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材料的作文

材料的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3W 次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材料的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材料的作文

材料的作文1

觀察,是作文素材的主要來源。同學們平時作文感到沒東西可寫,就是不注意觀察造成的。要想寫好作文,首先必須學會觀察,在生活中時時處處留心觀察。那麼,到底該怎樣觀察?

1、觀察要確定目標,並做好相關的準備。

做什麼事都要有明確的目的,有了目的就有了努力的方向,這纔有可能做成。觀察也是這樣,明確了目的,對周圍衆多的事物進行選擇後,就可以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目標上。同學們都有過跟父母遊覽名勝古蹟的經歷,但到了真正要描寫自己參觀過的某處景物時,許多同學卻大腦一片空白,不知怎麼寫了。這就是你沒有目的觀察的緣故,參觀時漫無目的地,只能是東張西望,走馬觀花,那麼最終結果只能是一無所獲。因此,同學們在平日一定要養成帶着任務觀察的習慣,把每一次活動都當做一次觀察、習作的'機會,比如到博物館參觀,要明確重點看什麼文物,就要認真觀察它的大小、形狀、顏色,再儘可能地尋找介紹它的資料或向工作人員諮詢,並做好記錄。這樣,回家還何愁沒東西可寫?另外,觀察目的明確了,在觀察前就要儘可能做一些有關知識的準備,比如參觀吉林一號隕石前,應該先查找有關資料,瞭解了隕石的來歷,就知道了它爲什麼還叫“天外來客”;瞭解了全國乃至全世界保存隕石的情況等,就清楚了吉林一號隕石目前是世界之最了,對隕石有一個大概瞭解後,再實際觀察就會細緻得多了。

2、觀察要有合理的順序。

觀察的順序,往往就是作文時的寫作順序,沒有合理的觀察順序,寫出來的人、事、景、物必然混亂,更談不上逼真了。因此,同學們在觀察時必須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或者按照方位,自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遠而近,由近而遠,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由裏到外,由外到裏;或者按照邏輯順序,先總後分,先分後總,先主後次,先次後主,先局部、細部後整體,先整體後局部、細部;或者按照類別順序,山川河流,花草樹木等等。

材料的作文2

看了唐代海通和尚治水的故事,覺得可笑之至。他募集了民間大量錢款,在大渡河畔的凌雲山邊主持鑿了大佛一尊,企圖借佛力永鎮勢如奔馬的河水。可是,石頭佛像再高再大,對滾滾滔滔的激流又有什麼作用可言?其結果可想而知:船隻照樣傾覆,船伕和船上乘客照樣不能擺脫葬身的命運。雖然海通爲了保護佛財不讓官府詐去而獻出了一隻眼睛,後人因而給他塑像紀念,並冠以“爲民獻身”、“普渡衆生”之類的美,但頭腦清醒的人卻不會被他所迷惑。

我認爲海通治水是可笑的,他的方法不僅沒有成效,而且勞民傷財。有人或許要說什麼“不看功勞,還要看苦勞”,來爲海通辯護,但我以爲,他的一隻眼睛犧牲得並沒有價值。海通此舉實爲不重科學的中國傳統弊病的典型病例。對於奔騰咆哮的大渡河水,他茫然不知所措,只祈求於佛的法力。他根本不會躬請水工共商治水之策。囿於傳統,他這個佛門弟子怎能與水工來往?因爲水工之輩處於封建社會的最底層,人們是不屑同他們往來的。

海通離我們已有一千二百多年了,但他所犯的病仍然在當今的中國流行着。因爲這種病的病毒是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這一溫牀的。中國文化的弊端一天不除,病號就一天不斷。從校園這小小的.窗口便可窺一斑。有的學生課後遊蕩,但聽課效率高,學習方法好,考試得高分;有的學生卻終日端坐桌子前,埋首書中,不懂科學的學習方法,只知死記硬背,考試也能得高分。老師往往欣賞後者,說他們是好學生,要大家向他們學習;對前者卻扣以“不守紀律、自由散漫”的帽子。後者的學習方式不是海通治水嗎?他們書雖然讀好了,但身體也垮了。終於當立業之時,羸弱之身不允許他們專注地投身於工作之中,而終日與藥片、針劑打交道。

