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門的散文

門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古有:侯門深似海,宮門鎖深秋。現有:柴門遭冷落,心門掛把鎖。防撬門走俏,門門引思索——序

門的散文

如今城市日新月異,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隨着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人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一道道門將人心阻隔,如北京故宮博物院一層層房子一層層門,讓進去的人找不到門,讓出來的人尋不到門,被門層層阻隔。真不知道那些宮廷女人們怎麼度過那些層層疊疊進入這門出去那門的繁瑣生活,也許被一道門阻隔終老而死。

一入侯門深似海,形容大戶人家戒備森嚴,被一層層門阻隔,外邊的人很難進去,裏邊的人不容易出來。雖然每天錦衣玉食,但沒有小戶人家過得開心快樂。

小戶人家柴門裏的世界是:半開半掩見菜園,粗茶淡飯苦中甜。夫唱婦和勤節儉,其樂融融賽神仙。這種世外桃園的生活令人羨慕,也令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揮毫潑墨。

如今那種柴門遭冷落,隨着城市化快速發展,那種純粹的田園風光草屋柴門,尋覓不見。成爲詩歌中的唯美,散文裏的哀傷,小說裏的回憶……

一)小區門層層疊疊

前些日子,接受同學的邀請去她家做客。按着同學的指揮,從家裏出發,從皇寺廣場坐232路公交車到瀋陽站下車。三站的車程,眨眼就到,其實步行沿着西塔大街、太原北街往西一拐就到瀋陽站,爲了能找到地鐵,做232還是方便。好長時間沒去瀋陽站,瀋陽站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地鐵早已經運行,自己沒有想去的地方一直沒做,今天去同學家必須坐地鐵。走進地鐵站,隨着人流往裏走。被熙熙攘攘的人流推推搡搡地涌到售票口,人們排起長龍,售票的速度很快不需等太長時間,票拿到手裏。進入檢票口被一道電子門攔在外面,將票放在電子眼上,待它識別後,方可進入。但必須快,如果稍一遲疑就被擋在門外。剛纔那男子不知道想什麼,精神開小差就被阻隔在門外。叫工作人員幫忙進去,遭到一頓數落。自動化方便出行,少了人情味多了一些冷漠。

通過檢票口,來到站臺,等待列車的到來。等待的過程是尋找美的過程,整個地鐵站的牆壁被明星的圖片裝點得像看美國大片,驚險刺激,美輪美奐。

車,在人們翹首以待中呼嘯駛來。車停下,才發現剛纔感覺像看美國大片的透明牆壁開啓一道門,阻隔旅客與鐵軌的親密接觸。瀋陽的地鐵安全設施比北京上海做的要好,後來者居上在這裏被註解得淋漓盡致。

穿過透明牆開啓的門,進入列車門。雙門保險,進入車廂。隨着列車的呼嘯,一個小時的路程,縮短到十幾分鍾。感慨地鐵的方便快捷,帶給人們出行的便利。

我還沒回過味來,已經到達目的地。隨着人流下了車,回望列車風馳電掣般離去,那道透明門也輕輕關上。瞬間還原本來,牆上的明星圖片依然光彩照人美輪美奐。

在地鐵口遇見同學,她已經等待我多時。隨她步行大約兩站的車程,來到她所居住的小區。一路上我和同學談論第一次坐地鐵的經歷,她驚訝地對我說:你怎麼不像瀋陽人,倒像村裏人。

“怎麼說我像村裏人,我沒見過大世面?今天領略了地鐵雙層門,那透明的一面牆竟有門,我像劉姥姥進大觀園眼睛不夠用了。”我和同學說。

“經常出來走走就好了,我每天坐地鐵已經輕車熟路。那些在我眼裏已經不是風景了,心已經麻木。看,到我們小區大門口了,這是小區的第一道門。一般人進不去,需要指紋。”同學告訴我。

我隨着同學走進小區第一個大門。回望一條土路還沒修繕,狼煙四起。前望,油漆馬路寬敞明亮,路上行人寥寥。遠方一座座高樓林立,驕傲地仰望藍天。

“進入大門需指紋,外人是進不來了。”我說。

“當然,你來我家我必須在大門外等你。”同學說着,顯得很自豪。

和她走了大約有十幾分的路程,前方出現了幾個岔路口。我迷茫地望着同學心裏說:你家那個方向?

