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月圓餅甜甜散文欣賞(精選13篇)

月圓餅甜甜散文欣賞(精選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應該都對散文很熟悉吧?狹義上的散文是指與詩歌、小說、戲劇並行的一種文學體裁。你知道寫散文要注意哪些問題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月圓餅甜甜散文欣賞,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月圓餅甜甜散文欣賞(精選13篇)

月圓餅甜甜散文欣賞 篇1

“月兒圓啊,月兒圓,月兒圓哪又過了一年”一曲《離家的孩子》讓多少遊子的思鄉之情紛繁,又讓節日團圓的腳步緊迫,又到仲秋,伴隨着一陣秋風,一場秋雨,日益濃稠。

喜鵲枝頭喳喳叫,喚醒了舌尖上的味蕾,炊煙裊裊,皓月當空。該是一年中最爲溫馨的時刻,該是能夠品嚐到父親親手爲家人制作的人間美味的時候了,該是兒時一年中姊妹們翹首以待的美好時刻。

那時的父親正當年,行伍出身的他英俊魁梧。一直在大隊當村幹部,克己奉公,鐵面無私,素有“黑老包”之美譽。但是面對那個艱苦卓絕的年代,爲了一羣七高八低的的孩子,卻練讓他練就的一身過硬的生存本領,遠近聞名。不要說莊稼地裏一把好手,農機農具製造、操作、修理樣樣精通;不要說縫紉機、釘鞋機、磨面機使用、維修不在話下;更不要說肌肉注射,掛掛麪等,等閒視之。這些不可思議的技能,是父親贏得了周邊村落的普遍敬重,也贏得了兒女的膜拜。

家裏因爲父親喜好,置辦的稀奇古怪的傢什兒還真不少,時常總有東家借,西家還的事兒,父親都是熱情相助。

那時候,曾經一度對家裏的月餅模具情有獨鍾,什麼“嫦娥奔月”、“花好月圓”,牡丹富貴圖和一種叫不上名字的小花都讓我愛不釋手,飄飄渺渺。當然,與其沉浸在囫圇吞棗、無邊無垠的傳說中纏綿,或者無休無止的星月對話,都不如觸摸近近在眼前在小小模具鎖定的味蕾中的酣暢淋漓來得實惠,所以這種欲罷不能和蠢蠢欲動伺機而發。

不用看日曆,婆姨們的頻頻造訪就是節日的前奏。捷足先登的是村子裏人口少,日子過得油和麪的新姑新嫂,接踵而來的就是娃們多,負擔重的大娘大嬸,有的請教製作月餅的配方,有的借用工具,大門吱吱呀呀開了又關,關了又開,後來索性敞一直開着,任由出入。因爲村裏人多,模具這時便會讓棉清油浸得黑裏透紅,起明發亮,裏面的圖案易發清晰明朗,讓我愛不釋手。

就在在月餅模子在村裏周遊時,自家的用料也在緊張籌備中。父親鐵鉗般的粗實雙手這時候卻是十分的靈巧,隨着“嗞啦”一聲巨響,鏟子在鐵鍋裏歡快地叫着,白糖和植物油在高溫下就熬成琥珀色的瓊漿,如飴糖一般的透亮,用筷子挑起來能拔絲即好。放涼後加入麪粉、鹼水和成鬆軟的麪糰醒發,綿軟可口、入口既化的皮面胚子就做好了。

與此同時,母親把一大盆麪粉上鍋蒸好晾涼,加上父親買來的白糖、青紅絲、、冰糖,再加上自家產的芝麻、核桃仁等攪拌均勻,一大盆甜絲絲、香噴噴、五顏六色的餡料便讓姊妹們垂涎三尺,圍着案板團團轉。

父親楸好?子,喊來母親、大姐、二姐幫忙團餡,三姐、哥哥和我負責包皮,最後經父親查驗後合格後放入模具中按平,壓實,模子往下一磕,一個油皮月餅就做好了。小弟們經受不住乒乒乓乓、此起彼伏的扣模具的聲音誘惑,也來跑前跑後的湊熱鬧,小臉上不是蹭着麪粉,就是餡料,整得跟一隻小花貓似得,惹得家人笑作一團。

等到月餅在鐵鍋上烙得金燦燦,香噴噴,姐妹們手中捧着、攥着自己用汗水換來的勞動果實,口水嘩嘩亂流,卻不忍下口。等到父親敬神、祭竈之後,歡呼雀躍的姊們才能分而食之。

那時候甜點是至高無上的美味,不是逢年過節,很少有機會能夠奢侈一回。就是用料有時候也不一定那麼嚴格,多一樣、少一點也無所謂,完全不影響皓月對空而食的那份虔誠和甜蜜。月是故鄉明,餅是家鄉甜,離家時間越長,這種思念就更加濃烈。

時過境遷,會爲我們親手製作美味的老父親已然仙逝,姊們們各自成家,各奔前程,童年時的那份濃情已成爲記憶中的彩虹。睹物思人,不免幾多感傷,幾多淚流。

如今,月餅品種繁多,琳琅滿目,包裝精美,讓人目不暇接什麼甜鹹口味、水果、蓮蓉、蛋黃、鮑翅、燕窩應有盡有,那種天人合一的淡泊和恬靜就一去不復返了。

今夜月朗星稀,一位孤獨的老人在桂樹下的守候,是否有了月圓的味道。

月圓餅甜甜散文欣賞 篇2

離中秋還有整整半個月,哥未過門的兒媳婦就快遞來了月餅。哥很得意,打電話告訴最小的妹妹,兒子給他的節日費也已經打到卡上了,哥準備第二天去縣城,順便給妹妹帶兩個月餅,要妹夫八點前在離家兩三百米處的拐角等他。妹妹要哥自己吃,妹夫上晚班,白天要補覺,妹妹還告訴哥:“我們都不太愛吃月餅。再說,單位也快發月餅了。”哥執意要給,說是姐姐、三弟和你,一家兩個。

妹妹知道是哥的一番心意,勉強答應。上班匆忙忘了跟老公講,直到哥哥打來電話,說自己已經搭上了車,妹妹才匆匆給老公電話,老公說他正在炒菜,忙不贏,要哥哥留着自己吃算了。妹妹對妹夫說:“你去拿一下吧,你不要,他會以爲你嫌少了。哥哥病着,掙不了錢,卻總想做人情。雖然只是兩個月餅,你收了,以後你給他什麼他也會心安一些。反正路上還有一段時間,你炒完菜就去吧。”說服了妹夫,妹妹鬆了口氣。剛好領導路過,領導不悅:“上班好像有事做嗷,莫一天只曉得打電話!”