從海通治水到“愚生求學”,中國傳統文化弊病已流行了千餘年了。但何以沒有解決的方法呢?這值得我們深思!但有個答案是肯定的:提倡科學。

材料的作文3

春深夏淺之間,雲霧籠罩蒼穹。是誰,在高懸明月下品味秦淮的香豔?是誰,在苦思冥想中參透了京華的煙雲?何時落霞孤鶩?何處衣香人影?何地花月雙清?一切都在於是否擁有一顆理解之心。有了理解之心,才能在理解中了悟人生;有了理解之心,才能在理解中感悟生命。

因爲有了理解,生命便不再蒼白無力。掙扎在風雨之中,我們便能理解風雨爲我們人生帶來的苦難,這樣才能欣賞風雨後那高掛天際的絢麗彩虹;獨坐在大海的一葉孤舟之中,我們就會理解大海爲我們製造的寂寞,這樣才能看到黑夜破曉後的最美日出。

因爲有了理解,人生便不再孤苦伶仃。伯牙與子期,因理解而結爲知己;千里馬遇伯樂,因理解而馳騁大地;馬克思與恩格斯,因理解而名垂千古。佛說: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若理解也是一種愛,一種福,那麼善於理解,必定會收穫更多的愛。

因爲有了理解,歷史便不再是那泛黃的書頁。岳飛正大至剛,文天祥捨生取義,朱自清寧死不吃美國的救濟糧,因爲有了世人的.理解,他們的精神才並未隨時間消逝於滾滾的歷史洪流中,而是沉澱成歷史的豐碑,屹立於人生的慢慢長途中,指引着人們前行的方向。如若不能理解先輩的精神,又何來後世不朽的思想和燦爛的文化,中華民族又何以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因爲有了理解,所以中華民族雖歷經風雨的砥礪,卻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理解,如一泓清泉,盪滌着人們紛繁蕪雜的內心;理解,如一陣清風,喚醒了人們迷茫無知的大腦;理解,如一杯濃茶,振奮了人們慵懶的內心;理解,如一盞明燈,讓人們在黑夜中看到希望。

春深夏淺之間,雲霧籠罩蒼穹。能理解的人,不會驚豔於秦淮的香豔,如杜甫,如杜牧;能理解的人,在苦思冥想中參透了京華的煙雲,如魯迅,如林語堂。

中國的文人以他們獨特的眼光,理解了人文,理解了歷史,理解了生命。就讓那不朽的思想在你我之間伸展蔓延,在歷史的洪流中奮勇向前。讓後世敢於在理解中奮發,讓民族在理解中堅強。讓理解如夏花般燦爛,如秋葉般靜美。

材料的作文4

在小時候,父母總給我們下了無數的規矩提了無數的要求。我們作爲孩子在本該童真和快樂的年紀裏當然是萬般抵制的,但當我們一點一點長大並自己處理更多的人和事時不由得會想到,曾經那些逆耳甚至厭惡的話,好像是在幫助我們前進。

人生的足跡在風中一點點的踏下而心卻好像總在逆風中受着歷練。從小到大,少不了的就是媽媽的百般嘮叨,她們的嘮叨總是讓我們心煩。但在風平浪靜後有可曾想過她的話,或許她的話沒有書中文字的美麗,但那包含她的愛。我的母親總是給我立很多規矩,叫我一一遵守不能違反。我自然萬般地牴觸,在正是調皮搗蛋的'年紀裏沒少挨媽媽的打。但她每次打完我又是心疼的安撫我,細細闡述那些基本的道理。歲月一天天的流逝我也一天天的長大,而母親的規矩少了取而代之是一句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母親的這句話伴着我走着,但我有的時候也會犯錯誤;那次在初中我竟然膽大到逃課打籃球,事情當然很快傳到母親那裏。我回到家,母親看着我,她眼裏淡淡的眼神讓我低下了頭,她走進屋裏,哭了。她彎着的脊背彷彿一盆冷水潑醒了我,我也恍然明白,她自己爲我和家付出了太多甚至犧牲了自己卻得不到回報是有多痛,我狠狠地給自己兩巴掌,我主動寫好檢查放在桌頭,自己又去上學了。

在那之後,母親原諒了我也恢復了往日的嘮叨,我也真正明白那些話的意義,那些規矩的真正含義。毋庸置疑,父親抑或是母親說這些話是沒有在意我們願意還是不願意,是因爲他們知道這些話都是爲了將來。我媽媽有一次在我的本子上寫道:請原諒我的嘮叨和立下的規矩,我知道你想要的是快樂和自由,但這些給不了將來的你選擇生活的權利。我覺得,長大後當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也許還會這樣告訴他,因爲我也不希望將來他會恨我。

