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少兒百科 > 錄音技術範例

錄音技術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1W 次

能把聲音記下來,並再還原成聲音的方法大體上有王種,即機械錄音、光學錄音和磁性錄音。

錄音技術

機械錄音是把聲音的變化轉變成機械變化。也就是說,把聲音的振動轉化成波形,並通過鋼針或其它材料製成的針狀物刻在錄音體上記錄下來。1877年,愛迪生在從事電話中繼設備研製的過程中,發現了這一原理並利用這一原理研究發明了留聲機。唱片技術就是在這一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雖然錄音體已從愛迪生留聲機的圓筒形改成了圓盤形唱片,但所用的仍然是機械錄音方式。

光學錄音是將聲音的強弱變化轉換成光的明暗變化記錄在軟片上的一種錄音方式,這種方式主要用於電影錄音。最早進行這一研究的科學家是德國的魯莫爾。1905年,他成功地發明了把聲音的振動轉變成光的變化這一方法。法國人羅斯特緊隨其後,馬上開始了將這種方法應用到有聲電影的研究上,並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此後很長一段時間的研究都未能獲得更深的進展。直到1923年,美國人德弗雷斯特把他在1907年發明的電子管用於電影的錄音裝置上,才使得這一方法取得了重大的進展。直到現在,電影錄音基本上都採用這種方法。電影膠片的一側都留有一小窄條,用來記錄聲音,被稱爲聲帶。這種聲帶分爲兩種,一種是將聲音的強弱變換成光的濃淡,在電影膠片上印出明暗變化,稱爲濃淡式;另一種是將聲音的強弱變化轉換成光的振動,在膠片上印出光的波形,形成規格不一的方塊,稱爲面積式。

磁性錄音是把聲音的變化轉移成磁性變化後記錄在磁體上的一種錄音方式,現在的.錄音機一般都採用這種錄音方式。磁性錄音是在1898年由丹麥人波爾森發明的。波爾森發明的磁性錄音機最初是使用鋼絲作爲錄音體,他把鋼絲貼在與傳聲器相連的電磁鐵上快速地轉動,使鋼絲不斷地被電磁鐵磁化。這樣,電磁的強度就會隨着傳聲器的聲音而波動,在鋼絲上形成相應的磁性變化。重放時,只需把鋼絲重新在電磁鐵上卷繞一次,就會產生與所錄聲音相應的電流,推動耳機發出聲音。1900年,波爾森在巴黎的展覽會上展出了自己的錄音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由於當時能將聲音轉換成電流的裝置尚未出現,波爾森的錄音機只能把莫爾斯信號變成磁性變化錄在鐵線上。但他發明的這一原理,成爲今天所有錄音機的基本原理。1932年,英國首先利用波爾森的原理製成了鋼絲磁性錄音機,並在英國廣播公司投人試用,播放了英王喬治五世的聖誕節文告。

1935年,德國的德律風根公司和法班公司發明了塗有磁性二氧化鐵的紙基錄音帶,錄音機得以進一步的發展。德國首先把錄音機用於廣播節目的錄製編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等國家獲得了德國的技術,開始生產磁帶式錄音機。他們把錄音機的磁頭改爲三個,當錄音帶依次通過各個磁頭時,第一個磁頭可將磁帶上原先所錄的內容抹掉,第二個磁頭用於錄音,第三個磁頭用來放音。現在的家用磁帶錄音機一般只有兩個磁頭,除抹音磁頭外,還有一個磁頭綜合了錄音和放音兩項功能。絕大部分錄音機所採用的錄音方法都是1938年日本水井健三等人發明的交流偏磁錄音原理。爲了使磁帶更加堅固耐用,逐漸向小型化發展,用聚酯合成樹脂做帶基的磁帶獲得了發展,取代了原來的紙基帶。這樣,磁帶錄音機不斷地向小型化發展,並使家用磁帶錄音機的水平不斷地提高,越來越普及。

隨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目前的磁帶錄音機已開始向數字化方面發展。這種數字式磁帶錄音機其音質優於一般的激光唱片,而且又能錄能放,是一種性能更加完美的音響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