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以孤獨爲話題的話題作文

以孤獨爲話題的話題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7W 次

話題:

以孤獨爲話題的話題作文

孤獨是詩人玄妙的靈感,內心的吟唱,李白的孤獨是“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的寂寞,柳宗元的孤獨是“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傲岸;孤獨是哲人超凡絕俗的大智慧,莊子的孤獨是追求“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逍遙;孤獨是科學朝聖者的信念,布魯諾的孤獨是面對火刑發出 “未來的世界會了解我”的預言。孤獨,尋常人因你而痛苦,詩人因你而才思飛揚,思想家因你而洞幽燭微。

你有過孤獨的體驗嗎?你對孤獨有怎樣的認識?請以“孤獨”爲話題,寫一篇文章。

審題要領:

1.孤獨是我們人人都有過的經歷,人人都體驗過的情感。但是,話題材料啓示我們:孤獨是“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的冷清淒涼,是“標新立異二月花”的不同凡俗,是摒棄浮華留下來的沉思,是經歷痛苦砥勵形成的獨立人格。因此,文章要注意寫出“孤獨”的內涵,要精選材料,不要在雞毛蒜皮式的個人小孤獨中糾纏。

2.孤獨是人類普遍的情感,文章既可寫自己,又可以寫他人,既可以寫當今人,也可以寫古人古事,尤其關注人類發展史上許多文化人的生活經歷,這樣構思纔會有開闊的思路,文章才能寫出境界。

 構思示範一:孤獨是人生的驛站

引言:

人生是一個旅程,一馬平川,暢行無礙,自會讓我們欣喜無比;高峯深壑,勇攀慢行,我們也會有成就感。但是,漫漫旅程,我們需要稍事停步,這孤獨就是我們小憩的驛站,回望過去,得失自知,瞻望前程,未雨綢繆。

例文:

耐得孤獨

艾明波

孤獨,這是寂寥在你情感空地的一個無言的流程,這是沉默在你心靈曠野的一種特殊的漫步,這是你起飛之前的又一個不可多得的驛站,這是你跋涉之路的又一個輝煌的結束。也許這孤獨是你成功後的回味,也許這孤獨是你失敗後的痛苦。無論怎樣,你都要堅持。人總是要經過一次次心靈的旅途,總是要頑強地走過一次次情緒的低谷。

在敲響一扇陌生的大門前需要有段思慮徘徊,在打開心窗之後不再有片刻躊躇。走過這片高高的柵欄就是站在一個嶄新的雪野,跨過這個古老的`大牆就是挺立於心靈深處。回望往事,瞻望來路,生命原是要不斷地經過這種超然的起伏。

耐得孤獨,耐得寂寞,耐得痛楚,無情地流放那嘈雜與混亂,無情地省略那盲目的幻想與虛無,去尋找沉思之後的寧靜,去發掘那歲月之中的感悟。還有更多的海浪需要駕馭,還有更多的山峯需要征服。儘管前面依然是飄浮的白雲,儘管腳下依然是一片沉睡的凍土。

靜靜地走進自己的世界,走進這孤零零的小星,任無怨之淚灑在這貼滿惆悵的空間,任一陣冷雨打溼這面前的小路。也許人生註定會有這無言的開始,註定要踏上這無怨而又無奈的征途,那麼讓結局大膽地到來吧,不管是欣喜還是殘酷,因爲孤獨已使人學會了成熟。

用微笑去迎接一切,用沉思去代替淚珠,不要忘掉前面還有山還有霧,還有乾坤朗秀還有霞出海曙。費德說過:“孤獨是成功之母。”勇敢地跨越孤獨吧,孤獨之後必會找到一條灑滿光輝的人生之路!

(選自《生命的景象》)

評點:

孤獨,是一種思想的過濾,是一種力量的積蓄。孤獨是“面壁十年圖破壁”,是“板凳要坐十年冷”。孤獨是魯迅式的“彷徨”,是餘秋雨的“文化苦旅”,孤獨,能夠砥礪人格;孤獨,能使人變得成熟。既然孤獨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個驛站,我們爲什麼要繞開它呢?

  構思示範二:孤獨是一座美麗的島嶼

引言:你怎樣去體驗孤獨、尋求孤獨?想想我們的東方古人,常常隱入山林,像孤雲出岫,像朗月懸空,玄機妙理盡在無言之中。西方有這樣的隱士嗎?

例文:

孤獨

(美)梭羅

在這美妙的黃昏,我的身心融爲一體,大自然的一切尤顯得與我相宜。夜幕降臨了,風兒依然在林中呼嘯,水仍在拍打着堤岸,一些生靈唱起了動聽的催眠曲。伴隨黑夜而來的並非寂靜,猛獸在追尋獵物。這些大自然的更夫使得生機勃勃的白晝不曾間斷。

我的近鄰遠在一英里開外,舉目四望,不見一片房舍,只有距我半英里地的黑魆魆的山峯。四周的叢林圍起一塊屬於我的天地。我獨享太陽、月亮和星星,還有我那小小的天地。

人們常常問我:“你一個人住在那兒一定很孤獨,很想見見人吧,特別是在雨雪天裏。”我真想這樣回答他們:“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不也只是宇宙中的一葉小舟嗎?我爲什麼會感到孤獨呢?我們的地球不是在銀河系之中嗎?”將人與人分開並使其孤獨的空間是什麼?我覺得使兩顆心更加親近的不是雙腿。試問,我們最喜歡逗留何處?當然不是郵局,不是酒吧,不是學校,更非副食商店;縱使這些場所使人摩肩接踵。我們不願住在人多之處,而喜歡與自然爲伍,與我們生命的不竭源泉接近。