當我在風中度過青蔥的歲月時,我忽然發現:當年那個嘮叨的人漸漸跟不上我了,她或他臉上的皺紋更深了,他們老了,不再是往昔的年輕,卻留下數不盡的忠言迴盪在我耳畔。

材料的作文5

俗語有云“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要使作文的選材真正做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確實比較困難,因人與人的生活狀態,情感結構大致一致,實際經歷的事情也相似,似乎生活都差不多。但也有一句話,叫“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當一個人的思想加到那些不是新鮮事的事件上時,這件(些)事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新鮮事,因爲它是你自己的。基於此,這裏給出能讓所選材料變得更加新穎獨特的.兩種方法。

1、從第三、第四構思中選材

在真正的寫作中,面對一個作文題,審題完成後,開始構思,往往有一個思維過程。也就是說,會有很多想法。寫作中有句常用的話叫“拋棄第一構思”。之所以強調拋棄第一構思,是因如上所說,人們的思維結構有一些相似性,尤其對於中學生而言,生活經歷也都大致相似,常規材料是“你有我有大家有”,因此第一第二想法往往相似,很難做到新穎獨特。

因此,真正寫作時,可以試着拋開第一第二構思,從第三第四甚至更多的構思中選擇材料。比如在寫母愛的時候,大部分人想到的第一構思是母親每天給自己做飯,第二個構思是母親下雨給自己送傘,這兩個構思就屬於大衆構思,很多人都寫過,再寫會顯得俗濫。但是一些作者再想想,可能就想到一些較新穎的材料,如一篇作文寫母愛,即是寫母親化名爲自己的一個網友跟自己聊天,談心,以幫女兒解開心結,這樣的材料就會顯得比較新。

2、從作文題的反義角度選材

所謂從作文題的反義角度取材,即審題過後,看看是否能夠從作文題的反義角度選取材料。如一個作文題《尊重》,從正面取材一般都會選取正面描述人與人之間如何互相尊重的材料,此時單從選材的角度看,材料就不會很新。如果能夠從“尊重”的反義(如“輕視”、“鄙視”、“譏諷”等)角度選材,從材料方面就會脫穎而出。比如可以寫自己作爲成績差的學生,曾經下定決心努力學習趕上其他同學,但他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漠視和嘲諷摧毀了我的信心。作者在文章結尾呼籲“尊重差生人格”、“尊重差生的進取精神”。這樣的文章在一大堆正面描寫“尊重”的文章中就容易脫穎而出,因爲作者從新的角度觀照了“尊重”這個問題。使得選材非常新穎。

材料的作文6

向背後的推力致敬

環視歷史,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數風流人物,他們的偉業令人仰慕。而到過莫斯科無名英雄墓瞻仰的人,才驀然感到,無名英雄對二戰勝利的巨大影響。

“一將功成萬骨枯”,多少人看到了將帥的功成而忽略了枯死的萬骨?馬克思唯物主義論斷:“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在理性的目光下,輝煌背後的推力更值得致敬!

功成名就的毛澤東深情地稱徐特立爲他一生的恩師,二度捧起奧斯卡獎盃的李安在致賀時首先親吻在背後無聲支持他事業的妻子,有人在二戰結束後德國城市的廢墟中看到了窗臺上盛開的玫瑰花,因此斷定這個民族必然能夠浴火重生,他們都重視並深諳成功背後的推力。

我們能直觀地感受到鮮花的美,而容易忽略促成鮮花開放的那窗前、樹梢透過的陽光,很多時候是源於感恩的缺失。我們知道,失去了陽光,鮮花就會枯萎;失去了土壤的養分,種子不會發芽;奔馳而過的再華麗的車身,也是由那看不見的發動機來驅動。以此推論,人若是失去了賴以支撐的推力,存在與價值的實現都無以依附!很多人一旦登上成功的巔峯時,就容易自我膨脹,唯我獨尊,而忘記創業時別人的.幫助,缺乏感恩情懷!秦始皇橫掃六合也是藉助萬千衝鋒陷陣的士卒,當他位及最高位時,卻漠視一切殘暴恣睢,何來感恩與撫慰?而唐太宗卻以君舟民水的思維治理國家,始興貞觀之治,其中史鑑,幾人能懂,幾人能悟,又幾人能身體力行?手捧璀璨的珍珠,我們要依稀看到那晶瑩的光澤裏隱射出的蚌殼的艱難孕育,“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故而,真人傑者要目光俯視,感恩成就自我者,致敬推力!做到這些,輝煌就離你不遠;漠視這些,失敗也會接踵而至。

