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冬日裏的溫情經典散文

冬日裏的溫情經典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6W 次

冬日裏的北方鄉村,冰天雪地,寒氣逼人,到處呈現出一片蕭瑟衰敗的景象。這時候,如果能夠坐在暖烘烘的熱炕上,悠閒地吃上一碗熱乎乎、黃澄澄、香噴噴的玉米麪饊飯,無疑是一種最愜意、最溫情的享受!

冬日裏的溫情經典散文

在我的家鄉,饊飯是人們冬日裏不可或缺的早餐。因其製作簡單,色鮮味美,且老少咸宜,營養豐富,因而備受人們的推崇和喜愛。

饊飯有兩種口味,一種是甜饊飯,另一種是酸饊飯。不論是甜的還是酸的,做起來都很簡單,整個程序就像鄉村人之間的關係一樣簡單純樸。先燒開足量的水,再放入事先洗淨切好的洋芋塊,接着在面盆裏取幾勺玉米麪,加少許涼水攪成糊狀,並均勻地倒入水中,然後右手執一雙長筷,在鍋裏不斷攪動,左手抓一把玉米麪,手指徐徐蠕動間,滑潤的麪粉沿指縫輕輕落進鍋裏。如此邊撒面邊攪動,待鍋裏的饊飯稀稠適中時,便停止撒面,改用木勺攪動。不一會兒,饊飯在鍋裏由土黃變成金黃,噗嗤噗嗤冒着氣泡,飄散出一陣陣撲鼻的香氣。隨着火勢減小,一鍋熱騰騰、金燦燦的饊飯就做好了。酸饊飯只是在倒麪糊之前,在開水中加入漿水、食鹽即可。相比之下,我更喜歡酸饊飯那種酸中帶甜的獨特味道。

每當雪花飄飛的清晨,對於忙碌了大半年的農人們來說,是最難得的休養生息的好時機。因此,人們總是賴在熱乎乎的被窩裏,很晚纔起來。起牀後,男人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掃雪,女人們則是爲一家人做早飯,而小孩們毫無疑問就是玩雪了。自家的院子裏、村裏的.打麥場,孩子們盡情地歡笑着、打鬧着、追逐着,堆雪人、打雪仗、溜滑滑……寂靜的村莊頓時變成了歡樂的海洋。孩子們只顧肆意地玩耍,不知道父親何時疊起了大地的白衫,也不知道屋頂上母親的炊煙何時升起又消散。不大一會兒,早起的大叔已經幹完活,端着熱氣騰騰的饊飯,跨過枯裂的門檻,蹲在泥巴欲掉的土牆根,夾起一團冒着白氣的饊飯,溫柔地吹一吹,含在嘴裏笑眯眯地看着眼前粉雕玉砌的世界,眉眼中流淌着掩飾不住的喜悅和滿足。不遠處,此起彼伏地傳來母親們的呼喚聲,那聲音飄過白雪清洗過的空氣,裹着饊飯的香味,是那樣地清晰和溫暖。瘋玩的孩子們一個接一個地朝自家的大門飛進去。

一進門,迎面而來的是母親嚴厲的眼神,聽到的是母親喋喋不休的嘮叨。而我不看也不聽,只是循着洋芋熟爛的香味直奔廚房。掀開熱氣四溢的木鍋蓋,盛滿一碗如金似玉的饊飯,探頭探腦地朝上房走去。跨進高高的門檻,只見全家人早已坐在溫熱的土炕上,圍着炕桌津津有味地吃飯。我偷偷地看一眼表情嚴肅的父親,便悄悄地挨着母親坐下來,就着桌上誘人的麻菜吃起飯來。