“我家直走,進入那個大門再走不遠就到了。”同學看懂我的心思,她知道我迷茫她家在哪個方向,這小區建的九曲十八彎,讓第一次來的人找不到北。

第二道門,還好。不用指紋,同學掏出一張卡,插進去,門自動開了。我隨她進入第二道門,回望第一道門,第一道門冷冷地望着我。

過了第二道門,走不遠就來到同學所住的樓。樓口一道鐵門緊閉,同學敲着密碼,那門自動打開。我說:一會兒指紋,一會兒門卡,一會兒密碼,多虧還年輕,如果耄耋老人記憶不好,進去就別想出來了。

“就是。我也被這些東西弄得暈頭轉向,不過小區環境好,安全可靠。你看閒人沒有,閒人也進不來。”同學說完自己也笑了一回。

“這麼多繁瑣的門,一般人是進不來。可是迷惑了,自己也回不了家怎麼辦?”我很擔心頭腦如我混沌不清之人。

“沒事的,只要耐心等待,等有人出來或進去,尾隨就可以了。”同學說。

“原來不是銅牆鐵壁,壞人也可以趁虛而入。”我才悟出道理,看似那麼多層門,只要想進來還是有機會。

“進不來,保安會問的,如果答不上來,就慘了。”同學很自信,她家的小區最安全。

說着進入電梯口,同學掏出卡,那電梯門開了,我和同學進去。同學告訴我:樓口裏有兩部電梯,如果上錯了電梯,就得返回重新乘坐。

“這個小區真複雜,佩服設計者。”我說。

“電梯那端還有樓梯,有時爲了鍛鍊爬樓梯。”同學告訴我,還有樓梯。

很快電梯到了同學家,同學家的大門正對電梯。這側電梯供一層兩家使用,同學掏出鑰匙打開自己的大門。她家兩層防撬門,像兩隻石獅子似的守衛它的地盤。

倒在同學家的沙發上,感覺累,接過同學遞給的茶水,一邊喝着思緒一邊紛飛……

二)故鄉的柴門

坐在同學家,被一路的門折騰得頭有些暈。一邊喝着茶水一邊思緒紛飛,紛飛到童年回到故鄉。故鄉的老屋是紅磚平方,一排排整齊地坐落在太子河西岸。我家臨路,一條馬路連接一座大橋穿越太子河,將整個城市連成一體。

我家前後小院用木板條夾成杖子,順着木板縫隙能看見小菜園。小院的門也是用木板條做成的,被人們戲稱爲柴門。此門沒有鎖,只是用一個鐵圈將門框和杖子套上,由於小從來沒套過。

柴門每天半開半掩,爲了鄰居出入方便。進入柴門,沿着東西兩個像豆腐塊大小的小菜園留下的縫隙我們稱之爲小徑,小徑盡頭就進入屋裏。房屋的大門是木製門,是那種隨處可見的門。大門在夏天打開,爲了防止老鼠進入媽媽用一塊木板擋在門檻上,那木板和北京故宮博物院看見的門檻高度差不多。有一尺五左右,也許還要高。年頭久遠且當時年紀小,具體記不得了。