我覺得經常獨處使人身心健康。與人爲伴,即便是與最優秀的人相處也會很快使人厭倦。我好獨處,迄今我尚未找到一個夥伴能有獨處那樣令我感到親切。當我們來到異國他鄉,雖置身於滾滾人流之中,卻常常比獨處家中更覺孤獨。孤獨不能以人與人的空間距離來度量。

社會已遠遠背離“社會”一詞的基本意義。儘管我們接觸頻繁,但卻沒有時間從對方身上發現新的價值。我們不得不恪守一套條條框框,即所謂“禮節 ”與“禮貌”,才能使這頻繁的接觸不至於變得不能容忍而訴諸武力。在郵局中,在客棧裏,在黑夜的篝火旁,我們到處相逢。我們擠在一起,互相妨礙,彼此設障,長此以往,怎能做到相敬如賓?毫無疑問,相互接觸的適當減少決不會影響我們之間的重要交流。假如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住一個人──就像我現在這樣,那將更好。人的價值不在其表面,我們需要的是深刻的瞭解,而非頻繁卻淺薄的接觸。

身居陋室,以物爲伴,獨享閒情,尤其清晨無人來訪之時。我想這樣來比喻,也許能使人對我的生活略知一斑:不比那嬉水湖中的鴨子或沃爾登湖本身更孤獨,而那湖水又何以爲伴呢?我好比茫茫草原上的一株蒲公英,好比一片豆葉,一隻蒼蠅,一隻大黃蜂,我們都不感到孤獨。我好比一條小溪,或那一顆北極星;好比那南來的風,四月的雨,一月的霜,或那新居里的第一隻蜘蛛,我們都不知道孤獨。

(選自《人生苦旅散文叢書?憂鬱卷》)

評點:

我們一直以爲,西方人是很現實的。但讀過此文,卻分明感到,西方人也有東方隱士般的品格。孤獨不在深山,而在大街;不在單獨的個人,而在衆多的人羣中間。“社會”的異化,人情的虛僞,繁文縟節讓人們身心疲憊,心靈需要在孤獨中休憩。走進美麗的孤獨之島,能使人平息七分躁氣,冷卻三分火性,增添遍體清涼,所有熱鬧時看不見的,激動時分不清的,悲憤時看不透的,酒醉時辨不明的,在孤獨的瞬間就可以完全洞悉。

構思示範三:孤獨是黑暗天幕中的啓明星

引言:孤獨者的境遇,在我們的世俗社會中是悲涼的,但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偉大的孤獨者綿延不絕,從而使人類歷史閃耀着智慧思想的光芒。

例文:

美麗的孤獨之花

魯先聖

世上只有極少數的人才配說:我渴望理解,我是何等孤獨啊。

但是,真正的極少數的孤獨者卻又絕對不會這樣說了,因爲他知道,高處不勝寒,他不會得到理解,至少在當世他會永遠地孤獨下去。如果真有人理解了他,他得到了共鳴,那麼他的思想,他的哲學,他的智慧,也許就要大打折扣,不是他所追求的那種至真至美的境界了。

所以,當尼采、伽俐略、哥白尼、亞里斯多德這些人被當世的人們譏爲瘋子,甚至當作罪犯、異教徒下獄以至絞死的時候,他們都是那麼的平靜和從容,因爲他們知道在若干年或若干個世紀之後,他們必定會得到崇拜和尊敬,他們的思想和智慧在未來的世界中大放異彩。

孤獨,不是離羣索居的寂寞,不是無所事事的無聊,也不是視時事如浮雲的淡漠,而是那種具有了獨到的思想,有了深刻的智慧,產生了卓爾不羣的個性,甚至在一學科中獨領風騷之後,無法尋找到理解,無以得到共鳴承認的悲哀。

孤獨只屬於思想者,只屬於富於創新的開拓者、先行者。學問家不會孤獨,因爲不論他的學問有多麼博大精深,他只不過是在詮釋前人和已有的知識,他不會有那種得不到理解的苦衷。只有思想者,他苦苦思考而豁然洞開的智慧被人譏爲異端邪說,纔會有深切的痛苦和孤獨。

流行歌曲中氾濫的孤獨和憂傷,把孤獨這個神聖的詞彙給糟蹋了,那是無聊的憂傷,是平庸的無聊。

在理解孤獨這種境遇中,莊子比孔子達觀了許多。莊子很清楚自己在當世的境遇,所以他寧死也不出世,甘心居於陋巷。他知道,自己人世的結果除了遭受屈辱之外不會有別的。而孔子卻很糊塗,周遊列國去尋求理解,結果是到處碰壁,受盡屈辱。

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使自己免受屈辱的最佳方式,便是在自己營造的思想堡壘中享受那種世所獨有的孤獨。因爲,這個世界上,幾乎是所有失去的人,都被當世的一種功利思想牽引着,爲暫時的生存功利而奔波,很少有人想着停下來,欣賞路邊正怒放着的絢麗花朵。

但不論何時,那奇異的孤獨之花,都是人類這個大花園中最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