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七都太湖,又到蘆花飛舞時散文

七都太湖,又到蘆花飛舞時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2W 次

一次偶然,成就一次旅行。一次任性,揹着揹包就出發太湖。不期而遇,卻印證了一句話:只要你心裏想的,沒有不實現的。行動,決定你一切,就是所謂的心想事成。

七都太湖,又到蘆花飛舞時散文

就在一個陽光的暖冬,蘆花飛舞時,我和太湖來一個零距離的親密接觸。

暖冬,心裏總是暖暖的。剛參加完上海師兄劉茂業《燈謎聊天室》的新書分享會,感慨他言對燈謎只是多看了一眼,猜制、研究燈謎達三十餘年,成爲響噹噹的海派謎家。由此深得恩師江更生的賞識,對他予以扶攜支持。我此次榮幸受邀,見證他的成果面世,爲他感到由衷地高興。次日回黎,和朋友聊起七都太湖,兩個隨性人,不約而同,決定心動不如行動,乘着暖冬,不負陽光,背起揹包就出發七都太湖,一個令我心弛神往的地方。

擁抱太湖是美妙的。

小時候,收聽收音機,總會聽到一首老歌,用吳儂軟語唱的“太湖美”,在我幼小的心靈,留下了美好的印記。但實際上,我一直沒去會過她,她給我的只是一種朦朧美。工作了,單位組織無錫遊,那時正值青春。記得和旦旦好友在黿頭渚的太湖石上留影紀念,算是第一次和太湖接觸,有了直觀的印象,太湖好風光。

時光流逝,匆匆而過。我輾轉分派在柳亞子紀念館工作,接觸了文史研究,曾寫過一篇《七都謝氏一門六進士》文章。在調查史料的進程中,瞭解了七都的人文歷史。我在文中寫道:“都”在古代是一個區域建制,比鄉小。江蘇吳江就現存七都和八都這兩個以“都”命名的地名。那裏的居民“人性柔慧”,決定了當地良好的文化狀況。”

果然,特別讓我爲之眼前一亮的是,七都有一座雙塔古橋,她的“美麗身姿”,竟讓我犯起了相思病,從此對她念念不忘起來,總想着找機會去看看她。如此“端莊秀麗”的她,真的讓我着迷嗎?

有了水,纔有橋。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兩人未到七都太湖景區,先品嚐起太湖美食來,就近找了一家飯店用餐。店家端出一隻暖鍋,裏面撲騰着各種家鄉美味,吃得渾身暖乎乎的。一邊聞着鮮香,一邊舉筷品嚐太湖蝦。咬一小口,嫩滑,鮮香,有回味,居然有一絲甜津津的感覺,那是平常蝦無法與它比擬的。更稀奇的是,它搭配的調味汁是醋,這和在其他飯店不同的。不知是當地的特色,還是店家的習慣,那就不得而知了。

飯畢,車停路邊,一路步行太湖景區。路邊,隨處可見掛着一串串鹹魚幹招搖過市。漁民一家挨着一家,正在出售他們的太湖蟹。繁華,熱鬧,卻不見吆喝。純樸的民風,可見一斑。我們匆匆路過,並沒有逗留多少時間。繼續往前行,跨步走下一座長長的棧橋,彎彎曲曲,似看不到盡頭。

午後,陽光燦爛,眼睛快成了眯眼。放眼望去,一大片蘆葦蕩,很是壯觀,隨風起舞。暖風中的蘆花,搖曳生姿,很是美妙。她們是表歡迎,還是也想和我們同樂呢?朋友看到如此景象,竟然想當一回導演,讓我捧着蘆葦吹蘆花。

我記得小時候,吹過肥皂泡泡,也吹過蒲公英的花穗,一個個,一朵朵,不知寄託了我多少的童年幻想和憧憬。沒想到,人到中年,也會那麼頑皮,瞬間讓我回到了童年時代,寄託我對生活的美好祝福。

