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家族歷史作文(通用12篇)

家族歷史作文(通用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8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族歷史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族歷史作文(通用12篇)

家族歷史作文 篇1

追溯至上古時期,廖氏先祖乃。

王顓頊後代廖叔安,後代大多也爲有才之士,最高官拜丞相。在清王朝康熙統治期間,107世廖仁侯公號招鳳公,從福建到浙江遂昌縣陰坑口水竹塢開山定居,現世稱“開山太公”。話說廖家千里迢迢的從福建汀州——這個誕生於大唐盛世的歷史文化名城遷徙到窮山僻嶺的山裏聚居的原因也是有好幾種猜測的。歷史上因爲浙西南土地貧瘠,所以下令從徵集福建汀州,溫州及四川等多省的人們前往浙西南開墾,大概我家先祖就是因爲這個原因才搬遷的?

爺爺曾經和我說過,清朝的時候因爲我們廖家人太過“調皮”皇帝爲了鞏固政權,所以有意把我們趕到山裏頭來,限制我們的能力。可是即使這樣,我們廖氏族人仍然人才輩出,直到清王朝倒臺,在這偏僻的浙西南我們的祖爺爺也還是飽讀詩書,是這裏的教書先生。今年大年初一,從我們玉竹山莊遷離出去的一個陳氏後人前來尋親他的先人曾上過我們有位太婆的門,好像生過兩個孩子的,後來那位太婆去世了,他們搬遷到了福建。現在廖家也就剩我們慶旺這一支了。

所以他的直系先人如果不是已經絕代了,就是搬遷出去了。民國時期,廖家有位太公把一頭牛賣了出去,後來第二天看見那頭牛還在牛欄那邊,連續三天那頭牛被拉走了又趁着夜晚逃了回來,本來覺得它是頭有靈性的牛,不應賣掉的,可是有位太婆堅持賣了它,那頭牛最終未回來了。從那以後廖家一代不如一代,越來越窮,大家都說這都要怪那堅持賣牛的太婆——她不僅賣了有靈性的牛,還很貪吃,她把家裏值錢的東西全部變賣掉了,這才使得我們廖家破敗。也有了玉竹山莊大舉遷移的歷史。我有四個太公,大太公其中最聰明也比較調皮的,可他卻被國民黨抓去當兵,後來逃了出來在路上病逝,只留下一封家信。二太公也就是我自己的太公,他是早逝的;三太公是最會講故事的,也是最晚離世的;四太公生性冷漠,比較嚴厲,聽我爸爸說當時的小孩子最怕的就是四太公了。

我們山莊之所以稱其爲“玉竹山莊”自是因爲莊裏盛產水竹了,依山傍水這些都得感謝於先祖啊!我們廖家人謹記先祖恩惠,飲水思源,我們一直以來彼此之間的交談都用汀州話——爲閩南話的一種,也是一種客家話,所以我們以前是客家人了。

家族歷史作文 篇2

滾滾歷史長河中,譜寫着一個又一個的歷史,一本本厚厚的史書,一處處風景宜人的名勝古蹟,都寫着它們的獨特之處,它們的高大,雄偉,深奧,大概讓你感覺到可望不可即,但是,其實歷史就在身邊,歷史就是我們的過去,家裏的一段段故事就是美好的見證,在我平平凡凡的家庭裏,有那美好的故事。

白髮蒼蒼的奶奶談起那過去的歷史總是充滿笑意,過去的一切切似乎給奶奶留下太多,倚在奶奶身上,靜靜傾聽那引人入勝的故事:

1960年左右是個些充滿災難的年月,除了自然災害,還有全國上下實行人民公社、總路線的政策折騰而造成人爲社會災害。當時,全國因飢餓而死亡的人達三千多萬,山東省死人也數百萬。說到這可怕的數字,奶奶的眉頭緊皺,像身臨其境,又處在那年頭一般,不忍心打破這寂靜,等了一會,奶奶接着說起來當時的市民就是百萬饑民,那時的年代由於物資奇缺,沒東西不僅需要錢,還需要“票”人們每月去領,數量有限,副食品奇缺,憑“票”領的食品根本飽不了,有些家庭孩子多,那更是困難,就像奶奶家,一共有五個孩子,最大的才19歲,那就是奶奶,最苦的時候,全家人看着一丁點菜湯發呆,全部的孩子都啃一個地瓜,那該是多麼無助啊!

求生的慾望把大家逼出門,去找吃的,大自然成了取之不盡的源頭,真的取之不盡嗎?不是的,當時真的能吃的都吃了:開始是野菜,後來是普通的草,最後是所有的綠色統統吃光,災難還在~大家的肚子還在叫,怎麼辦?人們開始吃樹皮,時間一點點過去,身體終於堅持不住,奶奶的鄰居得了浮腫病,手腕像腿一樣粗,一捏就白,凸下去,好久才反彈上來,腿呢,比腰還粗,很殘忍,完全靠白開水維持生命。還好,奶奶一家很勤勞,在大災難沒來的時候就準備了一些糧食,挖了很多野菜,在災難時刻,用信念,用行動,計劃着,全家人都平平安安的度過了,奶奶的臉上終於露出了一絲絲的笑容,帶着小小的驕傲。

奶奶說他的媽媽還見過共產黨和日本鬼子,先見到的是日本鬼子,那天在瓜地裏,日本鬼子還開了幾槍,但是沒打中,就跑了,至於共產黨,是他們共黨的一次行動,住到了奶奶家,奶奶家韭菜長得很大,像小蔥一樣,共黨叔叔還吃了幾根,在旁邊的奶奶站着也想吃,共黨叔叔還給了奶奶幾根,奶奶的媽媽不讓奶奶要,共黨叔叔還和藹的說,沒關係,吃吧吃吧,奶奶幼小的心靈就刻上共黨叔叔的笑,對共產黨有着深深的敬仰。

“那爺爺呢,什麼時候有的爺爺。”我焦急地問道,奶奶依然充滿着笑,還帶着幸福,奶奶與爺爺的故事,似乎很精彩,奶奶一偏頭,還有點年輕不好意思地說他們是奶奶21歲時認識,村裏人介紹在一起出去玩了幾次,他人很好,也很勤勞那時的婚姻沒有自由,雙方家長說好,差不多就可以了,於是,他,成了“名副其實”的爺爺,但是,奶奶說她很幸運會遇到爺爺,爺爺爲人很善良,當時他去山裏找草藥給他姐姐治病,村裏還有患者,爺爺就把草藥分成兩半,白白給別人用,要是自家的菜長得好,爺爺還會給別人一些,因此,爺爺奶奶和鄰居的關係特別好聽奶奶講述完這段歷史,不禁使我思緒萬千。當今的人們極少有爺爺這樣的年輕人了。好心有好報!後來爺爺經人介紹還有了份令人羨慕的工作,雖然爺爺只是工人,但是廠子裏工資第二高的,一個月20塊錢,當時的20元十分珍貴,是現在的幾十倍,就這樣,過了幾年,準備了一些錢,他們就要破土動工了“蓋房子”奶奶說他們的房子才真正是一塊磚一塊瓦蓋起來的,每一塊,都積存着心血,灌溉着汗水,比如打房樑的竹子。