下午三點,哥又打來電話,要妹夫在拐角等。當時,感覺忽冷忽熱的妹妹因爲頭暈正把手臂當枕頭伏在桌子上,迷迷糊糊撥通妹夫的電話:“你去拐角拿月餅咯。”

“我不去!上午我等了好久,纔等到那輛車來。,可車停都沒停一下。兩個月餅他不曉得自己吃啊?”

“我昨天就叫他自己吃,他……”

“你不曉得講我沒在家啊?外面太陽這麼大,我一晚上沒睡,誰願意爲了兩個月餅去路邊等?”

妹妹掛了電話,又打給哥,告訴哥妹夫的電話沒人接,可能妹夫有事出去了。哥說,“那我放到你嫂子家好不好?你下班了帶回去。”

“不要,你自己吃!你下了車,等下司機不等你怎麼辦?你又不肯到我家睡……”話沒說完,車間涌出一股人流,熙熙攘攘,幾個員工還高聲罵:“神經病,要我們洗手,這麼多人就一個消毒桶怎麼洗?”

“什麼時候只有一個桶?這不是嗎?”妹妹從洗手檯下拖出另一個桶大聲回敬:“有的人就是煩,就算只有一個桶,這裏這麼多洗手盆和消毒盆,就算只放一個消毒桶,也不會死人吧?人家剛剛落座,屁股挨凳不到幾分鐘,你們就吵。我又不是鐵打的!跟你們一樣,我也是人!”

月圓餅甜甜散文欣賞 篇3

提起母親的月餅,我的記憶就拉開了閘門。

那時我很小,嘴太饞,見什麼好吃的,都要自己先吃多吃。母親最瞭解我的這點壞毛病,每次有好吃的都給我讓。因此,我心裏最愛母親。

有一年,大概就是八月的一天吧。我出去到村上玩。正玩着,來了一個小夥伴,他手上拿着一塊圓圓的餅子吃,看起來吃得特別香甜。

我就問:“你吃的什麼呀?”

他有點不屑地說:“月餅呀!你沒吃過?”

聽了他的話,我心裏酸酸的,不好意思地低下頭,吱唔了一聲,連我自己都沒聽清。

我又問:“月餅好吃嗎?”

他揚了揚頭,得意地說:“當然好吃了!”

說心裏話,我真的還沒有吃過月餅,就是連見也沒見過。可同樣都是一個村子的孩子,他吃月餅,我爲什麼就吃不到月餅呢?我心裏一直想着這個問題。

回到家,我就問媽媽,媽媽說,我們家窮,吃不上月餅。吃月餅那是有錢人家的事。

聽了媽媽的話,我心裏難過極了,淚差點都要流出來。

媽媽看着我的樣子,心疼地安慰我,彆着急,媽媽給你做月餅吃。說着,媽媽就走進了廚房。

好像變戲法似的,一小時後,母親走出廚房,手裏端着一盤月餅。那月餅還冒着絲絲熱氣,那熱氣直往我鼻子裏鑽,我聞到了一股香味,一股從來沒有聞到的香味。於是,我的饞勁又來了,口水已經收不住了。

我高興地問母親,這是您做的?

母親點了點頭。

我問母親是怎麼做出來的。母親就說,她用面和着油,再加進糖呀芝麻呀什麼的,就做成了。說着,母親就拿起一個月餅遞給我,我接過那月餅,張嘴就咬,咬下一豁子,在嘴裏帶勁嚼着,越嚼越香甜,越嚼越愛吃。

啊,母親的月餅是多麼好吃呀!

正在我吃得香甜的時候,母親問我,你知道什麼時候吃月餅嗎?我搖了搖頭。母親告訴我,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這天的夜裏吃月餅。我又問,那爲什麼要吃月餅呢?母親說,吃月餅象徵着團團圓圓。

聽了母親的話,我的眼前亮了。因爲我不但吃到了母親的月餅,還從母親那兒學到了不少知識。

我看着母親,覺得母親是多麼偉大啊!

我想,我們家雖窮,卻有母親一雙巧手。有了這雙巧手,就會勤勞致富。

多少年過去了,我們家果然富了。如今,我也長大了。而且出外工作了。每當到了八月十五中秋節,我都要回到自己的家,帶上我買的各色月餅,看望我的老母親。在與母親及家人團聚的時候,我總想起過去那一幕,那難忘的一幕呀!

月圓餅甜甜散文欣賞 篇4

每逢佳節陪思親!在中國的傳統習俗中,滿年四季,有許多個節日值得人們期盼和嚮往。而在我的記憶深處,和我最有情結的節日要算中秋佳節了。

也許,這大抵和我的生日密切相關,我是農曆8月18的生日。因此,小時候,我總是盼望過中秋,除了能在中秋夜裏品嚐到美味的月餅外。在我生日那天,饞嘴的我還能吃到兩隻荷包蛋和家人中秋節自己捨不得吃的那份月餅,而專門饋贈給我做生日禮物!

