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經部 > 周禮 > 通過《燕燕》看周禮

通過《燕燕》看周禮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3W 次

離別之辭是詩歌永恆的旋律。在數千年的文學史上,佳作層出不窮。本文着重解析先秦時代離別之辭的經典之作《邶風·燕燕》。並通過此詩,進一步探究孔子與周禮

通過《燕燕》看周禮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飛,頡之頏之。之子于歸,遠於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於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淵。終溫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通過詩中最後一句“先君之思,以勖寡人”可知。作者是一位諸侯國君,並且是即位不久的新君。

詩中“之子于歸”則是安定國家的方法之一,即與鄰近諸侯結爲婚姻之國。這在東周時期十分普遍。也是先王遺命,先君之思。

至此,詩中內容大體明晰。此詩是言國君送妹妹出嫁。依據周禮,諸侯之女或姊妹出嫁之後,除非亡國或被廢,終生不得回國。就算父母去世,女兒亦不得回國奔喪。即使國君至該國聘問,亦不得見與親人相見。這在《左傳》中體現的更加淋漓盡致。

《左傳·莊公二十七年》經文記載:二十七年春,公會杞伯姬於洮。杞伯姬是魯莊公之女,兩年前出嫁至杞國。兩年未見父母,女兒便回國與父母見上一面。骨肉至親,血濃於水。本無可厚非。但此舉被儒家嚴厲斥責——天子非展義不巡守,諸侯非民事不舉,大夫非君命不越境。

鄙人不禁感嘆,與法家將人民的自由全部扼殺形成鮮明對比。儒家將天子、諸侯和卿大夫的自由扼殺殆盡。這更進一步證明了儒家代表人民的利益,而把君王關進牢籠;法家代表君主的利益,而把人民關進牢籠。

今日一別,永世不得相見。正因如此,國君送妹妹出嫁,宛如生離死別。此詩可謂千古離別之祖!

詩中將兄妹至親之情表現的淋漓盡致。側面上體現了孔子所提倡的周禮。儒家以森嚴的禮法扼殺貴族的自由。但人民卻擁有廣泛的自由——禮不下庶人。

行文至此,我們在回顧儒家提倡的這一思想。是否太過無情,即便是爲人民利益計。即便是把權利關進牢籠。就沒有一絲通融與權變的餘地嗎?且看兩則事例。

一是許穆公夫人與《載馳》。《左傳·閔公二年》記載:由於衛懿公好鶴,使鶴享受卿大夫待遇。狄人侵衛,在螢澤之戰中,仙鶴們不能抵禦狄人,衛國被滅。在宋襄公和齊桓公的幫助下,衛在曹地重新建國。

許穆公夫人聞得故國被滅後,星夜兼程趕赴曹地,以弔唁亡國,慰問遺民。但在途中,被許國大夫攔截。夫人憤而作《載馳》之詩。孔子將此詩選入儒家教科書,無疑是讚頌許穆公夫人對故國之情。側面也批判了許國大夫死守周禮,而不知權變。

二是出姜大歸於齊。《左傳·文公十八年》經文記載:夫人姜氏歸於齊。

傳文曰:出姜生太子惡與視。文公薨。襄仲發動政變,殺出姜二子,立宣公。

二子被殺後,出姜大歸於齊。將行,哭而過市:“天乎!襄仲無道,殺嫡立庶。”市人皆哭,魯人謂之哀姜。

出姜貴爲齊侯之女,魯君之妻。但在晚年,丈夫去世,二子被誅。尊貴無比的出姜在此時,與《苛政猛於虎》中,那位丈夫、兒子皆被猛虎所食的泣婦無異: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

孔子乘車,扶軾而聽之。表達了對婦人的敬意和關懷。

再看《左傳》之經文:夫人姜氏歸於齊。結合傳文之言。可知孔子書之,絕非批之非禮。而是如同軾而聽之。表達了對出姜的敬意和憐憫。

由上可知,孔子遵守周禮,又不死守周禮;即有絕情的一面,亦有重情的一面。孔子既是聖人,亦是凡夫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