那一天,工作完後的爺爺,推着小車,步行到李村去,這一段路程,大概有幾個小時了,到了以後,天都黑了,,把竹子裝車,然後慢慢地往家推,在路上,看到了鄰居,鄰居想和爺爺一起推,爺爺連忙推脫,因爲別人幫忙還要還情大禮···過了一會,遇到了上坡,怎麼推都推不上去,結果,爺爺把它們卸了把竹子一點點運上去再推車然後裝上,路,依然好長好長,汗如雨注,但爺爺沒有放棄,艱難,一直走,凌晨幾點鐘,奶奶聽到敲門聲,爺爺終於回來了,望着爺爺像被雨淋透的樣子,奶奶的眼角溼潤了,講述的時候,奶奶目光呆滯,彷彿又回到了那個晚上,奶奶說,都是自家人忙來忙去,用的不是水泥,而是黃泥,頂棚用的是稻草,過了兩個多月,房子才建好,從此,一家人有了小窩。

我又去問了爸爸,他小時候的故事。

他說當時的生活十分艱苦,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記憶中小時候最喜歡吃5分錢一根的冰棍,喜歡跟大人上街,羨慕坐在街邊吃油涼粉的小夥伴,一家人最高興的就是發了糧票肉票去買米買肉,那時每天放學一放下書包不學習,原因不是不想學,而是要幫助家裏上山拾柴草,早晨的時候要先送羊奶再上學,那時候晚上還經常停電,有時都不能學習,不捨得點蠟燭,想要學習必須早起學,就這樣,爸爸小時候一直品學兼優,當了六年班長,初中畢業後,家裏不能供其上學了,當時爸爸的班主任還親自上爸爸家裏找過爸爸,可是,還是放棄了,就這樣,浪費爸爸這愛好學習者的機會,但是,他說他已經很滿足了,奶奶能夠把他撫養到這麼大。

憑着自己的努力,在幾年前,爸爸終於蓋起了屬於自己的房子,這一次,不像上一次,是好幾十個人浩浩蕩蕩的在幹活,有的和泥,有的搬磚,有的在蓋,忙的有條不紊,這時的房子,用的是鋼筋,水泥,兩個星期,就完成了,這是多大的差異啊!

許久,思緒終於從以往回到現在,奶奶經常說,你現在多麼幸福啊,能吃上能喝上,還想要什麼要什麼,又語重心長的對我說,要好好學習啊,看你爸爸,想學沒有機會學,而你,應該學啦,我總是點點頭,有一次,我問奶奶,你對現在的生活滿意嗎,奶奶說,當然滿意,我又說,不羨慕那些高樓大廈,奶奶說,能在小屋裏吃飽喝飽,看到下一代快樂的生活,這就是她最大的幸福,我笑笑。

回頭想想我們家的歷程,都是爺爺奶奶用畢生精力換來的,爺爺奶奶的一生簡簡單單,都沒有一雙像樣的衣服,當媽媽給奶奶買衣服時,奶奶還抱怨,不要亂花錢,以前的衣服還能夠穿。而我呢,對一切一切似乎沒有滿足的時候,總是想要更多,看看奶奶,那顆追逐於榮華的心淡然了。

前些日子,爲了接着蓋房子,把那爺爺奶奶的房子拆了,奶奶就坐在旁邊看着,隨着大錘一下一下,那堵牆,越來越矮,奶奶的臉上似乎很快樂的樣子,難道心裏真的快樂嗎?那辛勤,不知吃了多少苦的結晶就這樣緩緩地消失,奶奶真的不心疼嗎?也許吧,會很難受,但是,舊的不去,新的又怎麼會來呢,房子是總會要拆的,也許,在很久以後,新建的房子也會被拆,因爲歷史的長河,還在滾滾的流淌,歷史,永無止步,會,一直持續下去。

讓我們乘着歷史的航帆乘風破浪,譜寫美麗的樂章!

家族歷史作文 篇3

今天的作業是寫《家族故事》。我想,我生活在這樣美好的家庭中,我的祖先也一定有十分輝煌的故事吧!我迫不及待地問爸爸:“我們家族的家譜在哪裏?哪一位老人最偉大?”爸爸只淡淡地回答:“沒有”。爸爸告訴我他只知道他的兄弟姊妹和我的爺爺奶奶,對我的曾祖父略知一二,再往上溯,一切都是空白了。我忙問:“曾祖父是幹啥的?偉大嗎?”爸爸又只是淡淡地回答:“農民,什麼偉大。”

我的曾祖父是農民,樸實,勤勞,默默無聞。他有三個兒子,大爺爺、二爺爺都是面朝河水背朝天的縴夫;我爺爺不甘貧窮,背井離鄉、浪跡天涯,學得一手雕刻、修配的手藝,靠小手藝度日,也沒幹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

此時此刻,我真爲我的家族沒有家譜,沒有偉人而自卑。此時此刻,我茫茫然然,真不知這篇作文怎麼下筆。但是,我突然想到,在我的家族裏面,或許真沒出過什麼偉人,但在那些和我同姓的偉人裏面,幾百年前他們或許真的和我沾親帶故,只是我不知道而已。如果是這樣,我可能就是懸壺濟世的孫思邈的後代;我可能就是古今中外被喻爲軍事聖人的孫武的後裔;我可能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的傳人;我可能就是……

是呀!孫思邈、孫武、孫中山確確實實是我們家族的一員!我們的家族中豈止是他們!還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張衡、李時珍、李四光、錢學森、袁隆平……我心潮澎湃,中華上下五千年,有多少英雄豪傑,有多少仁人志士,有多少風流人物,他們不都是我們中華大家族的一員嗎?

