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下冊《芙蕖》優秀教案大綱

八年級下冊《芙蕖》優秀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95K 次

  教學目標:

八年級下冊《芙蕖》優秀教案

在翻譯全文的基礎上,通過反覆朗讀,體會文章結構之新、語言之美、立意之新,對課文主要內容能初步成誦。

  教學設想:

 理由(一)、

此文屬課內自讀課文,學生尚能自譯,個別難句,藉助課文註釋和工具書亦能弄懂。

  理由(二)、

此文雖以說明爲主,但文章如行雲流水,清新自然,內中有作者感情的流動,可謂文情並茂,只有反覆朗讀,方能體味本文語言風格,感受作者情感的節律。如果僅把他當成一般說明文來上,停留在文字和結構的處理上,則將索然無味。

  構 思:

以體會文章結構之新、語言之美、立意之新爲教學的主要 內容,以李漁的創作理論爲線索,以朗讀爲手段來推進教學進程。在實施中,又以分析文章結構爲突破口,以分析文章語言、體味文章情感起伏爲重點、難點,在分析文章立意中昇華教學主體的認識。

 特 點:

此設想線索清楚,知識點形成塊狀而又銜接自然,符合由淺入深、逐層深入的認識規律,並和單元知識《誦讀的要領》相結合,充分利用了課文《自讀提示》中對李漁創作理論的介紹,容易操作。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培養學生文學鑑賞能力和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媒體:

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時速:

一課時

 教學準備:

  一、佈置預習。藉助工具書翻譯全文,並熟讀之,完成課後練習一。

  二、製作投影片。

1、李漁創作理論投影一張。

2、課文內容提示投影一張。

 三、準備課文配樂朗誦帶一盒(配古箏曲爲佳)。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語設計:

半節課的翻譯,半個小時的朗讀後,今天我們來上《芙蕖》這篇文章。

芙蕖即荷花,又名蓮花、芙蓉,在理學家的.眼中,它是一位“道德君子”,在佛的世界裏,蓮是淨土,佛們都端坐在蓮臺之上,

蓮是崇高聖潔的象徵,是人心靈的伴侶,人們讚美它,歌頌它,芙蕖因而獲得“翠蓋佳人”、“荷花仙子”的美譽。初中我們學過周敦頤的《愛蓮說》,請同學背出其中描寫荷花形象和品質的一句。

《芙蕖》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李漁,李漁是一位戲曲理論家,作家。他的主要貢獻在他的創作理論,這節課,我們將結合一下李漁的創作理論,從結構、語言、立意上來欣賞這篇獨具風格的小品文。

  二、檢查預習,師生共同討論分析理解課文。

1、①學生聽配樂朗讀,問第一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中“照映”和“埋伏”在哪裏?找出總起全文的一句,並回答全文抓住了這一句中的哪兩個字來寫?(可人)從哪幾個方面來寫芙蕖的可人的?(可目、可鼻、可人、可用)本文中哪一段話總結了上文?這一自然段的句子各照應了2-5自然段哪些方面?

②出示投影:寫戲作文要做到“顧前者欲其照映,顧後者便於埋伏”,且“節節俱欲想到”。作文如同編戲,必有“主腦之人”、“主腦之事”其它的人只是“陪賓”。

③本文中“主腦”爲何?“陪賓”爲何?

2、①讀第二自然段,問“主腦”“可目”一段中寫了芙蕖生長的哪幾個階段?把描寫芙蕖各生長階段丰姿的詞語找出來。把這段中具有領起作用的虛詞找出來(如果學生素質較差,可教師讀一句,學生找一個)。去掉這些虛詞感覺如何?