殷鑑於前,悟行在後。如今,我們國家的發展已是一日千里,今非昔比,這離不開億萬國人的勤奮與努力。我們關注弱勢羣體,關注民生福祉,我們爲地震民衆舉行國葬,我們傾注全力從利比亞撤僑……自上而下的對推力的重視與感恩,已蔚然成風。

因爲陽光般的推力,我們強大;因爲鮮花般的美麗,我們感恩!陽光,讓我們的生活處處開放鮮花。

材料的作文7

留下餘地,活出品位

老虎窮追不捨,狼在山洞裏跑來跑去,由於沒有出口,無法逃脫,最終被老虎吃掉了。

這隻狼比灰太狼還要倒黴。它忙碌了三天,卻是自掘墳墓。它之所以死亡,固然有弱肉強食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它沒給自己留下餘地。如果人如此狼,則品位太低。“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情況的確是有的,但還是多條後路比較好。

餘地留給自己。河南鞏義的康百萬莊園的堂屋上掛着一塊匾,上書“留餘”二字。寬備窄用,生意興隆,康家便有了駿馬一天也跑不了一圈的大莊園。莊園裏還有一條精心設計的地道,以便主人在緊急情況下逃脫。山西平遙古城的縣衙裏也有一條地道。這些都是留後路的例子。

餘地留給他人。人大多不是聖人,尷尬時需要一個臺階,窮困時需要一點救助,絕望時需要一條出路,如果沒有迴旋餘地,必然激化他們與社會的矛盾。

餘地留給生命。爲什麼要“網開一面”?爲什麼提倡“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因爲一個人把一個地區的'動物都滅了,周圍的人吃什麼?這個人的子孫吃什麼?現在東海每年都有禁漁期,草原也有禁牧期,希望“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麗畫面更多地出現。

餘地留給藝術。中國畫大都講究“留白”,給欣賞者留下想象的空間。“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雕刻也需要留下修改的餘地。琵琶女在演奏中也曾出現這樣的情景:“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這是音樂上的“留白”。白居易寫完琵琶女的演奏後,並未急於收筆,而是寫了“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二句,讓人產生“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的遐思,則是文學上的“留白”,深得藝術的要旨。

餘地產生品位。比爾·蓋茨主動退位,讓人感到親切;本·拉登搞恐怖襲擊,只能自斷後路。美國耗時十年,終於將其擊斃。老虎再貪婪,也會給禿鷲和鬣狗留一副狼的骨架的。

衣服寬鬆則舒適,時間寬裕則悠閒,空間寬闊則坦蕩,心胸寬廣則豁達。

“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讓我們留下餘地,活出品位。

材料的作文8

符合實際,辦法纔好

理論是灰色的,唯有生活之樹長青。老鼠給貓掛鈴鐺,那是找死。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理論只能屈居第二。目標要恰當,辦法要可行,理論要科學,做人要實際。

目標要恰當。猴子撈月亮是徒勞無功的,曾經的“超英趕美”適得其反。若不想“竹籃打水一場空”,就要從客觀條件和精神狀態出發制定目標。

辦法要可行。面對強秦的威脅,燕國太子丹不是致力於發展本國經濟,改善民生,增強軍隊戰鬥力,卻聘請刺客荊軻去殺嬴政。“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其實,即便成功了,也無法阻擋秦統一中國的步伐。而刺秦只是加快了燕國的滅亡。所以說,符合實際,辦法纔好。而符合實際的根本在於把握規律,有的辦法雖好,也不是萬能的。韓非子在《五蠹》中提到:“偃王仁義而徐亡,子貢辯智而魯削。”施行仁政、能言善辯本來是好事,但在強盜邏輯下也會帶來危害。

理論要科學。孟子對梁惠王的疑問,做了“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並指出“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但孟子的`理論在戰國時代是不可能被重視的。因爲各個諸侯國的統治者都窮奢極欲,作威作福,動輒大興土木,還要爭地盤,各國貴族也在窩裏鬥,能讓老百姓有個一畝三分地交交地租就不錯了。再說,有五畝之宅、百畝之田的人還是普通老百姓嗎?貴族們的肉還沒吃夠,會讓平民喝肉湯嗎?所以說,孟子的理想在當時只是烏托邦。

做人要實際。生活中我們遇到的矛盾大多是人民內部矛盾,不一定非要對着幹。老鼠鬥不過貓,躲着就好了。實力相當時,面對挑釁,若採用“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辦法,以德服人,往往能取得最佳效果。要不然,兩虎相鬥,必有一傷,甚至兩敗俱傷。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何如鷸蚌各自鬆口,鷸高飛、蚌深潛?

