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鐵匠鋪的散文隨筆

鐵匠鋪的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5W 次

每個鎮上都有一家小小的鐵匠鋪,都是沿街一間低矮的瓦房,門前地上,墊着厚篤篤一層鐵屑煤灰。房裏有大錘、二錘、鐵砧、風箱、爐子、水桶、切刀、長鉗。火爐邊架着風箱,雜工叭叭拉着風箱,像捶打仇人的後背,把空氣擠進火爐,擠得爐膛內的藍色火焰嚯嚯直竄。風聲和烈焰聲基本同步。

鐵匠鋪的散文隨筆

師傅用長鉗從烈焰中快速取出鐵料觀察判斷,再移到大鐵墩上。

觀察時需小心,臉不要湊得太近,因爲鐵料有時會突然爆起一股火,火焰像青蛙舌頭一樣,一舔,頭髮就焦了。鐵料彤紅髮亮,溫度高,延展性好,需一氣呵成,將其打出一個大致模樣。師傅赤膊,只穿着短褲和套到胸口的帆布圍兜,左手握鐵鉗,翻動鐵料,右手握小錘,指點性地小打,徒弟甩大錘大打,小錘點到哪裏,大錘就砸到哪裏。小錘大錘輪流交替,猛烈敲擊,錘落如雨,鐵花四濺,煞是好看。小錘大錘的配合恰到好處,那時間差掌握得絕對精準。一串釘鐺聲響,一陣汗雨飄下。最後,由小錘修改瑕疵,發出像清脆的馬蹄般的聲音。一輪往往打不完,要幾輪。鐵匠師傅精瘦精瘦的,面部很少有表情,也很少說話,彷彿打鐵等於開保密局會議。有時候他會厲聲喝罵徒弟,可能是徒弟打錯了錘。徒弟長得高大魁梧,捱罵的時候就矗在那裏,一動不動,一聲不吭。師傅罵完了,才繼續打鐵。要鐵料變方,變圓,變長,變扁,變尖,它不聽不行;不聽,只有多挨些打!不打不成才,說人,說打鐵,均可。一塊鐵料,打來打去,就打成了耙子、鋤頭、鎬頭、釘子、鐮刀、菜刀、刨刀、剪刀、磚刀、鍋鏟等等。打好的鋤鐮等有刃的鐵器,如果刃不齊,就要用切刀切一切,然後再燒一燒,打出刃來,再放到爐子裏燒紅,拿出來趁熱浸入鹽水中猛激,使其急速冷卻而淬火。淬火這道工藝,有很大學問,工具好不好使,經事不經事,關鍵就取決於淬火的好壞。按照工具用途的不同,淬火的部位是不同的,菜刀、鐮刀、斧頭等切削類工具,需要淬火刀刃部分;鐵鍬、鋤頭、鐵鏟、爐鉗等工具,則要全部淬火。淬火後的.鐵器表面呈現藍熒熒的光澤。產品都隨意擺放在門邊。沒有產品檢驗合格證之類的東西,人們都是憑良心做着生意。做人憑良心,是老百姓內心堅守的人性根本。村民有時沒錢,用幾斤雞蛋或者幾斤糧食就可以換一件鐵器。做鋸鋸鐮有點意思,小錘,鏨子,一下下地敲,表層碎成火末,鏨出一彎鋸齒。割麥子用。割麥子不是砍,是割。

打鐵看起來很簡單,其實不簡單。打鐵先得自身硬,你要捨得花力氣,還要扎得起馬步,打得穩根基,雙眼緊緊盯住鐵塊,練好眼力、手力,打鐵纔有準頭。還要掌握好火候等。

鎮上還沒有機器轟鳴,除了拖拉機不時跑過,很少有其他機動車,很安靜,打鐵的聲音會傳遞很遠。

鐵匠鋪,一年四季都是在有節奏的敲打聲中度過的。

在社會化大生產的當代社會,鐵匠鋪等許多原始的生產作坊已經消失,漸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

“白塔街,黃鐵匠,生紅爐,燒黑炭,冒青煙,閃藍光,淬紫火,坐南朝北打東西。”想起一首兒歌,一併記下。好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