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愛國故事 > 愛國科學家的故事範例

愛國科學家的故事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4W 次

科學是人造的,因此與人的素質有關,爭論和激勵能使人的素質迅速提高,因此科學需要討論的環境和維護人們對科學的熱情。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愛國科學家的故事,歡迎大家的閱讀。

愛國科學家的故事

錢學森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當時任加利福尼亞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負責人的錢學森深爲祖國的新生而高興。他打算回國,用自己的'專長爲新中國服務。但那時候在美國的中國科學家歸國不易,而錢學森的專長又直接與國防有關,美國千方百計要將他留下不讓他回國,他歷盡艱辛才終於回到祖國懷抱。 回國後,錢學森爲祖國的科研事業貢獻了全部心血和才華,被譽爲“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的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鄧稼先。

60年代,我國的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使全國人民爲之振奮,使敵視中國的人震驚,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的國力和國際地位。爲研製兩彈立下不朽功勳的科學家鄧稼先是一位爲國捨己的人。1958年,國家下達了研製原子彈的命令。這是一項絕對保密的工作。年輕的鄧稼先被選爲主要研製者之一。他深感自己責任重大,說:“爲了完成這項任務,死了也值得。”從此,他開始了祕密的研製工作,人們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一切出頭露面的事都沒有他參加,連他的妻子和親人也不知道他在哪裏工作,在做什麼。他也只能把對親人的感情埋在心裏,過着長期的獨身生活。長期艱苦工作損害了鄧稼先的身體,1986年他患癌症病逝。一直到報上發佈了他去世的消息,全國人民才知道鄧稼先這個名字。他不圖個人的名和利,捨棄了個人的幸福,幾十年默默無聞地爲國家大業奮鬥,卻從不後悔。臨終前,他欣慰地說:“我可以瞑目了”。

茅以升

在我國老一輩科學家中,有許多人都是留學國外又回國服務的。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在1916年20歲時,到美國留學,成爲康奈爾大學橋樑專業的研究生,很快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碩士學位。爲了獲得實踐的機會,他晚上上課,攻讀博士學位,白天到一家橋樑公司實習,親手繪圖、切削鋼件、打鉚釘、油漆,終於成了一個既懂理論又有技術的人才。美國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書從各地寄來,請他擔任工程師。 但是,茅以升沒有接受聘請,而是決定回國了。美國有些人勸他:“科學是沒有祖國的,是超越國界的。科學家的貢獻是屬於全人類的。中國條件差,你留在美國貢獻會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學雖然沒有祖國,但是科學家是有祖國的。我是一個中國人,我的祖國更需要我。我要回去爲祖國服務!” 1919年,茅以升帶着一身本領回到國內,開始了爲國造橋的事業。現在浙江省錢塘江上那座雄偉壯觀的大橋,就是茅以升設計並主持建造的。

這三位科學家,爲祖國科學事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是我國科技的奠基人。其實像他們一樣的科學家,在我們國家還有許多許多,他們不圖名,不求利,把一生共享給國家的科研事業,爲祖國的富強,人民的幸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生活日新月異的今天,流血犧牲的英雄我們永遠不能忘記,這些愛國的科學家們我們同樣要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