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定按規律辦事,一定找實用辦法。

材料的作文9

中心之處,不乏香車寶馬,川流不息,更有繁花似錦,碧樹銀臺。只怕庸人忙忙碌碌,迷失在了中心地帶的擁塞,似錦的人生最後還是淪爲平庸。

邊緣之隅,興許大雪瀰漫,星空暗淡,平添徹骨寒意,無限悲涼。只要人心永不沉淪,去探尋那邊緣地域的魅力,平凡的生活終究也會流光溢彩。

帕斯卡爾曾說:“人,是一位失掉王位的國王。”的確,我們從生活的夾縫中獲益良多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人在找尋屬於自己王位的過程。要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像樑衡所說:“正常生活中人人可以爲王,只是我們不必在意這王國的大小。”無論你身處何方,若是你心篤定,永不沉淪,縱然只是村夫之樂、平民之趣,也可以變成沉甸甸的`王冠,在邊緣的帷幕前熠熠生輝,閃耀着如中心地帶般的光芒。

其實,大多時候,最明亮的中心地帶總是最迷惘,最繁華的廟堂之高卻總是最淒涼;最冷清的邊緣之處不見得沒有花開遍野,最寂寥的江湖之遠不一定缺失鐵血燕然。六朝之後,初唐的社會靡豔嬌奢,多少白衣飄飄的詩人,渴望着一賦動帝王,招封至京城。於是,他們於洛陽,吟詠自己安享富貴的閒情逸致;於長安,描寫帝王城居的宏麗繁盛來謳歌太平。縱然是身居旖麗的中心,可那滿紙的六朝遺風,通篇的靡靡之音,是換不來認可的。

當那份繁華,無緣得觸,當他們被迫遠離京城,當赴任偏遠之地漫遊道中。他們才真正的發現,江湖之遠的憂患之作,比那廟堂之高的盛世繁華,更有價值。於是,纔會有抽離繁華之外的驚警,流芳萬世。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亦同,古有憂國憂民的詩人,恣意縱橫,一字千鈞;今有“走到人生邊上”的低調作家,陶陶然專心治學。

菜根譚有言:“世人動曰塵世苦海,不知世間花迎鳥笑,世亦不塵,海亦不苦,彼自塵苦其心爾。”的確,邊緣之處人煙荒蕪,冷煙寒月,怎奈,唯其寂靜,得其深遠,唯其清冷,得其安然。或許是未曾躋身,反思時纔會想的更加清楚;或許是一直遠離,回望時纔會看得更加真切。

既然如此,何必執拗於身處何處?心在哪裏,中心就在哪裏,邊緣之地,鮮花自然開放,邊緣之地,不曾寂寞淒涼。待明日,我心自定,問天下誰人不識君?

材料的作文10

廣東南海區某小學佈置微信寒假作業,要求學生及時“曬作業”。這種新鮮的作業佈置形式,我認爲是十分具有創意並且可取的。

寒假因爲有除夕、元宵燈節日,對學生而言是一段盡情狂歡的時間。許多學生都是盡情玩耍之後,纔在最後短短几天熬夜奮戰,這樣便失去了放假的意義。

而這種作業形式的創新,則能有效避免這種情況。它能讓學生們持續地、高效地學習,避免因假期無規律的作息而引起的“假期綜合症”。而且在老師的.壓力下,一些學生拖延的習慣也能有所改善。

在電子化的大背景下,學生們一回家往往就馬上抄起手機,沒完沒了地玩到凌晨,嚴重破壞了假期的作息規律。一些家長擔心學生沉溺於手機,但微信作業會時刻提醒學生假期的作業情況,沉溺手機現象反而會有所改善。所以,一些家長擔心孩子因微信作業而沉溺手機是不成立的。

