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少兒百科 > 製陶技術的進步範例

製陶技術的進步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9W 次

商代的製陶業已設有專門作坊,內部並有固定的分工。製陶作坊除生產一般的灰陶、紅陶和黑陶器外,還生產少量供奴隸主貴族使用的釉陶和白陶。白陶的製作技術代表了當時製陶工藝的最高水平,它和原始瓷器一樣,也是用高嶺土作胚胎,燒成溫度達1,000℃以上,陶質較堅硬。青銅鑄造對陶器製作技術的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鑄造用的陶範是由砂和粘土構成的,要求較大的強度和較高的透氣性、耐熱性。爲了達到這一要求,人們就得在制範的原料和燒成溫度上設法改進。在這兩點上,一旦發生了質的飛躍和突破??瓷土的發現與利用,高溫窯的創造成功,再加上釉的出現以及還原焰的'運用,原始青瓷器就應時脫胎而出。

製陶技術的進步

解放以來,河南的安陽、洛陽、鄭州,江西的吳城,江蘇的丹徒、吳縣,安徽的屯溪,陝西的西安和甘肅靈臺等黃河中游及長江下游這一廣大地區的商代和西周遺址中,都發現了完整的“青釉器”或其殘片。這些出土的“青釉器”胎質一般較陶器細膩堅硬,胎色以灰白居多,也有近似純白略呈淡黃色的,少數爲灰綠色或淺褐色。燒成溫度一般高達1,100℃到1,200℃以上,胎質基本燒結,吸水性較弱,器表施有一層石灰釉。這些物徵基本上都與瓷器所應具備的條件相近。另一方面,它們也不完全與瓷器相同,所用制胎的原料質量還不夠精細,燒成溫度一般都還略嫌偏低,還有一定的吸水性,胎色白度不高,也沒有透光性,器表的釉層較薄,胎和釉結合較差,容易剝落。胎的燒結程度也很不相同,說明對燒結溫度的認識和對窯溫控制的技術都還不夠成熟。總之,商、周時候的“青釉器”可以認爲是瓷而不是陶,但也表現出它們的原始性和過渡性,故而學術界一般將其稱爲“原始瓷”或“原始青瓷”。以後我國馳名世界的瓷器,實肇基於這個時期。瓷器的發明是我們先民對人類文明的又一項重大貢獻。

春秋戰國時期,瓷器有較大的發展。浙江紹興戰國墓中出土的大批青釉器,胎質堅密,器形規整,大多仿青銅器。在浙江古越州一帶出土的大量東漢時器物,已與魏晉時期成熟的青瓷無任何不同之處。原始瓷從商代出現後,經過西周、春秋戰國到東漢一千六七百年間的變化,正是我國瓷器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發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