓮的語句,引入課題。芙蕖即荷花,又名蓮花、芙蓉,在理學家的眼中,它是一位“道德君子”,在佛的世界裏,蓮是淨土,佛們都端坐在蓮臺之上,蓮是崇高聖潔的象徵,是人心靈的伴侶,人們讚美它,歌頌它,芙蕖因而獲得“翠蓋佳人”、“荷花仙子”的美譽。《芙蕖》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李漁,李漁是一位戲曲理論家,作家。他的主要貢獻在他的創作理論,這節課,我們將結合一下李漁的創作理論,從結構、語言、立意上來欣賞這篇獨具風格的小品文。

  二、師生共同討論分析理解課文

1、①學生聽配樂朗讀,問第一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中“照映”

和“埋伏”在哪裏?找出總起全文的一句,並回答全文抓住了這一句中的哪兩個字來寫?(可人)從哪幾個方面來寫芙蕖的可人的?(可目、可鼻、可人、可用)本文中哪一段話總結了上文?這一自然段的句子各照應了2-5自然段哪些方面?

②寫作文要做到“顧前者欲其照映,顧後者便於埋伏”,且“節節俱欲想到”。作文如同編戲,必有“主腦之人”、“主腦之事”其它的人只是“陪賓”(陪襯,起襯托作用)。

③本文中“主腦”爲何?“陪賓”爲何?

2、①讀第二自然段,問“主腦”“可目”一段中寫了芙蕖生長的哪幾個階段?把描寫芙蕖各生長階段丰姿的詞語找出來。把這段中具有領起作用的虛詞找出來(如果學生素質較差,可教師讀一句,學生找一個)。去掉這些虛詞感覺如何?

明確:描寫荷花各生長階段丰姿的語言有:“荷錢出水”時的“點綴綠波”、“莖葉既生”時的“飄搖之態”、“嫋娜之姿”,“菡萏成花”時的“嬌姿欲滴”,“花之既謝”後的“亭亭獨立”,“與翠葉並擎”。這些詞語形象生動,美感較足,鮮明地表達了作者對芙蕖的酷愛與推崇,具有領起作用的虛詞一共有8個,其中“自”、“及”、“迨至”、“及”領起了芙蕖從初生到衰敗的各個階段,“便”“則又”、“此則”、“乃復”領起了各階段芙蕖的可人。從這些虛詞中明顯可以看到作者感情起伏,“自”、“及”、“迨至”、“及”句的感情處於低潮,“便”、“則又”、“此則”、“乃復”句的感情處在高潮。這些虛問起了銜接的作用,使描述頭緒更加清晰,語流更通暢。

②在細心體會虛詞作用的同時,找出本段所用修辭手法,並說說其作用。

明確:本段中所用修辭手法主要有反襯、頂真、對偶、擬人,其反襯突出了芙蕖的優點,擬人賦予芙蕖情感,讀起來親切、可愛,頂真使前後句聯繫緊密、氣勢通暢,對偶則形式整齊,讀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記起來方便。(學生回答有可能會把反襯當對比,可讓學生明確兩者區別。反襯一主一賓,以賓襯主,對比一個事物相對相反的兩個不同方面,無主次之分)。

③出示投影:“能從淺處見才,方是文章高手”,他要求語言要清新、活潑、平樸自然。

④教師小結如下:這一段作者抓住了芙蕖生長的四個階段的特點,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呈現在讀者面前的芙蕖有稚嫩無暇的美,有成年嬌姿的美,還有老殘而猶有風韻之美,美不勝收,各盡情致。這些美感都是通過作者流暢而自然,平樸而清新的語言透射出來。我們從作者對芙蕖的描述中,看到了作者對芙蕖由衷的喜愛以至於爲自己不能善待芙蕖而深感歉意。文章整體的感情流動波瀾起伏,並逐漸達到高潮。

⑤下面請同學聽朗讀,並輕聲跟讀,仔細體會作者感情的起伏流動。(放配樂朗讀錄音)

3、以上我們感受到本文的結構之新,語言之新,這正如作者說“非故效顰於茂叔而襲成說於前人”,那麼這篇小品文在立意和表現手法上與我們初中學過的《愛蓮說》又有何不同呢?