上世紀80年代,在那缺穿少吃的堅難歲月裏,若是能在中秋節吃上一回美味的月餅,那是件相當奢侈的事情。而農村又流行禮尚往來!每逢過節,對於孩子們來說,那是最開心不過了——因爲過節,纔有好吃好喝;而對於大人來說,卻熬煎的焦頭爛額。從牙縫裏省出一點錢來爲老人們買月餅送節。

那時的月餅不像現今超市裏賣的這樣包裝精緻琳琅滿目。而是用草紙八個包成一包,面上蓋張油印紅紙,用紙繩從四邊對稱綁起來,這就可以送人了。包月餅的紙上時常被浸的油潤潤的,饞的我們直流口水,卻只有看的份。時不時的趁大人不備,用指頭在那浸了油的紙上蹭一下,然後把手指塞在嘴裏使勁吮……

由於生活拮据,除了掏錢買月餅送入外,自己從來沒有享用的份。因此,每到中秋節這天,我們見大人沒給我們買月餅,就死纏爛打哭哭啼啼。母親就只好無奈而愧疚地對我們說:“好娃哩,外邊賣的月餅還不是用麪粉做的,那只是象徵生活團團圓圓罷了。媽給你們做月餅,媽做的月餅又大又圓,比給你外婆和你奶奶買的還要好吃……”我知道,母親所說的月餅,就是自己烙的糖饃。儘管我們心裏很不樂意,可對於平日裏啃苞谷饃的我們來說。能在中秋節吃上一頓白麪烙的糖饃已經算是夠奢侈的了。

在那還沒有電燈的年月,夜晚不像現今這樣燈火闌珊,尤其鄉下,夜是那麼的深沉而寂靜。中秋夜,月光像水銀一般頃瀉在大地上,村莊和山巒顯得清晰而影影綽綽。惟獨屋子裏,四處漆黑,照明的工具便是煤油燈。而母親爲了使我們能吃上月餅,只好繫了圍裙,在煤油燈微弱的火光下爲我們做“月餅”。

在煤油燈燈焰的跳躍下,母親瘦弱的身軀映在牆上,顯得高大而魁梧;那張親切的臉龐更是無比的慈祥可愛。她從揉麪到制餡,再到擀皮入鍋,每一個環節都一絲不苟,謹慎入微!

爲了能快一點吃到“月餅”。我和家人就都搶着幫忙燒火。只見母親右手拿着鍋鏟,佝僂着腰站在竈臺前,不時的叮囑我們:“火小一點,火小一點,小心烙糊了。”並不時的用鍋鏟在鍋裏來回翻動,時而雙手齊下,動作是那樣的迅速嫺熟——猛然間將餅在鍋裏翻個跟頭,接着便將沒有執鍋鏟的左手趕緊縮回來,“撲撲”的向左手吹氣。頓時,屋子裏便到處瀰漫着烙餅的香氣,那誘人的味兒直朝人鼻孔裏鑽。我和妹妹吃餅心切,輪換着邊給鍋洞裏狠命的添材,邊使勁拉着風箱;不時的圍着鍋臺轉圈圈!眼巴巴地瞅着鍋裏直吞口水。不等出鍋,我就迫不急待地拿起一個餅,燙的我把餅抱在手裏來回搗騰!卻捨不得放手,歪着腦袋閉了雙眼,遞到嘴邊狠狠咬一大口,糖包裏融化的糖稀便燙的我張大嘴巴“哇哇”叫……

小時候中秋節吃糖包燙嘴的事雖然過去許多年了,可如今我還依然記憶猶新。不過,母親做“月餅”用的餡料卻頗有滋味,把核桃仁、花生米和芝麻依次在鍋中用微火炕酥,然後用菜刀在案板上鍘碎,加入適量炒香的麪粉和砂糖(紅糖或白糖冰糖均可)拌勻。即成了香甜可口的餡料。

母親烙的“月餅”油滋滋金燦燦的,雖然外形沒有外邊賣的月餅那樣賞心悅目,可吃起來卻別有一番滋味。因爲包有自家田裏土生土長的核桃、花生和芝麻,嚼在嘴裏油而不膩甘酥醇香,回味悠長。

時至今日,家裏再不爲買不起月餅而犯愁。每逢中秋,長期爲生計奔波在外的我們,總忘不了買幾盒不同餡料精緻新穎的月餅寄回家,以表孝心。但電話那頭,總是傳來母親的抱怨聲:“你們以後就別再花冤枉錢了,我在家裏有吃有喝的,中秋節我們不僅買了月餅,而且還自己烙了月餅。你買的那月餅只是包裝好看,但吃起來一點也不合我們味口,不僅太膩而且粘牙,吃在嘴裏如同嚼蠟。我看呀,還是我自己做的合味口……”我靜靜地聆聽着老人的嘮叨,只好默默無語!我知道,每過中秋,母親都會烙糖饃的,在母親心裏,過中秋烙糖饃已成了一種習慣。正像她說的,象徵團團圓圓。可是,我們做兒女的,自有自己表達孝心的方式,就像她們當年孝敬自己的老人一樣,儘管自己生活過的捉襟見肘,可還不忘給老人們送節。但要是讓母親知道那是我用了幾百元血汗錢買的月餅,節儉的老人家一定會心疼好一陣子!

獨在異鄉爲異客,我已習慣了漂泊在外居無定所的日子。每每我過生日,再沒有像小時候那樣,會意外得到外婆或奶奶自己捨不得吃而饋贈給我的月餅做生日禮物。可我還是不忘自己買盒月餅,重拾童年的記憶,但卻再也找不回當年的那份夢縈!

月圓餅甜甜散文欣賞 篇5

去年中秋,母親尚還在,雖然病重還在康復中,不能像往年一樣給我烤手工做的中秋月餅,但有大哥送來自己家做的,伴着熟悉的手工月餅燻烤味道和母親對大哥的唸叨,就這樣陪着母親,也算過了一個圓滿的中秋。

童年的中秋,在記憶深處有着很深的印象,因爲地處晉南,每逢中秋來臨,這邊風俗家家戶戶都要做手工月餅。做月餅前,先做些各式各樣的餡,中秋正值秋季豐收,農家院裏什麼也不缺,花生、芝麻、棗、核桃等等一些農作物,十分地道的正宗五仁,再絆上白糖或者紅糖,就成了令人饞眼欲滴香噴噴的月餅餡兒了。做好了餡兒,再舀些面,面里加些剁碎的花椒葉,再澆些許農村純壓榨的棉籽或者葵花油,和好面,就可以包月餅了,包好月餅,往木質月餅模子裏一套,用手壓平,然後使勁往案板上一扣,一個月餅形狀隨之就蹦了出來,中國的雕刻工藝歷史悠久,工藝深厚,印象中月餅模具裏雕刻的有彩雲追月、牧丹花開、亭臺樓閣,還有老頭、老太太、小娃娃等各種樣式,扣出來的月餅圖案栩栩如生、精緻漂亮,看上去非常生動,月餅已經融入了文化。最後一道工序,是將包好扣出形狀的月餅放到鐵鍋裏,然後在爐子上烤熟。剛烤出來的月餅香甜酥軟,一般烤好的月餅都會放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再吃,略爲變硬了些,但此時花椒味已經沉澱出來,吃起來味道獨特,依然油酥香甜。童年手工烤月餅的味道一直伴隨到近幾年,從小到大,每年母親不管多忙,都要親自做上幾鍋烤月餅,讓我一直吃到中秋節過完後的八月底。小時候早上上學,隨手往書包裏帶幾個,邊往學校走,邊拿着月餅一口一口的吃,母愛的香甜嚼滿了一路。

