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一年級作文 >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後感大綱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4W 次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後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後感1

朋友推薦一本薛瑞萍老師的《心平氣和的一年級》,原本以爲是閒暇之餘的消遣之作,細細品味之下,卻感慨萬分,唏噓不已,同時又發人深省。

讀書之始,我是覺得應該對自身的啓發不是很大的。因爲我是教數學的,而薛瑞萍老師是教語文的,雖同爲一年級教師,但在一些方面始終有着細微的差異,比如薛瑞萍老師教拼音時就提到,語文和數學是不同的,是可以混着拖的,所以在教孩子們拼音時,她是有很大耐心的,可以一點點的慢慢的教孩子們,但是數學卻不一樣,數學不像語文,有着閱讀作爲溫牀,可以讓孩子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慢慢體會與領悟,數學有着它的客觀性,它要求迅速準確,所以本身比較枯燥一些。深入閱讀之後,才發現,教語文和教數學有什麼區別呢?不都是教書育人嗎?於是才認真的去閱讀,去體味薛瑞萍老師在書中表達的涵義。這裏和大家分享一下心得所獲。

首先是“定能生慧,靜納百川”的睿智,這對於教低年級孩子的老師來講,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智慧,面對那些天性好動,又不懂世事的孩子們,有時候真的很難做到心平氣和,但是身爲教師,這卻是我們必備的一種素養,說到老師這個職業,不得不說我們的鼻祖孔子,他老人叫就曾說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說明“不慍”是爲師者的一項重要品質。

順帶一提,書中不止一次提到作者自身一日不讀書,便覺得心裏落落的,彷彿少了點什麼,幾日不讀書,便覺得有“急躁之氣”,這點讓我很是懺愧,雖然平時也有閱讀的習慣,但卻沒有那麼深刻的感受,彷彿讀書不過是一種消遣,比起薛瑞萍老師那種把讀書當作吃飯睡覺這種事來對待的態度,實在是自慚形穢。身爲教師,常年與書爲伴,讀書實在當好老師的一個重要習慣。

其次是溝通,教師不僅僅是要和孩子溝通,更要和孩子的家長們溝通,“家長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家長在教育中的地位,只有處理好教師、孩子、家長的關係,教育的質量和水平才能真正提高,而教師在這當中,就起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橋樑作用,所以家長會不應該是讓老師說說孩子的“小報告”,更應該讓家長、孩子以及老師做一個深層次的交流。

最後是“金誠所至”,薛瑞萍老師通過記錄教學中的點點滴滴,讓我們深刻的感受到了她爲了教育、爲了孩子的那份真誠和熱忱。教師不僅僅是一個職業,更重要的是一份責任,唯有懷揣這份責任,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才能真正無愧老師這一職業。

都說老師是園丁,培養着祖國的花朵,“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既然選擇了這一神聖的職業,就讓我們用汗水和心血,灌溉他們的成長,靜待那花開之時。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後感2

今年重新教的一年級,回過頭來,利用閒暇時間看了《心平氣和的一年級》這本書。

一年級的孩子是如此的不懂規矩,是如此的活潑好動,可薛瑞萍老師卻說:教一年級的學生做到心平氣和,這需要一種怎樣的境界呀?想到下半年我就要接手一年級,這不就是等於給我送來了寶貴的經驗嗎?如此這點更加吸引了我,於是一口氣看完了這本書,發現自己缺乏的東西太多,要學的東西太多。

