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優秀】家鄉的風俗作文15篇

【優秀】家鄉的風俗作文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6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優秀】家鄉的風俗作文15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1

清晨,街上傳來了一首老歌:“賣湯圓,賣湯圓,小二的湯圓是甜又甜……”我突然想起來:原來今天是元宵節啊!

我的家鄉位於安徽省西北部的一個小縣城——渦陽。被稱爲“道德之鄉”,此地人傑地靈、民風淳樸,有很多先輩們留下的傳統習俗。而今天就是元宵節,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家鄉的習俗。

早上,天矇矇亮,大人們就起牀,來給家人們準備一份元宵節特別的早餐——湯圓,說起它,那可是很多人的心頭之愛。即便是嘴巴上長了許多白鬍子的“老孩子”,提起湯圓,也是嘴裏立刻就生出一種濃郁的黑芝麻的甜香呢。

吃完湯圓,大家便紛紛出發,尤其是出嫁了的女孩子,都要回到孃家,給自己的父母送大雁,說起這個習俗,那可有點兒年頭了。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崇山南麓有一個姑娘,非常孝順,在閏月年裏,中原大地鬧饑荒,姑娘怕父母捱餓,就把家裏僅有的一點小米帶了去探望父母。路上,姑娘一不小心跌落山崖,醒來時,提鬥裏的小米已經被啄光了。姑娘嚎啕大哭,哭着哭着就睡着了。隱約覺着有個聲音在叫,睜眼一看,看到提鬥裏有一對銀灰色的大雁,怎麼也趕不走。心想:莫非這是天意。姑娘就帶着它們回到了村莊。到了村莊,才發現村裏鬧起了瘟疫,自己的父母危在旦夕,姑娘便把烹製好的雁肉、雁湯給父母喝下,不到半碗飯的功夫,父母就醒了過來,姑娘又把餘下的湯肉分給了鄉親們。第二天瘟疫即退。

從此以後,每逢正月十六,出嫁的女兒都會在前一天送大雁瞧孃家。但大雁畢竟是珍禽,人們就用面製成大雁形狀,藉以正月十五求吉利,驅瘟疫,爲父母消災。

吃了晚飯,大街上燈火通宵,人們便去逛廟會,孩子們穿着新衣裳,提着各式各樣的花燈,放着傳統的歌曲,有的是兔子的`,有的是大龍,有的會唱歌……大人們則在欣賞花燈,談論着新的一年,也不忘給孩子們買些吃的:冰糖葫蘆、炸串、烤香腸……這可大飽了孩子們的口福,看着這幅景象,嘴裏湯圓好像更甜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元宵節,一個充滿歡樂和幸福的日子,傳統習俗一定會在我們的努力下得以傳承。

家鄉的風俗作文2

公路上,一輛輛汽車飛馳而過,帶着人們迫切的心情,向各自的家鄉飛去······

春節,是我們農材最盛大的節日,按照習俗,每個人都要在節日的前一天回家,爲春節的歡慶做準備,不過我們春裏的春民大多數都在外地謀業,所以回來時需要時間,因此,剛好在那一晚回到家是不太現實的,故節日那天的清晨,便是村裏人迴歸的高峯期。沒等起得早的太陽從地平線上爬起,村裏的每家每戶便亮起了燈。不論大人,老人還是小孩,都沒有絲毫的倦意,神采奕奕。村裏的人家便大大小小地行動了起來,掛鞭炮,粘紅聯,煮早餐···忙得不亦說乎。有的人家還提着幾捆鞭炮,待到遠處親人歸來,便高高的掛起燃放,親人們在一片歡騰中相見。

按照我們村裏的習俗,春節早上要吃一碗甜面的。村民們便將一碗滿滿的面倒入嘴中,甜而不膩,回味無窮。饒有味道地咂了咂嘴後,便在那依稀的黎明下,掛上紅聯。村裏有這樣的說法,誰家的紅聯要是掛得最早,那就是好運來的最快的。因此村民都爭先恐後地將一張張鮮紅的對聯完好地粘在對應的門框上,大門上。

掛好對聯後,人們便會放響第一個“慶年炮”,便是將一捆長長的炮掛在屋頂上燃放,有興致的人家還會將鞭炮擺弄成“運”字形或“龍”字形等形狀,以企盼新年能交好運,得大喜。就這樣,當鞭炮掛好燃放時,天也差不多亮了,在一陣陣耀眼的火光和喜慶的炮聲中,淡淡的陽光從雲縫間撒下,如同世上最大的鞭炮綻放出最美麗的光芒。

而我們村最大的鞭炮在村裏的廣場上,四跟高達十米的`柱子上,纏繞交織着一條長長的巨龍,巨龍張開那龐大的嘴在天空嚨叫,在柱子上游走。隨着太陽的升起,村民們便陸陸續續地聚集到廣場上,仰望着半空中的巨龍,向着它祈禱心中最美好的願望。不知誰點燃了巨龍的尾巴,巨龍在半空中劃出美麗的弧線,它吐出耀眼的火焰,火焰一圈一圈地將它的身體包圍起來,正當它全身被火焰覆蓋的瞬間,它變成了漫天飛舞的鮮花花瓣,在天空中緩緩落下。這是全村最美的好的時刻——點燃村裏最大的鞭炮。觀完這一出盛事後,村裏人便帶着自己的親人,子女去到處遊玩,渡過這一年中最美好的一天······

