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那時童年散文

那時童年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29K 次

一家三口,吃完年三十的餃子後,就是圍坐在電視前看春晚了。孩子不到9歲,看不了一會睡意朦朧,倒在沙發上打起了小呼嚕。外面不時地還在響着鞭炮聲,遠處偶爾綻放的煙花會把窗前映襯得五彩繽紛。

那時童年散文

又是一年春節,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卻似乎再也找不到過年的熱鬧和快樂。甚至覺得噼哩叭啦的鞭炮聲也虛假得使人心煩,這種湊形式的熱鬧,搞得心裏更加落寞。

初一的早上,不知哪家5點多饒有興致地把頭鞭放過後,7點左右才稀稀拉拉地聽見一陣陣的鞭炮聲響起。孩子依然還酣睡在夢中,我雖然早已被炮聲吵醒,卻貪戀被窩的溫暖庸懶得不想動一下身子。咳,過年過得麻木,過的興趣索然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自己也想不起來了。看着孩子睡意釅然的小臉,想到住在高樓大廈裏鄰里之間的陌生,一個個互相不熟悉的孩子其實都是一個個孤獨的靈魂,新年和平時一樣沒有什麼令他們炙熱期盼,內心生出一絲絲的悲意。

熱鬧是鬧出來的,沒有鬧,尤其是孩子的瘋鬧就沒有過年的氣氛,就沒有感人的一幕幕快樂而溫馨的場景。

想想自己小時候過年多好啊,記憶中永遠是一夥夥的孩子一個個興高采烈地穿着新衣,小臉通紅、氣喘吁吁雀躍着走東家竄西家地拜年,口袋裏塞滿了了每家大人慷慨施予的糖果花生等,興沖沖地撿地上沒有燃放的鞭炮,邊走邊不時地鳴放幾聲,別提有多滿足和高興。

其實那時候最濃的年味在除夕。

小時候住在媽媽廠裏分的家屬院,前後共六排平房,每排十幾戶。從東排最東,一眼可以看到西排最西那戶人家在院子裏的情景。除夕下午大人基本是忙着張貼對聯、掛紅燈籠、剁餃子餡、炒肉等最後的衝刺工作。掃除一新的舊房子貼上花花綠綠的年畫,象一個招人待見的女孩一樣令人喜愛。那個年代的年畫除了領袖像外給人的感覺真是花花綠綠。

心急的孩子會提前把新衣服穿在身上,引得別的孩子一陣羨慕。那時候新衣服可是孩子過年最大的期盼,一年中除了“六一”,也就是唯一的一次可以穿新衣的機會。70年代末,國家剛開始改革開放,百姓的生活還很窮苦。假如你的衣服料子很好,款式很新,那你註定會象一個美麗的小王子和小公主一樣令人注目。

夜色降臨,年味在房檐下的大紅燈籠下愈發濃烈起來,門前的對聯被燈籠映照得更加喜慶。院裏的男孩女孩象逛花街一樣挨家挨戶欣賞每家的變化,裝飾格外漂亮的那家一定會引起他們一陣誇張的噓嘆之聲。大排房裏家家戶戶的煙囪冒出裊裊炊煙,空氣裏瀰漫着濃濃的餃香。那時候沒有春晚,只有孩子不絕於耳的歡笑聲和大人在廚房裏梆梆地切案板的聲音。

除夕吃餃子前是有講究的,煮熟餃子要先給祖宗牌位獻上,美味要先讓在天的祖宗品嚐,這其實也是中國孝道的一種體現。然後點燃三柱香,虔誠地磕頭祭拜,求先祖們保佑來年幸福安康。敬獻過祖宗後,就是男孩子最幸福的時刻了,因爲這個時候可以燃放爆竹和煙花。早已按捺不住的大孩子象勇士衝鋒一樣把千字頭的鞭炮提在手裏就點燃了,神氣地在院門口來回移動引來一羣孩子圍觀。膽小的把鞭炮拴在長棍上高高地舉向天空。幾乎是同一時間,院裏院外鞭炮聲此起彼伏。這時候砰的一聲一顆響明珠從後院直射天空,瞬間變化爲一顆綵球,流光溢彩四散開來,把夜空裝點得燦爛奪目。又聽得“咚”的一聲脆響,一朵巨大的金菊天女散花般在空中盛開。孩子們發出一陣嘖嘖的驚歎聲,一窩蜂似地擁向焰火升起的地方。

大人們的娛樂活動就是在收拾完鍋碗後,把房子打掃乾淨,包好初一早晨的餃子,聚在一起甩撲克牌或抿點小酒。老家有個習俗,就是大年初一太陽升起前人們不去動菜刀和掃把,寓意是一年中生活輕閒不受勞苦。

鞭炮聲漸漸稀落之後,大人會把自己的孩子找回家。除夕有守歲的習俗,但在我們的記憶中永遠是被大人逼着回去睡覺,儘管戀戀不捨還得乖乖從命。初一早上有爭頭炮的習俗,如果你爭到了預示來年工作學習折桂奪冠事事順利。誰家都是兄弟姐妹好幾個,回家也不寂寞,大家躺在牀上興致盎然地設想明天的精彩,互相叮囑一定準時醒來,不能落後。媽媽把新衣服新鞋子新帽子放在牀頭,我們在美好的憧憬中帶着倦意進入夢鄉。

畢竟是孩子,每次都是在別人的頭炮聲中驚醒,一個激靈清醒過來,大聲驚呼又睡過頭了,一看錶5點已過,一邊責怪父母睡得太死,一邊象戰士緊急集合那樣動作迅速地穿衣。錯過第一,不能失去第二或第三,打開門,冒着逼人的嚴冬寒氣,先點三個出門炮,再把長長的鞭炮吊在院子裏晾衣的鐵絲上噼哩叭啦的放響,然後開心地看到鄰居家的燈一張張亮起來,聽到他們大人叫孩子起牀的聲音。

小夥伴們越聚越多,大家彙集在大院門口比賽放炮,二踢腳、電光炮等等一應俱全。記的那時侯鞭炮的包裝上畫着孫悟空手持金箍棒腳踏祥雲,金黃色的斜體大字“瀏陽鞭炮”赫然顯目。新年的早晨在孩子的清脆笑聲和連綿不絕的爆竹聲中迎來了第一縷曙光。

春節那天最隆重的'事就是去電影院看電影。大孩子們不喜歡跟父母在一起,三個一羣五個一夥地結伴走了。我們年齡小隻好跟爸爸媽媽一起去。電影院門口是小城裏最熱鬧的地方,賣票的窗口前總會排着長長的隊伍,一天幾場下來,座無虛席。街上也是人山人海,四面八方的人都朝這裏涌來,人羣那真叫是摩肩接踵,有的是一家人在一起,有的是相好不錯的人相跟着,還有的是熱戀中的青年男女,現在回想起那時的情景,就像一幅畫面一樣感人,充滿着甜蜜和溫馨。年輕人永遠是朝氣蓬勃,按現在看那時穿的真是樸素,但是不掩青春的潤澤和美麗。調皮的男孩子會把爆竹點燃丟向紮在一堆的漂亮女孩,一聲炸響令她們一陣驚叫,然後壞壞地訕笑着在女孩的指責聲中鼠竄。

記憶是永恆的,這一切將永遠銘刻心中。在那個清苦的年代過年其實是幸福的代名詞。而現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吃的穿的不再發愁,年卻越過越沒勁。終其原因是這個社會對金錢的狂熱崇拜,造成人與人之間信任缺失、情感失落、人心不古。不要跟陌生人講話,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缺少和諧和睦的人文環境,再富足的生活,心靈也難免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