而在微信上曬作業,又可形成良性“攀比”現象。作業完成情況好的同學,可以從“曬作業”中獲得成就感,而完成不好的學生也會因此快馬加鞭。

微信寒假作業固然有些缺憾,比如以手機爲沒接會使視力受影響等等,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不能以缺點覆蓋它的衆多優點。而且,視力受影響是可以避免的,只要你端正用手機的姿勢,多做眼保健操。

當今“互聯網+”的時代,衆多生活中的事物鬥魚互聯網掛鉤,從微信支付到滴滴打車,互聯網正在便捷,改變我們的生活。廣東南海區小學的做法,更是順應時代潮流,它藉着互聯網徐蘇發展的“東風”,改良傳統的作業形式。這種創新方式,足見學校、老師之用心。

於這種創新方式相類似的,近幾年興起的慕課也在改變學習傳統。前者改變了我們假期學習方式及假期對學習時間的分配,後者提供了一個極好的自學平臺,使學習變得更加主動自覺。

互聯網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微信寒假作業亦是如此。

材料的作文11

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非常重要的是選取立意角度,有些材料作文題,命題老師只提供描述性材料,卻對材料不作任何提示,本意是讓學生不受老師提示的約束,可多角度思考立意。然而不少同學則抓芝麻丟西瓜,完全不對材料做整體分析,僅就材料中片言隻語,立意作文,往往因偏離材料本質而懊喪不已。

要使立意角度不偏離材料的本質,前提是要分析材料的邏輯關係,把握材料基本話題,角度的確立都要與基本話題有聯繫。我以爲學生可從剖析基本話題入手,來確立寫作角度。如這樣一則材料:

一名晨練者俯身繫鞋帶,運動鞋上寫着中國製造,結合美國運動科技;一個家庭正在吃早餐,身邊的冰箱上印着中國製造,融合法國時尚;兩名時尚少女行走街頭,身上掛着MP3上標註者中國製造,配合硅谷的軟件;法國頂級模特的時裝上印着中國製造,法國名師設計;一名商務人士向飛機窗外望去,機身上寫者中國製造,全球工程師結晶

這是中國商務部聯合4家商會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投放的一則30秒鐘商業廣告,其創意主旨除了向世界宣傳中國製造並非廉價品的代名詞,同時也在強化一個印象:中國製造也是世界製造。正如廣告結尾所說,當我們說中國製造,也意味着與世界一同製造。以此突出中國製造是世界合作的結晶。

顯然,這則材料的基本話題是中國製造,依據材料分析中國製造,探尋其本質含義。中國製造是什麼?是世界合作的結晶,表明合作精神,表明借鑑和吸收。再看中國製造的是什麼,從材料中可見,製造的僅是產品價值鏈的.低端部分,關鍵體現核心技術的不是中國製造,技術是國外的,製造是中國,這就表明中國製造並無創造。表明吸收借鑑失掉了主體性。如果聯繫實際,就可立意爲: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合作是必然趨勢;發展自己需要拿來;要樹立民族自信心,提升中國形象;要讓中國製造變成中國創造;中國爲何不能成爲品牌大國。

材料的作文12

你清爽的詞句,一如繾綣的思念,細膩、溫順,便讓我順理成章地跌進你梨花帶雨的愁緒,從此“生活不是牧歌”這句話便像一根棉線般編織進我的生命裏,再也沒辦法逃離……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少女年代的你年少活波而又無憂無慮,“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那時的你享受着貴婦般的生活,你與明誠對酒當歌,或品茗而詩;你曾東籬把酒黃昏後,也暗香盈滿袖,你用獨一無二的才華,將一幅幅如詩的青春畫卷展示在我面前,以至於讓短暫的幸福迷離了我的眼睛。

然而生活如破碎的青花瓷,於更漏中,策劃着一場悽美的悲劇。曉風乾,淚殘痕,一滴露光,兩行清淚。“素月寄孤舟,隻影隨水流,家國破,一盞殘酒。酒淡怎敵晚風疾,梧桐雨點點愁。晚來獨登樓,恨字鎖眉頭,黃花瘦,雁聲斷秋,一溪落花漫汀州,流離苦幾時休?”