一、靜氣的培養是種藝術

在薛老師的眼裏,培養學生的靜氣是整個一年級習慣訓練的重點。薛老師的文章裏總是提到讀書需要靜心,讀書也能培養靜心。因此,她特別注重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學習氛圍。她說“我的靜和柔是會傳染的,安靜總會從一些孩子到達另一些孩子。”爲了培養學生的靜氣,薛老師每天讓一年級的孩子靜靜地趴在桌上聽音樂,寫字時聽,讀書時聽,休息時聽。《月河》、《雪絨花》、《春野》、《春江花月夜》。走進了學生的課堂,也走進了學生的心靈。薛老師常在學生嘈雜聲起時柔和地對孩子們說:“你們影響我聽音樂了。”只這一句話便讓學生立即安靜下來。對於一年級學生的行爲習慣訓練,薛老師只強調安靜一條,特別注重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氛圍。首先她自己不製造噪音,以靜傳達靜,以靜滋養靜——儘量和孩子說話。時間長了,孩子們個個都是輕聲慢語、以禮待人,適應了小學的生活。我一方面感嘆薛老師對音樂的鑑賞能力,另一方面也驚歎她的教育智慧。想想我有時候總埋怨學生靜不下來,我也是有不可推卻的責任的。教師自身心浮氣躁,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大聲叫喊和斥責,孩子又如何能做到心平氣和呢?這樣想來,我也應當從自身做起。不僅是學生需要靜心,做教師的更需要靜心,只有自己輕聲慢語,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做到輕聲慢語。只有靜,才適合讀書,適合思考,適合孩子的成長。

二、愛孩子就是愛自己

薛老師在她的文章中說:我喜歡他們——喜歡他們就是喜歡我自己。而她愛孩子的方式就是尊重每個孩子的成長特點。她用平常心看待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她說無論你願不願意,同不同意,工作都是我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這是一塊命定屬於你的土地,鮮花盛開還是荊棘叢生,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我們自己——不付出就想收穫,那是背天道的癡心妄想。付出就能收穫,那是天對我的格外垂恩。能力的差距是天生的,好學的程度也不可能一致。教師要做的是,把哪怕一丁點的學習熱情給放大、點燃了——而不是用以懷疑的心態,撲滅上進的火花。她也總是這樣對自己說:“順其自然。或快或慢,或主動功需牽引,他們都在往前趕,我們二班沒有差生。”想想平時的我,。也許是我對學生的要求太高,希望每個孩子都是優秀的,常常抱怨孩子的笨,家長的懶,讓我也心生煩惱,現在想想要讓每個孩子都學得一樣好那不過是教育的神話罷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環境,有自己的性格特點,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也是有差別的,我們怎能要求每個孩子的發展的軌跡都一樣呢?所以學習尊重學生,尊重他們的個性發展特點,何樂而不爲呢?

三、讀書是永遠的精神糧食

讀了薛老師的文章的人都知道,她在不間斷地讀書。她說:“自己首先是個讀書人,然後纔是教師。”“語言——永遠是教師聯絡感情、傳授知識、激發思維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式。具有足夠吸引力的、新鮮活潑的語言從哪裏來?讀書——只有讀書。”就因爲這樣,她讀《給教師的建議》,讀《教育漫話》,讀《美的歷程》,讀《幽夢影集》,讀《道德經》,讀《懺悔錄》等。作爲一個小學教師,那麼熱愛讀書,讀了那麼多的書,以至於哪天沒讀書就覺得缺少了什麼,所以纔會對“語文”的本質,有超脫考試體系的認識。

當孩子們剛學習完拼音,薛老師帶領她的一羣孩子和家長,堅持了大量的課外閱讀。剛開始要求學生一天一篇兒歌的閱讀量,大多數學生都能完成,優秀的學生已達到每日流暢朗讀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水平。並且開始了每日一句的日記練習,儘早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大量的閱讀讓她教學有底氣,讓她的學生學習有靈氣。所以她帶的學生不僅閱讀能力強,而且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也強。而對比想想自己,我不愛讀,所以總是找理由——沒時間。感嘆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差,語言貧乏之時,我是否反省過我自己呢?

