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歷史人物故事:宋哲宗

歷史人物故事:宋哲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歷史人物故事:宋哲宗

  宋哲宗簡介

宋哲宗趙煦(1077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宋朝第七位皇帝(1085年4月1日—1100年2月23日在位),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原名傭,曾被封爲延安郡王。生於熙寧九年十二月七日(1077年1月4日),神宗病危時立他爲太子,元豐八年,神宗死,趙煦登基爲皇帝,是爲宋哲宗,改元“元祐”。在位15年,年僅24歲,葬永泰陵。

  宋哲宗歷史故事

宋哲宗(1076年—1100年)趙煦,漢族,宋神宗第六子。哲宗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  元豐五年(1082)封延安郡王。八年,立爲太子,同年三月即位,太皇太后高氏聽政。元祐八年(1093),太后去世,親政。在位十五年(1085—1100),建元元佑、紹聖、元符。元符三年卒,年二十五。廟號哲宗,葬永泰陵。事見《宋史》卷一七、一八《哲宗紀》。

哲宗登基時,只有10歲,由高太后執政。高太后執政後,任用頑固派大官司馬光爲宰相。司馬光一上臺,就把神宗時的“王安石變法”(熙寧變法)全部廢止。宋哲宗對於司馬光與高太后的執政與壓制感到不滿。到了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后死,哲宗親政。哲宗親政後表明紹述,追貶司馬光,並貶謫蘇軾、蘇轍等舊黨黨人於嶺南(今廣西一帶),接着重用革新派如章惇、曾布等,恢復王安石變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減輕農民負擔,使國勢有所起色。次年改元“紹聖”,並停止與西夏談判,多次出兵討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元符三年(1100年)1月病逝於汴京(今河南開封)。  哲宗是北宋較有作爲的皇帝。但是由於在新黨與舊黨之間的黨爭不但沒有獲得解決,反而在宋哲宗當政期間激化,種下了北宋滅亡的原因。

  垂簾太后和影子皇帝

元豐八年二月,宋神宗病情日趨惡化,不能處理朝政。王趙傭爲皇儲,由皇太后高氏暫時聽政,神宗表示同意。宋哲宗坐像高太后出身尊貴,其曾祖是宋初名將高瓊,母親爲北宋開國元勳曹彬的孫女,姨母是仁宗曹皇后。幼年時,高太后與英宗都住在宮中,曹皇后視她如親生女兒。後來,仁宗和曹皇后親自爲兩人主持婚禮,當時有“天子娶媳,皇后嫁女”之說,這種世家與皇室之間的聯姻無疑有助於鞏固高氏在宮中的地位。高太后經歷了仁、英、神三朝中發生的仁宗立儲、英宗濮議風波和神宗熙豐變法等事,政治經驗很豐富,她在保證哲宗繼承皇位一事上起了重大作用。

神宗生病時,他年齡最大的兒子延安郡王趙傭才10歲,而兩個同母弟弟卻年富力強,雍王趙顥36歲,曹王趙頵30歲,論聲望、地位和出身,兩人中的任何一個都有資格做皇帝。當時,大臣蔡確和邢恕也有策立二王之意,他們曾想通過高太后的侄子高公繪和高公紀達到目的。邢恕以賞花爲名將二人邀請到自己府中,對他們說神宗的病情已無回天之力,延安郡王年幼,雍王和曹王都很賢明,有可能成爲皇位繼承人。高公繪大驚,明確表示,這是邢恕想陷害他們全家,急忙與高公紀一起離開邢府。蔡確和邢恕見陰謀難以得逞,便決定擁立趙傭,以奪策立之功,並趁機除掉與蔡確有矛盾的王珪。蔡確在與王珪同去探望神宗時,問王珪對立儲之事有何看法,暗中卻派開封知府蔡京率殺手埋伏在暗處,只要王珪稍有異議,就將他殺死。王珪膽小怕事,是出了名的“三旨宰相”(他上殿奏事稱“取聖旨”,皇帝裁決後,他稱“領聖旨”,傳達旨意是“已得聖旨”)。見蔡確相問,王珪便慢吞吞地回答:“皇上有子。”言下之意是要立趙傭。王珪這一次卻很有主張,蔡確無法,便只好四處張揚,說他自己有策立大功,卻反誣高太后和王珪有廢立趙傭之意,此事在後來給他招來大禍。  不僅朝中大臣另有打算,趙顥和趙頵也極爲關注選立皇儲一事。他們時常去皇宮探視神宗病情,看過神宗後,趙顥還徑直去高太后處,試圖探聽或是談論些什麼。神宗只能“怒目視之”,似乎也察覺到弟弟們的意圖。到了神宗彌留之際,趙顥甚至還請求留在神宗身邊侍寢。高太后見兩位親王居心叵測,爲防萬一,便命人關閉宮門,禁止二王出入神宗寢宮,實際上是要他們斷了念頭。同時,加快了立趙傭爲儲的步伐,還暗中叫人祕密趕製了一件10歲孩童穿的黃袍,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