這就是我鄉村的春節,它充滿了喜慶歡樂與笑聲。

家鄉的風俗作文3

除夕,對溫州人來說,可是一個極爲重要的節日——它是一年的最後一日。同時,這也意味着團圓、歡喜和繁忙。

一大早,人們就來到了菜場,開始採購年夜飯的菜品。這時的菜場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一般來說,這天買的菜都會盡可能豐盛,同時也都有會有美好的寓意。

到了下午,在把家裏打掃得乾乾淨淨——溫州人稱之爲“撣新“的同時,大部分家庭都會貼好春聯,以一個嶄新的面貌來迎接新年。整棟樓到處都是紅色,充滿了歡喜的氣氛。

差不多四點的時候,爺爺奶奶就開始忙活了,他們把曬乾的醬油肉收進來,蒸一會兒後,和其他幾樣冷盤一併,上到了餐桌上。待十來個冷盤全部擺好後,就開始做年夜飯的第一道熱菜——炒年糕。按奶奶的做法,他會把黃年糕、芥菜、一定的臘肉拌在一起炒,寓意着“年年高”。這時,爺爺就會拿出只有在春節期間用的紅高腳碗,配上硃紅色的筷子和由紅色圖案的勺子,依次擺在一層塵不染的桌布上,等待着我們一家的到來。

大家都到了爺爺奶奶家中後,年夜飯就開始吃了。這時候桌上已經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菜。冷盤在外圈,熱菜在裏圈。酒肉的'芳香和五顏六色的菜品,贏得大家撐開肚子,一個勁兒的吃。飯吃到一半的時候,大家就互相開始敬酒了,杯子碰撞發出的清脆聲,把歡喜傳遞到了酒桌上的每一個人。吃的差不多的時候,大人們就開始閒聊一年中發生幸福的事,小孩子們也結伴玩了起來。

八點開始,春晚就來了,一家人都圍在電視機前,興致勃勃地看精彩節目。搶紅包也開始進行了,雖然搶到不多,但大家仍樂在其中。

九點以後,孩子們就耐不住了,他們抱着衆多的“小金魚”“竄天猴”“小熊貓”等等,到樓下燃放了。煙花放起來後,一條條明晃晃的金絲從噴射口飛竄出來,像開花了一般。大人也有放煙花的,只不過比孩子們的厲害很多,這種像火箭彈一樣,一個一個朝天空中飛去,到三十多米高後,自動向四周爆開,發出擊鼓似地巨響,分支成衆多五顏六色的細絲,朝四周飛散。

12點以後,鞭炮、煙花的聲音更多,也更密集了,溫州人稱這個時候叫打“關門炮”。

還有一部分人,在這辭舊迎新之際,通宵守歲,見證新年的到來。

過除夕是一個習俗,這個日子,溫州人一向是很重視,它代表着美好的祝願和新的希望。

家鄉的風俗作文4

中國有着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每一種節日,在各地都有着不同的習俗,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節日,還是寧波的元宵節。

媽媽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寧波人,從骨子裏喜歡吃各式糯米做的點心。而元宵節的湯圓,更是不容錯過的。與現代化生產的速食湯圓不同的是,在寧波,傳統的湯圓連糯米粉都是自己做的。

提前一天,將上好的糯米清洗乾淨,並浸泡好。到了元宵那天,家家就都開工了。磨米,拌餡兒,忙得不亦樂乎。磨米時,一手推動水磨上的把手,另一隻手往水磨里加米,磨出來的米漿沿着水槽,流入放好的桶中。接下來用乾淨的紗布把米漿包起來,讓米漿中的水流乾,便形成了一個個糯米塊,再將這些糯米塊反覆揉搓,就變成了柔軟的糯米坯子。

圓子的餡兒也非同一般。將幹芝麻炒熟後搗碎,加入綿白糖和小塊的豬板油攪拌,不一會兒,便散發出陣陣香味兒,就算是吃飽的人,聞到這香味,恐怕也按捺不住,想再嚐個鮮兒吧!拌着拌着,這芝麻餡兒就變得油亮油亮的了,順滑無比,煞是好看!

開始包湯圓了!這時,竈邊總是有小孩子候着,等着吃湯圓。他們一個個張大了嘴,伸長了脖子,想第一個吃到湯圓。但大人們可被這幫“小饞貓”給惹急了——這樣圍着還怎麼幹活兒啊!

“都出去,誰先出去,吃的湯圓就多!”

聽了大人的這句話,孩子們就爭先恐後地跑了出去,大人們也就能安心地包湯圓了。

大人們包湯圓的手法嫺熟,雙手就像蝴蝶一樣上下舞動,不一會兒,就包好了。這包好的湯圓一個個圓滾滾的,挺着小肚腩,站在那兒,好不可愛!

