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少兒百科 > 電影技術範例

電影技術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3W 次

電影技術
電影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種娛樂方式,它所利用的是人的視覺暫留現象。因爲人的視覺具有一種短暫的記憶功能,能將迅速連續移動顯示的圖像連接起來,如圖像的形狀和位置相差甚微、並以每秒6幅以上的速度在人眼前顯示的話,人眼所看到的將是一組活動着的圖像。正因爲這種視覺暫留現象,才形成了我們今天電影業產生和存在的基礎。
最先揭示這一現象的是英國的一位醫生帕里斯。他用一張硬紙卡片,正面畫上一隻鳥,反面畫上一隻鳥籠。當迅速轉動卡片時,兩個圖像重疊,使人看到鳥就象是關在籠子裏一樣。
但是,真正的電影攝影的原理是英國人麥布里奇發明的。1872年,麥布里奇爲了證明馬在奔跑時四蹄的狀態,採用了24臺照相機橫排在跑道一側,各臺相機的快門上繫有一根線,拉在跑道上。在馬跑過各臺相機的位置時,將線拉斷,使相機曝光。從而記錄下了馬在運動時的形態,也爲電影攝景技術的發展開創了一個新的里程。
麥布里奇爲了將其拍攝的照片重現出來,還發明瞭一種連續幻燈機。他首先將照片一張張地洗印在一個可旋轉的玻璃盤上,配合一個控有槽口的圓盤作反向運動使畫片隔開,畫片輪流在槽中出現,並使用氫氧聚光燈照明,把每組照片依次連續地投射到屏幕上,使人能看到一組組連續動作的圖像。
1882年,法國科學家馬雷在麥布里奇的指點下,也開始探討記錄動態的攝影技巧。並於同年試製出了一種利用感光玻璃盤的攝影槍,該攝影槍每分鐘可拍12張照片,曝光時間約爲1/720秒。5年後,馬雷又設計了一種軟片攝影槍,他用幾米塗有感光劑的紙帶,使其通過鏡頭的聚焦處,攝影槍中的兩個抓勾固定住紙帶,使畫格依次分別曝光。不久,美國伊斯曼發明了賽璐珞膠片取代了紙卷。隨後,馬雷對他的攝影槍進行了改進,使其可在9毫米寬的膠片上以每秒60幀的頻率進行拍攝。1890年,馬雷取得了動態攝影機的專利權。1893年,他又研製出了一臺塑料片基放映機,也取得了專利權。他的兩項發明,成爲了現代電影器材的前身。
與此同時,愛迪生也在考慮電影的發明。早在1885年,美國的古德溫發明了賽璐珞膠捲後不久,愛迪生就想到將這種膠捲用於電影。他首先製作了一臺攝影機,能用膠捲拍攝一分鐘的分解動作畫面,其基本原理和現在的攝影機大體相同。1894年,他又發明了一種用於放映畫面的活動電影觀賞機。該機如一隻櫃子,上面裝有放大鏡,裏面裝有長50英尺左右膠捲的滑輪。投入硬幣,啓動馬達,即可放映半分鐘左右,供一人觀看。他還在1896年用留聲機爲他的活動電影觀賞機配上了聲音和音樂。
此後,世界各國的幾十位發明家都爲電影的發明而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最終的成功者卻是法國的魯米爾兄弟。在一大批前輩科學家努力建造的大廈上,這兩兄弟填上最後一塊磚。 1895年 2月,魯米爾兄弟爲他們所發明的'“連續攝影和放映的機器”申請了專利。他們的電影機是由一個暗箱組成,裏面裝有35毫米鑿孔膠片間歇運動的牽引機構和遮光旋轉機構,並裝有一個攝影鏡頭和放映鏡頭。裝上攝影鏡頭時,可以以每秒12幅的頻率攝影,獲得負片。取下攝影鏡頭,將曝光後的負片與另一條未曝光的膠捲貼在一起曝光後轉成正片。放映時,正片裝入機內,點燃燈泡後光束穿過膠片和鏡頭,靜止的畫面以極短的間隔依次高速地通過片窗,使影像在觀看者的視網膜上暫留,觀衆便可看到一組活動的畫面。 1895年12月28日,這倆兄弟在巴黎的一個咖啡館公開售票放映電影,終於使電影投入了實用階段。雖然,此時的電影還是無聲的,但影片的攝影機和放映機已經齊備,現代的電影設備終於完成。 爾後,世界各國不斷地有人繼續從事電影的研究工作。 1905年,德國人魯莫爾成功地解決了聲光信號的轉換問題,能將聲音轉變成光錄在膠片上。 1906年法國人羅斯特已能把聲音直接錄在影片的膠片上,其原理與今天的有聲電影相差無幾。然而,有聲電影最終還是由美國人弗雷斯獲得了成功。他把電子管用在有聲電影的錄音設備上,於1923年使錄音式電影問世。錄音式有聲電影是把聲音變化成爲光的強弱變化,在膠片上形成明暗的變化。還有一種是將聲波的變化變成光的振動,在膠片上印出光的波形。

電影技術
[-(@_@)-]


寬銀幕電影是1949年由美國的沃勒工程師研究成功的。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