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馬的成語故事(通用5篇)

馬的成語故事(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成語故事是我國曆史的一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澱,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晶。其特點是深刻雋永,言簡意賅。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馬的成語故事(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馬的成語故事(通用5篇)

馬的成語故事 篇1

“幹金買骨”出自《戰國策·燕策》。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了內亂。齊宣王乘機派兵侵佔了燕國的一些城池。燕昭王即位後,決心振興燕國。因此,他廣招賢士,虛心求教。公元前312年,燕昭王去拜訪了一位很有才學的人——郭隗。

在交談中,郭對燕昭王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位國君,拿出了千兩黃金讓手下的人去買千里馬。結果卻花了五百兩黃金給買回了一匹死馬的骨頭,國君一見,拍案大怒:“我是讓你去買千里馬,誰叫你買死馬?”手下人說:“大王息怒,你想,連死馬都肯花五百兩黃金買來,這件事情傳出去,還愁沒有好千里馬?”

果然,不到一年,就有人送來了三匹千里馬。郭隗講完了這個故事,又接着說:“現在,大王如果真心求賢,就先從我郭隗開始吧!人們看到象我這樣的人尚且能夠得到您的任用,那麼還愁比我郭隗富有才能的英雄豪傑不來投奔嗎?”

燕昭王聽罷,覺得這話很有道理,便爲郭隗修築了官邸,責成他動工建造黃金臺。不久,樂毅、鄒衍、劇辛等人,紛紛從周圍的國家投奔燕昭王而來。沒過幾年功夫,燕國就強盛起來,把齊國打得大敗。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概括出“千金買骨”這個成語,容求賢若渴的迫切心情。

馬的成語故事 篇2

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鑑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爲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爲伯樂,延續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幹裏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着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連素以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都仔細尋訪,辛苦倍至,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着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駕車人認爲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

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擡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鐘石磐,直上雲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着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爲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麼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餵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餵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伕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後來千里馬爲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

馬的成語故事 篇3

從前,有位老漢住在與胡人相鄰的邊塞地區,來來往往的過客都尊稱他爲“塞翁”。塞翁生性達觀,爲人處世的方法與衆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馬不知什麼原因,在放牧時竟迷了路,回不來了。鄰居們得知這一消息以後,紛紛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卻不以爲意,他反而釋懷地勸慰大夥兒:“丟了馬,當然是件壞事,但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

果然,沒過幾個月,那匹迷途的老馬又從塞外跑了回來,並且還帶回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於是,鄰居們又一齊來向塞翁賀喜,並誇他在丟馬時有遠見。然而,這時的塞翁卻憂心忡忡地說:“唉,誰知道這件事會不會給我帶來災禍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使他的兒子喜不自禁,於是就天天騎馬兜風,樂此不疲。終於有一天,兒子因得意而忘形,竟從飛馳的馬背上掉了下來,摔傷了一條腿,造成了終生殘疾。善良的鄰居們聞訊後,趕緊前來慰問,而塞翁卻還是那句老話:“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

又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中原,邊塞形勢驟然吃緊,身強力壯的青年都被徵去當了兵,結果十有八九都在戰場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兒子因爲是個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們父子得以避免了這場生離死別的災難。

這個故事在世代相傳的過程中,漸漸地濃縮成了一句成語:“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它說明人世間的好事與壞事都不是絕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能會引出壞的結果。

馬的成語故事 篇4

汗馬之勞

漢高祖劉邦起兵反秦,蕭何是他的可靠助手。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做了皇帝,蕭何便任相國。論功行賞,蕭何第一,首先封爲侯,食邑八千戶。

對這一封賞,有些功臣不服氣,便說:“我們拼死拼活,身經百戰,而蕭何未有汗馬之勞,連戰場都沒上過,只會耍筆桿,發議論,封賞爲什麼反在我們之上?”

劉邦則回答說:“你們都打過獵,打獵的時候,追殺野獸的是狗,而指示野獸的巢穴、去向,讓狗去追殺的,卻是人。你們只會追殺,不過是‘功狗’而已。而蕭何指揮衝殺,是‘功人’。並且,你們雖然勇敢,卻多數是單身跟隨我出戰,而蕭何一家幾十口人都參加軍隊作戰,這你們又怎麼能比呢?”