現在,兒子已經開始記事了,但他或許有可能不會知道手工烤月餅,不會有我兒時的那種期待和希翼的興奮心情,隨着生活條件的提高,也可能不會經過那樣手工烤月餅的童年,媳婦最起碼是不會費盡心思的去做那種手工烤月餅。現在各式各樣的機制月餅和包裝精美的禮品月餅,已經漸漸的把手工烤月餅給替代了,不管是蘇式、廣式、徽式,還是鮑魚等各式形形色色的月餅,都替代不了我童年兒時記憶中母親的手工火烤月餅,既使現在個大味美的鄉寧手工烤月餅上市,也依然替代不了兒時母親給我做的烤月餅那麼香甜油酥,這種味道是淳樸濃厚的母愛。

然而沒想到,去年中秋竟是母親和我在一起度過的最後一箇中秋節,今年春天,母親因糖尿併發症惡化,匆匆過世,留給了我無盡的痛心和懷念,直到現在,半年快過去了,我內心深處依然走不出這個陰影,不敢面對母親的慈容照片,不敢見到母親的生前遺物,不敢有絲毫關於母親的記憶念頭,只要有一點點,都會讓我熱淚盈眶,這種自然由衷的感情流露,不像演員們拍戲需要催淚時刻意的矯揉造作,唯有每當想起至愛離世的母親,纔會如此的讓我瞬間動情落淚,這是血濃與水的真情所在。

往年的中秋之前,早早的就可以吃到母親的手工烤月餅,只有品嚐了這種味道,中秋才感覺過的圓滿。如今,又是一年中秋,萬家燈火團圓之時,內心深處倍感失落,緣於母親的去世,更緣於再也吃不到母親親手做的手工烤月餅,這種記憶深處的味道,只能變成了懷念。親朋好友的手工火烤月餅,雖然工藝做法和母親的一致,甚至更加好吃可口,但終究打不開我內心的那種情結,我是吃着母親的手工烤月餅長大的,手工月餅伴隨了我成長,豐富了我童年,記載了母親的勤儉和關愛,成爲了我個人記憶深處的專利,不是誰的手工月餅就可以輕易所能替代的。

月圓餅甜甜散文欣賞 篇6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來了,外頭車水馬龍,氛圍活躍,人的心也跟着躁動。

節前的頭一天交接班的時候,反班師傅朱正賢高高興興地捧着蘋果與月餅向我道:“付師傅,車隊發的,一樣拿兩個去。”

我樂呵呵地接過了中秋的佳品,隨手將它們放在了車裏。調度室裏黃南平卻與我聊起了家常,“你去向塘的老家啵?”

我看着老鄉的他,“去呀,但少之又少。”

“家總得回,我每次都是坐公交176到向塘,然後打車回去,與家人吃個飯說說話,晚上又折回。”

“哎,時間不允許。”

“擠啊……”

在他近乎埋怨的眼神下,我有些慚愧,真的是許久沒有去鄉下的老家了,就連上次母親的生日也錯過了。不過,今日線路上擁堵得厲害,我一連兩班六個多小時沒有下車,包括去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好不容易捱到下班,時間已經來到了晚上九點,我顯得飢腸轆轆,平時都是在班與班的間隙,即五半點左右進餐的。

這時,我想起了發的月餅。我將月餅的外包裝一撕,然後狼吞虎嚥了起來。過後,我將另一個遞給了一同回家的外甥科升。

“舅,什麼牌的,啥味道?”

“應該是‘滕王閣’的吧。”我頓了一下,並下意識地回味了一下剛纔的味道,思索着,“應該是花生味的吧。”

科升抿嘴一笑,看起了月餅。我則騎着電動車往位於桃花南路的小區朝陽天成趕。翌日,我們一家三口與科升回鄉下老家過節。父親看着滿屋子的兒孫,說話的分貝都高了幾分。母親則輕描淡寫地埋怨了我,“你看看這滿路上的人,都是帶一對來家的,你呢,就一個。”我傻笑了,並沒有作答。

晚上,我們又馬不停蹄地回了南昌。我顯得疲憊,一屁股坐在了沙發椅上。妻子在整理從鄉下帶回來的新鮮蔬菜。女兒小方語則拿着一個月餅正獨自品嚐。

我奇怪地問:“方語,哪來的月餅?”

“奶奶給的,說是要賞月吃的,可今天下雨,天上沒有月亮。”

看着小方語手上的月餅,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昨天我吃的那個月餅,以及與科升的對話,醒悟道:“這餅味,是家的味道,公交的味道!”

