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桃花源假說抒情散文

桃花源假說抒情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24K 次

春風又渡平谷來,小街幾樹桃花開。

桃花源假說抒情散文

北窗外庭院中央立着一棵燦燦笑臉恭候春天的桃樹,這幾日,它將及落英繽紛的時候了。如果說美永不曾離去,它駐足在人們的心底裏,可是桃花還是要謝幕的。每讀“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文字美難於否定,意象不諧的味道卻又揮之不去。我就抑制不住“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這個畫面的浮現。情之爲物,比之世間隨意的哪樣東西,總是可以偷的,唯此物男人不可以偷。沒有道統之類的邏輯,爲是不美。

桃花瓣片片飄落,何以聽人有唱花瓣雨?論其灑脫逼似塞北的雪,爲什麼不叫它花瓣雪?你道它尚有顏色。世事一場大夢,再回首,就是前世今生的隔絕,誰個夢中有顏色?

一篇桃源有顏色,行盡千古未消磨。

陶淵明先生的《桃花源記》,文字清淡洗練,然而他講桃花,他講桃花源,無論出世入世,紅欲燃是再也無能篡改的青春顏色。明明是幻想,巧巧如夢來,偏偏統一了意象,色彩斑斕!

少年時讀桃花源記,感覺真如許多此類題目山水畫狀繪的那個印象,美的不得了。美之所在唯明豔無方的桃花林,而桃花林的美,又萃集於朵朵桃花之上,桃花之美,不消說盡在那般粉紅的顏色。後來許久都不讀桃花源了,再後來,文字的印痕模糊了,到有一天想起它來的.時候,卻與故鄉山谷的影像雜沓混淆,顏色都褪盡了渾然不覺,唯有親切的感覺每次必油然而生。

據此,自己把想念故鄉的許多思緒安放進桃花源,庶幾溫情杳逝的日子裏,藉有一方水土尚存人倫情懷的親切暖暖我。這一讀,彷彿是唼喋文字,寸寸相接在咀嚼孤獨的靈魂。不啻向暖還寒的北窗下顧盼減河那邊的春天。

桃花源據講特爲高尚人士嚮往。先有東晉末年南陽的劉子驥,隔後代代不乏其人。舉凡此等清介君子,何能許我妄認桃源做故鄉?而我的故鄉在國之邊鄙,何曾有陂池偎綠竹,桃李花成林這樣的景象?

世間固然不缺少美,桃花源的魅力徒以美醜相甄別,是我心的窒礙,而故鄉之恍惚直似清淺蟄縮於素箋,某日塵沙蔽空,它也隨風飄逝了,是我歸不去的去處。

無從歸去的去處,遂不可復說!

那麼再看《桃花源記》。把那樣平凡的文字聯綴成一曲絕唱,是它不朽的原因之一。平易之中有一個字殊爲難解,就是“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裏面的這個“扶”字。大概通行的解釋是沿着的意思,說,漁人出來以後,找到他的小船,沿着先前來時的路回走,隨處做下標記。扶字在字典裏沒有沿着的含義,這樣解釋舉出的例子竟然就是本文這裏,說,陶淵明措辭有“便扶向路”,因而“扶”字有沿着的意思。若此,得無望文生義乎?漢字轉相指引,寓意反覆交錯,假借、通假橫行,總體來說弊大於利,而假借通假一類,更是有害無利。千年因襲,謬僞循環,幾乎可以說是文字世界的煙霾。愚以爲,扶字之妙味絕不在解釋成沿着這裏,而在於一個實在的動作,切合當時的情景。急匆匆,很着力,扶正船頭,“向路”朝着路,引申爲上路而去。且無論是陸路還是水路,總是這漁人他要急着趕路。

想這位幸運的漁人先生急着趕路,趕的什麼路?按說,此君給源裏鄉親一番好吃好喝好待承,臨了相送叮囑之言,語尚諄諄,所謂此間事情勿爲外人道也,他卻徑直跑去太守哪裏彙報了。可嘆人性本來如此荒唐卑污啊!

引爲絕唱,自然不單是在如許恬淡的文字裏妙用返璞歸真的神技營造出了美,最可貴處就是這份備受後世景仰的念想。他說有那麼一個地方,沒有欺凌,沒有憂愁。

這個好嗎?貌似抱怨天覆地載,無一錐之地立足,古往今來,靡剎那芳華棲心,反盡聖朝疊興隆昌莫比的教化,更遑論與共與社這樣舶來爲政理國的極致之典範。追步淵明,別是接近反社會反國家,而玩味箇中漁人先生的情狀,乃至於反人類了吧?反終究是反不成,莫非也學做把酒東籬的別樣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