我又平靜地想起了朱自清筆下《背影》中躬着背的父親;想起了孟郊《遊子吟》中的“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慈母……在中華歷史長河中,有多少這樣的默默無聞、樸實無華的父親母親。這千千萬萬平淡無奇的父親、母親不都是我們中華大家族的一員嗎?是的,他們都是我們家族的一員。是他們——這些英雄豪傑、庶民百姓用他們的豐功偉績、平凡瑣事譜寫着我們中華大家族的家譜,譜寫着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

家族歷史作文 篇4

我叫袁雨新,今年十歲了。我家住在株洲市石峯區,是個大家都喜愛的小男孩。我們家裏是熱鬧的四代同堂,家裏有我、爸爸媽媽、奶奶和姥姥(奶奶的媽媽)。

先說說我的姥姥吧:我的姥姥今年已經92歲高齡了,她16歲就從邵陽嫁到了株洲。從34歲在株洲塑料八廠上班一直到50歲退休。只可惜我的姥爺去世得早,只有姥姥一個人把6個子女拉扯大。舅爺爺、姨奶奶們都說自己的母親在那個年代非常的不容易。因爲當時吃穿都成問題,更何況6個孩子呢。姥姥既當爹又當媽的讓每個子女都有工作、結婚、生子,而自己累得背都駝了。姥姥是一個熱情、大方、樸素、勤勞、善良的老人,雖然年紀這麼大了,可她的生活還是自己負責,從不給兒女們添加負擔。退休後一直在建寧街擺攤做生意養家餬口。我採訪姥姥的時候,姥姥說自己的故事太多太多,我覺得姥姥就像一個老小孩,非常和藹。你們知道嗎,我的姥姥現在還在蘆淞區建寧街經營着一家菸草店,就連株洲市菸草局的領導還親自給姥姥送過年紅包呢,她可是株洲市最老的經營者哦!姥姥的敬業精神令我敬佩!

我的奶奶在家裏排行老三,她曾經在株洲市第三中學工作,退休後一直經營香燭菸草生意,生育兩個子女。奶奶年輕時是一位知識青年,爲了響應共產黨的號召,上山下鄉到瀏陽,支援農村建設。在農村裏養豬、喂牛、砍柴、種田,算是吃盡了苦頭。我的奶奶遺傳了姥姥勤勞、樸素的性格,到現在還是非常節約。奶奶也是一位值得我尊敬的長輩!

我的爸爸今年43歲了,和媽媽結婚已經十年了。爸爸沒在原來的單位上班了,就和媽媽經營着一家香燭菸草店和一個賓館。辛苦勞累的賺錢都是爲了使我們的生活更好。爸爸做生意與人爲善,他一直誠信經營,所以土生土長的他人緣很好。

我的家人還有很多,從姥姥身上我學到了做人要善良、敬業;從奶奶身上我學到了人要勤勞、樸素;從爸爸身上我學到了做人要誠實、守信。

我希望我的家庭永遠幸福!

家族歷史作文 篇5

黃昏時分,夕陽西下,一對爺孫肩比着肩靜坐在陽臺,夕陽將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那位年過六旬的老人嘴一張一合,向他的孫女訴說着他年少的故事。

這段故事,要從我的曾祖父說起,曾祖父原是南通人,他九歲的時候,由於種種原因,他甚至還不知道他的名字。後來爲了生活,這個少年隻身來到了上海,因爲他來自南通,身邊的人都親切地叫他“小江北”。至於我的姓氏來源,那是因爲我的曾祖母姓姚。他在上海向當地的泥水匠學習了技藝,開始了自己的生活,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後來這個孤身一人的青年,在上海有了一個安穩的家,他有三個兒子,其中一個就是我的爺爺,排行老二。

我的爺爺出生於1950年,成長到了一定的年齡,他也同其他的孩子一樣上小學,聽爺爺說,小學的地址就在現在的東方體育中心的一棵銀杏樹旁,這棵樹至今依舊存活。那是爺爺所就讀的小學只有4間教室,幾個年級的學生只得輪流使用。不上課的時間他們有時會被安排去爲學校養的幾隻羊割羊草,有時老師會安排同學分組學習。

爺爺從小熱愛學習,對於知識的渴望驅使他刻苦讀書而且他人很聰明,記憶力很好,遺憾的是這樣的優點遺傳到我爸這就停止了。這個勤奮的少年一路順利地讀到了初三,當他正興致勃勃地準備考高中時,突如其來的文革將這個少年的夢想擊得支離破碎。但是他並沒有放棄生活的希望,他選擇了向自己的父親學習水泥匠的技術,偶爾跟着父親給人砌牆。

那段時間,物資非常稀少,買糧食要糧票,買一隻餅要餅票,賣肉要肉票,穿衣服要布票,買什麼都需要票,甚至於洗衣服用的肥皂一個人一個月也只有半塊。由於生活的需要,爺爺參加了生產隊的重體力勞動,每天用兩個木桶,每個木桶裝滿100斤左右的水,爲蔬菜澆水,每小時可以得到11釐。這還是我第一次知道還有比分更小的的貨幣單位。因此,不管每年何其努力的幹活,到頭來也分不到多少錢,當時的農民也只能在貧窮中掙扎。

在1969年到1970年間,農村成立了五匠小組,五匠分別爲水泥匠、木匠、裁縫、竹匠和廚師。從爺爺的口中我瞭解到那時候爺爺的泥工手藝精湛,因此有些人會專門找到爺爺爲他們造房子,說起自己的手藝,爺爺的臉上不經意間露出了一絲自豪的神色。而爲人家幹一天的活,便可以得到2.6元,那時生活總算是好過了一些,爺爺說到這裏時,輕輕地嘆了口氣。

爺爺爲別人造了這麼久的房子,終於想起還要爲自己建造一個家。1975年,爺爺開始着手自己造房子,那時候什麼建築材料都買不到,元釘、玻璃都是稀罕物,爺爺靠着各種關係去買磚瓦,爲了省錢,爺爺用水泥廠的土水泥和碎石料、黑沙攪拌後澆築在已經鋪了一層尼龍紙的地上,製成了地磚。一天一天的成果積累下來,終於在這年的10月份,1間32平方米的平房建造完成,大大改善了當時的住房條件。

1977年,我的父親出生了,爺爺沉浸在成爲父親的喜悅的同時也意識到自己的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工作忙時,更是顧不及我父親的生活起居和學習。

接下來說說我的父親,父親小時候調皮,對於踢毽子,摸螃蟹,打彈珠,爬樹等遊戲可謂是樣樣精通,在課間休息有時甚至會混入女生堆裏跳橡皮筋。父親對學習並不怎麼上心,每逢考試的那一天,父親便在天剛剛亮時起牀,翻開那些他從來沒有翻開過的教科書,把所有的知識點一股腦兒地裝進自己地腦子裏。就這樣,他憑着自己的一點小聰明,一路讀到了初中畢業後,這樣的順利就沒再繼續了。對於父親來說,當時唯一的遺憾就是當時沒有人告訴過他學習究竟是何其重要的東西。到現在父親還在懊悔當時爲什麼不好好努力。

