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懸空寺記散文

懸空寺記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1W 次

既出太原,北上忻州,下原平、山陰、應縣、懷仁,一路而行,遂至大同。

懸空寺記散文

餘嘗聞山西境內諸勝境除五臺山外,有一古剎名曰“懸空寺”,稱其爲“北嶽恆山第一勝景”,適今休假遂結伴同遊之。

懸空寺者又名“玄空閣”,取道家之玄,佛家之空,形貌樓閣而得其名。懸空寺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峯峭壁間,距大同八十公里,爲北嶽恆山十八景中第一勝景,始建於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天師道長寇謙之仙逝前以遺訓留之“要建一空中寺院,以達上延霄客,下絕囂浮,換言之願使登此寺者,敢與天人之共語,且將世間煩惱盡拋之”。天師仙逝至始建,其弟子多方籌資精心選址,設計其間達43春之久,乃至寺廟宗教結構超乎常人之智慧,且將陶宏景之三教合流思想巧妙體現於一寺之內,三教主共居一殿,釋迦牟尼、孔丘、老子三人促膝而言,以化天下之矛盾糾紛何其豁達,迄今已有1500年之久,佛道儒三教合一者,唯此一處。

縱觀諸廟宇俱建於平地以上,懸空寺者如其名,建於峭壁之上懸於半空,可謂其設計之絕,藝術之高。遠望之,只見神樓仙宮凌空危掛,丹廊朱戶傍崖飛棲,面朝恆山,背倚翠屏,上載危巖,下臨深谷,樓閣懸空,結構巧奇。近觀之,大有凌空欲飛之勢,登臨懸空寺,攀懸梯,跨飛棧,穿石窟,鑽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幾經周折,忽上忽下,左右迴旋。仰視一線青天,俯瞰峽水長流,叮咚成曲,如置身於九天宮闕,猶如騰雲皈夢。若在此常駐,疑有皈依之念,全寺以西爲正,寺門朝南,爲木質框架結構,依力學原理半插橫樑爲基,巧借岩石暗託樑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緊連。僅152.5平方佔地巧構殿閣各類達40餘間,大雄寶殿、三官殿、純陽宮皆齊備,寺中供銅鐵石泥佛像八十餘尊。其建築不在顛,不在麓,依勢就形,巧俏幽伏於峭壁之上,如玲瓏剔透之絕美浮雕,或爲凌空欲飛之仙界瓊閣,殿樓分佈,曲折迴環,虛實相生,層次多變,小中見大,不覺彈丸之地,佈局緊湊,錯落相依,變化微妙,聚建築藝術之精華,以築“奇險巧俏”之風格,人謂“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寺下岩石,上書“壯觀”二字乃詩仙李太白之墨寶,然餘觀其“壯”字多書一點,不知何故。或書法之作亦或大醉後錯書,不得而知矣。明王湛初雲“誰鑿高山石,凌虛構梵宮,蜃樓疑海上,鳥道沒雲中”,徐霞客觀罷亦嘆曰“天下巨觀”。

餘望之感慨不已,急購票以觀之。過霞客亭至谷底,現一巨冰。時已至夏,然其仍未消,真乃奇也。又往之北魏棧道,至山腰已無路,欲攀之恐有事故遂作罷。過石橋,徑往懸空寺,由石階而上至一平臺,其半壁之上有一山神廟,頗小。再登之至山門,緣其矮弓腰低頭以進,初置其間心神頗愉悅,乃至高處棧道向下望之,心中忐忑不已,疑餘有恐高之症,故小心緩緩而行,不敢懈怠,唯恐墜落必將粉身碎骨矣。經百轉千折,方觀罷。復至高臺,驚魂未定,回首復望,且驚且嘆,且喜且憂,試想之待餘日後款款而談,可謂此生無憾矣。

歲在丙申暮春逢五一勞動節休假遊於大同懸空寺,觀罷感慨之至,心中難以自禁,故作此以記之,望後人至此有感於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