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守望靈魂的鍋盔山散文

守望靈魂的鍋盔山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1W 次

夜,很靜,靜得使我的靈魂難以安放,心難以平靜。儘管此刻我的靈魂根本不聽我的調遣,但是難掩的思緒在無限的蔓延。似乎在虛幻中生成天籟之聲,在呼喚。流星劃過夜空,帶着我的思緒飄向鍋盔山。

守望靈魂的鍋盔山散文

我說的鍋盔山是位於黑龍江省雞東縣永安鎮北部的一座山。山,並不高,海拔只有392.9米,形似倒鍋,扣在平坦的原野上。據說這裏有古遺址,曾出土過200多件文物,經過考證遠在1200年前即(唐代渤海時期),當時的渤海國分五京、十五府,六十二洲,鍋盔山爲十五府之一的“東平府”所轄。“傳說一支以漁獵和狩獵爲主的靺鞨族人,遷徙到此佔據了鍋盔山,他們爲了防禦外侵,初建了這座古城。”這無疑展示出這座山獨特的自然魅力和千百年的滄桑。

端午節之日,我與文友慕名驅車前往。綿綿一夜零星春雨暫歇,清晨的春光曦微,駐足山腳下仰望,風,在涌動,梳理着山林綠草。鳥,在鳴啼,催醒了山的睡眼。在友人的帶領下沿着羊腸小道,向山上進發。山路崎嶇,我們踩着浮石艱難地攀登。噏吸着山野空氣中甜美甘芬的`氣息,欣賞着雜花生樹、嫩葉添枝,聆聽鳥兒啁啾,感覺着大山的寧謐,身心溶入了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屈枝徘徊,綠色的荒草糾繞光霧,令人心悅不已。回望走過的山路,喘息中內心在輕輕釦問:踏着先人們的足跡,是否能體會到靺鞨族人狩獵捕魚的印記?又有多少足跡將會淹沒在這羊腸小道的塵埃裏?大約行至15分鐘,來到了半山腰平坦的一處,不少遊人在一泓水塘旁小憩。幾名頑皮的孩童伸出手,在水邊打撈水中游動的蝌蚪。友人介紹,這裏原是一口古井,先人作爲飲用水源,常年飲用,始終未見乾枯過,在古井裏打撈出許多先人失落的器皿等。由於經久失修,已經塌落,淤泥將其吞沒。曾多次在清淤中,有人受傷,故此,人們忌諱,不再清淤,增添了古井的神祕色彩。

繼續向上攀登,顯然是很開闊的地帶,不少頭腦靈活的商人將車開到了山上,搭起了帳篷和攤子,叫賣各種飲品,燒烤的煙霧繚繞,散發誘人的馨香。沒有停下腳步的我們轉眼來到山頂,腳踩着古城牆大聲地呼喊,一種迴應在蒼宇雲間久久迴盪。像古老的召喚,又像與古人對話,蕩擊心靈。此刻,我與在縣文物所工作的朋友不期而遇,他告訴我:“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一座古城遺址,列爲省級保護單位,佔據了全部山頂斜面。古城牆順山勢沿頂部邊緣構築而成,平均高度爲2至3米。全長650米。牆上每隔40至50米遠有一個馬面(炮臺),共有13個。營建形式和選擇地勢相似於唐代渤海時期府洲一級的城址。爲了保護古城遺址,每逢旅遊旺季,我們都在這裏守護……”隨之,我們沿着古城牆頂端行走,石頭經過雨水千百年的沖洗,青白中透着一股堅毅,透着古城的質樸之氣和風韻。極目遠眺,東有小鍋盔山,西有大鍋盔山,北有鍋盔河,南有穆棱河,隱約的鄉村和永安鎮盡收眼底。仔細觀察山城,爲就地取材,沿山頂邊緣修築,外砌石,內填土,無溝縫。穿林而過,來到山的主峯叫鍋盔砬子,最高海拔392.5米。有“一線天”的砬子縫,人們可以鑽進去納涼。尤其在山的東部有水澗溝,潺潺地穿越在嶙峋的奇石之中,人們孩子般撲向流淌的山泉,感受她的清澈和柔爽,交織着山的力量水的柔情。

在莽莽的原生態樹林和古城遺存面前,靜俯千古煙雲,從心底喚起對中華文化的思索。如腳下流淌不停的河水,靈魂在山的偉岸、古城的風骨裏細數那些曾經跌宕的日子……與綠樹、與先人親切交談,我的靈魂與山的靈魂已經融爲一體,似乎聽見噴張的血液在肢體中流動着、澎湃着,蕩擊心念久遠的魂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鍋盔山的“名氣”不在仙。1945年抗日民主聯軍某部將軍在主峯鍋盔砬子的大石上題詩一首:“破落荒涼一座城,看來久已失經營。當年典首今何在!盡被狐倜結隊行。”近距離接觸鍋盔山,一次次聆聽傳說中的故事,總有一種夢想還留在山裏,追尋不已;總有一種感動還留存古城,讓人回味無窮!總有一種比生命更透明、比靈魂更純粹的光亮閃耀在心間,生命在涅槃!在延續!

夜色中,繁星點點,皎潔月光灑在窗前。我在思索中再回望鍋盔山,多了幾層歷史、文化的思考,將一個極具人文歷史的鏡頭拉近,推到了我們面前。我與古城相盟,與未來相約。驀然回首爲古城守望而感動。守望古城,也守望鍋盔山的靈魂,守望厚重的文化神韻!令人欣喜的是地方政府已將鍋盔山列爲重點的文化旅遊開發項目。我相信,通過深度挖掘、整理其歷史文化,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給予一個有感知的靈魂、有思想的靈魂,鍋盔山一定會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也會給千年古城增添更加輝煌的光彩。

歷經滄桑。

如果不目睹飽經風霜,誰能使我們爲歲月動容?

賦予靈魂。

如果不深刻解讀歷史,能夠證明鍋盔山的靈魂?

時值端午節,有幸在這樣的時刻,盡一份炎黃子孫的虔誠,誠敬華夏民族的先人。把最虔誠、最恭敬、最凝重的三鞠躬,深深地敬獻給古城,祈求古老的人文精神煥發新的活力,護佑這裏的人們和諧美好,福澤萬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