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猶是水榭亭畔菰雨隔花生涼散文

猶是水榭亭畔菰雨隔花生涼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7W 次

我倚窗靜看,草色二三入簾。雕花的扶欄,碧雲懸日的晴空,遠山近樹輕輕推開鏤空的窗戶,微風捎來幾聲問候,柔山秀水與故土別無二致,流連其中,恍若身處夢境,忘卻了今行何處。五角小樓足以枕風臥雨,木椅待坐風霜,寥寥幾張字畫略顯閣樓空曠,悠悠幾片白雲載着吟風頌月的風雅,在光與影之間重疊。

猶是水榭亭畔菰雨隔花生涼散文

細步移樓,緩穿花瓶門洞,亭下已無賓朋吟誦的雅趣。墨香殘存的書畫,無甚稀罕的古玩和摺扇在蒼老中倒添幾分多餘,轉行至九曲長廊,蜿蜒迴旋,古樸有致。鏤空的九格窗戶,每格中間都有一石鼓文隸字,透過磚雕空隙,另一側的假山,翠木,花草若隱若現。走過三格有餘方纔發現窗中有字,回頭仔細辨認,茫然中聽聞人言“清風明月不需一錢買”瞬間爲園主曠達豁然的風範震撼。清風明月本無價,君行此處必是同道中人,既是同道中人,妙趣自然懂得。

月洞門引出水香榭,“得閒小築”與“雲煙鎖鑰”在洞門上模糊又清逸。九月行來不聞荷花只見游魚,活蹦亂跳的錦鯉在湖面上歡快地啄食,與水中亭軒樹樟的倒影相映成趣。俯身看去,白雲,樹枝,山石層層堆疊,陽光射在魚尾處,分不清是有是無。斜坐香榭,任時光從眼底悄悄掠過,絲毫不驚愕。

心中若無山水,怎識“鬧紅一舸”湖石繞舸,若舟似船。人立船頭,擡眸望遠,從遠處瞧來人與船似動非動,意趣橫生。俯身手可汲水,清涼之意霎時滲透全身,水尤清冽,草石盡收眼底,若能化魚,棲息於此實乃不二之選。清風撫水,綻開的波紋在荷梗處宕開,桂花廳的香味由濃轉薄,一路迭迭送來,讓人倍覺清爽。

綠樹掩映的`“辛臺”粗壯的樹枝攜着白雲傾蓋而下,蔥蘢卻不覺陰暗,視野反倒變得開闊,獨立其中,更有豁然開朗之感。走過“辛臺”江南特有的小橋橫天而搭,像是一場不經言說的約定,行走天橋的遊客紛紛幾步一停,每段都有獨特新穎的景緻。方纔心中堆積的小情緒,或激動或驚奇,此刻都跟隨慢下的腳步一同歸於平靜。遊客們看似若有所思,實則心中早已不盛一物。“心中無物,乃容萬物”這種可遇不可求的心境,大概只有遇見了方纔知有。

曲徑通幽處,“菰雨生涼軒”的大面鏡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鏡大可照全身,若是無意路過,猝不及防的就與鏡中人打了個照面,羞澀襲來倉皇逃離,並不走遠,只是靜立一旁不安且好奇地瞅着小榻。小榻就設在鏡邊,逢着夏日酷暑,手執搖扇賞着滿塘荷花,清涼不請自來。如若不那麼害羞,站在鏡前,不爲欣賞自己,只爲與反射投來的湖光山影靜默相視。想象那溫柔的江南雨此刻下得正淅瀝,細長的雨絲經過時會不會也有剎那的慌張和無措。

別過涼軒的雅緻,回頭與清幽撞個滿懷。頑皮的從假山洞口鑽出,窄道竹欄,瘦木淺草,青藤架起的短廊曲折迂迴,旁側小徑盡頭的月牙門格外吸人眼球。繞行至裏,只見幾間小屋藏於深處,一位蘇麻衣衫的女子正彎在半開半閉的門前,身形清瘦,眉間隱約透出三分嬌俏,七分韻致。古典的氣質,婉約的姿態,舉手投足間的端莊,使人既歆羨又歡喜。

轉過“眠雲亭”,“琴臺”已無音。昔年管絃絲竹的美妙被風吹散,只剩下柳枝飄拂如往,靜謐更甚從前,詩情畫意卻只增無減。順着小路左拐步入“退思草堂”幾副對聯筆風穩健,豪放不失俊逸。花草盛滿的盆栽和孤獨的花瓶形成強烈對比,空寂的花瓶肯定也曾熱鬧地裝着一段梅香和半截故事,只是未待拆開,光陰已舊。縱觀屋內陳設尤其簡單,幾把椅子和一張桌臺有序擺放着,往事已落幕,高掛的古燈擦拭了無數個年頭,撿起的不過只是落地的灰塵。草堂挺大,卻沒有過多裝飾,留白的地方,恰給人一種肅穆之感。

整體觀園,退思園面積較小,佈局相當緊湊,設計很是巧妙,可謂是匠心獨運。園林建築與文人情懷相互交融,讓構造生出了無限韻味。全園古樸秀雅,建築物基本上都緊貼水面,如出水上,穿行在裏,宛若畫中游。亭,臺,樓,閣,廊,坊,橋,榭,堂,房,軒交錯相接,一應俱全。正好應和了那句“莫道園林小,佳景知多少”

“進思盡忠,退思補過”追溯歷史,水鄉澤國的蘇州,吳江的柔情在同裏,蘭生的風骨在中原。園不可留人,卻栓住了留園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