把它們放入煮沸的水中,看着白白胖胖的它們一個個在鍋中上下浮動,頗爲有趣。等熟了,將湯圓盛入碗中,輕輕咬上一口,那餡兒便會流出來,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催促着你趕緊吃了它——這種催促又有誰會不聽呢?吹一吹,放入口中,能感到芝麻白糖豬油餡遍佈口腔的感覺;咬一咬,能吃到滑嫩清香的糯米皮兒,這種口感,不禁讓人想多吃幾個。小孩子們可忍不住,不聽父母的勸告,吃了一個又一個,直到摸着成了一隻小皮球的肚子,癱在椅子上才肯罷嘴,可眼睛還依舊盯着那碗中“白胖小子”呢!看着一臉滿足的孩子,父母也奈何不了他啊!

這就是我的家鄉——寧波的元宵節。與家人團聚,吃着湯圓,便是最快樂、最幸福的時候。

家鄉的風俗作文5

端午節,很多地方都要舉行龍舟比賽,我的家鄉——重慶,也要舉行龍舟比賽。龍舟是這裏的傳統節目,也是一個觀賞性極強的競技活動。

端午節那天,我們一家6點出發,早早抵達合川濱江路看比賽。江邊人山人海,早已沒了位置。還好媽媽眼尖,看到了一空隙處,才讓我得以隔着護欄,近距離看龍舟。

岸邊並排停靠着四隻龍舟,分別是合川隊的紅龍舟,萬州隊的黑龍舟,沙坪壩隊的白龍舟,以及江北隊的綠龍舟。每一隻龍舟都躍躍欲試,像一條條即將要飛馳的巨龍。

比賽即將開始,四隻龍舟已在起點線準備就緒。每個龍舟上的船員早已身子前傾,擡頭盯着對方,做好預備姿勢,隨時等着發令槍的一聲槍響,立刻出發。現場的氣氛有一些緊張。

“砰”,發令槍響了,只見所有龍舟那船首擊鼓的人都用盡全力,揮舞雙手,用力將把鼓聲敲到最大,敲到最快,讓鼓槌如同暴雨般敲打在鼓面上,發出一陣陣急促、響亮的響聲。那鼓聲聽得我心潮澎湃,激動不已。而船上,每個船員都和着擊鼓聲,喊着“12,12,12……”的口號,每個人都快速地身體前傾,手往前打直,拿着槳,朝水裏奮力一劃,再前傾、打直、划槳……所有人的動作完全一致,像機器人一樣,不出一點差錯,每一隻龍舟都飛快地向終點疾馳而去。四隻龍舟一會兒排成人字形,一會兒排出“V”字形,你追我趕、奮力向前。

最後50米,擊鼓手擊得更快了,船員們劃得也更快了,每一隻龍舟都像快艇一樣,用時速100的速度衝向終點,龍舟讓江面弄得水花四濺,恐怕攪得水底的小魚也不安寧了。

最後10米!岸上歡呼聲越來越高,我手上也緊緊捏了把汗,瞪大眼睛,捨不得眨一下。“嗶——”裁判一聲長哨,比賽結束,合川隊獲得第一!

岸上的人們不停地歡呼尖叫,我也在這片歡聲笑語中忍不住感慨:端午節,曾經只是一個紀念屈原的祭祀活動,大家划龍舟、丟糉子,都是表達屈原的懷念;而今天,這些傳統的習俗已經煥發了新的生機,它變成了一個舉國同慶的.歷史文化遺產,也變成了所有人拼搏頑強、決不認輸的競技項目。我相信,隨着時間的流逝,未來,它也許還會被賦予其他新的意義,但它傳承的歷史,煥發的生機,都將繼續感動更多的人。

家鄉的風俗作文6

“二十三,過小年;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炒東西;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日,包餃子;年初一,過大年”。這媽媽家鄉過年時老人都會這樣告訴小孩的過年風俗。

媽媽的老家在湖北省襄樊市,我也算半個湖北人,按照湖北老家的老規距,在臘月初八時,春節就差不多開始啦!在這一天,人們都要吃臘八飯,俗話說得好:“吃完臘八飯就把年貨辦。”在吃完了那極具特色的臘八飯後,大人們開始忙碌了,他們必須預備過年所有的東西,所以小孩子在那時最自由。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天,家家晚上都要炕竈餅,竈餅分爲兩種:甜的和鹹的。甜的餡是用白沙糖或黑芝麻或花生做的,而鹹的則是用肉未加其它料包制而成。哇,一說到這個,整個人都不好了,口水都快滴下來了。想想那個味,好像就在鼻間縈繞。每到這一天,最忙的就是外婆,她一大早就開始和麪,發麪,等到面整理個髮好已是下午。她又把準備好的餡包進面裏,做成餅狀,一個一個的先放在鍋裏把兩面炕成金黃色,然後再放進蒸鍋蒸二十分鐘,這樣竈餅纔算做好。按照風俗,第一個竈餅,我們自己是不能吃的,要丟到竈裏,敬竈王爺。