月圓餅甜甜散文欣賞 篇7

秋風吹落第一片樹葉,這個季節特有的蒼涼與清冷便開始一點點地彌散……秋天總是讓人有些悵然,但其中有一個日子卻是例外,那便是中秋節。

中秋,是團圓,是歡笑;是晴天裏的陽光暖暖,是夜幕下的明月柔柔。

說起中秋,就不得不提月餅。小時候常吃的提漿月餅,硬硬的皮兒,乾乾的餡兒,甜得齁人,怎麼也無法當作美食來享用,所以一般都喜歡吃那種豐鎮月餅。

記得上大學時,同桌的家裏每年中秋都會做很多這種月餅,放在一個罈子裏,同時加一些水果進去,密封起來,能保存好長的時間。以至於中秋過後的一兩個月裏,每次回家她都會帶一兩個回來,一個月餅要用小刀精準地切成八塊,全宿舍的人同享。由於存放了一段的時間,水果的清香滲透到月餅中,淡化了月餅原有的甜膩,吃在嘴裏油潤酥鬆,清甜可口。好長時間以來,我一直都認爲那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月餅。

同桌的家就在呼市,偶爾我們也會去家裏蹭頓飯。她的父母和藹可親,對我們總是熱情有加。只是幾年前,父親卻不幸因病早早地離世了。記得那時收到同桌的短信:“我再也握不到他那雙溫暖的大手了。”只有簡短的一句話,即使遠隔千里,依然能感受得到她那種痛徹心底的悲傷。站在晴日暖陽裏,我不禁潸然淚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總是一件讓人感傷而愧疚的事……那麼,就請珍惜眼前的人和事吧,不論是親人還是朋友,不論是歡喜還是悲傷,無論怎麼的體驗,一旦逝去,都將是我們永遠再也無法企及的幸福。

大學時宿舍裏八個人,竟有五個是呼市的。一到節假日,衆姐妹早早地收拾妥當,嫋嫋而散,回家團聚去了。大四那年的中秋,宿舍裏走得只剩下我和阿華了。關了燈,坐在窗臺上賞月,誰也懶得說話,因爲想家,因爲還看不到的那個畢業後的將來,就那麼默默地坐着,有些無聊,也有些落寞……

後來,有男生搬了凳子在我們樓下的空地上彈琴唱歌,一曲接一曲的,女生們開始趴在窗戶上點歌,笑聲、喊聲不斷,興致滿滿。慢慢地,我和阿華也被感染了,衝樓下大喊大叫,敲着飯盆喝彩。那情景,至今記得。興奮,還有一些淒涼……

中秋過了如許多,月餅卻是我最不愛吃的點心。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親手去做,可怎奈羣裏做月餅的氛圍實在是太濃了,提前一個月,就開始討論上了。終究忍不住,也想動手一試。這才知道,原來月餅除了提漿,還有很多好吃的品種呢。皮薄餡滿的廣式月餅,皮層酥脆的蘇式月餅,還有這款晶瑩剔透的冰皮月餅……

哪種都想試試,不小心就做得多了,老媽那一個勁兒地打電話求我別做了,女兒也因爲多吃了兩塊,積食發燒,真是罪過呀!

明天就是中秋了。獨坐桌前,想起了從前的點滴。

晴空瀲日終需好,冷雨秋風兀自寒。獨坐細數流光轉,悵然無語試新茶。

月圓餅甜甜散文欣賞 篇8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在這天,人們坐在月亮下賞月、吃月餅。“每逢佳節陪思親”這句幾乎人人都會背誦的詩句,真正有其切身感受的完全不一樣,有深有淺。對於我們駐外使館工作的外交人員來說,感受極爲深刻,尤其是夫人沒有隨行的外交人員感受更真切,更動情。我在駐外使館前前後後工作過近十五年頭,我夫人沒有隨行。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使館裏除了大使、參贊外,其它人員一律不能讓夫人隨行,八十年代後,隨着我國逐步改革開放,外交部對使館的一些規定也逐步有了改變,首先允許所有外交官可以讓夫人隨行,然後擴大到使館所有人員可帶夫人。我夫人由於工作上離不開和照顧家中老人孩子的需要,一直沒有和我隨行,僅是短期的赴館探親,所以我們兩人長期處於夫妻兩地分居的狀態。每當過年過節,更激起我想念我愛人和孩子,由此我不是盼過節,而是怕過節。中秋節是個團圓節,我卻一個又一箇中秋節遠離家人獨自寂寞而過。我獨自仰望夜空,看着圓月如明鏡高懸時,想起了那首“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詩句。雖然沒有“獨在異鄉爲異客”的離愁,但也有“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思念情,思念着我的愛人和孩子,並深知我的愛人和孩子也在望着月亮,思念着遠在他鄉的我,真是“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這時,我常常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句話來安慰自己。有一段時間,我記得很清楚,當時著名歌唱家董文華唱了一支“十五的月亮”,簡直是令我們醉了,無論在房間或是汽車裏都播放這支歌曲的錄音帶,百聽不厭: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鄉、照在邊關,寧靜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軍功章呵、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字字句句唱出了我們的心裏話,唱出了我和愛人的心裏寫照,非常令人動情。

中秋佳節離不開月餅,如今說起吃月餅,對每個人來說都不足爲奇。每逢中秋時節,各種風味的月餅早已紛紛上市,琳琅滿目,任人選購。但對我們駐外使館的人員來說,要吃到國內的月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愛人知道我愛吃甜品,愛吃月餅,每到中秋節家中擺滿着各色各樣月餅時,她格外惦記與思念我,心想着我若是在家該多好,這些月餅就有人吃了,我愛人想到這些,她就設法給我捎月餅,她到東到西打聽,有沒有哪個軍貿軍援公司的專家團組去我駐外的國家?每當得知有專家團組去我那裏時,她就利用下班並安排好孩子休息後,給我寫信,甚至一直寫到深夜。第二天抽空把月餅和信送到某專家團組,請他們捎給我。每當她辦成後,心裏非常高興,覺得完成了一件重要大事似的,心裏一塊石頭落了地。專家團組都知道她的用心,欣然地接受,不怕麻煩送到我處。我收到後,心裏也特別高興,打開後給同事們送一點後,其餘留着自己慢慢吃,有時捨不得吃,一放放壞了,很心疼。愛人捎來的月餅都是名牌月餅,很好吃,很甜,但更甜的是心裏甜,這月餅是我愛人的對我的思念,對我的情意,塊塊月餅溫暖着我的心。