薛瑞萍是把握了語文教學的靈魂的,她不止一次地說:"我想語文和數學的不同,在於語文是可以混着拖的,是可以在不求甚解中慢慢明白的。"薛老師樸素的語言,深深打動着我,促我反思。心平氣和取代急躁,下半年我也即將接手一年級,教育那些孩子多麼需要調整心態。薛老師的書就如黑暗中的明燈,給我指明瞭方向,在以後的教育生涯中我要不斷努力,不斷完善自己。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後感3

暑假開始就知道這學期要教一年級,心裏惶恐、忐忑、焦慮……趕緊拿出姜春梅老師早早推薦過的薛瑞萍老師寫的《心平氣和的一年級》。假期剛剛讀完時並沒有太多感觸,畢竟是書本上的理論,不知如何運用的課堂教學和管理中去,更不知道效果如何,直到9月份開學第一天,見到小傢伙們,從這一天開始,薛老師的文字開始浮現腦海,迫不及待再次翻開書,再讀一遍,心中似乎有了一盞明燈,讓原本可怕的一年級變得越來越可愛了。全書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也是對我啓發最大的一部分——走向平和。收穫如下:

一、"從安靜訓練開始"的第一步教學。

秩序從安靜開始,這一點是最讓我感到新鮮,對於新入學的孩子,我們恨不得一下子就把自覺學習、認真聽講、按時作業等等我們認爲好的學習習慣都給養成了。但薛老師不是這樣的,她的態度是"一要責任明確,二要慢慢加任務,就像現在對於行爲規範的要求,在相當長的時間裏,我只強調安靜這一條。等這一條入了他們心,真正成爲班規了,再抓其他的。樣樣都抓,必定樣樣抓不起來。"她希望這樣有意識地反覆強調,能儘早讓學生懂得靜是好的。一年級的常規教育是重要的開場,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而孩子們不可能短時間內全部做到。這就要求我們對孩子們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只能一點一滴地幫助孩子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一段時間抓一個重點,達到了,表揚,再抓第二個重點。這樣,一段時間下來,孩子就能逐漸適應小學生活了。薛老師說:"心平氣和地對待學生。讓我們慢慢來吧。我們原本準備用一生的時間來愛孩子的——不是嗎?方式過急的時候,只能讓孩子懼怕學習。還可能鑄成一生難以追悔的大錯。"

二、閱讀。

這個閱讀不單單指孩子們讀書,而是薛老師酷愛閱讀。在她看來,閱讀,原本就是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和穿衣吃飯一樣屬於必然的事情。她認爲作爲教育者,要想讓孩子愛學習,必須自己先做讀書人,家長如此,教師更要如此。薛老師說的好:一切的閱讀都是讀自己。語文原可以無師自通,語文學習的根本在於多讀書,讀好書;因爲袖長方能善舞,當教師自己就不愛讀書或者根本就不讀書時,再多再好的教學方法也只能是茶壺裏面鬥波濤,空玩花樣而已。是書籍讓她"心平氣和"起來。

三、不斷反思。

就像我們每天在寫教學反思一樣,薛老師還不間斷地反省自己,思考原因與對策。她在不間斷的反省中,一天天地由浮躁走向了心平氣和———儘管這中間依舊會出現反覆,出現壓不住火的時候。薛老師有兩種做法值得我們所有教師學習:一是不背後說學生的壞話,再就是不背後說家長的壞話。這種嚴格自律的背後,是一種道德,更是一種責任。因爲只有視所有的孩子都是最優秀的,纔會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纔會不惱怒於學生的種種不足。同樣,只有把教育孩子的責任主動地擔在自己的肩膀上,才能不因爲家長的失職而氣惱,而怨聲載道。薛老師說過,沒有一個孩子不是抱着一顆學好向上的心來學校,只是個人的能力、悟性、基礎、家庭環境所給字樣不同。他們把無限的信任給了教師,教師應當對應他們的心願,而不是根據他們呈現出來的優秀度回報相同的信任。一旦承認了人生的缺憾、先天和成長環境的差異,愛就無等差了。我想,薛老師通過不斷地反省和思考,來認識教育,認識世界。更重要的是,讓同行看到了教育的深層,也許這些語言並不能和教育理論並論,但是它真實感人,讓人受益匪淺。