“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在農曆二十四日,家家戶戶都要清除室內積塵,俗稱“打堂廊灰”,二十五日與二十六日都是在爲過年的'年菜做準備。

“二十七,炒東西;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在農曆二十七日時,每家每戶都要炒花生、玉米一類的東西,到那時,小孩子就可以偷偷拿幾個來吃。農曆二十八與二十九日,每家每戶都要蒸饅頭、包子,留到過年吃。

“年三十,包餃子。”包餃子要包“元寶”,這樣表示來年財源廣進。以前,在年三十還有兩項十分重要的活動。一個是燒炭火,三十晚上,火盆裏的火是不能息的,要一直燒着。另一個是打好水,水缸裏的水必須是清水,而且一定要一滿缸才行。

這些都是老一輩的風俗,理應流傳下來,但卻因一些原因沒有流傳下來,一些傳統逐漸成爲了歷史。我們作爲新時代的主人,應該把這些傳統傳承下去,讓過年更有年味,讓傳統節日保留傳統的味道。

家鄉的風俗作文7

五月初五是端午。這一天人們吃糉子,划龍舟,插艾草,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而我雖對屈原沒有深厚的感情,但也會跟着外婆一起包糉子。

瞧,外婆已經把準備好的食材放在桌子上:糯米,糉葉,香菇,瘦肉,紅棗,應有盡有。

開始包糉子了,只見外婆從盆裏拿出兩片泡好的深綠色的糉葉,捲成一個上寬下窄的圓錐形小桶,把雪白的糯米放在裏面,鋪上幾顆紅彤彤的小棗,又蓋上一層糯米。接着用糉葉把糯米包裹起來,用粗線圍着它紮上兩圈,拉緊,打結。哇,一個三角形糉子就這樣包好了。多神奇啊,我感覺外婆簡直就是給我變了個魔術。

我也來一個!

我學着外婆的樣子:先卷糉葉,放在左手,用湯勺舀糯米,放進葉裏……一切都井井有條。沒想到到了拿餡料的環節,一個手忙腳亂,我竟將包好的糯米倒了出來!

哎,重新來過。

這次,我小心翼翼地拿起餡料,擺在糯米上,又用糯米把餡料一層一層地蓋上。一切順利,整個糉子看起來非常的飽滿。我暗自高興,連忙拿起粗線捆住糉子。誰知道,顧此失彼,糯米竟從另一頭的糉葉中嘩啦啦地滑落下來——手沒拿穩,前功盡棄!

我覺得我可能只適合當外婆的小助手吧!畢竟,包好一個完完整整的'好糉子,真是不容易啊!

在我眼巴巴地觀望下,不出一個小時,外婆就把一個個漂亮的糉子包好了。它們紮在一起就像一串豐收的果實。

外婆告訴我糉子包好後,要馬上用水煮熟,這樣才方便儲存。我看着外婆把糉子一個一個放進水裏,心裏就像有隻貓在抓癢癢一樣,非常着急。雖然糉子放進水裏沒煮多久,但我已經一遍一遍地揭開蓋子,查看裏面的情況。沒辦法啊!誰讓等待的時間總是那麼漫長呢?

當鍋中開始飄出淡淡的香味,我的口水早就流了下來。等到糉子一煮,我迫不及待地撈出一塊,開吃!我小心翼翼地剝開糉葉,看着煮熟了的糯米變成了一顆顆閃亮亮的珍珠,我毫不猶豫地一口咬了下去,滿嘴都是粘乎乎的,甜膩膩的,美味極了。

端午節就這樣過去了。我雖然沒有學會怎麼包一個好糉子,但是我吃到了一個又一個美味的香糉子。我的端午節,不虛此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8

照我們xx的老規矩啊,春節就得吃蛋卷。聽奶奶說,蛋卷一圏一圈的,寓意着團團圓圓。蛋卷金黃誘人,單看它那樣,就夠你咽好幾口唾沫了。

奶奶帶着我到街上買蛋卷的食材。一上街,喧鬧聲響徹雲宵,一羣人擠在賣雞蛋和豬肉的攤邊,一邊揮手一邊叫嚷:“老闆,給我來二十個雞蛋!”或是“老闆娘,給我砍三斤豬肉”我們差不多等了兩個小時,纔買到雞蛋,豬肉和糯米,誰讓今天全村的人家裏都做蛋卷呢。

回到家,我洗好手,擼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我將買好的雞蛋清點了一番,共有六十個,奶奶說要把這些雞蛋全都做成蛋皮,我瞪大眼睛深吸一口氣心想:這麼多,能做得完嗎?開始打雞蛋了,奶奶邊打雞蛋邊給我說起來了蛋卷的由來:“很久以前,村子裏有一個喜歡吃金子的怪物,大年三十的時候它都會來搶金子吃,如果吃不到,它就會把整個村子掀翻!於是人們想了一個辦法,將雞蛋肉加在一起,做成金幣的顏色形狀,把它餵給怪物吃,這下子村莊和金錢就都保住了。”