我擡起頭,好像看見了你凝淚的雙眸。此時,靈魂像被抽空了一般,只淪爲細胞的傀儡,令心中的.一懷愁緒也唏噓。“生活不是牧歌”這句名言須臾也不再萎靡成單薄的臺詞。你當年的光芒已被淹沒在歲月深處,一路歌吟的悲曲捲走了一場漂亮的夢幻。我在恍然間醒悟: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不可能只有鮮花和掌聲,不可能只有完滿,沒殘缺的生活不是真的的生活,亦不可以演繹一場真的的生活。

“生怕離懷別苦,多年來,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唯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而今又添一段新愁。”在一個又一個梧桐夜雨之時,你沒辦法長眠;看着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淚千行;看着吹簫人已去,你獨守空閨,腸斷無人可倚,折得一枝梅花,卻無以問,無人堪寄,那些莫名的情愫深蕩在北宋的回憶裏,然而你卻沒因憂傷而迷失方向,雖無奈,雖悲苦但你卻用心寫出了一個北宋的輝煌。我只能於滄桑的苦澀中感嘆:生活不是牧歌……

九零後的大家不是在蹉跎歲月,而是用笑臉迎接朝陽,用樂觀彰顯本質,流水無情地殘酷,落花想哭。即使註定跌跌撞撞,也要永遠追逐期望,豁達開朗堅強,一貫形象。絹紙脆,硯臺方,青玉案上玄機深藏,烏篷船裏再無離殤,變了模樣,只道是當時一般。橋邊紅藥,難訴衷腸……

材料的作文13

人生就是一場棋,局裏局外,黑白相間,有人看透全局,步步爲營;而又有人窘迫交加,走投無路。舉棋,落定,一場華麗的賽局便在這星星點點,簡簡疏疏中拉開帷幕。

棋逢絕境智者勝。內突外圍,合兵夾擊,以掎角之勢包攬全局,這就是智者;沉穩自信,運籌帷幄,不言棄不落淚,看淡輸贏的智者。

成爲智者,你需有一顆沉穩平靜的心。諸葛亮也是沉穩自信,端坐西城高樓,手撫三尺瑤琴,不費一兵一卒,擊退司馬懿的豹虎之師,投以敵手一個淡定從容的笑。危境中的安之若素,冗雜瑣事中的不厭其煩,足以顯示智者厚積薄發的風度。面對少好凌氣的柳開,張景唯袖中藏一軸,金榜題名。面對俄國力士的鐵拳,霍元甲冷靜從容,紋絲不移。智者沉穩如冰壺清水。

智者懂得放長線,釣大魚,深謀遠慮,決勝千里之外,一舉一動凌駕着駘蕩的東風。

智者如莊子,以巨匏爲船,大鍔成蔭,於落崖驚風,滄海霽月中選擇了青山綠水,“吾將曳尾於途中”,道出了看破全局的高妙。人生如棋,智者敢於激流勇進,也懂得以退爲進。

卡耐基和柯立芝教會我們如何成爲懂退讓的智者。在他的“肥皂水”哲學裏,他們要取得你的利益,必先以一種退的方式處處爲你着想。讓你在溫情脈脈的情緒中接受他人的意見,從而以退爲擊,以溫柔的方式克勝敵人,謀取合乎情理的利益。這就是智者,懂得紛繁冗雜的局面中化被動爲主動,化退讓爲前進。

人生如棋。一棋招來腥風血雨,一棋惹來夜雨陰沉,一棋點出雁落鴻驚,一棋引來白荻勁風。因此,智慧的人永不會缺乏的`是如鋼鐵般堅硬的意志與決心,勇往直前。

智者同樣懂得堅守陣地,築基意念的堡壘。麥凱恩說過:“當你在旋轉時,世界很大,而當你勇往直前時,世界很小。”在困難的巍巍高山前,要有“踏破鐵鞋”的決心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傲骨,方可去領略“黃塵清水三山下,變更千年如走馬”的美景。在智者的眼裏,冰雪堵塞的黃河,飛雪壠斷的太行山道只不過是又一項富有刺激的挑戰。“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當然與朋友的結伴而行也不容忽視。

人生如棋,智者搏弈。日朗晴空,正照當頭,品上一口甜酒,鋪好棋盤於綠蘋枝頭,開啓一段智慧無窮的棋海之旅吧!