開學才一個月了,孩子們已經有模有樣了,早讀、值日、早操、發言、用餐、作業,路隊,孩子們已經迅速掌握了這其中的紀律和規律,儘管在二年級以上的孩子們眼中,他們的表現還不那麼完美,還那麼稚嫩,可是隻有陪伴過他們的老師才知道,這其中的努力和進步。

一年級,真的沒那麼可怕,謝謝薛老師,謝謝《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謝謝我的孩子們!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後感4

讀完《心平氣和的一年級》感觸很多,啓發也很多。我從心理特別害怕一年級,因爲這一年是老師和學生最艱難的一年,班主任總是忙亂的、嘈雜的、緊張的,嗓子總是嘶啞的,甚至說不出話。它很難和“心平氣和”這四個字劃上等號。於是我懷着一分好奇,帶着一分疑惑,走近了薛老師和她的孩子們,感受着屬於一年級的“心平氣和”。這是一本原生態的教育隨筆,書中沒有大套大套空洞的理論和抽象的概念,而以一則則短小精悍的教育日記,一個個樸實無華的教學故事,折射着教育的真諦,其中許多觀點和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1、秩序從安靜訓練開始。

一年級剛入學的常規教育很重要,當我面對一年級孩子的時候,希望他們急速地成長起來,恨不得今天上學明天就學會了怎樣學習。但是開學初,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薛老師只強調“安靜”一條,特別注重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氛圍。時間長了,孩子們個個都是輕聲慢語、以禮待人,適應了小學的生活。只有靜,才適合讀書,適合思考,適合孩子的成長。培養孩子的靜氣,是家長和教師的共同責任。家長和老師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製造噪音。以靜傳達靜,以靜滋養靜——儘量柔和地和孩子說話。

2、適當且平和的懲戒。

看雲非常重視懲戒的方式與分寸,年幼的孩子們也準確地理解了老師的苦心——“老師罰我們就是喜歡我們。要不然的話,我們就會學壞,成爲壞孩子。”下面是看雲與家長的談話:“已經處理過了,你不要聽見孩子們的報告跟着虛張聲勢。沒什麼的,該讓你知道的事情我會告訴你,像這樣的小事情,教師已經即時懲戒過的,你最好裝作不知道。被嚴密看管和雙重監視的感覺,是很讓孩子沮喪的。只能抵消我的教育效果。

3、抓好閱讀教育

聽低年級孩子們讀書,往往覺得他們拖調子如唱歌,每屆孩子都是如此,薛老師頑固:孩子們不達要求就不放鬆,教師一遍遍的領,讓孩子們感受語言中的音樂節奏。薛老師的頑固讓我感動,也讓我下定決心,今年的孩子們要抓一個新模式出來。

讀薛老師的文章,不僅能從中讀到我們小學老師真實的日常生活,更能得到許許多多的教育智慧,而且讓我們在工作中真正的受用。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後感5

匆匆讀完《心平氣和的一年級》,兩個觀念留在了我的心頭:第一,作爲老師要懷着一顆平和的心,心平氣和的引導孩子,做好一位老師該做的事;第二,就是作爲老師要多讀書,在讀書中尋的心平氣和,在讀書中尋找心平氣和的理由,在讀書中找到心平氣和的方法。讀書,思考,是看雲的生活方式,愛學生,愛讀書,是看雲的職業觀。看雲,一位愛教育,愛學生,愛思考,更愛讀書的老師,從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師成長爲一名在教育界的領軍的人物,我們不得不歎服她的勤奮,不得不驚歎她的優秀。

耳畔流淌着音樂,柔柔的,《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就如行雲流水般澄清明淨,每一個美麗的文字,都彷彿如春雨滴在了我的心坎上,並在這新的土壤裏生下了根,這,我知道。

