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初二上冊語文《蠟燭》教案

初二上冊語文《蠟燭》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教學準備

初二上冊語文《蠟燭》教案

1.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朗讀課文,熟悉文章故事情節。

2.體會細膩的描寫,把握人物形象,感悟真摯感人的人性美。

3.瞭解文章特色,感受反法西斯陣營軍民用鮮血凝成的情誼。

2.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體會細膩的描寫,把握人物形象,感悟真摯感人的人性美。

難點:瞭解文章特色,感受反法西斯陣營軍民用鮮血凝成的情誼。

3. 教學用具

多媒體、板書

4. 標籤

教學過程

一、導入環節

1.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導入語: 往事如煙,歲月如流,一切有形的東西已被時間磨蝕得鏽跡斑斑。惟有情感,高尚聖潔的情感卻長存天宇。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一位南斯拉夫母親把一生中惟一珍愛的東西——結婚蠟燭,獻給了一位蘇聯青年。這一幕將永遠留存在熱愛和平的人們的記憶裏。今天我們學習西蒙諾夫的戰地通訊《蠟燭》。

2.出示學習目標

過渡語:讓我們帶着目標,根據自主學習的要求,先來自主學習。

二、先學環節

(一)請同學們根據學習要求,自主學習。(提示: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邊在文中圈點勾畫。)

1.學生朗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和知識鏈接瞭解寫作背景,及通訊的有關知識,掃清字詞障礙。

2.這是一篇戰地通訊,它主要是記敘的成分,請你找出其中的六要素,並用一句話概括故事情節。(快速默讀課文並勾畫關鍵詞句,用簡練的語言概括課文大意)

鏈接:通訊是記敘文文體的又一實用文體,也是報紙常用的文章樣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訊、事件通訊等。它和新聞一樣,要求及時準確地報道現實生活中有意義的人和事,但報道的人和事比新聞更具體更系統。通訊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於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根據表現主題的需要,對材料進行精心的選擇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寫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質意義。通訊運用的表現手法是敘事,也常用描寫、抒情、議論,以使人物更加鮮明,事件更加生動。

背景資料

二戰——蘇德戰事簡介

1941年6月,納粹黨控制西歐後,德軍侵略蘇聯,破壞了雙方1939年簽定的條約。德軍長驅直入蘇聯,圍攻列寧格勒和斯大林格勒。蘇聯損失慘重,百姓生活困苦。德國以爲勝利在即,但俄羅斯人堅決抵抗。俄羅斯寒冷的冬天凍死了很多毫無準備的德國士兵。1943年1月,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敗,90000多名德國士兵成爲俘虜。雖然戰爭仍然持續兩年,但這是納粹黨末日的開端。同年,蘇聯紅軍迫使德軍退回邊境,最後把他們逼到柏林。接着在1944年6月,隨着同盟軍度過地中海,攻入意大利,期待已久的“第二戰場”終於開闢。1945年5月,德國投降。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損失非常慘重。國民受到德軍殘酷對待,約有幾百萬平民傷亡。

(二)根據要求完成自學檢測,相信我能行!

要求:

1.自主完成自學檢測題。

2.完成後,組長組織對桌交換,根據答案互相批閱。

3.用紅筆改錯,不明白的求助於小組其他成員。

自學檢測題:

1.給加點字注音,解釋詞語。

(1)拂曉( fú )

(2)瓦礫( lì )

(3)鞠躬( jūgōng )

(4)地窖(jiào )

(5)精疲力竭(jié )

(6)顫巍巍( chàn )

(7)迫擊炮 ( pǎi ) 壓迫(pò )

(8)名副其實:名稱或名聲與實際相符合。副,符

合。

(9)永垂不朽:(多指姓名、事業、精神等)永遠流傳,不磨滅。垂,流傳;

朽,腐爛。

2. 請你找出其中的六要素,並用一句話概括故事情節。

精講點撥:

時間: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4年9月19-20日

地點:貝爾格萊德的薩伐河上一座橋前的方場。

人物:老婦人瑪利?育乞西、蘇聯紅軍士兵柯拉耶夫。

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位蘇聯紅軍戰士在南斯拉夫國土上犧牲了,

一位飽受法西斯侵略戰爭之苦的南斯拉夫母親不顧槍林彈雨,以驚人的毅力

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珍愛的結婚的花燭點在烈士墳頭。

(三)我的疑惑

在自學過程中有沒有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請同學或者老師幫你解答。 過渡語:這篇戰地通訊非常感人,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這樣的藝術效果是怎樣產生的?

三、後教環節

要求:

1.請同學們根據學案指導自學,在課本上做好批註。

2.然後小組內按照組長指定的順序展示,修改完善後準備在班裏展示。

(一)分析人物

1.朗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有關老婦人的片斷,讀一讀,看看主要用了什麼描寫方法,並在文中批註一下其作用。

2.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老婦人這個人給你的印象。

點撥:

1. 動作描寫是刻劃人物心理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又一重要手段。老婦人在炮火下平靜地整理烈士的遺體,清理墓坑,吻別死者,掩埋烈士,掩埋烈士的每一步老婦人都非常吃力,作者是這樣寫的:路並不遠,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來休息了三次。最後,她總算把死者拖到了彈坑裏。她已經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裏休息了好久,也許有一小時。”這樣描寫,情景歷歷在目,彷彿老婦人的喘息聲都聽得見,真是感人肺腑。

寫老婦人安葬烈士的禮儀也很具體,例如 “老婦人跪到死者旁邊,用手在死者身上畫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脣和前額”,一個一個動作都做了描寫,也是很感人的。

2. 老婦人飽受德法西斯強盜侵略之苦,她對侵略者滿懷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對蘇聯紅軍滿懷敬意。 年輕的紅軍戰士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她無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獻自己的愛戴和敬意。 她爲紅軍戰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她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艱難,安葬烈士。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她爲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心愛的寶物,把結婚的喜燭點在烈士的墳頭,並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表現出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二)體會寫法

爲了突出某種形象,某種感情,作者往往會對有些內容反覆交代和描寫。文章對哪些內容進行了不厭其煩地反覆描寫?在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並說一下其作用。

點撥:作品中反覆描寫戰爭的場面,“附近一帶”一段環境描寫,渲染了法西斯匪徒屠殺人民造成的恐怖氣氛,烘托了主人公的無私和勇敢。她早已置個人安危於度外了。在猛烈的炮火下,育乞西平靜地整理烈士的遺體,清理墓坑,吻別死者,掩埋烈士,守護英靈。這些是隻有母親纔有的對兒子的動作,我們能真切感受到的是老婦人育乞西滿心的哀痛。“天氣很冷,四下裏很靜,除了炮彈的炸裂聲外,沒有任何其他聲音。”再次渲染了濃重的恐怖和哀痛的氣氛,烘托了老人失去愛子般的傷痛。

四、訓練環節

要求:(每個小組的4號或5號到黑板展示,成績計入小組量化。其他同學在課本或者學案上完成。)

這篇課文帶給我們的是深深的感動,下面請同學們用“我被______所感動,原因是_____”的句式說話。

示例:我被蘇聯紅軍的獻身精神所感動,原因是那位犧牲的紅軍戰士是那麼的年輕,但是爲了南斯拉夫人民的民族解放事業,他卻無私的奉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作者對紅軍烈士犧牲時姿態的描寫,讓人潸然淚下。

課堂小結

這篇戰地通訊,是一首讚美詩,一曲頌歌。讚美反法西斯同盟國各國戰鬥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