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五年級作文 > 五年級嗟來之食讀後感大綱

五年級嗟來之食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4W 次

五年級嗟來之食讀後感1

尊嚴,是一個讓人值得深思的詞語,放棄小尊嚴,是爲了捍衛大尊嚴。近日,我在語文書上看到了《嗟來之食》這篇文章,講述了關於尊嚴的故事。

五年級嗟來之食讀後感

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是:齊國有一年發生了大饑荒,富人黔敖在大路兩旁擺滿了食物,施捨給災民,可有一個餓得奄奄一息的人,卻不吃黔敖的東西,他說:“我不吃嗟來之食”。結果就餓死在大街上。

看完這個故事後,我想,這個齊國人何必那樣固執呢,是自己的國人給食物,但這並不是爲了羞辱他,而他爲了自己的尊嚴死要面子活受罪,終因飢餓丟了性命。在有些時候,我覺得生命大於尊嚴,因爲只有保住了性命,才能成就大事業呀!你才能活得有尊嚴!

正像當年的孫臏被龐涓陷害,挖去了膝蓋骨,可是孫臏忍辱負重,甚至在豬圈和豬一起吃和睡,龐涓以爲孫臏真的瘋了,就放鬆了警惕,孫臏乘機爬回了齊國,重振旗鼓,一舉擊敗了龐涓。

少年韓信爲了保住性命忍辱負重,從欺負他的屠夫的胯下鑽了過去,最後卻成了人人崇拜的大將軍,輔佐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立下汗馬功勞。

司馬遷不懼漢武帝的,在牢裏忍受着宮刑的奇恥大辱,寫下了《史記》,贏得了後人的尊敬!

這些故事都講了大丈夫能屈能伸,才能成就大事業,才能真正捍衛自己的尊嚴。

五年級嗟來之食讀後感2

今天我們學習了《嗟來之食》這篇文章,讀了這個故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個故事發生在古時候的齊國。有一年齊國出現了大面積的饑荒,有錢人黔熬給災民施捨食物、大家都樂於接受施捨,因爲食物是人生存下來的最基本條件。可在這次施捨中有個災民寧願餓死也不接受施捨。在他的思想裏那個有錢人的施捨是對他來說是一種侮辱,爲了自己的尊嚴不受侮辱、他選擇了守護尊嚴、放棄生命。

我很佩服這個人的精神、他爲了尊嚴而不受嗟來之食,可這是帶有遺憾的佩服、不希望有的佩服。我覺得爲了骨氣賠上性命、划不來。人的生命偉大而寶貴、一次性的生命不會有第二次,他應該接受施捨、保護生命再幫助別人、愛護親人。我在佩服的同時感覺他是很固執的、爲什麼要理解爲嗟來之食、爲什麼不理解爲借來之食。無論是什麼之食、首先要選擇活下來,活下來再償還別人的幫助、選擇放棄生命的思想是極端的錯誤。

當年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與餓死不吃嗟來之食的故事形成強烈對比。勾踐爲了打敗吳王、選擇的是屈服於吳王、奉承吳王、承受吳王的羞辱、再臥薪嚐膽以積蓄能量、利用機會打敗吳國,獲得勝利。還有韓信甘願忍受胯下之辱、如果韓信選擇不怕死揮劍刺向那屠夫、屠夫死、他也會死,韓信選擇從屠夫胯下鑽過、避過禍端求得平安,日後跟隨劉邦建功立業被封爲淮陰侯,他報答了漂母,但並末報復那個屠夫,而是把他找來,任命他爲下級軍官。

我覺得韓信的選擇很正確、如果故事中主人公選擇接受食物不被餓死、憑他的個性一定會有所成功,之後再去報答施捨他的人,像韓信那樣做該多好呀!可放棄尊嚴是很難的,想韓信當時的選擇也很痛苦。

尊嚴使一個人變得不再醜陋、使美麗成爲永恆,但是相比之下生命更加寶貴,因爲一個人的尊嚴、夢想的實現、成功與否取決於有沒有生命,沒了生命就沒有夢想、沒有成功。

五年級嗟來之食讀後感3

徐悲鴻曾說過:“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讀完《嗟來之食》,我感悟頗深。

《嗟來之食》主要寫了齊國發生大饑荒,黔敖在大路旁邊擺設了食物,施捨給災民。但有一個人因爲黔敖侮辱性的施捨,不吃“嗟來之食”,最後被活活餓死的故事。

讀完這個故事,我認爲每個人都應有尊嚴,當尊嚴受到挑釁的時候,要勇於維護自己的尊嚴,做一個有骨氣的人。在《嗟來之食》這個故事中,我從那位衣衫襤褸,餓得少氣無力的窮人身上,感受到了“人窮志不短”的`高貴品格。

在我的身邊,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有一天,我和媽媽去書店買書,在門口看見了一一個聾啞人擺着一張桌子在那寫書畫。他的字是那麼剛經有力,圍觀的羣衆都讚不絕口。媽媽也掏錢買了幾副字畫,回家留作紀念。我們正要走時,來了一個戴眼鏡的年青人,穿着西服,一副很有錢的樣子,只見他丟下100元在桌子上便長揚而去。那個聾啞人拿起錢就追了上去,咿咿呀呀指手劃腳,手裏拿着一副字畫要送給他,意思說:“我不要你的施捨,字畫留給你作留念吧。”年青人不知好歹,把字畫扔在地上,嘴裏還不停地叨叨。這時聾啞人拉着他不放,兩個人還爭了起來,聾啞人把錢還給了他,年青人毫無辦法,知道自己錯了,沒有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勞動成果。在衆人的譴責下,他灰溜溜的走了。