步入中年的爺爺泥工的手藝更是愈發精湛了,前後參與了上海多項工程的建設工作,比如張江微電子港,金橋、三林等地街坊以及世博園區的西班牙館的建設工程。

正如《詩經》中寫到的那句“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一般,這個拼搏了一生的老人在安頓好了自己的生活後終於有時間思考自己最初的夢想,買了各種參考書,甚至翻出了那些許久不用的舊字典開始學習,手邊的白紙上,佈滿了密密麻麻的字。有時在吃飯時,他還會揪出一個生僻字來考我,看着我迷惑的神情,卻不告訴我答案,只教我自己去查。

最後,特別想分享狄更斯《雙城記》中的一句話:“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希望的春天,這是絕望的冬天;這個時代我們無所不有,這個時代一無所有;這個時代有人在直升天堂,這個時代有人在直下地獄。”就是這樣的一個時代成就瞭如今這個堅毅、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老人。然而在如今這個物資豐盈的時代,教育和生活不再成爲人們的煩惱,所以我很難想象當時的人們過着怎樣的生活。而我知道的只是把握當下,在這個最好的時代成就最好的自己,不給自己留下遺憾。

家族歷史作文 篇6

四世同堂是不常見的`,但是也有,我家便是其中一個,因此我感到很驕傲。

我的老太婆今年已經九十六歲了。因爲他出生在抗日時期,生活很艱苦。十歲就開始做工,種田。最厲害的是,太婆曾挑動過一百二十六斤的東西。想一想當時經常沒肉吃,哪有像現在的食品豐富啊。就算太婆是126斤,也不一定挑得動,何況不是呢?當時的社會沒錢讀書,所以我一定要珍惜讀書的時間。

而我的奶奶今年六十八歲。她出生時還有幾年就共產黨解放了。所以我奶奶讀過《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奶奶十八歲開始工作,當過廚師和勞動工人。她也繼承了太太的性格,天天很早出去買菜,洗衣服、拖地等活不在話下。她生了四個女兒,在當時經濟不富裕的情況下也能把四個女兒培養成人,我實在感慨萬分。

我的媽媽今年四十二歲,他出生的時候,正是溫飽的時代。想一想,當時沒有電腦,她不也是很快樂嗎?媽媽讀過《紅樓夢》和《水滸傳》。她當過旅遊公司服務長,現在是個體。她也繼承了太太和奶奶的性格,每天最早起的就是她,還不辭辛苦的勞作。有時看到媽媽太勞累,想幫一幫她。可我有繼承了爸爸的性格,還是有點懶。

我出生在小康生活的時代裏,今年十二歲。正如大人所說:“現在的小孩啊,真是想要什麼有什麼啊。”的確,現在科技發達了,電視電腦等新花樣層出不窮,我也因此戴上了一副眼鏡。我讀過《西遊記》和《魯濱遜漂流記》等。正如上文所說,我繼承了爸爸有點懶的性格,體育不怎麼好,成績還不錯。

這就是我的家族史,記述了三代人的艱苦勞作和一代人的幸福生活。

家族歷史作文 篇7

我對於家族的記憶是從曾外祖父開始的。掛在老屋堂中那張佈滿灰塵的自畫像,便是曾外祖父留給我唯一的記憶。他那清瘦的臉,鋒利的眼睛,活像是一個知識分子。而我的曾外祖父沒有進過一天私塾,他卻能熟背《幼學》與《增廣賢文》。

曾外祖父的名字叫徐作玉,生於清朝年間,歿於解放前年。他少時聰穎,勤奮上進,用他的智慧和勇氣,最終改變了我的家族命運。

在我的家族史中,曾外祖父是第六代過繼的。曾外祖父本不該姓徐而是姓周,他身上流着的是周家的血脈。他剛剛生下來就被我祖上抱進了家門,而後就在這裏長大。然後娶妻生子,獨立門戶,延續子孫。曾外祖父的父母也是無法養活他纔不得已將他送人,長大後那個女人不止一次來看他,每次拉着他的手時都是淚流滿面,眼淚裏滿載着沉重的懺悔。曾外祖父那時並不明白女人爲什麼見到他如此傷心,許多年之後都是他去看女人。他說,這個身子是母親給的,無論怎樣都要盡孝。

曾外祖父十多歲的時候就娶了我的曾外祖母張氏,張氏是一個非常賢惠的女人。自從嫁進家門後,可以說家裏是井井有條。曾外祖母起初生了兩個兒子,分別取名爲大龍和二虎。大龍十二歲那年去門前的水溝裏戲水,被捲進漩渦丟了性命。而二虎帶到兩歲高燒不退,請郎中無藥可施最後也殞了命。這兩次沉重的打擊,把曾外祖父推向了痛苦的深淵。

曾外祖父他一直知道,這一切都是命中註定的,註定他的一輩子也不會有後。之後曾外祖母連續生了五個女兒,最小的是我奶奶徐中元。我奶奶出生之後,曾外祖母就再也沒有了生育能力。曾外祖父算是個開明的人,他說沒有兒子就帶個女兒在家也是一樣的。當時村子裏“上門女婿”還及少,最流行的就是過繼。將別人的兒子帶在自家門下,然後當成自己的兒子一樣養大。曾外祖父說,女兒畢竟是自己身上流的血脈,這樣也就延續了香火。曾外祖父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曾外祖母的贊同,兩人商量過之後決定找個出衆的男子上門來。

我爺爺的命運與曾外祖父沒有什麼區別,只不過說法有點不同,他是上門女婿。準確地說,我家是七代無後。生個男丁是整個家族共同奮鬥的事情,他們都希望能夠延續那燭香火。

我爺爺年齡比我奶奶長出十歲,他是村子裏最有文采的人。兩家都是地主成分,也算是門當戶對。當然了,這個時候的地主也只不過是一種叫法。那富裕繁華的家族史,隨着紅白相爭已經邁入了滅亡。等待着的是無限摧殘和折磨。

爺爺在私塾唸書時,曾外祖父去找過他,直接跟他說了想法。爺爺是個開明的人,他也早就對曾外祖父救濟鄉鄰早有耳聞。最後他答應了曾外祖父的請求,同意做上門女婿。

曾外祖父在世的時候,總是想着法子去幫助別人。他常說,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我家世代是地主,曾外祖父從不坑害百姓。左鄰右舍,上鄰下屋,沒有一戶沒跟我家借過柴米油鹽的,只要有人上門來曾外祖父絕不會讓他空手回家。曾外祖父說,不是萬不得已,人家是不會上門來的。借出去的東西,曾外祖父也從不收回。

曾外祖父的這顆善良的心,終於感動了上蒼。我爺爺與奶奶婚後次年,就生下了我父親。望眼欲穿的曾外祖父終於爲自己爭得了地位,他跪在祖宗的牌位前,哭着說:列祖列宗你們看,我們有後了,我們有後了。他用這種簡單的方式告慰先輩的英靈,同時也是用來寬慰自己。現在從科學的角度看來,那時我的祖輩也只不過是個巧合。曾外祖父更不可能有能力左右生男生女。他只不過是對這個家抱負了太多的希望,那種希望在腦海中會出現另外一個場景。最終能夠在他這一代了卻心願,這對於曾外祖父來說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了。