光陰荏苒,一個又一箇中秋匆匆而過,一個又一箇中秋又如期而至,歲月讓我一次次的翻開記憶的辭典,查找着逝去的光陰。還有幾天又要過中秋了,目前各色各樣的月餅已上市,孩子們已給我送來不少,一到中秋吃月餅,往往會激起我回憶在駐外使館過中秋的情景,回味我愛人給我送來的月餅,我的心情總有着一種無法彌補的遺憾,因駐外工作的重任犧牲了青春的無奈,激起心中陣陣的酸楚。在駐外使館的環境裏,你才能真正體會到愛人託人捎來的月餅比什麼多甜,回味無窮,真正體會夫妻之間在遠隔萬里的那種思念之情。現在我們非常懂得珍惜和滿足,互敬互愛,互相關心身體的健康,設法過好每一天,確保我們老年生活幸福,但願我們相伴到永久。

月圓餅甜甜散文欣賞 篇9

又快到中秋節了,大大小小的商場食品櫃上又陸陸續續地佈滿了月餅。看着那些五花八門、形形色色或普通、或華麗的月餅,總會勾起一些深刻在腦海裏的幾個有關它的記憶片段。

小時候生活在一個清貧的時期,最喜歡過年過節。過年,不僅可以吃好的,還可以穿新衣服,放鞭炮;過節,雖不及過年那麼熱鬧,可也有讓人期盼的。二月二吃卡花,清明節給烈士掃墓帶上兩個煮雞蛋,端午吃糉子,八月十五是除春節外的又一個大節,大人們要喝喝酒,孩子們則早已垂涎着那圓圓的月餅了。不過,那時可沒有現在這麼多的商店,也沒有現在這麼多的花色品種。

我小時候跟姥姥住。快到中秋節時,姥姥把積攢下的錢和糧票用小手絹包好,揣在對襟衫裏。出門的時候,照例要洗洗臉,沾着水將頭髮梳得光光的,換上外出穿的乾淨衣褲和鞋襪,就連扎腿的綁帶也要換呢。從衚衕出來,在三岔路口邊就有一個賣菸酒糖茶的小鋪,叫什麼名字、哪家商店開的記不得了,因它開在一個不大的木板房裏,我們就叫它小板房。不過姥姥並不在那裏買,因爲小鋪的一男一女兩個售貨員都有一個毛病,雖然和周圍的居民都很熟了,但只要是用秤稱的東西還是要給你少一點兒,因此常和顧客發生爭吵。姥姥是個仔細人,買回來的東西都要稱一稱,自然也有短斤少兩的時候,便再也不進那個小鋪了,寧可踮着一雙小腳走出兩裏地到“大”商店,這裏的東西全,買着也放心。其實大商店裏也只有棗泥、豆沙、青紅絲這幾種餡的,高檔的就是酥皮月餅了。姥姥愛吃酥皮和青紅絲的,便每樣買一斤。

那時候,從來沒有痛痛快快地吃頓月餅。姥姥總是講,好東西不能一下子吃完,要細水長流。所以,買回的月餅都是分着吃,每次一人只分半個,由姥姥掌管。這樣,兩斤月餅節前節後能吃兩個多星期。姥姥還講了一個關於月餅的故事,就是朱元璋以月餅裏面夾字條的方式傳遞消息,在八月十五起事的傳說。我呢,則一邊聽着故事一邊想,要是能一頓吃個夠該多好啊。這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情景。

有了吃月餅的決定權是在工作以後。下鄉後第二年中秋節來的時候,我在村子裏的供銷社代銷點兒買了兩斤。這是在農村過的第一個中秋節。八月十五這天,我在場院打場,晚上收工回來就快九點了,其他夥伴還沒回來,宿舍裏只有我一個人。這時,月亮已經升了起來,就懸在窗前,我把昏黃的小油燈吹滅,讓月光照進來,潔白的月光照在牀前,灑滿了一地。我靜靜地坐在那裏,有點兒想家,忽然想起了李白的《靜夜思》,此情此景不就是他詩中所描繪的嗎?這樣想了一陣子,拿出月餅,美美地吃了兩個。其實這月餅真的不怎麼樣,就像地瓜面做的,又黑又硬,可在異地他鄉,在繁重的勞作了一天半宿以後,能吃上它,已經感覺很香甜了。

第二天上山幹活兒,休息的時候說起昨晚過節,隊裏的成義嫂子說,她家今年買了一斤月餅,昨晚都吃了。成義兩口子都在隊裏幹活。他們有四個孩子,三個女兒和一個小兒子。成義是長子,父母跟他過。他的父親七十多歲了,身體很好,濃眉大眼,四方臉,一臉的絡腮鬍子,腰板挺直,也在隊裏幹活,非常和藹的一個老人。成義的母親是一個慈祥的老太太,有時在街上坐着,看到我們知青總是熱情地打招呼,慢聲細語的,就像我們是她的孩子。隊裏有個年紀和成義相仿的社員說,我說說你們家這一斤月餅是怎麼吃的。你那寶貝兒子自己吃一個,孩子的爺爺奶奶一人一個,三個女兒吃一個,你們兩口子沒吃。成義只是笑笑,成義嫂子說,你沒全說對,我吃了一小綹,嚐嚐什麼味兒就行了唄。

我聽了心裏很是酸楚。我們村在方圓幾十裏是富村,一個整勞力一天掙十工分,每個工分一毛錢,一天就是一元錢,一個月就是三十元。這在當時是很多的了。那時一個城裏的二級工一月也就是三十元的工資。像這樣的村子,一家八口人,過箇中秋節只買了四個月餅,那些一個工分只有一二分錢的村子又會是怎樣個情景呢?我忽然爲自己一個人獨享兩斤感到有些不好意思起來,剩下的就沒再吃,用來招待到我們知青點來玩兒的小孩子了,我們知青組其他人也全都這樣做了。這是一九七六年。

一九九三年我在一傢俬營房地產公司工作。老闆是四川人,轉業幹部,八八年闖海南,開過飯店、建材商場,也建了一棟民宅,都不成功。據他自己講,最困難的時候,口袋裏只有一毛錢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海南房地產熱,他在金融界朋友的大力支持下炒樓花,發了,便不再幹其它事了,一門心思搞房地產,已在南方好幾個城市投資開發了項目。九三年在西北某城市拿了個二百畝地的項目,正式進軍北方。