故事講完了,該做蛋皮了,將蛋液倒入油鍋裏,小火等個三十秒,蛋液成形後剷出鍋再把它晾涼,一片金黃色的蛋皮便完成了。我跟着奶奶的步驟試着做了一個,不錯,簡單又有趣。我們在歡聲笑語中勞動,不久之後,蛋皮已經疊得很高了。接着就是剁肉餡,這可是力氣活,我從袋子裏抱出兩大塊豬肉,隨後叫來表哥一起幫忙,將豬肉放在切菜板上,雙手持刀,三個人六把刀有節奏的敲起來。先是把豬肉切成小肉塊,最後再剁成爛肉泥。再將肉和糯米攪拌在一起,加入生抽老抽雞精鹽,還有辣子粉(湖南人愛吃辣)繼續攪合。肉餡製成以後就可以開始做蛋卷了,一層蛋皮一層肉餡的鋪好,要重複三次,然後把它捲起來,最後上鍋蒸熟就好了。

太陽靜悄悄地落下,最後一抹晚霞也在人們的歡笑聲中不見了蹤影。客人們越來越多,他們圍在桌旁,有說有笑的。“蛋卷來嘍”奶奶一聲吆喝,大家都圍了上來,我嚐了一口,蛋香肉香瞬間涌上味蕾。大家舉杯歡慶:“新年快樂!”奶奶做的蛋卷,大家都豎起大拇指,口口誇讚說比外面酒店的'好吃呢。

蛋卷不僅是一種食物,它更是我們xx的“代名詞”,是xx的代表食物,我希望春節吃蛋卷這個習俗可以一直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知道邵陽的精彩。

家鄉的風俗作文9

——記正月初一掃墓活動

新年的第一天,也許很多地方,很多人都是高高興興地出門拜年。可在我們這裏卻不同,這一天,我們要去給已故的祖先們掃墓。

這看似很平常一件事,但實則大有學問呢!這一天,我們要起得特別早,要搶在上午掃墓上墳。出發前我們要準備好蠟燭、肉、香、鞭炮、銀元、酒、筷子等祭祀用品,一切準備就緒,爸爸便驅車帶着我們一家老小前往墓地。公路上的汽車寥寥無幾,且大多行駛於墓地的方向。我們雖來得不算遲,但早已有人開始掃墓、祭拜,鞭炮聲此起彼落……

我們先來到奶奶的墓前,爺爺先把肉、飯、酒、筷子、蠟燭擺放好,這時大伯點燃了鞭炮,“噼裏啪啦…。”,我剛開始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便問媽媽“爲啥要放鞭炮?”媽媽說“鞭炮是用來叫醒奶奶告訴她過年了,我們來給她拜年,讓她多吃點東西,跟我們一樣開開心心的。”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鞭炮放完大家都來到墓前,點燃香每人3根不能多也不能少。這又是爲什麼呢?沒等我問,爺爺告訴我:原因有三,第一根是敬天保佑來年風調雨順,第二根是敬地希望來年大豐收、第三根是敬去世祖先感謝祖先留下的基業。如果不懂的人少一根都是大不敬。我拿到香後,媽媽說:“按照我的動作做好。”只見媽媽雙手拿着香在奶奶墓前鞠三個躬,嘴巴里面低估着,像是讓奶奶保佑我們之類的話。然後媽媽把香插在奶奶墓前,並將酒灑在墓前。我按照媽媽的樣子照做一遍,家族的人也便依次燒香、祈福。我實在不能理解,這樣真的能保佑我們一家嗎?

我想起了奶奶生前對我們的好,她是多麼希望我們一家人過上好日子啊!她對我的好,仍歷歷在目,有什麼好吃的,她第一個就想到我……雨天替我送傘,熱天給我扇風……她曾無數次的`鼓勵我要認真學習……奶奶溫暖的手,溫和的聲音,慈祥的面容……至今還一直在我的腦海溫存。今天掃墓,讓我回想到很多的往事……(加上這個小節,回憶奶奶的好,你才能與下文悟出掃墓的意義相銜接。必不可少哦!)

我突然明白,祭祖是爲了感謝祖先們賜予我們生命,領悟生命的意義,從而更加懂得感恩和珍惜生活中一切。

新年第一天,和家人一起掃墓,意義非凡。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我的故鄉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每年五月初都會格外熱鬧,因爲家家戶戶都在忙着準備端午節。

最終等到了五月初五這一天。

早上,太陽還沒有鑽出被窩,人們就已經開始忙碌了。瞧!東家的孩子起了個大早,跑進跑出;西家的孩子也早早起牀,忙前忙後;大人們則在屋裏屋外一向忙活着。猜猜看,他們在幹嘛?他們正忙着做端午節的特色食品——糉子。那裏的糉子可謂一絕:白色的糯米摻着幾粒紅豆,顯得格外調皮;有的糉子包裹着豬肉,吃起來噴香可口;有的糉子包裹着蜜棗,包你吃了甜甜蜜蜜……並且,形狀也不一樣,有三角的,也有四角錐形的;有枕頭形,也有小寶塔形的;有圓棒形的,還有一角向上,其餘伸向四方的呢!