這本書分《教育,對成長的迷戀》、《語文,美麗的生命之旅》和《書籍,一片豐沃的原野》三輯,《教育,對成長的迷戀》寫的是班級工作中發生的一系列小故事集她的處理方式及思考,《語文,美麗的生命之旅》則書寫了它獨特的語文課堂記對語文教學的思考,《書籍,一片豐沃的原野》則將許多的書,經典的書加了鹽和糖等佐料,調配成了一大鍋一大鍋讓人百吃不厭的濃湯。

薛老師是因爲愛孩子而做教師的,薛老師是因爲愛讀書而教孩子讀書的。她的職業觀是:愛讀書和愛孩子同樣重要。她每天都要大聲朗讀一小時,或是在自己的學生面前,或是在安靜的空教室裏。她說“六年如一日,盯住一個班的學生,用你的愛讀去帶動學生的愛讀,用你的愛表達去帶動學生的愛表達。”她要求學生“書包裏可以不帶語文書,但不可以不帶課外書。”她的學生中的佼佼者這樣寫道:“同學們都在讀《我爲歌狂》和《幻城》之類的校園小說,一堆一堆談得好開心,於是我也借來讀,可是實在覺得沒勁,我根本讀不進去。就只好去讀我的《簡·愛》了!”做個書香老師是優秀教師生活的方式之一。

“站在臺上,我就是語文。”“白紙黑字,這就是語文。”如此自信,如此純粹。“我以我的方式積年累月地經營。沒有奇花異卉,也看不出誰是‘棟樑’(我跟孩子說,不許說要做棟樑的話,因爲你們是人!)我甚至不敢過分樂觀於他們將來的語文學習,但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屬於我的六年裏,這裏的野花灼灼綻放,這裏的小樹生氣蓬勃!”“我在我的另一個小小的園子裏,要怎麼掘,便怎麼掘。”“讀書,寫作,對話,思考。這就是語文。我愛讀,帶着學生讀;我愛寫,帶着學生寫;我愛思考,帶着學生思考。老師臺上口若懸河,燦若蓮花,學生下面對答如流,滔滔不絕。這就是語文。”自信而有個性是教師成長的基石。

在一篇篇薛老師寫的教育日記和課例中。沒有太多高深的教育理論,唯有她深厚、廣博的文學底蘊,讓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她其實一點也不普通。“因爲讀和寫的循環,是我根深蒂固了的生活方式,比如生命的流泉,如果停止了,阻滯了,我的日子就失去了鮮潔和明淨;我之爲我,就喪失了歡悅和活力。很大程度上,教——維繫我們的‘共同事業’,不過是供水給可以流淌的一條人工地渠。因爲它,在辦公室裏,乃至於課堂上,我都可以理直氣壯的讀;因爲它,篇復一篇,我的文字的溫和勁健,在教學隨比例得到培養和磨礪。”反思加寫作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

最後,請記住薛老師的一句話:“大量地,高品位地讀;自由地,誠實地抒寫;勇敢地,大膽地思考——這,就是我磕磕碰碰一路走來的,越來越堅定的語文學習之道。”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後感6

書之多喻爲海,人們總以“滄海一粟”自謙爲讀書之少。而現在的我,頓覺所讀的書竟連“滄海一粟”都不敢言。偶有空暇也喜歡讀一些婉約小說和詩詞散文做爲消遣,總不大願意去讀整本的`教育專著和教學理論書籍,我覺得那是件苦差事。

