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課文《嗟來之食》有感

讀課文《嗟來之食》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99K 次

導語:在生活的道路上,不論你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要低頭,永遠不要丟掉自己的尊嚴。這是走向成功之路最重要的條件。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嗟來之食》讀後感 ,供大家參考。

讀課文《嗟來之食》有感

  【篇一】《嗟來之食》讀後感

俗話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尊嚴對於一個人來說十分重要,但在面對許多問題時,我們也要學會能伸能屈。

在《嗟來之食》這篇文章中,那個捱餓的人不願接受他人施捨的自尊固然可敬,也十分衝高,但我認爲,這種過分的自足其實是一種愚蠢。其實,他完全可以吃飽飯後,給黔敖幹活飯就可以當做酬勞,而且以這個人的性格來看,如果當日他接受了黔敖給予的飯菜,那麼日後,她一定會報答黔敖,救濟更多窮人,幫助他人解決困難,這樣,他也可以爲這個世界獻上一點兒綿薄之力,但他並沒有接受,所以,最後他餓死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如果一個人因飢餓而死亡,他們的親戚一定會很難過,而且也一點都不值得。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越王勾踐不也是對吳王阿諛奉承,臥薪嚐膽後,才芳名遠揚,成了一代佳話?著名的韓信大將軍,不也是從屠夫的胯下走過,纔跟隨劉邦打天下,立下汗馬功勞?當然,黔敖也有錯誤,即使他是接濟窮人的富人,也應該和善的對待接受施捨的人,不應該瞧不起吆喝着說。不過,最後他的道歉也可以算彌補了。

其實在有些時候,能屈能伸也是一種智慧

  【篇二】《嗟來之食》讀後感

《嗟來之食》這篇短文給我們講述了一位飢餓的窮人爲了維護自己的尊嚴,不吃夫人帶有侮辱施捨自己的食物,最終餓死街頭的故事。

通過這個故事我認爲:每個人都應有自尊,也有維護自己尊嚴的權利,但同時也要學會尊重別人,學會寬容。每個人都應自尊,黨尊嚴受到挑釁的時候,要勇於維護自己的尊嚴。歷史上有可殺,不可辱的士;有“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文天祥;還有許許多多“寧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的革命者。在葉挺軍長的身上,我們體會到了那種爲了堅持真理,寧願“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也不遠祈求“從狗洞裏爬出”而獲得自由的精神;在十一歲意大利愛國少年身上,我們看到一個大義凜然的孩童,一個敢於扔掉施捨的孩童……他們都是爲了尊嚴,爲了那比生命還寶貴的尊嚴。在《嗟來之食》這個故事中,從那位衣衫襤褸,餓得少氣無力的`窮人身上,我們不僅看到了他爲維護自尊而瞪視的目光,而且也受到他鄭重的話語的分量,體現了“窮人志不短”的品格,所以那位窮人開始拒吃嗟來之食是對不會尊重別人,不會寬容別人是短文中那位窮人的缺憾。俗話說:“得饒人處且饒人”敖知錯就改,已經道歉,並且尊重了你,這時的施捨絕不是嗟來之食,何苦要跟自己的身體過意不去,畢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個人鬥應當珍惜,我像對那位窮人說:“人既要有尊嚴,又要在有自尊的基礎上學會寬容——比地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應該是我們的胸懷。

  【篇三】《嗟來之食》讀後感

今天我們學習了《嗟來之食》這篇文章,讀了這個故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個故事發生在古時候的齊國。有一年齊國出現了大面積的饑荒,有錢人黔熬給災民施捨食物、大家都樂於接受施捨,因爲食物是人生存下來的最基本條件。可在這次施捨中有個災民寧願餓死也不接受施捨。在他的思想裏那個有錢人的施捨是對他來說是一種侮辱,爲了自己的尊嚴不受侮辱、他選擇了守護尊嚴、放棄生命。

我很佩服這個人的精神、他爲了尊嚴而不受嗟來之食,可這是帶有遺憾的佩服、不希望有的佩服。我覺得爲了骨氣賠上性命、划不來。人的生命偉大而寶貴、一次性的生命不會有第二次,他應該接受施捨、保護生命再幫助別人、愛護親人。我在佩服的同時感覺他是很固執的、爲什麼要理解爲嗟來之食、爲什麼不理解爲借來之食。無論是什麼之食、首先要選擇活下來,活下來再償還別人的幫助、選擇放棄生命的思想是極端的錯誤。

當年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與餓死不吃嗟來之食的故事形成強烈對比。勾踐爲了打敗吳王、選擇的是屈服於吳王、奉承吳王、承受吳王的羞辱、再臥薪嚐膽以積蓄能量、利用機會打敗吳國,獲得勝利。還有韓信甘願忍受胯下之辱、如果韓信選擇不怕死揮劍刺向那屠夫、屠夫死、他也會死,韓信選擇從屠夫胯下鑽過、避過禍端求得平安,日後跟隨劉邦建功立業被封爲淮陰侯,他報答了漂母,但並末報復那個屠夫,而是把他找來,任命他爲下級軍官。

我覺得韓信的選擇很正確、如果故事中主人公選擇接受食物不被餓死、憑他的個性一定會有所成功,之後再去報答施捨他的人,像韓信那樣做該多好呀!可放棄尊嚴是很難的,想韓信當時的選擇也很痛苦。

尊嚴使一個人變得不再醜陋、使美麗成爲永恆,但是相比之下生命更加寶貴,因爲一個人的尊嚴、夢想的實現、成功與否取決於有沒有生命,沒了生命就沒有夢想、沒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