我父親七歲那年,曾外祖父突然起病。聽奶奶說,曾外祖父去世的那天家鄉滿天漫雪,飄飄揚揚的雪花把村莊覆蓋了。

曾外祖父去世時只有五十歲。曾外祖父去世的時候,我父親還沒有成年。曾外祖父患的是癌症,他重病的時候撐在父親的肩上上廁所。奶奶說,他最疼愛的人就是我父親。

曾外祖父去世之後,我曾外祖母張氏後來沒有改嫁,成了家裏的頂樑柱。她活了89歲,在後來的日子裏,雖然有着地主成分,但是家裏依然是吃的黃薯和野菜,我幾歲的時候與她一起去挖過地菜。

去世之前,曾外祖父在青龍嘴看了塊墓地。那塊墓地是我家對門的一坐小山,在我家的左側一百多米處。曾外祖父臨終前再三叮囑,死後要埋在那個地方。我父親說,曾外祖父會看風水的。他知道那個地方好,能夠保佑後人平安。明白曾外祖父的想法時,是我去過陳門五傑的故居之後,陳氏祖先把墳墓葬在屋背後,目的就是看到後人興旺發達。其實,這個普通的農民不是看中了什麼風水,他是想死後時時刻刻都看着家人,守侯着那個自己親手建立的家。

我家是地主,這是曾外祖父奮鬥來的榮譽。家族可以說是興旺發達,做了一個大屋。兩邊是巷道,中間是堂前,堂前前面是天井。天井左右兩側是廳房,廳房對着天井的那堵牆是古木雕刻的門窗。在堂前與巷道之間,有兩根大屋柱,這兩根屋柱將整個堂前的前半部分頂起。

我是在東邊的廳房裏生的,西邊的廳房在曾外祖父去世之後就被分了出去。這也是因爲我家是地主的緣故,分割財產在那時是正常不過的事情。反抗只會是更加的糟糕,我家沒有做出任何不是的舉動。

曾外祖父做的這些房子,住了四代人。在我這一代的時候就住得很少了,但我小時候6歲之前都還住在這裏。之後我離開了這個地方,我沒有想過離開之後就不再回去了。很小的時候,我就想着把門前那片地全部種上竹子。苦竹吧。南竹長大了會有人砍去賣的,小竹會砍了用來做蔑。只有苦竹是派不上用場,連燒都不起火焰。那時,那塊地主要是用來種紅薯,而且是紅薯收成最高的地。父親怎捨得去栽竹子,我沒有提出過這個想法。但這個想法在我的心裏生根了許多年。

在十年以前,那一半被人奪走的屋裏出了大事。那家人的小孩得怪病去世了,村裏人都說是我曾外祖父害的。後來那家人轉手賣了,來住的人說是晚上有鬼壓他。數月後,硬是把屋拆了重新再做。結果那個堂前就一分爲二,屋柱也只留下孤獨的一隻。

在三年前,旁邊的那些房子陸續都垮塌了,最後也就只剩下了堂前。可是今年的那場大雨過後,堂前也沒有幸免。堂前倒下的時候,把門前的那個天井也砸垮了。最後連天井下的那棵柑橘樹也被砸斷了。知道這個消息之後,我的眼淚都流了出來。

家族歷史作文 篇8

每一個家庭都是一個世界,而一個家庭的成長與傳承也折射出了一個社會的進步。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我的家族史作文的內容,歡迎大家查看。

我們這個民族應當是最具有歷史感和歷史意識的,於我個人而言,垂髫之歲就在父母的竹條下讀《二十五史》,當時就感覺到老祖宗們的歷史意識之濃,實在嚇人。大至天象五行,雲行雨施,小至帝王將相們的日常行事,甚至與妃子相從,都無不記錄在案,而後人讀史,又有無數的“札記”予以分析剖判,以至於在篇幅上,更有超越於正史之外的野史存在。所以,如果以歷史爲專業,相信幾乎沒有一個人能稱得上通家,因爲就史料而言,就實在太寬太泛而讓個人的智識爲之望史興嘆。

及至年長,開始關心域外之事,不時有種種揣想,在大洋彼岸的那片土地上,人們是否如我們一樣生活着?有種種資料爲我提供這方面的信息,及至開始做學問,更發現有種種比較之學,有人就說,至少美國人是沒有什麼歷史感的,更有人嘲笑他們沒有歷史感是因爲根本沒有歷史。相對於煌煌五千年的中華文化,似乎他們三百年的歷史不過是彈指剎那而已。因爲我的確對此既沒有理性研究也沒有感性印象,也就持之爲常識了。

一日,一位在美留學的朋友打電話回來,請我幫他查一下他家的族譜,並掃描了發給他。我有點奇怪,我自家的族譜還只聽說過,從來沒見過呢。不過我還是照他的話做了,他後來告訴我,他女兒上小學,老師交待的作業之一是把五代人的名字寫出來,並儘可能多地把能搜尋到的“祖先行狀”寫出來,評比的標準很簡單,誰寫得多就可能拿到優。我幫他整理的資料大約有五十多頁,他幫助其女兒一個字一個字地譯成英文,然後交上去了,那位年輕的老師給的評語是“你的文字給我展現了一個奇妙的世界,那是我以前從未接觸過的文化與境遇,我相信,你的工作爲我以及我們班的同學們提供了接觸一種全新世界的可能,爲此,我要感謝你和你的父母所做出的努力”。朋友的小女兒還特別打電話回來感謝我,雖然她操着奶聲奶氣的英語和我講話,所問的卻全是那些她從未見過的祖先的英雄事蹟,雖然那些已然逝去的老人一生躬耕于田畝,乏善可陳。可是在這個他們所未曾知曉的後輩心目中,他們卻是她在異國他鄉惟一可資的故土情懷,因爲她一直未曾踏上過所謂的“故國”。