麻菜,又名長活菜(大概是吃了能夠讓人長命百歲的意思吧),是吃饊飯必不可少的下菜。當深秋的黃葉鋪滿大地時,家鄉的人們就開始準備壓麻菜了。靠近村莊的菜地裏,婦女們拿着鏟子,興奮地鏟着肥碩的大白菜和捲心菜。一朵菜足有好幾斤重,小孩子每次只能抱一朵,他們爭搶着抱起沉甸甸的果實,滿心歡喜地交到父親手中,再由父親輕輕地裝進麻袋,整整齊齊地放到架子車裏,然後滿載而歸。剩下的事便全由家裏的婦女來做了。先摘掉大白菜枯黃的爛葉,再用刀從中間切開,然後放到開水鍋裏煮七八分熟,撈出。之後,村子西邊的那眼水泉就會熱鬧起來,全村婦女都不約而同地來泉邊淘菜,吆喝聲、說笑聲、調侃聲,聲聲激盪着豐收的歡樂。她們從泉裏打一桶水上來,倒入大盆,將煮好的菜一朵一朵放入清澈透亮的水中,一遍又一遍淘洗,邊洗邊像擰衣服那樣將菜中的水擠幹,再放入籮筐中擡回家。碼在籮筐中的菜經過一晝夜的擠壓,便到了最關鍵的壓制階段。那時候,每家都有幾口大缸,是用來醃菜、裝水或裝醋的。先把缸洗淨晾乾,在缸底撒一把椒鹽,再放一層菜,就這樣一層椒鹽一層菜,最後在菜上面壓一塊平整的大石頭,就算大功告成了。

過一段時間,麻菜就可以食用了。從深秋走入初冬,菜的味道自然就不同了。從大缸裏撈幾朵出來,切碎,以蒜苗、幹辣椒熗鍋,爆炒數分鐘,待香味四溢時,盛出裝盤。大白菜柔韌勁道,捲心菜脆嫩爽口,加上辣椒、花椒的麻辣味,吃起來酸中帶辣,辣中泛麻,讓人回味無窮。冬天有這樣的菜吃,心裏都是暖暖的!

冬日的早晨,每天能吃上一頓暖心暖胃的饊飯,這便是家鄉人們最幸福的生活。早上十點多,一家人坐在熱炕上,端一碗熱氣騰騰的饊飯,眼前放一盤剛炒好的麻菜,便開始慢慢地品飯、品菜、品生活。饊飯太燙,想快點吃完是不行的。吃饊飯絕對是一門技術活,我花了好長時間才學會。左手端碗,右手拿筷子,用筷子在碗邊慢慢地滑動半圈,然後向上抄起,糊狀的饊飯纔會粘在筷子上。要是怕燙嘴,還得朝着饊飯吹吹氣,再送到嘴裏,然後夾一些麻菜,與饊飯一起細嚼慢嚥,真是滑爽可口、美味十足!要想吃第二口,又得左手轉碗,右手滑動筷子,一家人就這樣悠閒自在地邊吃邊拉家常。還有喜歡邊吃飯邊串門的人,他們會在饊飯上夾一大筷麻菜,端着碗東家門裏進西家門裏出,偶爾還會和鄰居換着吃,誰也不嫌誰吃了誰的剩飯,總之吃飽肚子纔是“硬道理”。

冬日裏吃饊飯,隔着出鍋的熱氣,鄉親們就吃出了生活的愜意與滿足,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與圓滿,體會到了生活的簡單與幸福。簡單的一碗飯,一盤菜,做的時候不用絞盡腦汁地想,也不用挖空心思地設計菜單;吃的時候沒有攀比的慾望,只要吃飽,就是幸福,就是快樂。不僅生活如此,鄉親們爲人處世也是如此,人與人之間就像做饊飯的程序一樣,簡單明瞭,純樸自然,不慘雜一絲雜質和功利,任何調料都不能使之變味。

近年來,隨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儘管大魚大肉成了家常便飯,但是家鄉的人們對饊飯依舊情有獨鍾,下飯菜更是不斷推陳出新,花樣繁多。我也有好多年沒有吃母親做的饊飯了。不管時光如何流逝,世事如何變遷,兒時一家人圍坐在熱炕上吃饊飯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揮之不去。那熱辣滾燙的滋味,依然在脣齒間飄蕩;那和諧悠長的溫情,依然在肺腑中流淌,伴隨着我走過一個個暖暖的冬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