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深山裏的繡娘散文

深山裏的繡娘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2W 次

6月17日,冒着毛毛細雨,隨曲靖M富源文旅採風團一行,來到墨紅鎮彝族村寨進行探訪,走村串寨實際瞭解當地彝族同胞的刺繡文化,重點探訪的是魯木克村委會魯祖必村的繡娘趙粉梅以及她的刺繡。

深山裏的繡娘散文

汽車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盤旋而上,我們終於來到了清秀的魯祖必村,踏入繡娘趙粉梅家。

進入趙粉梅家,映入眼簾的是琳琅滿目的各種繡品,有背兜、衣服、帽子、鞋子、門簾等生活用品,繡上了麥角、狗牙、馬櫻花、窗格、魚等各種圖案,這些圖案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被趙大姐全濃縮到了繡品上。各種圖案都有一定的內涵,其中,麥角代表豐衣足食;狗牙是避邪之物;魚蘊含了糧食和錢財一年到頭都吃不完用不盡,到年底了還有餘有剩;馬櫻花表示幸福美滿。聽說春天一到,魯祖必村四周山上開滿了馬櫻花,有粉紅的、大紅的、白的、黃的,猶如花的海洋。

在探訪中我們瞭解到,魯祖必村全是彝族,沒有文字,所有的文化被彝族婦女們記錄在了日常繡品上。經趙粉梅介紹,我們知道了女孩子十五六歲就開始爲自己準備嫁妝,其中枕套需八至十對(現在改成一個大枕頭,表示同心同德),嫁衣六至八套,鞋子無數,因此全村十五歲以上的女人,個個都會刺繡。彝族刺繡包括挑繡、插繡、滾繡和別繡,各種繡法的用針技巧差異很大,每一針都飽含着她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這個趙粉梅,約摸五十歲上下,中等個,周身着粉紅的彝族服飾,滿臉的質樸中帶着喜悅的笑。趙粉梅告訴我們,她自小喜歡刺繡,十五六歲學繡成品,開始把各種圖案畫到紙上,訂到布上,照圖片紋理一針一線的繡,線的顏色全靠自己的喜好選擇。二十八歲學習機繡,雖然速度提升了,但始終沒手工的好看、耐用。現在的她,爲了把彝族刺繡傳承下去,不但自己繡,而且不厭其煩的手把手地教前來請教的村民,方圓幾十裏地的老姐妹們都會過來給她要花樣。趙粉梅既要給姐妹們畫花樣,繡好後又要給裝邊,這樣一番折騰,收費160元。她繡好的背兜一牀1200元,新嫁衣一套1600元,包括帽子、上衣、褲子、圍腰。一套新嫁衣,成天不停地繡,差不多用時三個月,如果連帶做家務,時間會更長。作爲一個農村主婦,家務農活是必做的。做好的'成品,除了訂做的,都要拿到集市上去賣。因爲地理位置和自身家庭的原因,只能在離家很近的清水村委會的溪流水和法土村委會的李家墳這兩個村街子售賣,墨紅鎮的集鎮街從未去過,更別說更遠的地方。

“趙大姐你在家啊,我來拿鞋樣!”“我的背兜領子做好了,來找你教我鑲一下。”正當我們聊得起勁時,來了三個婦女,一個來拿鞋樣的,一個來學裝背兜領的,一個來拿枕頭花樣的。見到我們,她們都靦腆地坐到一旁,聽我們聊天,不時補上一兩句。

“現在通訊發達了,有了手機,稍遠一些的人也會與我聯繫,有馬龍的、曲靖東山的、陸良的。”說到此,趙粉梅大姐臉上現出了喜悅。

“希望你們信任我,幫助我,讓我的繡品出售到更遠的地方,讓更多的人來了解我們魯祖必彝族的刺繡文化,並讓我們的刺繡文化得以傳承下去!”臨別時,趙粉梅向我們說出了自己的心願,純樸的語言中帶着期望。

“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你們墨紅鎮的彝族刺繡已於2016年成功申報爲雲南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今年6月29日至7月9日,也就是農曆六月初六至六月十六,墨紅鎮將舉辦首屆彝族民間刺繡文化節,到時把你們最好的繡品拿到墨紅鎮文廣中心去參展,相信你們的繡品一定會走得更遠的!”採風團負責人帶來的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趙粉梅及在場的衆姐妹興奮了,“太好了!太好了!”“到時一定選幾樣最好的拿去參展!”“我們的繡品文化終於能走出深山了!”

趙粉梅及彝族衆姐妹,爲了實現自己的理想,爲了把本村彝族文化傳承下去,也爲了生活,不斷地努力着,一針一線地繡着,不斷呈現着自己心中的美好願景。面對生活工作中的困難和挫折,我們是否也該學習她們的樂觀精神呢?只管努力,做好自己,“莫怕深山無人問,只怕人問你不行。”相信她們的繡品一定會走出魯祖必,走出墨紅鎮,走出富源,走出雲南,甚至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