於是我也對自己的祖先產生了興趣,特意打電話回家,老父從書房的一角把一大捆黃紙找出來,然後親自跑到郵局給我寄來,這一大包東西曾經經歷了百年歲月滄桑,然後又跨越了大半個中國來到我的手中。我在北京的房中享受着暖氣,一邊望着窗外偶爾掠過的寒風,翻看着那與我息息相關的千年歷史。我生長在江南,但在同學們和同事中,老是把江南比作才子風情,柔弱氣息加以笑謔。而此次我細翻自家家譜卻發現,從人種而論,我的祖先卻出自燕趙之地的渤海郡,數百年前輾轉南遷,終致於在湖湘之地某個小鄉村定居下來,繁衍生息而至今天有我。平時別人說我是“南方人中的北方人”,原來還可以在血統上找到論證的啊。古書上說“燕趙之地多悲歌慷慨之士”,慷慨赴難,千金一諾是戰國時代俠士留給我們的印象,“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講的是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原來,這些人都是我先祖的鄰居啊。家譜的記載極其詳盡,細到大家族中幾房生了幾個小孩及每個小孩出生的具體時間,甚至還有小孩出生時的祥瑞等等,還有族人的爭吵及其排解,以及每個老人出去時的記載,包括是什麼人來做的法事。也記載了當地的自然變遷,比如在清代,我的老家對面發生了一次大的山崩,以至門前河流改道,沖毀田地無數。而在長達百年的遷徙中,家譜的修繕居然也未中輟,其中記載了祖先們所到各處的所見所聞,甚至還有對於當地地方官的評價。煌煌一部家譜,不但是整個家族的歷史記載,同時也反映了歷史社會變遷的點點滴滴。

我開始有點明白爲什麼在美國的那個教師會給小學生出這麼個題目了,朋友的小孩把她整理好的作業寄了一份給我,她不僅列舉了五代以內的事蹟,也把整個家族近五百年的歷史都列舉出來了,一本A4紙做成的大冊子,她把家族的發展劃分爲五個階段,其間包括各位先人的活動,事蹟,以及子孫繁衍,還有許多照片,而沒有照片的先人,她則根據其記載揣摩替其畫像。當涉及到家族遷徙的時候,她還畫出了詳細的線路圖,中間還附有地名的中外對照,今古對照。而在作業的最後,她設了一尾聲:拓土異域。試想一想,幾歲的小孩,居然會有“拓土”的意識,算是難得了吧。看得出她很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家族歷史。通過一個週末的作業,教師“四兩撥千金”,讓學生不但熟悉了整個家族的歷史和發展歷程,還讓他們開始學會了探索,學會了研究,也學會了審美,甚至,還讓他們學會了如何去做評價。其收穫,應當是幾道算術題或語法題難以相匹的吧。

我有點理解別人看待歷史的方法了,在他們看來,歷史不是軍國大事,也不是政治迭變,歷史只不過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罷了,點點滴滴即成風雲。當然,這樣看來,歷史書固然可以是政治家、軍事家和天才人物的舞臺,但歷史卻是無數小人物聚合而成的'時間之流,沒有人能剝奪我們在歷史中的生存和發展,一切,事實上都取決於我們。而我先前的見識,即認爲我們實在是一個有歷史感的民族,因爲我們有那麼多的史書,這一見識也沒有錯啊。只不過,歷史好像沒有歸結到每個人的權利,作爲普通民衆的每個人,就任由歷史留在了家譜中而不聞不問,真的,如果連自己家的歷史都弄個不清不楚,甚至連曾祖的名字都弄不清,奢談歷史,未免荒謬。

1977年,美國出現了一個廣播“ROOTS”,那是典型的尋根節目,沒想到節目收視率極高,而後出現了一系列的尋根書籍,黑人作家Alex Haley著書探尋自己家族歷史,描述他的一個祖先如何被奴隸販子在海灘上抓住,扔進了船的底艙被帶往美國,而開始了在異域的生活。隨後,在猶他州的鹽湖城建立了家族史圖書館,每天約有2000名讀者前去尋找資料,到上世紀80年代後,美國人口普查機構建立了一些網站,以便人們查找自己家族的發展史,不過其中只列出一些基本資料,如名字,家庭人員,工作,出生死亡時間和地點以及死亡原因和婚配記錄,而人口普查時的資料卻多得多,甚至還包括對其財產的估價,可惜的是,即使近親也無法查閱這些資料,開放的可能性是72年之後。但是,人們對於所謂“家族歷史”的興趣卻未稍減,這直接導致了數以萬計的商業網站的產生,它們通過各種途徑獲得一部分資料,當然其最終目的卻是推銷其“歷史套餐”,類似於調查機構的性質了。

其實,無論是在美國人那裏還是在我們中間,歷史都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不過只是大家注意家族歷史的出發點和重心不同而已。比如說,在外面參加學術活動時,別人都會問:師承何人?這不就是典型的歷史追溯嗎。而每次回到家鄉所在的那個城市,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別人介紹說“此乃某人的二公子”,那不也是歷史意識在起着作用嗎?只不過,在這些場合,歷史只是扮演了婢女的角色,主角還是當下的這個人,或者說,歷史只是一種邊緣意識,轉瞬之間便消逝無影蹤,而在所謂“家族追尋”當中,歷史卻站到了聚光燈下,而成爲照耀人心智的某種智識工具罷了。

家族歷史作文 篇9

四世同堂並不常見,我爲我的家族是其中之一而驕傲。

我的太姥姥今年已經九十九歲了,她是曲阜孔氏家族之後。她家祖上還算富庶,由於父親好吃喝揮霍,至土改前,家產已被揮霍得差不多。後來嫁到太姥爺家,養了一大堆娃,艱難地與命運搏鬥,飽嘗人世間的冷暖。她經歷了民國,迎來新中國,最終贏得幸福晚年。讀她的人生,躍然於前的便是一個傳統社會的母親的縮影,而時間在此際也泛起了引人入勝的柔光。人所驚訝其長壽,亦爲其友善、勤勞、豁達等德行所敬慕。

爺爺今年七十二歲,他出生在一個城市貧民家庭,父親早逝,靠着母親獨自撫養着整個家庭。爺爺從小知道生活的艱辛和不易,吃苦耐勞、堅韌不屈的性格就是在這樣一個苦難的環境裏塑造的。他十六歲就響應招兵,離家參軍,從此走上了革命隊伍,開始了近二十年的軍旅生活。

上世紀60年代後期,經人介紹,奶奶認識了尚在軍營中的爺爺,並很快組建了家庭,她生了我的爸爸和大爺,在當時經濟不富裕的情況下把兩個兒子培養成人。我的'奶奶是個很能幹的人,爺爺早期在外當兵,她一個人從懷孕到生產,邊工作邊伺候兩個孩子,還年年是廠裏的三八紅旗手,着實不簡單。這中間的酸甜苦辣,含辛茹苦,我實在感慨萬分。

爸爸出生於上世紀的七十年代,正是中國完成了歷史鉅變,轉入了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他小時候沒有電腦和手機,家裏只有個12寸的黑白電視。他喜歡邊看連環畫,邊聽小收音機裏播放的評書或流行歌曲。爸爸和大爺讀過很多書,小學和中學的假期幾乎都是在圖書館中度過的。大學畢業後,他倆都考研讀博,一個在北京,一個在廣州工作。爸爸是做科研的,他夢想研製出新的抗癌藥物,常常在實驗室工作到很晚纔回家。