材料的作文14

大地無言,但有萬物爲它點綴着美麗;天空無語,但有鳥兒爲它歡快地歌唱;大海無言,但有魚兒爲它譜寫生命的樂曲。同樣,人即使無語,他表現出的道德修養自會詮釋生命的價值。 羅丹有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原本都很美,若你有一顆美好的心靈,便能發現美的所在。”可見,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才能發現世界的美麗。

叢飛,這個曾經感動中國的人物,這個曾經贈送物品和300萬元的人,這個幫助過178名貧困學生的人,在病危時竟沒有人看望的人坦然地說:“不要責怪他們,我已不再需要醫療。”這是何等的寬容,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叢飛的品格,但我卻說這是叢飛心中高尚道德的表達。 當金錢的罪惡瀰漫了大地,利慾的風雨遮蓋了天地,人們才意識到道德修養的重要意義。此時修養已蜷縮在世界的一隅,等待着世人的醒悟與拯救。天空的陰霾總會散去,風雨最終爲明媚的陽光代替。道德修養又一次受到人們重視,被人們提起,世間將煥發昔日安詳、和平的光芒。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道出了道德修養二字的深刻;“高山仰止,景行景止”,古人的話詮釋了人心中修養的尺度;“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劉備的告誡更啓示着人們要從點滴做起,提高修養。

道德修養是你在別人失意時一句體貼的話語,是別人幫助你時一句簡單的道謝,甚至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能體現一個人的道德修養。

溪水潺潺地歡唱爲寂靜的山間增加了活力,羣星的閃爍展示了夜空的美麗,海燕的搏擊更爲大海增添了生命的力度。道德修養呢?

道德如一陣春風,吹散了人們臉上的.烏雲,綻開歡樂的笑顏;

道德如一盞明燈,讓人們在黑暗中不致於迷失自己,堅守着人生的方向;

道德如一段階梯,指引着人們向着真、善、美的目標不斷邁步、前進。

真的,道德真如一杯茶,你愈品時它愈濃。它可將每一個心靈融化。即使品一口也能品出茶的清香,品出一個人的品格的美麗,乃至一個人的魅力所在。讓我們背起智慧的行囊,駕起道德修養的風帆,向更高更遠處,起航前行。

材料的作文15

一面自命清高的鏡子,不屑於抹布的擦拭,終被人棄置。一個“孤霜傲雪”、頑固不化的人,也會讓人“敬”而遠之,終一無所成。一個個看似平凡的小角色,也許就能決定你的未來。因此,珍視所謂的平凡,造就真正的偉大。

可口可樂公司曾滑入銷售低迷期。在老總一番心思卻無可奈何之後,公司的一名普通送貨員提出了“捆裝銷售”的策略。偌大的公司上層最終接受了這位“平凡”員工的建議,而後奇蹟發生----公司不但走出了銷售低谷,還逐漸超越了其他飲品公司,成爲飲品業的佼佼者。可以想象,倘若公司沒有接受這位“普通員工”的意見,而是固執己見、自以爲是,像鏡子一樣不肯接受擦拭,恐怕如今的我們就不會品嚐到它的產品了。能夠重視看似平凡的事物,並虛心以待、心存感激,那麼平凡就會助你造就不凡。

正如鏡子一樣,我們難免招染灰塵,那些金玉良言有事也恰如抹布一般不起眼。那些爲我們默默付出的“抹布”們,是我們寶貴的人生財富。而想要打開這箱財富,我們就要讓感激變成一把鑰匙。沒有這把鑰匙,莫言就不會接受刊物的挑錯,難以憑藉真材實料立足文壇;沒有這把鑰匙,愛因斯坦便會放棄天文臺操作員的協助,相對論也只是一紙空談;沒有這把鑰匙,即使希格斯理論再創新,沒有各大實驗室的艱苦試驗,“上帝粒子”就會成爲謬誤,更莫談獲諾貝爾獎。當諾獎授予希格斯時,他多次強調實驗室對他的重要性,並表達了他對實驗室辛勞付出的`由衷感謝。也許,正是他這種珍視別人並心存感激的品質,讓他成爲真正的大家。

相反,李安因《少年派》獲獎後,他竟對特效公司的辛勞隻字未提,從而引起特效公司的強烈不滿。李安沒有看到特效公司的巨大作用,這引發我們深思:我們成功的喜悅當由每個爲我們默默付出的人們共同分享。沒有了特效公司,影片中令人震驚的孟加拉虎也只會是一隻道具布偶,它的奇幻海景也將變成一張白布,哪裏還能吸引觀影者的興趣呢?

對爲我們默默付出的人心懷感激,並珍惜所謂的平凡,讓他們的每一份力量都助我們前行,那麼,我們的鏡子就依舊光亮如洗,成功的光芒就會投射到人生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