明確:描寫荷花各生長階段丰姿的語言有:“荷錢出水”時的“點綴綠波”、“莖葉既生”時的“飄搖之態”、“嫋娜之姿”,“菡萏成花”時的“嬌姿欲滴”,“花之既謝”後的“亭亭獨立”,“與翠葉並擎”。這些詞語形象生動,美感較足,鮮明地表達了作者對芙蕖的酷愛與推崇,具有領起作用的虛詞一共有8個,其中“自”、“及”、“迨至”、“及”領起了芙蕖從初生到衰敗的各個階段,“便”“則又”、“此則”、“乃復”領起了各階段芙蕖的可人。從這些虛詞中明顯可以看到作者感情起伏,“自”、“及”、“迨至”、“及”句的感情處於低潮,“便”、“則又”、“此則”、“乃復”句的感情處在高潮。這些虛問起了銜接的作用,使描述頭緒更加清晰,語流更通暢。

②在細心體會虛詞作用的同時,找出本段所用修辭手法,並說說其作用。

明確:本段中所用修辭手法主要有反襯、頂真、對偶、擬人,其反襯突出了芙蕖的優點,擬人賦予芙蕖情感,讀起來親切、可愛,頂真使前後句聯繫緊密、氣勢通暢,對偶則形式整齊,讀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記起來方便。(學生回答有可能會把反襯當對比,可讓學生明確兩者區別。反襯一主一賓,以賓襯主,對比一個事物相對相反的兩個不同方面,無主次之分)。

③出示投影:“能從淺處見才,方是文章高手”,他要求語言要清新、活潑、平樸自然。

④教師小結如下:這一段作者抓住了芙蕖生長的四個階段的特點,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呈現在讀者面前的芙蕖有稚嫩無暇的美,有成年嬌姿的美,還有老殘而猶有風韻之美,美不勝收,各盡情致。這些美感都是通過作者流暢而自然,平樸而清新的語言透射出來。我們從作者對芙蕖的描述中,看到了作者對芙蕖由衷的喜愛以至於爲自己不能善待芙蕖而深感歉意。文章整體的感情流動波瀾起伏,並逐漸達到高潮。

⑤下面請同學聽朗讀,並輕聲跟讀,仔細體會作者感情的起伏流動。(放配樂朗讀錄音)

3、以上我們感受到本文的結構之新,語言之新,這正如作者說“非故效顰於茂叔而襲成說於前人”,那麼這篇小品文在立意和表現手法上與我們初中學過的《愛蓮說》又有何不同呢?

明確:可從立意和表現手法上來比較兩文不同。從立意上看《愛

蓮說》歌頌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表現作者獨立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芙蕖》則從欣賞和使用角度說明荷花可人之處。從表現手法來看,《愛蓮說》採用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以物喻人;《芙蕖》則採用一般性描述。

4、出示李漁創作理論投影,作結束語。

投影內容:“上不取法於古,中不求肖(xiao相似;像)於今,下不覬(ji希圖)傳於後,不過自成一言,雲所欲雲而止。”“鴻文大篇非吾敢道,若詩歌詞曲及稗官野史實有微長,不效美婦一顰,不拾名流一唾,當時耳目爲我一新”。

結束語:隨着同學們知識的增長、生活經驗的豐富、思考的深入,對《芙蕖》一文的美和新,同學們還將有更深的體會。

 三、出示課文朗讀內容提示投影。聽錄音,合上課本學生輕聲跟讀。接着關上錄音機,學生根據提示內容,背出課文第二至第六自然段。

  四、佈置作業,鞏固背誦。

 附:課文內容提示投影

羣葩當令時,只 之數目,前此後皆屬 。芙蕖則不然:自 ,便 ,及其 ,則又 , 。

有風既作 ,無風亦呈 ,是我於花之未開, 。

迨至 , ,自夏徂秋,此則在花 ,在人 ,及 ,亦 ,乃復 , , ,猶似 ,

與翠葉 ,不至 而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則荷葉之 ,荷花之 ,避暑 ,納涼 。

至其可人之口者,則 而 者也。只有 ,

,乃 ,又備 。是芙蕖也者,無一時一刻 ,

無一物一絲 。有 ,兼 ,種植之利有大於此者乎?

附:

 板書設計:

羣葩

荷錢出水──點綴綠波

莖葉既生──飄飄之態

可 目 嫋娜之姿

(主腦) 菡萏成花──嬌姿欲滴

可 人 可 鼻 花之既謝──亭亭玉立

(主腦) 可 口 與翠葉並擎

可 用

便 則又 此則 乃復

感情起伏: 自 及 迨至 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