棧橋兩邊的蘆葦簇擁着,我如駛在船上。四周相望,身邊太湖煙波浩渺,一望無際,水天一色,同樣太壯觀了,有一種海納百川的感覺,使人胸襟豁然開闊,拋卻一切煩惱,親臨太湖就是有一種不一樣的感覺。難怪,有人把太湖比作“母親河”,我今天亦如孩子般投入了母親的懷抱。

兩人一路前行,眺望遠處,見有一個寶塔屹立。朋友讓我猜是一個還是二個?心裏明明知道雙塔,應該是雙塔,怎麼我眼睛裏只看到一個塔呢?爲解謎,我加快了腳步。走近,細一看,不由啞然失笑,分明是雙塔嘛,好好的在原地等我們。原來,雙塔設計重疊,差一點點錯位,讓它給矇蔽了眼睛。所以說,自己認準的事,決不能輕易動搖,一定要努力地付之行動,不然只會一事無成,悔恨終生。

來前,就耳聞七都有“四寶”,雙橋,雙塔,雙獅,雙井。滄海桑田,以前的雙塔早已是蕩然無存。現在太湖邊的雙塔,是根據以前雙塔一比一仿造的。此時,塔前廣場聚集了不少人,三三兩兩。有的隨着音樂翩翩起舞;有的看似新七都人以太湖爲背景,在拍婚紗照;有的小孩在玩滑板車,熱鬧非凡。

太湖水是滋潤的,他們的生活也過得滋潤。我想,這裏應是安家樂業的好去處。想到這點,我竟有點羨煞七都人來了,也想做一個幸福的.七都人,置身於太湖,擁抱太湖,太湖好暖。

要不是朋友提醒,我還沒看到雙橋呢,我可能要在這裏欣賞太湖的夜景了,想必太湖的晚霞也很美。

我們一路驅車打聽,終於看到了心中的雙塔橋,“美麗端莊”的雙塔橋猶如天上的彩虹橫臥兩岸。嗨,人剛一走近古橋,正好有一艘大船從這裏駛過。天賜良機,我趕緊讓朋友按下快門留念。感覺七都是一個有靈性的地方,妙不可言,處處有着玄妙,激發你去了解她,親近她。

你看,眼前的雙塔橋似知道我們要來一樣,從橋下到橋上,鋪滿了厚厚的稻草迎接我們。我如歡快的小女孩,坐在稻草堆上,玩起了稻草。拋呀,笑呀,好天真,這是我以前從未有過的“瘋狂”舉動。我網名叫開心,當然要開開心心,這也是我所向往和追求的,不是嗎?

有廟必有橋,有橋必有廟。橋邊有一個觀音廟,看到有兩個師傅正在修建中。駐足,和他們攀談幾句,原來他們來自蘇州蒯祥古建。其中一位師傅自豪地說,曾赴新加坡建造過拙政園。世界文化遺產移花接木,精心打造,因此享譽國內外。正說着,見廟前有兩棵樹,掛滿了一個個似南瓜的東西,金燦燦的,煞是好看,不知是什麼?一問,原來稱香柚,觀賞爲主,好一個碩果累累。誰說冬天是冬眠的季節,看着滿樹的香柚掛滿枝頭,春天的腳步還會遠嗎?

我看,這裏分明是一個風水寶地,尋尋覓覓的七都“四寶”,一下子都找到了。雙井,雙獅,正靜靜地在廟前守着,如七都百姓始終堅守着這塊福地一樣。世世代代,祖祖輩輩,在這裏耕耘、勞作,收穫一份屬於他們的幸福。

七都又是一個有靈性的地方,讓我回到了童年,夢中的場景。快回家時,一隻“喵喵叫”的小花貓和我打招呼,走近我,似我以前養的家貓。是否在寓意,讓我永遠保持一顆純真的童心?呵,七都太湖,讓我如入夢幻,有太多的不捨和溫暖,讓我留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