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閒話濟公散文隨筆

閒話濟公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5W 次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兒破……”對於這首家喻戶曉的《濟公》電視連續劇主題歌,我是喜愛有加的。同時對那個扶危濟困、懲惡揚善的“活佛”濟公也充滿了敬仰與欽佩。

閒話濟公散文隨筆

濟公不是一個無史可查的人物,他是將門之後,還是一位法力無邊不同凡響的高僧。他原名李修元(1130-1209),天台永寧村人。父親名叫李茂春,母親王氏。濟公年少時便出家國清寺,十八歲那年投奔了靈隱寺拜瞎堂慧遠爲師,法號道濟。濟公之名則是後人對他的尊稱。濟公人稱:“濟顛僧”。在一般僧俗眼裏,道濟的言行出格,被視爲是不正常的人。所以常有僧人向方丈告狀,說道濟犯禪門戒規,應逐出山門。然而,方丈慧遠對此並不在意,還出言爲濟公庇護:“佛門廣大,豈不容‘一顛僧’!”慧遠圓寂後,濟公離開了靈隱寺,去淨寺投奔了德輝長老,後來做了書記僧。

濟公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五花八門的故事傳說,在民間層出不窮。最爲膾炙人口的屬“飛來峯”、“戲弄秦相府”、“古井運木”這三個故事。這三個故事,我在《濟公》的電視劇中已淋漓盡致地觀賞過。當年運木的那口井,我不光在電視上見識過,我還無數次親眼目睹過。所以我對濟公“古井運木”這個民間故事的真實信一直深信不疑。每次去淨寺遊走,我都要去當年濟公運木的古井邊小憩上一會兒,偶爾興致使然,還會對着井口扔下幾枚面值一元的硬幣。記得有兩次我還聽到過硬幣落在木頭上發出清脆的“咚”的響聲。而那根木頭,定是傳說中擱在井裏的第一百根梁木。聽人說,硬幣掉在梁木上是濟公顯靈,昭示投中的`人未來將福星高照。此話若能當真,我實在是幸運之至。也不枉我多年來對濟公五體投地的崇拜。

濟公被人們神化爲“活佛”,尊稱爲“活佛”,不是偶然所致。而是他扶困濟貧、除暴安良的行爲震撼了人們的靈魂所致。濟公出家後,不像其他世俗和尚那樣守着寺院的清規戒律循規蹈矩地生活,則是成天吃葷喝酒,衣衫襤褸,浮沉市井,難耐坐禪,常行救死扶弱地生活。他的這種生活雖有違寺院的戒規,但深得黎民百姓的讚賞。特別是他懲惡揚善的行爲,如:“戲弄秦相府”、“飛來峯”這兩個富有代表性的民間傳說,至今仍讓民衆念念不忘,拍手稱快。不少愛戴他的百姓,還不辭辛苦千里迢迢地從天南海北奔赴到淨寺、靈隱、故居李府所有他生活過的地方去瞻仰他的遺蹟。不瞞你說,前不久,我剛去天台拜謁過他的故居李府,還在府上的濟公銅像前照了相。聽講解的導遊說,濟公出生時正好碰到國清寺羅漢堂裏的第十七尊羅漢(即降龍羅漢)突然倒塌,於是人們便把濟公說成是羅漢投胎,關於這一說法,《濟公》電視連續劇中也曾提及過,劇情中我記得還安排了道士爲濟公算命一幕。道士對濟公的父親李茂春曾說過他兒子與佛有緣之類的話。現在想來,道士的話還真靈驗。

一生與佛有緣的濟公,年少時便捨棄萬貫家產,不受名利枷鎖的羈絆,毅然出家,出家後又無視清規戒律的約束,置身市井,做了許多爲民造福的好事,從他的身上我深悟到一種境界,那就是“無我無畏”的境界。而此種境界,正是歷朝歷代某些貪贓枉法的政府官員所缺乏的致命缺陷。或許正因爲如此,人們纔會把“活佛”濟公掛在嘴邊世代頌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