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行小橋流水之筆,著杏花春雨散文

行小橋流水之筆,著杏花春雨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5W 次

最近,有人送我一本叫《浮光流年》(作家出版社)的隨筆集,作者的網名叫西西里檸檬。據說這個人在網絡上很火,未知真名何許?送者忙說先不管,等看了再說,特神祕!那天,我正好在出差,隨手翻一翻,就覺得吸目奪魂,不可抵禦。輕靈飄逸的思緒、幽婉灑脫的風格、一往情深的訴說、一氣呵成的文字,如風吹起,如雲飄散,如花初綻,如影搖曳,或激昂、或悠揚、或深沉、或嘹亮,生命的歌詠凝聚成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

行小橋流水之筆,著杏花春雨散文

溯流而上,我們發現作者的心靈深處埋藏的一條源源不斷的情感河流,“遇挫折而奔涌,怒濤難平。浪高千丈,激起億萬浪花,逢平原而溫柔情深,如海百轉九曲愁腸,就算駐步不前也難捨兩岸風光”。所見之事,字裏行間洋溢敢愛敢恨敢鬥敢爭的俠氣,鏗鏘玫瑰,快意恩仇,以字當匕、化詞爲一槍一,盪滌人間不平事!所到之處,激揚文字又吝嗇文字,如驚鴻一瞥,蜻蜓點水,卻依然風情有餘,淡而有味。所遇之人,重的是情,濃的是義,消除的是心靈的疲憊與睏乏,接通的是赤誠的靈魂。這些就是作者自作自受的審美境界?她不願重複別人的故事,別人也沒法複製她的感覺,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到人所應到,到人所未到,到人所不能到吧……

網絡的低門檻、無門票、思緒翻滾無障礙,讓她隨一心一所一欲地瀲灩在自己的文字裏。文字,讓她,變得多情,讓她,變得敏一感,讓她,變得眷戀。對她來說,“我愛我家”絕不是一種矯情,而是一種溫暖、一種真切:冷了,給她一件外套;餓了,給她一頓美餐;病了,給她一份堅強;失敗了,給她一個目標;跌倒了,給她一個微笑。她對父親說:“從小不是您最疼愛的女兒,卻做了您最驕傲的孩子。”對母親關心備至得到的卻是無微不至。過馬路攙了母親卻忽略了婆婆,回來時第一時間挽起了婆婆。向丈夫索要禮物是爲了索取心意,記錄的孩子的成長是記錄自己的心情。讀到這些,開始以爲是在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景,聽陌生的歌,然後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突然發現,這些瑣碎的而又精緻的細微末節又何嘗不是家庭生活的精粹呢?許多我們已經忘記的事情在這裏恰恰被作者牢牢地記住了。

作者的愛情文字精美,如同清亮的溪澗,在風裏,在眼前,汨汨而過,溫暖如同泉水一樣涌一出來。不同的版本鏈接相同的主題--“愛在若即若離間”:這裏有一個人的有情加上另一個人的無意,一個人的記憶加上另一個人的忘卻,一個人的付出加上另一個人的得到,一個人的篤信加上另一個人的敷衍。是的,愛情不可能像一加一那麼簡單,就像她加他或他加她,也並不等於他倆一樣。既然這些不算是心心相印的愛情,那叫什麼呢?至少叫愛的情吧!或許這種愛的情反而比愛情更加刻骨銘心:愛已遠,心已倦,情卻難滅。斬不斷,理還亂,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怎一個愛字了卻!她便因勢利導,順流而下,將情之所至凝聚成驚心動魄的“一刻”。這一刻,空有回憶,打亂纏一綿;這一刻,笑容燦爛,氣象萬千;這一刻,弦,思華年,亦如,流水,一去不返,卻可以躲在某一時間,想念的一段時光,躲在某一地點,想念一個讓她牽掛的人!

這就是作者本人生活的'原版或翻版?倒像是看着別人的故事,敲出自己的心情。事實上只限於一己之悲歡,就會失之太淺,反而縮小或矮化了作者對人性*的洞察和人生見解。“落寞的機場,載起一場場的離別”,“我看到有你的岸,卻無舟以渡”,“真的很想用心去愛一個人,卻發現所有的人都在我的愛情半徑之外”。其中包含一着多少柔情似水,又包含了多少欲說還休。這些於人生是個缺憾,於追求卻不失爲精彩。儘管生命的磁盤遭遇情感失落一次次的格式化,仍堅定不移地保留着飽滿的信仰和愛的空間。“把心放到最低處,天空就在更高處,眼前的世界便豁然開闊”。分不清的是感覺,分得清的是執着,有陽光的心靈不會有冬,有晴朗的藍天不會有雨,她敲打的也許是一個個的夢,但這絕不是一個個破碎的夢。

於是,一場小雨、一杯咖啡、幾根小草、一片樹林,哪怕就是輕輕一撥心絃,那些瞬間便會在記憶的大海里波濤洶涌,連篇累牘地變成許多看不懂、讀不透的文字。 “被雨水浸澤的柏油馬路上,鋪着一張張金黃|色*梧桐樹葉,沒有蕭瑟,只有色*彩裏的美麗”,言外之意在於寄情山水,託物喻情,詩情畫意,沒有刻意,沒有故意,只有隨意,最熟悉的插一入莫過於“彎彎的小橋,悠悠的水流,棱棱的瓦片,還有,還有一地盛開的油菜花兒……”這些經過作者赤橙黃綠青藍紫的情感折射,就自覺不自覺地染上了煙雨樓臺的濃濃情意和前世夢縈的淡淡鄉愁。“也許真的就只剩下了生活的原色*,如烏鎮粉牆黛瓦,水墨一般,悠悠地在水裏盪漾,卻流不出那條窄一窄的環鎮小河……”一道明媚的感覺,溫婉如水的往事,或者說永遠看不夠的江南風情,都像是煮沸的一壺壺咖啡,撲鼻清香,香遠益清,氤氳人生,溫暖記憶。

作者不停地翻閱着人生的履歷,陡然觸發的傷感和領悟,於是,笑了,哭了,累了,藉此也寫下一種透明而清澈、不加掩飾的心情文字,她是用心書寫歲月的痕跡,用心靈和文字玩着遊戲,用一種孤傲支撐起自己年輕而澎湃的生命。這裏有瓊瑤的才情,有張愛玲的幽怨,有徐志摩的感懷,也有郁達夫的纏一綿。如許,浪拍河岸,煙波聲裏,何處是江南?到這個時候,我們還有必要知道作者的真實姓名嗎,睹其早已見其人了。這是一位從古老樸拙的小巷裏走出的丁香一樣的詩情女子,淌過水鄉,駐足網絡,行小橋流水之筆,著杏花春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