不會尊重別人的人,別人也不會尊重他。尊嚴是一種可貴的品質,我們應該向《嗟來之食》中的窮人學習,做一個有骨氣、有尊嚴的人,因爲尊嚴無價。

五年級嗟來之食讀後感4

今日鄙人有幸拜讀《嗟來之食》這篇文章,不禁心潮起伏,在爲這位餓者惋惜之時,也認爲他讓自己活活餓死是不明智的舉動。依我愚見,這位餓者活着的理由起碼有四。

理由一:好死不如賴活着

你寧可餓死,也不受“嗟來之食”的氣節曾經讓多少人敬佩。可是,好死不如賴活着,我覺得,就爲了那麼一點顏面,用得着把性命都搭上嗎?你希望用“不受嗟來之食”的方法來成爲大家眼中的“另類”,出人頭地,未免也太傻了,死要面子活受罪,不如先吃飽喝足,壯壯力氣,再和黔敖理論理論不行嗎?杜甫說過“包羞忍恥是男兒”,宰相肚裏好撐船嘛。連一代威風凜凜的將領——韓信在少年時代都能忍受胯下之辱,你爲什麼不能?今日你忍受的住黔敖的叱喝,纔算是真正的男子漢。

理由二:捲土重來也不遲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你先填飽肚子,再去重創一番大事業,不也挺好的嗎?苦盡甘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道理自不必多講。如今,你經歷了這樣的磨難,大災過後必有大福!像你這樣一個前途無量的人,居然還白白放棄生命,失去了東山再起的機會,真是不明智之舉。

理由三:請顧及他人顏面

既然黔敖都已經向你表示歉意了,你還不原諒他,是不禮貌的表現。成全黔敖的一片好心,也就是成全你自己。你這樣餓死了固然風光無限,成爲了人們眼裏的錚錚硬漢,卻讓黔敖顏面掃地,倍受後人的責怪,錯誤的人是你呀!

理由四:想想你的家人

請君三思:你一死,母親將會失去兒子;妻子將會失去丈夫;孩子將會失去父親。家中的頂樑柱將會坍塌!上有老,下有小的你——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怎麼可以輕易放棄生存的希望。生命的火苗是脆弱的,你要它熄滅,它就熄滅,然而,它又是頑強的,你要它繼續燃燒,它就繼續。如果你繼續活在世上,你雖沒有錢財,但你有愛啊,它足以讓你渾身充滿了力量!

這位餓者是一例反面教材,從他身上,我們可以知道:做事要三思而後行,當遇到困難或羞辱的時候,不能被一時衝動擊昏了頭腦,要想想退路,讓自己好好地活着,纔是對家人和社會最好的交代。

五年級嗟來之食讀後感5

每個人都有自尊,每個人都會竭力維護自己的尊嚴。自尊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素質高低的標誌,是民族騰飛的象徵。

這幾天,我們上課學了《嗟來之食》一文,我感觸很深。課文講述了一個人爲了尊嚴,而失去生命的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年齊國鬧饑荒,一個富人在路邊上擺了食物,施捨給災民。這時,過來一個人,富人便吆喝:“喂!來吃吧!”。那人拒絕了富人的施捨,沒吃這碗飯,結果餓死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尊嚴是每個人都應有的,古往今來,圍繞尊嚴發生了許許多多的動人故事,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對待尊嚴呢?

在我認爲,那人做的對,不應該吃富人施捨的飯。一個人活着是爲了自尊和骨氣,俗話說:“人要臉,樹要皮”。你可以去批評一個人,但是你不可以去侮辱一個人。在困難和誘惑面前,我們不能低頭,也不能吃別人的軟飯,一時失敗和困難不可怕,怕的是喪失了自己的尊嚴與骨氣。如果一個人連骨氣都沒有了,那就像行屍走肉一樣,生存就沒有一點兒意義。

我們現在是學生,那怎麼樣纔算有尊嚴呢?不去幹不仁不義的事是有尊嚴的;在校園、教室內,看到有垃圾主動撿起來放入垃圾箱是有尊嚴的;輪到自己值日不逃跑是有尊嚴的;上課認真聽講是有尊嚴的……作文

五年級嗟來之食讀後感6

在教室裏,老師講着一篇課文—《嗟來之食》。

《嗟來之食》這個成語故事,講的是這樣的:

有一年,齊國發生了大饑荒,黔敖在施捨給災民。有一天,來了一個災民,沒有力氣了,黔敖看到後就吆喝到:“喂!吃吧!”但那個災民沒吃而餓死了。

讀完這片課文,我感處頗多,那個災民有尊嚴,但太固執,可有尊嚴的人不分健康、殘疾,比如一個故事:

在美國,一個人開了一家店,不久就關門了並欠債累累,他很灰心,覺得生活欺騙了他,對任何事都失去了信心。他只想向銀行借100元,回老家,然後讓母親隨便幫他找一份工作度過餘生。然而卻在去銀行的路上,他改變了主意。他發現了一個坐在有木製車輪上的殘疾人在賣西瓜。賣瓜的人很快樂的和他打招呼,“嗨,年輕人,打起精神來,你該拋棄煩惱快樂起來”。他頓時愣住了,想了片刻,堅定的向銀行走去。原來本想借100元卻借了20xx元,因爲他覺得他還年輕,有能力找一份好工作,並過上快樂的日子。他用在銀行借來的20xx元開了一家公司,每天都用新的面貌來爭取成功。後來,他成了美國爲數不多的富翁。此後的每天早晨,他都會對着鏡子大聲唸到:

我憂鬱,因爲我沒有鞋。

直到在街上見到一個人,

他沒有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