無意間我也走進了這本《心平氣和的一年級》,並隨之被書中薛老師那自由飛舞的語言、真實具體的日常生活以及深刻的教育思想、獨特的教育智慧深深感動,感受頗多。

一、“心平氣和”地管理班級

一年級的孩子就像池塘裏的青蛙,有事無事叫呱呱,所以班主任總是忙亂的、嘈雜的、緊張的,嗓子總是嘶啞的。老師們總有一套克敵制勝的法寶如:猛敲桌子、瞪眼怒視、大喊訓斥、抓住典型。這樣一來,好象班級常規極好,但在我沾沾自喜的同時,卻越發地覺得自已失去了原有的溫柔,脾氣變得日日暴躁起來了。當陷入這種以暴制暴的狼狽狀態,時間一長也就沒有效果了,最後是焦頭爛額又不得善果。是薛老師告訴了我唯有走向“平和”才能真正有效地管理好班級。

1、常規訓練從“安靜”開始,在一年級開學的很長一段時間裏,薛老師只強調“安靜”一條,特別注重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氛圍。她說:“培養孩子的靜氣,是家長和教師的共同責任。家長和老師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製造噪音。以靜傳達靜,以靜滋養靜——儘量柔和地和孩子說話。”“也不要特地注意,是我的確修煉到了——上課說話聲音小而柔和。我聲音的靜和柔是會傳染的,安靜總會從一些孩子到達另一些孩子。”平時講課薛老師的聲音儘量小,並要求學生讀書“少用嗓子多用心”,還反覆表揚完成任務之後安靜看書的孩子。這樣時間長了,學生們便懂得靜是好的,終於很鬧的孩子也能坐得住,也能靜下來,這對他們儘快適應小學生活大有幫助。

2、用音樂滋養孩子的心靈,“優美的音樂,能在潛移默化中,將孩子的心靈導向寧靜優雅。同時,也使他們對音樂有了鑑賞能力——吃過仙桃的人,是再也不會貪戀爛桃的。”這是薛老師的一段話,每天讓一年級的孩子聽音樂,靜靜地趴在桌上聽有各種優美的輕音樂,如《雪絨花》《春江花月夜》《早晨的空氣》《春野》。慢慢地,孩子們在音樂聲中朗讀、自習,包括休息;慢慢地,孩子們個個都是輕聲慢語、以禮待人。音樂成了這個班級形成優良教學秩序的一大功臣,正是音樂的薰陶使孩子學會了讀書、學會了思考並快樂地成長。

3、適當且平和的懲戒規範紀律,薛老師在一篇日記裏寫道:“懲戒是必須的,沒有懲戒的教育是獨腿軟骨的巨人,立不穩更不要說長足前進了。”所以老師在開始一定要硬着心腸嚴格要求,把學生的不良習慣給予糾正,畢竟“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她所帶班級的班規就是:“自己承認,接受懲罰;不肯承認加倍懲罰。”可見懲戒在班級管理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不過薛老師非常重視懲戒的方式與分寸,可愛的孩子們也準確地理解了老師的苦心——“老師罰我們站就是喜歡我們。要不然的話,我們就會學壞,成爲壞孩子。”下面是薛老師與家長的一次談話:“已經處理過了,你不要聽見孩子們的報告跟着虛張聲勢,沒什麼的,該讓你知道的事情我會告訴你,像這樣的小事情,教師已經即時懲戒過的,你最好裝作不知道。被嚴密看管和雙重監視的感覺,是很讓孩子沮喪的。只能抵消我的教育效果。”讀到這些管理班級的高超手法給我的震撼很大。現在才知道心平氣和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教育的境界,有時以柔克剛的管理方法來得更有效果。

二、“心平氣和”地教學語文

堅持不懈抓語感,“良好的語感,對於個人來說,不僅有利於文學修養的培植,也可以讓他從談吐到內心變得溫煦優雅。”“沒有語感,語文成了什麼?枯燥的知識碎屑,無聊的淘分的黃沙。語感是高貴優雅的精神之花,必須從小着手培養。”聽低年級孩子們讀書,往往覺得他們拖調子如唱歌,每個孩子都會兩個兩個字地頓着讀,在我的教學中,雖然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但在多次的範讀指導還沒解決問題的時候就沒能堅持下去,鬆一陣緊一陣地練習,因而效果總不如意。