你到街上走一走,空氣中瀰漫着迷人的糉子的香味。步入並不繁華的街道,小街小巷人山人海,挑東西的,拉家常的人,隨處可見。最熱鬧的要數村子裏那片空地啦!看!裏三層,外三層的人圍成了一個偌大的圓。人們期待着舞獅的隊伍快點登場。在一陣鑼鼓聲中,兩隻漂亮的獅子登場了。他們左一下,右一下,像只笨拙的小熊。可愛極了!

時間像個頑皮的孩子,轉眼間,一點多了。人們排着長隊,又一次走出了家門,站在街道兩旁。年輕的小夥子穿上節日的盛裝,從街道中穿梭而過,到鎮上去參加一年一度的賽龍舟。此時,鎮上那條不知名的河變得可熱鬧了。

午時三點,比賽開始了。河中的那一隻只龍舟一字排開,像一批威武的`戰士。龍舟上隊員們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們緊緊地握住划槳,整裝待發。鼓手們也擺出了各自的架勢,好象在說:“今日的比賽必須是我贏”。三點十五分,不知從哪裏傳來了一聲鏗鏘有力的哨聲,龍舟彷彿是一條真龍在碧波上划行,水面上留下一道道水紋。鼓聲、吶喊聲交織成一支動聽的樂曲……

夕陽西下,夜晚的靜寂替代了白天的繁忙。飯後,人們集中坐在空曠的平地上,樹陰下,打個火堆,圍着火堆盡情地跳着,唱着,饒有興趣地聊着午時的比賽。

家鄉的端午節樸素中帶着幾分華麗,繁忙中帶着幾分悠閒。走在大街上,我的心境異常激動。因爲,這也是孩子們的節日。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雪花紛飛,如柳絮般飄落在一個個大紅燈籠上,在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熱鬧的春節。

春節那一天,是最多人來我們家的一天,也因衆多倍感歡悅。人多得都要溢出窗戶了。每個人手裏都提着大大小小的年貨。這一天,我們會在桌子上擺上沙糖桔,那小東西,一口一個,甜到心窩裏。當然,這小東西,還寓意着大“桔”大利呢。

當天一黑,曾被樹枝扎的小洞就閃着光出現了,它們正是星和月。每當它們的出現,熱鬧就會破門而入,跳上桌子,融進我們的年夜飯裏。

走到桌子旁,鼻子用力一吸,那清湯的鮮就鑽入鼻裏。看那清湯,清油浮在湯上,若隱若現,幾個白白胖胖的魚丸臥在湯裏,時沉時浮,每一顆,都如同深海中那閃亮的明珠。它們一團一團擁在一起,這不正是“團團圓圓”的寓意嗎?

再看看那清蒸桂魚,完完整整,它有着“年年有餘”的含義。它靜靜地躺在盤中,用那鼓油一淋,白白嫩嫩如同少女般肌膚的魚肉,穿上了淺棕色的新衣,再帶上大蔥和生薑製成的胸花,那叫一個“美”字得了。不僅美,還很是美味呢!

當然,年夜飯的桌上肯定會有一盤香香的餃子。那肉肉的肚子裏可是躺着錢呢,可這就是要靠運氣了,我剛吃到了一枚,奶奶看見了笑着說:“喲,我孫女今年就會財運滾滾了。”我吐出銀色的錢幣,也笑了起來。

吃飽喝足後,全家聚在客廳,電視裏放着“春晚”,可大家盯着的,是羣裏一個連一個的'大紅包,哈哈。

當差不多到十二點的時候,我們一羣小朋友就拿着煙花,飛快跑下樓去。一等到十二點,點起煙花,這裏面也有講究,寓意着“辭舊迎新”。這時,我會雙手合十,並許下新年的第一個願望:就讓煙花伴着惡運一起飛向夜空,然後炸開,炸得支離破碎,讓惡運灰飛煙滅,迎來好運。

第二日,便是大年初一了。這一天,我們小孩呀,要去給長輩們拜年,要多說一些吉利話,嘴巴要像抹了蜜一樣甜。長輩們聽着開心了,紅包也就大了。當晚把紅包放在枕頭下睡上一晚,就可以壓邪驅鬼了。

家鄉的春節風俗多,人人開心個個樂!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正當人們要去深山裏時,卻見一個叫‘年’的小孩若無其事地在那裏轉悠,還說他可以趕跑夕獸……”當“年”的故事回想在我心裏時,那,這天一定是除夕。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除夕這天,在我們紹興老家,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掛燈籠、祭祖、吃團圓飯、分壓歲包、放鞭炮、守歲和看春晚。

除夕我們早早地就能聞到年夜飯誘人的香味,豐盛的菜餚擺了滿滿一桌,有鴻運當頭、招財進寶、吉祥如意、團團圓圓……我數了數一共有十八個菜。說到這,你們肯定覺得這是讓人垂涎欲滴、十指大動的年夜飯馬上就要開動了。哈哈,如果這麼想,那就高興的太早了哦。

