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栽菜的感悟的散文

栽菜的感悟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5W 次

今天中午,陽光特爽氣,如雨傾注,飄灑在城市和曠野的領地上,把本來氤氳的江南再次從昨夜清夢中喚醒。花香又舞碟在飛,難得休憩的蜂兒震翼忙碌,鳥的呢喃給冬譜寫着音符。

栽菜的感悟的散文

季節深情地回眸着秋的喜悅、秋的收穫,一步一回首地步入冬天,已經好多天了,由於西北風的敗退,使氣溫又回升接近到20攝氏度,和煦如春,陽光如注地潑灑下來。難得地好機會,剛吃完中飯,我就急急慌慌地步入“自留田”,去栽準備越冬的青菜。

這是我的業餘愛好、天性喜愛,雖然進城二十幾年,但由於出生農村,從小就對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一有適合種植的土壤,我就會在空閒的時間裏,饒有興趣地開墾種菜。

對於種菜,我既不上什麼行家,也不是什麼裏手,只是打發時光、了卻心願罷了,如同走不上舞臺的喜好一樣,只是自娛自樂罷了。

這一塊縮小版“採菊東籬下”,是我在閒暇時間在拆遷的廢地裏開墾出來的,大約有一畝多地,種着蘿蔔、菠菜、香菜、黃芽菜、蠶豆、香蔥等等,儼然就是一個蔬菜專業戶。

青菜生長速度很快,不要半個月,一輪輪的青菜,你推我攘地長高了十公分,光顧這塊原本寂靜的荒地的人,日益增多,他們每次來時總要帶一把青菜回去嚐嚐。同樣的回饋:這田裏生長的青菜,與市場購回的蔬菜相比,無論口味還是口感就是不一樣,一則,下鍋一炒就熟,不用任何調料即是美味,二則炒出來的青菜碧綠碧綠的,讓人一看便食慾大增,不像市場上購回的無論怎麼炒都泛着生,且顏色泛黃。

這個原因很簡單,種過菜的都知道,市場的菜是化肥催生的,出售時又被水浸泡過多次,就是買的時候還水淋淋的。而我種出的菜,長在新墾的田地裏,沒施化肥,他們帶回去,只是洗淨,未經水的浸泡。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各種蔬菜不斷生長,不僅我自家吃,還源源不斷地供給單位十幾個科室人員,很多時候,吃不了,索然送給食堂,免費供給就餐的員工。

爲了冬去後新春的可口,我鸚鵡學舌地來栽菜了,首先用鐵鍬在早已挖好的土地上挖上一條槽,然後把拔來的`墨綠的菜苗,按一定的株距放在槽中,再用鐵鍬一邊挖槽,一邊把菜苗埋好,在用腳把泥土踏實。然後再放上菜苗,如此,重要操作,最後再澆水,就這樣簡單易行。

隨着一行行青菜的移栽,我頭腦中突然飄來一團思緒,這被移栽的青菜,恰若人在人生旅途的重要轉折,你看這一棵棵本來生長密密匝匝的一輪菜池裏的青菜,你擠着我,我挨着它,就是有再多的肥料,再滋潤的雨露,再明媚的陽光,也不會生長出半斤重的上海青,只能長成骨瘦如柴的纖細菜苗,可一旦移栽到適合的地方,重新紮根,生長,即使享受同樣的肥料、雨露、陽光,不要多久,便會茁壯成長,永非原來那種環境所能及。

由此,我想起自己經歷過的一件事,二十年前,由於家鄉的經濟不景氣,工廠大量關閉、停產對命運不服輸的我,一時雄心再起,扛起行囊,南下江南。好不容易找到適合我技術專長的工作崗位,可走上工作崗位後發現,江南先進的技術水準,遠非我擁有的技術所能及。

爲了生存,我不得不潛心學習,不斷翻閱資料,查找書籍,整整用了四年時間,書本把我的技術潤澤得爐火純青,在市級技能比賽中,連續奪魁,榮譽和青睞接踵而來,自然而然地我到了待遇較高的單位工作。

可到那裏工作不久,我又發現那裏人才濟濟,辦公檯一張挨着一張,很多時間無所事事,天生愛動不喜靜的我,很難適從,我觀察到民營企業人才奇缺,在那裏定能大展身手。

機會,終於來到了,我毫無顧慮地辭職,跳槽,在這家企業,如今已工作十六個年頭,在這裏,我把我當時學到的技術毫無保留地應用到實際生產,爲企業贏得很大的經濟效益。有付出就有回報,工作環境和待遇遠非原來的單位所能及,對於我個人來說恰似移栽的青菜,不斷地伸根,長大。

從我着簡單的事例中,不妨深思一下,人挪活,樹挪不一定死,而青菜的移栽一定茁壯。正如紅顏知己在她的《窗外》中敘述道:“只要你願意,窗外,大千世界永遠爲你敞開胸懷,你想什麼時候看就什麼時候看,你想看多久就能看多久。只是,你一定要想,一定要看。終有一天,心窗轟然洞開,你會覺得,窗內,已經遠不能滿足你的胸懷。你憋不住走到窗外,走到比窗外更高遠的世界。世界在你的面前,就像一本恢宏的書,被歲月的風吹着一頁一頁打開,你邊走邊看,世界有多大,心就有多大。從此,你的人生,想走多遠就走多遠,想飛多高就飛多高,想多精彩就多精彩。

這時候的你,一定會有這樣的感悟:生命的富有,不在於自己能擁有多少財富,而在於能給自己多麼廣闊的空間;生命的高貴,不在於你擁有多高的權位,而在於能否始終不渝堅守心靈的自由。”

望着一片蒼青黛綠的蔬菜,我又陷入沉思,其實這事好像與我無關,但,這種攜苦帶澀的心緒,往往把我推向事不關己的深潭。

隨着城市的文明化,使工廠走向農村,心驚膽戰的老總們不得已向郊區搬遷,似有先見之明的就一不做、二不休地將工廠遷往偏僻的農村。這樣既害苦工人,要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上下班的途中,又害苦了農民把寬敞貫了的心情鎖進了狹窄。

倘若聽任工業的發展,農村的淨土還能夠支撐多少年?也許十年,也許二十年……屆時看到的原本山清水秀、魚米之鄉的人間天堂般的錦繡江南,將成爲鋪滿混凝土、擠滿鋼筋的場所。

有時候,我呆在菜田地,望着迅速生長的蔬菜,心裏還會想到:政府和開發商爲何要心急火燎,早早把工廠拆掉,讓工廠又去吞食其他的田地,明明自己的建築速度跟不上,還要這樣做,不能說是明智之舉,這不,這一塊廢地我竟然種植了五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