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蒲松齡的跌宕人生

蒲松齡的跌宕人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蒲松齡18歲這年,也就是清順治十四年(公元1657),他與本縣羅村鎮道口村文戰有聲的庠生劉國鼎的次女成親。看來,也是門當戶對,都是有文化的家庭。

蒲松齡的跌宕人生

第二天,才新婚拜堂的蒲松齡就去參加童試,沒想到初次應試,就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文名藉藉諸生間。如果將童試以高考舉例的話,那麼蒲松齡就相當於考了縣、市、省的文科狀元。大文學家施閏章,更是個愛才如命的山東學道。在看了蒲松齡的考場作文後,施閏章拍腿叫好,大爲讚賞,於是拿起筆來就寫了批語:首藝空中聞異香,下筆如有神,將一時富貴醜態,畢露於二字之上,直足以維風移俗。次,觀書如月,運筆如風,又掉臂遊行之樂。大概意思就是說蒲松齡的文章把人們那種追名逐利的醜態通過蚤起這兩個字寫絕了,寫活了,並且寫起文章來既輕鬆愉快,又非常流暢。於是,施閏章大筆一揮,便將蒲松齡點爲山東秀才第一名。

當時的蒲松齡還沉浸在美好的喜悅之中,對於自己的未來那可是相當自信,因爲下一步功名就是要考舉人了。於是,第二年,躊躇滿志的蒲松齡,便與同窗摯友張篤慶(歷友)、李堯臣(希梅)、王鹿瞻等結爲郢中社。大家聚在一起喝酒吟詩,即興唱和,好不痛快。

其後,蒲松齡又年年遊學在外。先去城西沈家與寧紹道參議沈潤之子沈天祥(燕及)共燈火;又應李堯臣之邀,於康熙三年(公元1664)春到城東李家與之共筆硯。這段時間的蒲松齡可謂是春風得意。

數十年私塾生涯跌宕起伏

然而,正當蒲松齡春風得意,靠父親出資到處遊學時,家裏卻出現了變故。由於他的兩個嫂子都是文盲,常常鬧家庭矛盾。蒲松齡曾在書裏說過這樣一段話: 家家牀頭有個夜叉在。可能就是說他兩個嫂子,她們爲了一點兒雞毛蒜皮的小事,經常把家裏邊鬧得雞犬不寧。沒有辦法,商人蒲磐只好選擇給兒子們分家了。

但是,分家又分得很不公平,由於兩個嫂嫂能打能叫能搶,而蒲松齡的妻子劉氏非常賢惠,沉默寡言躲在一邊。這樣分家分的結果就是蒲松齡只分到了農場老屋三間,再加二十畝薄田,二百四十斤糧食。其實看到這裏,很多人就覺得蒲松齡窮了。但是,要以什麼樣的角度去看。

很多朋友還記得小學曾學過一篇課文叫《小馬過河》,松鼠說河水很深,老牛說河水很淺,而小馬過河時才發現既不像老牛說的那麼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麼深。爲什麼呢?因爲角度不同。對於富裕家庭來說,蒲松齡分得的這點兒家產肯定是窮得叮噹響了。但是,對於自己祖先當過佃戶的家庭來說,蒲松齡好歹還能有二十畝薄田,算是不錯的了。筆者還記得曾祖父爲佃戶時,家裏一共只有三分薄田,當時他給富農家裏打長工,而富農家裏的田地也未超過二十畝。因此,蒲松齡所分得的田產,在農村還算過得去,至少可以招長工幫助自己種莊稼,進行分成。但是,這對於從小過慣富裕生活的蒲松齡來說卻是一場災難。之後的他,不得不自謀生路了。於是,蒲松齡再也不能到處遊學,只得開始四處找工作,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養活妻兒。

康熙五年(公元1666),蒲松齡到了城西王村課蒙,開始了他的塾師生涯。這是他的初館階段。

鄉村教了四年書後,康熙九年(公元1670)秋,蒲松齡爲了開闊眼界,同時也爲了多掙點兒錢養家,便應聘到本縣的進士、江蘇寶應縣令孫蕙處,爲其作幕賓,幫辦文牘。由於路途遙遠,蒲松齡於是騎馬南行(從此處可以看出,蒲松齡的窮是相對的。要是佃戶家庭,多半是走路去了),從益都縣顏神鎮(今博山區)西南青石關入萊蕪縣境,經沂州進蘇北,渡黃河(清初由蘇北入海),最後到達寶應縣。寶應縣由於地處淮河下游並臨大運河,當水路之衝,因而迎送官員驛站供應繁重;且遇連年水災,土地村舍俱淹,百姓號寒啼飢,流離失所。孫蕙自康熙八年(公元1669)任此災邑,處境困難,蒲松齡的到來確實幫了他的大忙。在給孫縣令當祕書期間,蒲松齡代孫蕙共擬書啓、文告等稿90餘篇,大都體現了州縣官吏的`艱辛、難以強項的處境與災區的慘狀、百姓的困苦,爲孫蕙贏得了一定的政聲。

但是,給人當祕書是最累的工作之一。蒲松齡覺得自己如果整天忙於寫材料,可能會耽擱自己的學業,還難圓自己的科舉夢,於是幹了一年多之後,他便寫了辭職信,並於康熙十年(公元1671)初秋回到了故鄉。但是蒲松齡錯了,從孫蕙處離開回到故鄉後的七八年時間,他並沒有考上舉人。由於把時間花在學習上,自己卻少於整理家業,僅憑妻子管理二十畝薄田,家裏的日子便異常窮困。這段時間,蒲松齡只得在豐泉鄉王家等縉紳之處找差事維持生計。同時,他還寫了一篇文章叫《祭窮神文》,大意是:窮神窮神,我和你有什麼親,你怎麼整天寸步不離地跟着我,我個護院的家丁,我就是你護駕的將軍,你也得放我幾天假呀,但是你一步不放鬆,好像是兩個纏熱了的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