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又到一年糉香時-散文

又到一年糉香時-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端午已被納入法定的節假日,足見我們民族傳統文化的迴歸,爲着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自然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在裏面。而端午在我的概念裏,也是永遠也不能忘記的。八十年代初,那時的物質還相當匱乏,沒有漂亮的衣衫,沒有豐盛的食物,在端午的這一天,糉子卻是不可少的。早早的,家家門口就掛上了艾葉,蒲草,還灑上了雄黃酒。淡淡的藥味,酒味瀰漫開來,給節日蒙上了一絲神祕的氣氛。奶奶告訴我有了這些東西,蛇啊蟲啊的就再也不敢來了,艾草是辟邪的,鬼神之類的自然不敢來騷擾。我知道《白蛇傳》裏的法海和尚就是用雄黃來對付白素貞的。但是很多人都把法海當做反面人物,妖狐白蛇青蛇反倒讓人心生憐惜。事實也如此,有的人打着維護正義的幌子,名正言順的去欺壓弱小甚至爲非作歹。倒是需要象唐僧那樣的緊箍咒,時不時的爲那些假和尚念念,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這是題外話。

又到一年糉香時-散文

小小的糉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佔據着一定的位置。至於爲什麼要吃糉子,小腳的老人也說不出個子午寅來。潛意識裏,承襲了每年的這一天就是要吃糉子的慣常,奶奶一大早就忙活開了。早先就採集好了的蘆葦葉,斑竹殼,甚至玉米葉,泡好洗乾淨待用。糯米是前一天晚上就泡好了的,有臘肉、紅豆、紅棗等原料。翠綠的.葉子在奶奶手中上下翻轉,眨眼間一隻精巧的糉子在奶奶的手上象變戲法似的出來了,四個角,用蒲葉撕成的細繩綁緊,個個玲瓏精緻。小的有雞蛋那麼大,大的足有鬥碗大,一大串掛在桌子腿上,散發出蘆葦的清香,只等下鍋了。

這期間,看龍舟賽也是不可少的一項內容。必然,這也和傳說有關。據說詩人憂憤投江而死,楚國老百姓爲了拯救詩人,紛紛划船追趕。也說是爲了驅散河裏的魚羣,不讓吃掉屈原,就在河裏爭相投入糯米等食物。後來每一年的這一天就演變成了一個特定的日子。五月的鄉村已然是籠蓋四野的青紗帳,丘陵低處是碧綠的稻田,從半坡一層層鋪展下來,像是綠色的海洋。間有幾隻鷓鴣飛過原野,沒入了其中,只剩下“布穀”“布穀”的叫聲在田野中迴響。山丘上的高粱、玉米沒過了頭頂,密密實實,鬱鬱蔥蔥,一陣風吹過,大有萬頃波濤翻卷之感。如果有人離開了視線,是斷然找不見的,扯嗓門一喊,人就在身邊不遠的地方應答。李子、桃子在這個時候也熟了,青裏透紅,摘上幾個揣兜裏,三五小夥伴邀約成羣,從密林裏深一腳淺一腳的穿過,前面的視線豁然開朗,一片寬闊的水域呈現在眼前,江水環繞的小島就是中心,一個川北小鎮。

嘉陵江蜿蜿蜒蜒從羣山溝壑穿過,在這裏放緩了腳步。高大的煙囪、渡船、碼頭、轟鳴的機器,讓這裏有了工業的氣息。傳統的桑蠶養殖促進了絲綢業的發展,使中心多了幾分現代文明,少了幾分拙撲。這時候兩岸已經是人山人海,一排排龍舟裝飾得煥然一新,選手們頭扎紅巾,着黃色大襟,意氣風發,躍躍欲試。等一聲令下,幾十只鴨子同時拋入江中,幾十支龍舟象離弦的箭,直奔向目的。兩岸的喝彩聲此起彼伏,響徹雲霄。等我們看完賽龍舟回來,遠遠的就聞到了糉子清新的香味,奶奶的糉子已經煮好了。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繚繞的糉香味中,瀰漫着濃烈的節日氣息。那種幸福的、純真的感覺和時光一樣恆久,以至多年以後,仍在我腦海留有深刻的印象。

多少年過去了,奶奶的糉子已經成了永久的回憶,賽龍舟時助威的吶喊也不再響起。青紗帳依然茂密,漸行漸遠的腳步已經無法將它穿越。在這個五月,遙遠的青紗帳,是否能遮住一雙守望的眼?古老的汩羅江,是否還有人在吟唱着千古《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