這年的中秋節,作爲企業自然是照例要進行公關活動,特別是項目剛剛開始,要打點的地方太多了,列了一個清單,足足有一百號人呢,每人按兩千元的標準置辦禮品。月餅自不待說,中秋節嘛,它是主打禮品,每人四合高檔月餅,都是鐵盒包裝的,那盒子非常精緻;再配上一些輔助禮品,老闆是四川人,便購買了一些四川特產,主要有一竹籃四川臘肉,號稱專門從家鄉帶來的,以示情意之重。節前,公司上上下下爲此忙活了好幾天。

當然,公司內部也要進行親情公關。八月十五的晚上,公司全體員工聚餐,每人還發了一盒價值一百元的月餅。這一盒月餅其實就是一斤,四個。那晚,我喝了挺多的酒,也吃了月餅。這盒月餅有蛋黃餡的,有肉餡的。我還是第一次吃這麼高檔的月餅。可是,不知怎的,我卻沒有找到中秋節的感覺。

自此之後,我很少再買月餅了。每到中秋節,要麼單位發,要麼親戚朋友間相互饋送,不需要自己再掏錢了。現在,月餅的花色品種越來越多,檔次越來越高,包裝越來越精美,用途也莫名其妙地越來越廣,那小小的月餅似乎已不僅僅是中秋賞月之用,而是負載了更多……

月圓餅甜甜散文欣賞 篇10

我童年時的月餅都是奶奶親手做的。

奶奶把月餅做成圓團的時候,媽媽就吩咐我去鄰居借勺,我去東鄰問,東鄰說在西家,去了西家找,西家說在前街,到了前街一打聽,說后街剛拿走,總算到了后街,找到了用家,幾個和我大小的小夥伴早已在那裏守候,大家分別談了自己家月餅製作的情況,我說我家已經做好了,就等勺子了。幾個小夥伴便拿了月餅勺,先去我家。

每年八月十五前的幾天,最忙的就是月餅勺。村子裏有戶人家,用一塊又黑又亮的木頭疙瘩,在上面剢了一個花勺,外觀很醜,裏面有看不懂的花紋,村裏人叫它“月餅勺”。一村人都是用這個勺子給自己家的月餅整形,美容的。

到了我家,奶奶早已等不及了,已經燒好了一鍋沒有花的月餅。媽媽見勺子來了,高興地接過勺子,在裏面擦了油,把圓團月餅放進勺裏用手一按,倒出來就是花好月圓,花枝招展紋理清新的月餅了。再也不是普通的麪糰了。奶奶把燒熟的月餅給我的小夥伴們分吃。妹妹哭着不吃,她要吃帶花的月餅。我和小夥伴們在一起,等我家的月餅都穿上花衣,再給夥伴他家的月餅做美容,也品嚐夥伴們家裏的月餅。吃了同一個勺子裏不同的月餅,有杏仁的,核桃仁的,蓮子的,棗泥的,芝麻的,豆麪的,地瓜的,各種不同味道的月餅,都是村裏人自己設法制作出來的',用的都是那個月餅勺子。沒有合格證,沒有說明書,沒有專利權,更沒有衛生標準和製作規程。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那味道怎麼就那麼香甜,那麼回味無窮。讓人一直想着,想着!

月圓餅甜甜散文欣賞 篇11

又值橙黃橘綠時,又是丹桂飄香季。此時,蟹肥菊瘦;此刻,物豐景美。中秋節和着款款金風,如約而至。

過中秋,吃月餅,不知是從何年何月開始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中秋的月是圓的,中秋的月餅也是圓的。這圓,代表着家人的團圓,諸事的圓滿。

孩提時代,每過中秋,父母就會買上幾斤月餅,或是五仁的,或是豆沙的,或是棗泥。但他們自己是捨不得吃的,首先要孝敬長輩,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送去。那時往往是給姥姥家二斤或四斤,她不會留完,只收一半,另一半,退給我們,給爺爺一斤或二斤,是不用退的。退回的月餅,我們小孩子纔有機會吃。而爸爸媽媽依然很少吃,他們總是說:“我不喜歡吃,你吃吧。”那時自己還信以爲真了,以爲爸爸媽媽就喜歡吃饅頭,不喜歡吃月餅。於是少不得把所有剩餘的月餅一一吃了。

那時的月餅可真甜呀!五仁月餅裏面有冰糖、陳皮做成的青紅絲、花生米、瓜子等,豆沙和棗泥的就不用解釋了,一看名字就知是用豆沙餡或棗泥餡做成的。無論是什麼樣的,多半都出自小作坊裏,用那個時代特有的土褐色的包裝紙包裹着,外面還貼有一張印有各色花樣的紅紙,算是廣告了。包裹雖然簡單,月餅卻是真的好吃,各有各有味道,五仁的有花生仁和瓜子仁的香和冰糖的甜,豆沙的有豆香,棗泥的有棗香,而且還能依稀看到棗紅色的皮,無論什麼樣的月餅,都有一股綿綿的甜味,從嘴裏一直甜到心坎上。

記不得從何時起,月餅的種類多了起來,什麼鳳梨味的、草莓味的、哈密瓜味的、彌猴桃味的……味道多得不勝枚舉,彷彿這世間有的果品,都能做成相應味道的月餅。月餅的包裝也漸漸花樣翻新層出不窮,先是換成了質地相對較硬的塑料袋,每四個裝一袋,接着又變成了每個月餅裝一個小袋子,每四個月餅再套上一個大大的盒子,而明明,那個華麗堂皇的盒子足可以裝上十斤月餅!月餅的價位也越來越高了,以前二元三元可以買四個,現在幾乎只能買不到半個。更要緊的是,那早年最常吃的五仁月餅、豆沙月餅和棗泥月餅幾乎在低價位(六元左右的)月餅中絕跡了,市場上幾乎所有月餅配料都會有這麼一種東西:東瓜蓉。似乎可以這麼理解,如果我們買了八斤(32個)月餅的話,至少得花192元錢,而如果拿這些錢去買東瓜的話,差不多可以買到將近200斤東瓜了……思來想去,我決定,今年中秋,不買東瓜月餅,直接買個大東瓜,坐在月下,看看東瓜,想想家……

玩笑歸玩笑,月餅還是要買的,可買什麼樣的,真糾結呀,味美的太貴,什麼鳳梨草莓之類的別人還煩呢!月餅呀月餅,你名叫月餅,但天仙嫦娥是不吃的,你生在地上,長在地上,什麼時候能接接地氣兒,讓平凡若吾輩的小老百姓願意吃,願意買呢!