明確:可從立意和表現手法上來比較兩文不同。從立意上看《愛蓮說》歌頌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表現作者獨立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芙蕖》則從欣賞和使用角度說明荷花可人之處。從表現手法來看,《愛蓮說》採用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以物喻人;《芙蕖》則採用一般性描述。

4、李漁創作理論,“上不取法於古,中不求肖(xiao相似;像)於今,下不覬(ji希圖)傳於後,不過自成一言,雲所欲雲而止。”“鴻文大篇非吾敢道,若詩歌詞曲及稗官野史實有微長,不效美婦一顰,不拾名流一唾,當時耳目爲我一新”。

結束語:隨着同學們知識的增長、生活經驗的豐富、思考的深入,對《芙蕖》一文的美和新,同學們還將有更深的體會。

  三、課文朗讀,學生根據提示內容,背出課文第二至第六自然段。

附:課文內容提示

羣葩當令時,只 之數目,前此後皆屬 。芙蕖則不然:自 ,便 ,及其 ,則又 , 。有風既作 ,無風亦呈 ,是我於花之未開, 。迨至 ,,自夏徂秋,此則在花 ,在人 ,及 ,亦 ,乃復 , , ,猶似 ,與翠葉 ,不至 而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則荷葉之 ,荷花之 ,避暑 ,納涼 。至其可人之口者,則 而 者也。只有 , ,乃 ,又備 。是芙蕖也者,無一時一刻 ,

無一物一絲 。有 ,兼 ,種植之利有大於此者乎?

  四、佈置作業,鞏固背誦。

 【板書設計】

第一部分(1)總起“可人”“不一而足”“備述”引出下文四個方面。

花開前

(1)可目 花開時

花開後

第二部分(2-5) 荷葉-清香、荷花---異馥

芙蕖 分述芙蕖種植之利 (2)可鼻

避暑-暑退、納涼---涼生

( 3)可口:蓮實與藕互芬齒頰

(4)可用:敗葉備經年裹物之用

抒發感嘆

第三部分(6-7) 種植之利在百花之上。

收束全文

各種花當令的時節,只在花開的那幾天,在這以前或以後,就都是無人過問的時候了。芙蕖卻不是這樣:銅錢似的小荷葉露出水面的那一天,它就替人們裝點綠波,等到它莖葉一長出水面,就又一天比一天高起來,一天比一天向上長;一天比一天向上長,就一天比一天更好看。有風的時候,固然作出飄蕩搖曳的嬌態,沒有風的時候,也呈現出苗條柔美的丰姿,這樣,我在荷花未開的時候,就先享受到了無窮的悠閒情趣。等到苞蕾開成花,嫵媚可愛的姿色就象要滴落下來,一批接着一批,從夏天一直開到秋天,這在荷花是本職應做的事,在人卻是應得的享受。待到花兒凋謝,它也可以向主人宣告自己的無罪了;卻又在花蒂下面生出蓮蓬,在蓮蓬中結出蓮子,蓮蓬高高地挺立着,仍象沒有開放的花,和翠綠的荷葉一同挺立着,不到深秋露水結成白霜的時候,它所擅長的本領就不會呈獻完畢。這些都是講它適合子眼睛觀賞方面的事。

適合於鼻子的嗅覺的,那就有荷葉的清香,荷花的特殊香味;避暑,暑氣就因它而消退,乘涼,涼氣就隨它而產生。

至於它適合人的口味的,那麼蓮子和藕都是一道列爲盤中餐,使人的牙齒和嘴邊都感到芳香的呀。

只有霜露季節中衰敗的荷葉,零零落落使人感到不好受,似乎成了可拋棄的廢物了;可是把它採摘下來收藏着,又可供一年中包裹東西之用。

這樣看來,芙蕖這種東西,沒有一時一刻不適合於人們耳目的觀賞,沒有一絲一毫不具備着家常的用處。它有當五穀之用的實際,卻沒有五穀的名氣;它兼有百花的長處,卻摒棄了百花的短處,種植作物的利益,有比這還大的嗎?

我視爲生命的四種花草中,以芙蕖最爲寶貴。可惜酷愛了它一生,卻不能得到半畝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賴以生存的地方。只是挖了個斗大的小池,栽幾株敷衍了事,又時常爲小池漏水而憂慮,盼望天上降雨來救它,這大概是所說的不善於養生而把它的生命當作野草一樣作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