而薛老師一直頑固地堅守訓練:孩子們不達要求就不放鬆,教師一遍遍地領,讓孩子們感受語言中的音樂節奏,體會“文字就是樂譜,讀書就是唱歌。”這樣堅持不懈地培養學生語感的做法讓我感動之餘也讓我下定決心,對孩子們的語感訓練一定要抓緊。因爲,一年級是培養語感的起步階段,也是關鍵階段——錯過了,就錯過了。機械呆板的聲音一旦形成,將來費多少力氣,耗多少時間也不能挽回了。

三、“心平氣和”地溝通家長

學校教育只是鳥的一隻翅膀,如果離開家庭的有效支持,那這隻鳥將永遠不會真正地飛上藍天。薜老師在教這個班級時,就運用了多種方式與家長溝通,引領家長走進孩子的學校生活,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態,充分調動了家長的力量。其中,有的是電話的記錄;有的是面對面的交流,有的是網上的跟帖,最吸引我的是她寫給家長的21封信,每週一封,情真意切。每週一封,根據學期各階段的工作重點和具體要求,引領着家長一步一步參與到班級的各種教育教學工作之中。

這是一些非常有實效性的信件,如:第一週“呼喚”,呼喚家長做學習型的父母,與孩子一起看書,在給孩子買課外書的同時,也要給自己買一本;如:第五週“定能生慧”,建議家長儘量柔和地對孩子說話,在家不製造噪音,共同培養孩子的靜氣;再如:第八週“重要的是日不間斷和興致勃勃”,鼓勵家長在對待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21封信,既有苦口婆心的勸慰,也有煞費苦心的提醒:既有語重心長的告誡,也有不容置疑的要求。薜老師正是以這樣的方式與她的家長們一道分享着教育的快樂。正是這二十一次心與心的交流,就是這二十一次真情的對話,不僅真正調動了家長的力量,也充分展示了薛老師的睿智。

教育是潤物無聲的美麗而又緩慢的事業;從容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備的心態。的確,做到心平氣和談何容易!老師看起來的輕鬆與平和的後面其實蘊藏着多麼巨大的堅忍與付出。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學會從容,學會心平氣和,學會一種美麗的工作姿態!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後感7

薛瑞萍老師《心平氣和的一年級》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她再一次帶一年級後的每日經歷,語言樸實又不乏生動,在普通的敘事中向我們展現了她精湛的教育教學藝術,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詳細記錄了自己是怎樣從焦灼走向平和,她的班級又是如何走過了艱難的時期,從而建立了良好的秩序。

現在我也在教一年級,幾乎每天都是這樣沒完沒了地叮囑學生注意事項、一遍遍地重複各種要求、大聲地叫喊保持安靜……身心疲憊、精神煎熬,整個人在忙碌、繁雜、焦躁中度過。一個月下來,嗓子全啞了,身體也感覺要支撐不下了。所以當我看到薛瑞萍老師在文章中寫道“儘量放低聲音說話。儘量態度溫和感覺效果反而好些。”我的感受特別深。薛老師還舉了個例子:比如放學排隊:“現在我們安靜下來,我們變成了一塊石頭,我的頭不動了,我的肩放平了,我的身子靜下來了,我的手不動了,我的腳不動了,我像塊石頭。現在我點到誰的名,請你拿好自己的東西到門口去排隊”。老師點名的聲音越來越輕,孩子排隊的動作也越來越輕。是啊,在學生的眼中,老師就是榜樣,老師就是模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的言行。面對吵鬧的學生,老師的大聲呼斥或許能威懾住學生,但也只能說是一時,日後,學生就有可能學着老師的樣,爲了使自己的聲音清晰,一個比一個大聲說話,安靜的環境從何而來?

拜讀着薛老師的作品,感動着薛老師的真誠,銘記住薛老師的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