行文至此,不由得又懷念起當年那些甜甜的月餅了……

月圓餅甜甜散文欣賞 篇12

不知何時,吃月餅成了每逢中秋佳節,親人團聚在一桌豐盛的家宴上的必備食品,更是和諧美滿的象徵。

因爲中國人是重情義的。自然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裏,都流入出對情對義的寫實或是抽象的表示。

中秋佳節不吃月餅,就等於沒過;換句話說,對於傳統節日的來說,一年到頭都有講究。每每正月初一,家家戶戶除舊迎新,吃年糕應該是頭等大事了;無論北方人用黃米,還是南方人用糯米來蒸的,裏面有紅棗,紅豆餡等,吃的是熱氣騰騰,黏黏有餘!

到了上元節,一顆顆白溜溜的元宵(湯圓),有桂花糖餡的等等,放在水糯米里面,在竹匾裏滾來滾去,非常好玩!待逛勻飽滿了,樣子就像一個個小雪球似得。等爐竈上大鍋裏的水燒沸,小傢伙們便撲騰撲騰的,集體沐浴去了。

可能是因爲天冷,大家都非常渴望聚的更緊密些吧!雖然此時外面仍然是寒風凌冽,可屋內卻是一番其樂融融!

隨着天氣漸漸變暖,大家的吃,一直在繼續着;到了端午節,另一種食品如期而至,糉子。

自然也少不了糯米,和寄託相思的紅棗,紅豆,等的加盟。用鮮綠清香的竹葉爲衣,把一份思念,一份追憶都結結實實的包在一起,入水煮出那番成熟,那份傳承!

其實舌尖上的佳節,無論文化還是時令,各具寓意,樣樣講究。以蒸,煮,燒,柔中帶剛,漸入佳境!

迎春年糕請入房,結伴元宵鬧花牀。

正是端午棕香飄,一盤團圓在仲秋。

月餅作爲一種方圓端正的佳節食品,在仲秋之時,被人們賦予了豐富多彩的奇幻想象,和對萬家團圓的深情寄託。

月桂秋意爽,逢節聚團圓。記得在小時候,大人們在節前用果仁,核仁,麻仁,杏仁,松子,加青絲玫瑰(青紅絲),蜜餞,冬瓜條,冰糖,如果有喜歡桂花糖的也可以加入,與熟糯米粉一起攪拌搗實,做成月餅餡料。

這餡料可謂考究,寓意深遠,接天地之靈氣,取四季之精華,春華秋實,冬瓜條自然代表着冬天,這些美食齊聚在方寸之中,給我們季節的味道。

接着用備好的麪皮,團一團,圓一圓的裹入其內,包好,放入桃木雕成的花模子裏,然後在烤盤上輕輕一扣,便做好了月餅坯;最後上烤爐炭火烘培,不久即成。

大人們忙活着,孩子們在一旁嬉戲期盼着;不管是誰,在仲秋之日都是喜悅的!大家吃着這童叟無欺,馥郁醇香,雅俗共賞的五仁月餅,自然細細咀嚼着那份幸福,品嚐着家人團聚的快樂。

我個人理解,這寓意月圓團圓的五仁月餅,其表方圓端正,內藏乾坤;青絲紅線可以看作陰陽之道;五仁融洽,水面中庸,且炭火鑄造;其凝五行之理,聚金秋之豐足矣。

自古仲秋團圓日,萬戶竈臺齊歡騰。

臨臺賞菊闔家酒,一輪皓月掛空中。

月圓餅甜甜散文欣賞 篇13

我最鍾情於家鄉的麻糖月餅,在兒時的記憶裏,每到中秋節,村裏的孩子們總會拿上各家自制的麻糖月餅,跑到街上比對着,炫耀着,你吃我的一口,我咬你的一口……一時間,麻糖月餅的香味便在小村子裏溢漫開來。

麻糖月餅的製作過程並不複雜。首先,把摻有花生油、香油、雞蛋的面和好,然後,把揪好的小麪糰裹上麻糖,放進木頭做的模具裏輕輕一壓,模具雕有金魚、元寶等精緻的圖案,壓出來的月餅非常精緻好看。壓好的月餅放進鍋裏,直至烙熟,麻糖月餅的製作便完成了。

有着別緻圖案的月餅一出鍋,那股香氣便會讓孩子們忍不住作出往嘴裏塞的舉動。但是,出鍋的月餅是不能馬上就吃的,一般都要供放一下才可以吃,據說這是爲了紀念嫦娥仙子,如果誰家沒有供放就開吃,通常就會被說成大不敬。

供放之後,小孩子就會歡呼着拿了麻糖月餅衝出家門,跑到街上……母親做的月餅要比別人家的漂亮一些。父親是木匠,每年都自己設計雕刻新的月餅模子,母親用的模子花樣總是比別人家的新,所以,我手裏的月餅自然就比其他孩子的漂亮。村裏的孩子羨慕之餘,便央求家人向母親借了模子回家再做。

一晃十幾年過去了,我大學畢業,遠離了家鄉。商店裏月餅的品種一年比一年多,老百姓的日子也一年比一年富裕,農村老家已經很少有人自己做月餅了,正當麻糖月餅就要淡出我記憶的時候,今年中秋節前夕,忽然收到父親寄來的包裹,打開一看,是一袋麻糖月餅,還有父親給我的一封信:你從小就愛吃麻糖月餅,這些麻糖月餅是你母親特意給你烙的……

迫不及待的拿過一個麻糖月餅塞進嘴裏,還是當年的味道,又香又脆又甜……兒子也咬了一口,皺着眉頭說:太硬了,不好吃!或許兒子說得對,麻糖月餅餡料不如城裏月餅精美,做工也不如城裏月餅講究,或許母親的麻糖月餅真的不如城裏月餅好吃,但城裏月餅無論如何也不會吃出那種最純粹、最質樸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