這些人聽了劉邦的話,心裏才服氣,不再發牢騷。

走馬看花

唐朝中期,有位著名的詩人孟郊。他出身貧苦,從小勤奮好學,很有才華。但是,他的仕途卻一直很不順利,從青年到壯年,好幾次參加進士考試都落了第。他雖然窮困潦倒,甚至連自己的家屬都養不起,但他性情耿直,不肯走權貴之門。他決心刻苦攻讀,用自己的真才實學,叩開仕途的大門。唐德宗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孟郊又赴京參加了一次進士考試,這次,他進士及第了,孟郊高興極了。他穿上嶄新的衣服,紮上綵帶紅花,騎着高頭大馬,在長安城裏盡情地遊覽。京城美麗的景色使他讚歎,高中進士的喜悅又使他萬分得意,於是,他寫下了這首著名的《登科後》詩:

昔日齷齟不足誇,

今朝曠蕩恩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這首詩把詩人中了進士後的喜悅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其中“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成爲千古名句

盲人瞎馬

據《世說新語》記載:“桓南郡與殷荊州語次,因共作了語,復作危語。桓曰:‘矛頭淅米劍頭炊。’殷曰:‘百歲老翁攀枯枝。’顧曰:‘井上轆轤臥嬰兒。’殷有一參軍在坐雲:‘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這段話的大概內容如下。

有一天,桓玄(即桓溫的兒子,篡奪東晉帝位,被劉裕趕下臺,並因此結束兩晉進入南北朝,也算是中國歷史轉折點上的一個關鍵人物了),殷仲堪(荊州官員),還有顧愷之(博學多才,工詩賦、書法,尤善繪畫。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爲三絕:畫絕、文絕和癡絕),三個人在一起閒坐無聊,就做了個小遊戲,要求根據一個字,說一句話,這句話必須能體現這個字的意思。

第一個字,是“了”語。顧愷之先想到了,說道:“火燒平原無灰燼”。桓玄接着說道:“白布纏棺幡旗飄”。此時殷仲堪也有了,說道:“投魚深淵放飛鳥”。三人笑成一團。

於是,又繼續出第二個字。這一次是“危”字。桓玄先想到,於是說道:“矛頭洗米劍頭炊”,殷仲堪笑了笑,說道:“百歲老頭攀枯枝”,顧愷之接着說道:“井上轆轤臥嬰孩”。

顧愷之剛說完,此時殷仲堪有一個參軍坐在邊上,一時技癢,脫口而出,說道:“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這參軍純屬一時興起,沒想到,卻不小心觸到了殷仲堪的傷心事。原來呀,殷仲堪瞎了一隻眼。只聽見被惹火了的殷仲堪一聲斥責:“咄咄逼人!”

指鹿爲馬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着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佈,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裏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着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裏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着衆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衆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裏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着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着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爲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爲是鹿而不是馬。而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爲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車水馬龍

東漢時,漢章帝的母親馬太后是一個非常明理的老太太。有一年,漢章帝準備根據漢朝的舊制,對他的母親馬太后的弟兄們加官晉爵,但是馬太后不同意。

第二年夏天,全國發生了特大旱災。

一些迷信的大臣就認爲,這是皇帝不給馬太后的兄弟們加官晉爵所帶來的後果,因此,很多官員再次提出了封官的事情。

馬太后仍然不同意,她義正詞嚴地說:“提出要對我的兄弟們封爵的人,都是想討好我,以達到爲自己撈取高官厚祿的目的。我身爲太后,平時節衣縮食,周圍伺候我的人也很簡樸。我這樣做正是要用自己的行動爲下面的人做個好樣子,我以爲我孃家的人知道後也能像我這樣。但是,他們卻不以爲然,還嘲笑我。前幾天,我路過我孃家,看到去家裏請安問好的人多得不得了,車馬來往不斷,像流水游龍一樣,十分熱鬧繁華。家裏的傭人,衣服考究得連給我駕馭車子的馬伕都自嘆不如。我對他們實在是太瞭解了。他們只顧着自己享樂,根本不關心國家的安危,我怎麼能同意給他們加官晉爵呢?”

聽了這些話,那些主張給他們加官晉爵的人就再也不敢提這回事了。

後來,人們便以“車水馬龍”作爲成語,用來形容繁華熱鬧的景象。

馬的成語故事 篇5

秦始皇於統一全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20年來榮成成山頭拜日途中,聽說花斑彩石是女媧補天時遺落的神石,能保佑江山穩固,便專程禮拜花斑彩石。當時他率領萬馬千軍,沿着修好的專用馳道,直奔花斑彩石所在處,恭敬而拜。回朝後果然事事如意,天下太平,便龍顏大喜,讓百官做詩慶賀。當時便有術士徐福(就是後來出海求仙不歸的徐福老先生)詩曰:“萬馬千軍御馳道,始皇拜石得成功。”可惜當時這首文采一般的賀詩沒得到秦始皇的青睞和衆人的喝彩。但花斑彩石所在的附近沿海卻因此稱之爲“馬道”。

“馬道”地名的出處一是秦始皇曾率萬馬千軍到此拜石,二是秦始皇東巡所修馳道由此經過。一直到了元朝,著名大作家關漢卿慧眼識寶,由“秦皇拜石”的典故創造出了“馬到成功”這個成語,他在《五侯宴》這部作品中第一次提到他創造出了“馬到成功”這個成語。

由於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現在已成了人們最喜愛的成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