你睢,奶奶雙手捧着一大袋“銀元寶”慢慢地走過來了。那小心謹慎的樣子,好像捧着稀世珍寶一般。這個“銀元寶”我們那叫紙錠,你可別小瞧了這些紙錠,製作這個紙錠可是有很高要求的,必須是由吃素的老奶奶一邊唸經一邊折的。這些紙錠一會兒要送給祖先們,據說只有這樣折出的紙錠,才能體現送“銀元寶”人的誠心,祖先們才能收到。這時爺爺會小心翼翼地搬出他珍藏的銅鼎,銅鼎不大,直徑大概50釐米左右,全身都是古銅色的,上邊一點銅綠也沒有。我以爲是新買的,卻聽爸爸說,這是祖上留下來的,究竟有多少年,他也不知道,爺爺很愛惜,這是祭祖專用的器具。

這時奶奶已經在桌子前案的燭臺上點好了兩根蠟燭,然後緩緩地往銅鼎裏倒入一小部分紙錠。點燃後,爺爺一邊小聲地嘀咕着什麼,一邊繼續往鼎裏放紙錠。等紙錠都放好了,便站起來,神情嚴肅而又誠懇,雙手合十,朝着上位端端正正地拜了幾拜,一邊拜一邊唸唸有詞。這時我也會馬上上去有模學樣地拜一拜。現在我們基本不行跪拜之禮,也就站着拜拜,但爺爺說態度一定要誠懇。我們要請祖先們先“吃飯”,好讓他們知道我們對他們的懷念,讓他們知道我們都生活的很好,也請祖先們保佑我們健健康康的。我想這樣做大概也是爲了表達我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吧!

等祖先們“吃”好,我們就可以正式享用我們的年夜飯了。晚飯後,我們這些小輩就能收到了來自“各路”長輩的紅包雨,名曰“壓歲包”,可以趕跑夕獸的.壓歲包。我會把它們都放到我的枕頭下。

收完紅包自然就是和親人們一起放煙花,然後開啓守歲模式,等待新年鐘聲的響起。希望在新的一年裏父母健康長壽,孩子們能茁壯成長。

這就是我家鄉的除夕習俗,一個有趣、喜慶、熱鬧、對未來充滿憧憬的除夕!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我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寒假,迎來了寒假,那離春節也就不遠了。

春節,是中國的農曆新年;濃濃的年味兒其實從臘八那天就開始了。過臘八的前一天晚上,奶奶就會提前泡好好多種豆子,有的是買的,有的是一年下來種多了的,沒吃完的。一大清早,太陽剛剛升起,空氣中就迷漫着清煙,家家戶戶的煙囪裏都冒着清煙。熬了幾個小時後;讓人垂躍欲滴的臘八粥就熬好了,到那時候,不論是誰都禁不住那香味的誘惑,盛上一大碗的。

臘八過後,就得掰着指頭過日子了,大人們都在爲即將來臨的春節做準備,買肉,買酒,買年貨,打掃房屋……而小孩就是買過年玩的小玩具。所以,就有了這樣一個童謠——二十三,糖刮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過年最重要的就是“乾淨”,爲了除舊迎新,人們會把家裏打掃的乾乾淨淨,一塵不染。爲了給新的一年更好的寓意,會家家戶戶貼春聯。“總把新桃換舊符嘛”

年味越來越濃,走在路上,每戶人家的門前都收拾的乾乾淨淨,大街上也到處紅紅火火,很多商人在店鋪前放着喜慶的音樂,向買家推薦寓意好的'春聯,一片歡聲笑語。好不容易熬到了春節,到了除夕校,一家人歡聚一堂,吃着年夜飯,看着電視,一起守歲。“咚”隨着12點鐘聲的敲響,新的一年正式向我們走來,伴着鐘聲,重頭戲來了,爸爸點燃了煙花,頓時各色各樣的煙花把天空裝扮的花花綠綠,禮花直衝雲霄,“嘭”一聲全炸開了,天上頓時五彩斑斕的。又一股衝擊般的銀光吸引了我的眼球,它向上噴着,落下的火花在空中綻開,向成千上萬從空中掉落的珍珠,美極了。

大年初一那天,小孩都爭着去給親戚拜年,說完新年祝福語後,大人們也就自然的拿出了紅包。

春節最有意思的就是小鞭炮,三五個小夥伴一起,點了小鞭炮再往人家院子裏一扔,“啪”一下,鞭炮就在院子裏炸開,裏面的人嚇了一跳,便會出來找人,這時,幾個人就一鬨而散,讓人找了個空。

伴着歡笑,年結束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區的民風民俗不同,我家鄉更是別具一格。

在廣東潮汕地區,一直以來,每個人的一生都要舉行一個成人儀式——出花園。也就是說,你從今天開始,就從花園出來了,已經不再是小孩子了。具體禮俗是這樣的:有十五歲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農曆的正月十五爲孩子舉辦一次隆重的儀式,是個人生的轉折點。還要用三牲果品(雞、鴨、鵝和水果類)拜別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經長大了,不再是終日在花園裏玩鬧的孩童了。