家族之人薪火相傳、繁衍生息,他們有着不同的生活與經歷,大都平淡無奇、默默無聞,沒幹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正是他們的平凡瑣事譜寫着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

家族歷史作文 篇10

中國這艘巨船在近代已經航行了一百多年,經歷風雲變幻的行使歷程,卻不止影響着中國社會,更是影響着中國的每一個家庭,影響着每一箇中國人。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我的家族史作文的內容,歡迎大家查看。

中國這艘巨船在近代已經航行了一百多年,經歷風雲變幻的行使歷程,卻不止影響着中國社會,更是影響着中國的每一個家庭,影響着每一箇中國人。我的家族已漂過一百多年的路程,期間也是興衰更替,禍福皆有,而這個家族小小歷程正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我出生於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邯鄲市趙國的古都。古代兵家必爭之地。而大名縣來源於水滸傳中大名府的。我出生於1993年,卻趕上當時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我的家庭成員及他們的生活。我的爺爺,是河北邯鄲人,生於1940年。由於家中貧寒,只讀了幾年書。爲了謀生,小時候爲別人放鴨子。15歲時母親病故,從小學會獨立謀生。聽爺爺說,在他們小時候吃不飽穿不暖,只有過年的時候纔有魚肉吃,有時候家裏收成不好,最艱難的時候還吃過米糠草根,菜粥,衣服也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過年的時候爺爺說最開心的事就是能吃上幾塊肉。

解放前,爺爺他們村子裏沒有學校,直到快要解放了,來了共產黨,才辦起了一所學校,爺爺12歲纔在這所學校上學,學校只有一間草房當教室,吃飯桌子當課桌。學生沒有課本,是爺爺的爸爸媽媽用雞蛋到集市上換來紙張訂成本子,老師用粉筆在黑板上寫課文,學生用筆在本子上抄。,爺爺不得不輟學幫家裏做事,養全家。爺爺做事可是一能手,放牛,餵豬,種菜做飯,種莊稼的所有活爺爺樣樣精通。

爺爺家當時五口人,兩個勞力,分的糧食遠遠不夠,爺爺的大姐經常給予接濟,聽爺爺說,親戚給他一隻母山羊,給爺爺家做了不少貢獻,那隻母羊真能幹,每年要下兩窩羊崽,每窩最少生六隻,最多的時候生七隻,反正沒有生過五隻一下,一隻羊只有兩隻奶,生得多了也養不活,每窩羊崽留下兩個,其餘的都賣掉,那羊也真爭氣,下的羊崽都是燙髮毛,每隻羊羔可以買到三塊錢,,三四個羊羔就可以買到十幾塊,那時紅薯幹一毛錢一斤,十塊錢可以買一百斤紅薯幹,這樣一來既可以遷就好長時間。爺爺回憶起來,對他那隻養了好幾年的母山羊特別有感情。他幫助爺爺度過了難關,有時候爺爺上學還是靠買羊羔的錢交的學費。後來爺爺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經過雙方父母的介紹,認識了我的奶奶,沒多久就結婚了,後來毛主席領導開展全國範圍內的合作社,分等級,分爲貧下中農,富農,地主。爺爺是貧下中農。爺爺說,當時什麼都是大家分配,後來又不搞合作社,開展人民公社運動,再後來1975年9月9日毛澤東主席病逝,全國人民哀悼。爺爺奶奶都戴黑袖章默哀,後來鄧小平同志上臺推行改革開放,讓一小部分人先富起來。

當時爸爸已經上小學了,上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下有兩個弟弟,而奶奶在爸爸小的時候就因病逝世,生活越發艱難,沒媽的孩子像個草,說的一點也沒錯,爸爸讀完小學後就輟學幫家裏掙錢,小的時候有的時候去荷塘裏挖藕再拿到集市上賣,有時去河裏抓魚給弟弟們吃,聽爸爸說,小的時候他特別叛逆,愛玩想獨立,於是在18歲的時候爸爸就離開家跟着我姑姑學理髮,爸爸說當時也沒有生活費,什麼都得靠自己,吃飯的時候就只吃一個青菜,幾個月才能捨得吃上一次魚肉。

生活上的艱苦也磨練出了爸爸堅忍不拔的意志和獨立生活的能力,跟着姑姑學習了兩年理髮後自己來到武漢,最開始爸爸就挑着一個擔子,在武昌中南路租了一個鐵棚房,開了一個簡單的理髮店。當然爸爸說能來城裏還得感謝鄧小平同志改革開放的政略。當時店子工具簡陋,沒有熱水器。吃住都在店子裏,勤儉節約,自力更生,由於爸爸工作認真,熱情待客,生意越來越紅火,受到廣大顧客的青睞,也交到了很多朋友。

後來爸爸擴大了店面,,生意越做越大。由於爸爸的勤儉節約攢下了一點積蓄,後來認識了我媽,後來就和我媽結婚,成家立業。當時我媽開了一家裁縫鋪,後來我媽關掉了裁縫鋪,幫我爸料理理髮店,生活平靜而安定,後來我出生了,三年多後我弟弟出生了,我出生後,由於爸媽要工作,家裏料理不了兩個孩子,就把我弟弟送到我外婆家住,我弟弟在外婆家住的時候,外婆家種了很多梨樹,夏天的時候,外婆便帶着弟弟在梨園吃梨。我外婆很健談,人又熱情待客,又懂醫術,在村裏很有名氣,記得過年回家,在外婆家每天都會有人來家送禮恭賀新年。過年在外婆家的時候外婆都會準備很多好吃招待我們。除夕夜我和哥哥姐姐一起在外面放鞭炮,玩煙花,我的童年還是有很多有趣的回憶的。

後來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爸媽用積蓄買了一個店鋪,我家在邯鄲就算紮下了根,後來我和弟弟都付家坡小學上了小學,媽媽對我們家教很嚴,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這樣也養成了我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媽媽要求我們多讀書,記得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期中考試我成績下滑了很多,由班上前幾名一下退到十幾名,老師要求回家後把卷子帶回家給家長簽字,我很害怕,擔心父母罵我,後來回家後當我把卷子給媽媽看的時候,在我意想之外,媽媽很冷靜的幫我分析了原因,教我改正了錯題,還教育我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不能灰心,還要繼續加油,名次不重要,只要你真的努力了就好。

我聽了之後很受鼓舞,我知道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我努力做到最好,努力不讓爸媽失望,小學第一批進少先隊員,初中我當過班長,當過課代表,這些都讓我得到了很多鍛鍊,我記得冬天的時候,爸爸買了豆漿機,每天冒着寒風,給我們送去暖暖的濃郁的豆漿。後來我家憑藉我爸媽的辛勤工作,漸漸富裕起來,爸爸在邯鄲市裏買了住房,我考上了理想的高中,而我弟弟也上了初中,也通過自己的努力進了理想的班級。常聽見我媽說以前生活的艱苦,現在的富足。講到社會的發展之快,進步之快,就像歌中唱的:越來越好...越來越好。