每天清晨媽媽起來,把大門打開,把木板放好。彷彿告訴大家,我起來了。於是鄰居家的門也陸陸續續地打開,新的一天開始。

我還在睡夢中,就聽見隔壁家嬸子說:嫂子,我家醬油沒有了。

“等着,我給你倒。”媽媽說着倒給鄰家嬸子半碗醬油。隔着杖子遞給她。

“弟妹,我做的發糕可好吃了,給你一塊。”對門的大娘,送塊熱騰騰的發糕已經出現在我家的廚房。

“謝謝嫂子,我起來晚了。”其實媽媽起來並不晚,只是對門的大娘起來太早。

“丫頭還沒有起來,我給她送來韭菜盒子。”斜對門的阿姨,端着韭菜盒子來到我面前。聞着香味,我再也躺不住了。忙爬起抓起韭菜盒子開始吃。

“洗洗手再吃。”媽媽在那說,我纔不管呢,已經吃了一個韭菜盒子。阿姨做的韭菜盒子真好吃,我就喜歡吃別人家的飯。

一天就這樣拉開既繁忙又溫馨的帷幕,大家心無芥蒂地快樂的生活,雖然那會兒物質匱乏,但精神世界豐滿。

大人們的世界是從打開門那一刻,煙囪冒出縷縷炊煙。孩子們的世界,是穿梭在柴門間。早飯後,大人們上班的上班,做家務的做家務。剩下我們這些學前的孩子們,穿梭在各家的小院柴門間。虛掩着的門,正好適合我們穿過。去鄰家小院逮蜻蜓,去隔壁抓螞蚱。到對門家摘朵花,然後大家聚到我家的小院裏採摘芨芨草花兒染指甲。

孩子們的世界幸福快樂,不知道愁滋味。炎炎夏日,大家搬着小板凳坐在我家葡萄架下,一邊乘涼一邊講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老虎媽子,裝扮成媽媽的'摸樣回到家。晚上她摟着女孩兒睡覺。其實女孩兒的媽媽在去姥姥家的路上已經被老虎媽子給吃了,今晚老虎媽子要吃女孩兒。女孩兒很機智地看出她是老虎媽子不是媽媽,但不露聲色。她對老虎媽子說:媽媽,你臉上怎麼有毛……每當講到此,我會被這個故事嚇得一身雞皮疙瘩,不想聽下去。

這時老虎媽子的故事告一段落,開始講小白兔與大灰狼的故事。還有很多的故事在葡萄架下被繪聲繪色地演繹。

童年的樂趣如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每當遇見恰當的時候記憶就被喚醒。勾起甜蜜的回憶,故鄉虛掩的門,是我們每天進出必經之路,這道門拉近彼此的距離。孩子的成長經歷從門縫中窺視室內室外,享受着天真爛漫。

故鄉虛掩的柴門不止是孩子的樂趣也是人與人之間友誼與信任,開啓了一代人的心靈世界。留給歲月永恆的回憶,給未來深深地思索與反省……

三)別關門,敞開

十六歲隨父母離開故鄉來到瀋陽,瀋陽的家不是平房而是樓房。自然條件好了,房門經常被關上。

那一日,家裏來了朋友。隨手將門關上,父親看見告訴我:家裏來人,千萬別關門,讓別人懷疑我們家有祕密。

“爲什麼我們不能有祕密?門敞開就沒有祕密了。”雖然到了花季的年齡,大人的心思還是不懂。

別關門,敞開。是那個時候那個家屬住宅的規矩,和故鄉的規矩不一樣。

到現在都覺得不可思議,家裏沒人門可以關上,但不能鎖。如果鄰居來推門進不來,就會被人議論:這家有祕密。

所以,沒有敲門的習慣。推門就進去,被大家認爲隨和。入鄉隨俗,我家的門從來不鎖,家裏來客人門一定打開。

那會兒的家屬樓,幾家一個大走廊。每家的門都敞開,大家說話不用出門就能聽到。在我家問話,鄰家馬上回答。

孩子們可以到處串門,大人們閒暇時經常聚到一起張家長李家短的閒聊一氣。雖然懷念故鄉的小菜園,但彼此敞開心扉,將門打開還是感覺新家也不錯。

有一天,我突然問爸爸:爲什麼家裏來人要把門打開?