出花園的孩子要穿上紅皮鞋、吃公雞頭,所有食品都要吃一點,因爲傳說明嘉靖年間潮州狀元大欽小時候沒錢,但在路邊對上了對聯,得到了一隻公雞和紅皮鞋,父親爲大欽燙了雞頭吃。後來,大欽果然得中狀元,名揚天下。還有的用榕樹枝、竹枝、石榴花、桃樹枝、狀元竹、青草各一對合十二樣泡水給出花園者沐浴。

在我們普寧市,當天要吃炸豬腸和肚,並且邀請小朋友于地下圍着竹箕,同時進食,祝賀出花園者“換上了成人的腸與肚”,和童年告別。

潮汕人有着與衆不同的食俗,日常生活中特別喜歡喝粥,有着皮脆肉嫩的“炸豆乾”,有着以大米制作的名目繁多的酥香的飾品,而且非常喜愛醃製的佐餐小菜(主要用於喝粥時),如,鹹菜、菜脯,以及精緻的小食蠔烙、肉丸等。尤其是牛肉丸,令我吃完後仍然回味無窮。

潮汕都非常注重“吃”不過最出名的還是潮菜以及潮州的功夫茶,潮菜遠進聞名,是由潮汕原有的菜式與按潮汕味加工改造的菜式構成的一個開發體系。潮菜中不僅有名貴的.燕窩、魚翅、鮑魚烹製的精品,也不缺少粗菜的特色菜。如地瓜葉做成的“護國菜”芋頭做成的“芋泥”,大芥菜做成的“大菜羹”等等許多。

潮州功夫茶十分富有地方特色茶藝。小到用水,大到沖泡,品嚐都很講究。

潮汕農村傳統民居樣式很多各有着生動形象的名字,例如“四馬拖車”、“四點金”、“下山虎”、“爬獅”。簡單介紹一下吧,“四點金”是潮汕獨特的村居,舊時只有殷富顯達的家庭才能建造,建築格局有點像北京的四合院。“下山虎”房屋的建築在潮州農村較普遍。建築格局比“四點金”簡單,少了兩個前房,其餘基本一樣。“四馬拖車”也稱“三落二火巷一後包”,是“四點金”的複雜化。無論是“四點金”還是“下山虎”潮汕民宅有個突出特點就是裝飾,故有“京華帝王府”和“潮汕百姓家”之說。

不論是潮州的“出花園”、飲食、民居還是功夫茶,都有着獨一無二的特點。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我的家鄉是美麗的融城,那兒至今還流傳着許多獨特的元宵習俗。

每到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媽媽總會煮起一鍋湯圓。白白胖胖的小湯圓,懶洋洋地躺在碗裏,撈上一個,放入嘴中,留下的只有滿口香甜。

吃完湯圓,我心心念唸的便是看花燈、猜燈謎了。爸爸帶着我們來到廣場,放眼望去,千姿百態的花燈相互照映。忽然,廣場上的一個巨大的寶葫蘆吸引了我的注意。寶葫蘆花燈由紅黃藍三種顏色組成,旁邊還靠着一個財神爺。“葫蘆”與“福祿”音同,又是富貴的象徵,代表長壽吉祥,還有財神爺相助。人們爲了討個好彩頭,紛紛上前與它們合影。

看了花燈,免不了要猜燈謎。我看準一個小燈籠,疾步上前,伸手拿下燈謎,打開紙條,只見上面寫着“狀如蘑菇一珍寶,當年白蛇將它盜,其實是味好藥草,滋補健身價值高(打一植物)”。剛看到謎面,我百思不得其解,始終找不到突破口。就在我幾乎想要放棄的時候,一株植物浮現在我的腦海,“靈芝!”我脫口而出,隨即一蹦三尺高,可不就是靈芝嗎!”狀如出蘑”“白蛇將它盜”,一聯想,不是靈芝還能是什麼!我懊悔自己想得太慢,卻又喜滋滋地拿着謎條去領獎了。

好不容易猜出燈謎,一陣喧鬧聲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擡頭望去,許多人圍在那邊,時不時傳來歡呼聲,排在外圍的人們踮起腳尖,迫切地想看到前面的景象。是什麼這麼引人注目?好奇心驅使着我,想一探究竟。會不會是……想到這,我也顧不得什麼了,抱着獎品就朝人羣跑去。

一陣推擠過後,我憑藉着孩子的.優勢擠到了人羣中間,透過大人間的縫隙,我證實了自己的猜想——那就是板凳龍!一條條用一塊塊凳板串連而成的遊動的龍燈,被人們架着,遊走在廣場中間。在人們的演繹之下,板凳龍栩栩如生,它在這一刻彷彿化身爲條條真龍,直入人們的心田。伴隨着音樂聲,它時而直入雲霄,時而俯衝直下,時而蜿蜒盤旋......它,板凳龍,在這個元宵佳節,已然成爲全場的主角。歡呼聲、驚叫聲、音樂聲,響成一片,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喜悅。

望着天上的明月,意猶未盡的我久久不願離去。滿天星光,滿場燈光,人生何如,總有無盡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