生活只要認真的對待每一天,就會越來越好,2013年對於我們家來說是重要的一年,我高考,我弟弟中考,我順利的成了大學生,而弟弟即將也是。還有三年年半我就要工作,我會繼續努力的我的人生感悟瞭解了我的家族史後,我的感觸有很多。首先是社會經濟進步了,人民生活水平進步了。

三十年前,買肉和糧食要憑票限量供應,很多人家連飯都吃不飽,現在的很多蔬菜、水果當時都見不着;大部分人都穿布鞋膠鞋,不管男女老少都穿一身灰色衣服,誰也沒有見過現在的各式各色時裝;對一家人來說,一輛自行車、一塊手錶都屬於很貴重的物品,聽新聞、聽歌曲大多通過收音機或是單位的大喇叭,哪像現在這樣電視、冰箱、空調、電話、手機樣樣俱備,還可以上互聯網,滿馬路是私家小汽車;小孩們玩的遊戲多是捉迷藏、打沙包、彈彈珠、滾鐵圈,根本沒有現在的MP3、MP4MP5,遊戲機等;還有,三十年前,家家戶戶都有好幾個孩子,住的都是平房或雜院,往往幾代人同住在十幾平房米的小屋裏,用水都要到外面的藕塘裏挑,更不用說煤氣、暖氣了。

這三十年啊,各方面變化實在是太大了,很多事情你還不能理解。”爸爸的話讓我似懂非懂,我繼續問:“爲什麼三十年前和現在差距這麼大呢?”爸爸笑着說:“那是鄧小平爺爺帶領全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的結果,這三十年來,經濟發展了,人民富裕了,科技發展了,國家變強大了。香港、澳門都回歸了,多次舉辦了亞運會、世博會,第一次舉辦了奧運會,這些都是改革開放取得的成果。”

啊,我好像有點懂了,原來改革開放這麼好,如果繼續把改革開放堅持下去,明天的日子會更加美好,國家會變得更加強大!是的,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好了,人民生活越來越富足。

家族歷史作文 篇11

我先向大家做個自我介紹,你們再猜一猜我是誰呀!

我有藍色的身體,四隻腳和四隻小翅膀,前後都有明亮的眼睛,到夜晚時,我的眼睛還會一閃一閃的發亮,照亮人們前行的道路。哈哈,猜不到了吧,我就是一輛新能源小汽車。

我的祖先是蒸汽三輪車,是法國人古拉斯.古諾於1770年製造的,但在那時還並不普及,直至90年代初才相當普遍。而在這之後便是祖先的子子孫孫了,如1885年德國的兩位工程師高特列布.戴母勒和卡爾.本茨發明了汽油發動機的車;1886年發明了四輪的汽車之後,我們的內部結構便發生了革新改變。由單缸變成直排雙缸、三缸、四缸、五缸……和雙排八缸等。由汽油到柴油,由小效功率低轉速到大功率高轉速,由復活塞式到旋轉活塞式。

隨着人類對物質生活上的需求不斷提高,我們的科技發展也突飛猛進,外形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變化最大的便是我們的親戚轎車了,他們經歷馬車型、箱型、甲殼蟲型、船型、魚型、各式各樣的變化和演變,即有良好的流線型外表,又能減小行駛中空氣的阻力,還能使他們的穩定性更高。

但近幾年,城市的空氣非常不好,天空變得灰濛濛的,就連夜晚的天空都看不見一顆星星,這與汽車尾氣脫不了關係。還爲此實行了限號化管理,我的小主人上學很不方便,於是大主人便把我帶回了家。我不吃油、也不吐氣,只需按時充電,現在我天天接送小主人上下學,他還誇我是個好幫手呢,聽了這個甜言蜜語,我心裏美滋滋的!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守護小主人的安全。

社會在發展,科技在發展,我們的國家也在發展。人類的物質化生活也越來越好,但我們一定不能忘記保護自然、保護環境、保護地球,如果不是他們建好的“地基”。如今的我們又怎會蓋起“高樓大廈”呢,我們是在他們的基礎之上,纔有幸福的生活,所以讓我們攜手一起保護地球,讓藍天更藍,白雲更白!更好的爲人類服務!

家族歷史作文 篇12

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是歷史上一粒微小的塵埃,不過百年,而歷史卻是極爲漫長的時光不斷累加上去的,地球已經有四十多億年的壽命了。這麼一對比,一個人的壽命彷彿像一滴水一樣,浸入了一片汪洋大海,微微掀起波瀾就再無蹤跡。而如果細細來看,每個人身上其實都精彩紛呈,每個人身上都有着自己的故事,都有着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的縮影。小小的家族史背後亦映射着國家史。

我看着顧氏家族四代同堂的照片裏,其實也是無數中國家族的縮影,每個年代每個人身上經歷的事情其實都可以跟當時的時代大背景結合起來。比如大太爺爺,兒子,孫子,曾孫女的事業不斷變化,從畫像,照相館,影樓到美國的軟件,一代人就展現了一個時代技術的發展,而今科學技術的發展亦是中國所需要的,不斷地創新技術,時代也隨之不斷地進步,國家也跟着不斷地發展壯大,這四代人,可以說見證了國家影像技術的更新換代。

二太爺爺一家四代,則見證了日本入侵,國家內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之初的艱辛,在此努力探索國家崛起的興盛之路,像是大慶油田的開發,鄧小平爺爺提出的改革開放發新道路,咋看之下,似乎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份職業,可細細研究的話,其中卻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崛起走過的路,一步一個腳印地在努力抗爭與探索。從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到發展壯大國家的過程,有小家纔有大家,小家離不開大家,大家也離不開小家,世世代代的人民,萬千個小家庭共同組成與建設我們自己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每個人都在譜寫着家族的歷史,更是每個小個體匯聚起來,譜寫了整個國家的歷史。

三太爺爺一家於舊金山中,打拼並且,娶妻生子了,但是卻也不會忘記我們的祖國,給peter起中文名字時,起了一個顧念祖的名字,念祖念祖,思念祖國,不忘祖國。雖然不在國土生活,可心卻在祖國那兒,根也在祖國那兒。

顧氏家族,四代同堂,每個人都有着每個人的故事,每個故事背後都隱含着大時代的背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縱然是歷史上一滴小小的水珠,可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閃光點,滴水穿石,即使是汪洋大海也是由一滴滴水滴匯聚而成。家族史即是國家史,有小家纔有大家。每個小家努力奮鬥,纔能有更強盛的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