“因爲一家人都在還可以,如果你一個人在家,家裏來了阿姨還好,如果來了叔叔一定要把門打開。這是規矩,這是這裏不成文的規矩。你沒看我去鄰家嗎,鄰家阿姨就把門敞開。”爸爸比媽媽心細,媽媽視乎不在乎這一切。

“哦,原來這樣啊。”那會兒還不是全明白,只是按着爸爸說的去做。

後來長大成人,自己居家過日子,對爸爸的話才深刻理解。如果家裏來了異性朋友,必須敞開家門,給自己給他人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人與人之間,隨着生活的好轉而變得越來越迷離,有時讓人捉摸不透。別關門,敞開。是我青春期的風景,也是歲月留下溫馨的回憶。

四)對門

結婚後,搬過幾次家。遇見幾個對門鄰居,大家都是敞開大門敞開心扉。第一個對門,是同學的父母家。同學剛剛結婚搬出另過,家裏還有奶奶、父母、弟弟。

每天下班回來,我打開房門,把房門敞開。鄰居家經常有人她家的門一直敞開,這時我在廚房做飯,對門老奶奶抱起我兒子去她家。幾乎我兒子每晚是在她家度過的,孩子尿了,需要換褲子,老奶奶進我屋,不用問我,直接打開立櫃門將孩子的褲子拿出給換上。

那會兒顯得很平常,是對門鄰居的幫忙,才讓我有時間做飯,打理自己和家。

孩子在很長時間都誤以爲對門鄰居的爺爺奶奶就是自己的親爺爺親奶奶,那天兒子還對我說,對門的太奶我還記得她。

對孩子最好的是鄰居奶奶,她那年七十多歲,瘦瘦的身軀,顯得嬌小。大大的眼睛很有神,年輕那會兒一定是美女。皮膚白皙光滑細膩,比鄰居嬸子她兒媳要漂亮幾分。

同學弟弟,那會兒念初中還小,每天黏在我家,和我說話。他不喜歡叫嫂子,而是叫姐姐,叫得很甜。心裏很受用,所以拿他當弟弟。兒子小的時候真誤以爲我們是一家人,所以去爺爺奶奶家很隨便。

歡樂嫌日短,寂寞嫌更長。轉眼三年過去,我們搬了新家。遇見第二個對門。他們家五口人,叔叔嬸子還有三個女孩兒。嬸子三十二歲才結婚,所以孩子小。叔叔和父母年齡差不多,他們對我也像對他們的女兒一樣。每天下班回家,看見嬸子敞開門,心裏就亮堂。然後打開自家的大門,敞開。做飯的時候,嬸子總是將我兒子領到她家,給他餵飯。等兒子吃飽了,我的飯還沒做好。

她家的三個女兒長得很漂亮,個個如仙女般,被人們成爲宋氏三姐妹。那年好像都在讀初中,我兒子姑姑、姑姑叫得那個親。他又一次誤以爲我們是一家人,每天晚飯在奶奶家吃。

直到那年,家裏條件改善。買了商品房,搬了家離開老鄰居。商品房的家家戶戶都是防撬門,我家也不另外。一道防撬門將鄰居們隔開,彷彿隔了千山萬水,樓上樓下竟然不認識。每次回家打開防撬門,趕緊關上,生怕壞人尾隨。

那一日,上網山東的網友說:他們家的小區,因爲有些家晚上門沒有反鎖,結果進來賊。

從那以後,每天回家後,必須將防撬門反鎖,方可放心。才覺安全,不知道是經濟好了,防賊心切。還是流動人口多了,治安環境不好。經常聽到某某高級小區被盜。

前年,某個黎明一聲清脆的槍聲把我驚醒。窗前已經人聲鼎沸,聽人們議論才知道,有人潛入家裏,進行偷盜被主人發現。主人報警,警察圍剿將樓口包圍,誰知道那賊發現後,像傳說的鼓上蚤時遷似的爬上七樓,然後從七樓跳下毫髮無損地逃走,警察才鳴槍示警。結果還是讓賊逃走,弄的我不敢離開家半步。生怕進來賊,這個世界怎麼了?防撬門沒有防賊,倒把人與人之間的心門關閉。

正是:對面相逢不相識,鄰里街坊如路人。黎明槍響欲斷魂,心有餘悸關緊門。

後記:門製作的越來越好,心門關的越來越緊。人與人之間那道門將親情友情拒之門外,人心日漸冷漠。比如我去同學家,如果沒有同學出來接我,我是插翅也難飛進她家。去同學家被門層層阻隔,發些感慨,獻給自己獻給未來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