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蔌蔌衣巾落棗花的散文

蔌蔌衣巾落棗花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6W 次

初夏到龍泉寺郊遊,正是山棗花盛開的時候。啊,在細雨濛濛之中,那漫山遍野的山棗樹,青翠欲滴,卵圓的葉子,整整齊齊排列在葉柄之上,似瑪瑙,如寶石,晶瑩圓潤,然而此時,它們顯然已經不再是主角,沁人心脾的馨香,早已經吸引着你的嗅覺,也吸引着成羣結隊的蜜蜂,直奔那綠的瑪瑙與寶石之間,那密密匝匝附着在葉柄之上的淡綠米黃、星星般綻放的小棗花上。

蔌蔌衣巾落棗花的散文

從來沒有見過這麼繁盛的棗花。那小棗花密密麻麻,擠擠挨挨,緊匝葉柄,讓你根本見不到葉柄的影子,只見一串串棗花的串串,擎起那綠的瑪瑙與寶石的一枝枝。原來讀到蘇軾的“蔌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的詞句,心裏頗爲懷疑,因爲,我所見過的棗樹從來都是稀稀疏疏開着零零星星的花的,今天得見這裏的棗花,我終於相信了,東坡居士不餘欺也。若不是小雨,我一定會坐在樹下,去盡情享受“簌簌衣巾落棗花”的美妙的。

我於棗樹是再熟悉不過的。記事起,就知道我家的後院有兩棵棗樹:一棵枝繁葉茂,幹直冠圓;一棵枝條稀疏,但聳然峭拔,直迫青天。春天來了,在槐樹開滿鳳冠子,榆樹掛滿錢串子,楊柳早就製造過“滿城風絮”後,那兩棵棗樹依然是冬天裏的丫丫叉叉,珊瑚骨骼一般,沒有一絲生機。當杏樹桃樹“綠葉成蔭子滿枝”時,幾乎是一夜之間,那一枝枝幹枯的棗枝上,猛然就鑽出一顆顆小芽,而後,就聽說“棗芽發,種棉花”,於是,田野裏就到處是“栽瓜種豆”的人羣了。

棗花盛開時,天氣已經開始熱起來,華北平原的春天,好像不是給棗樹準備的一般。也許是人們太忙,也許是棗樹無法給人們提供蔭涼,更也許是那棗花的確太小,小到花蕾如米粒,花朵似桂花,再加上稀稀拉拉分佈於葉柄之上,往往被人們遺忘了去。雖然,棗花的馥郁香氣,常常要瀰漫小院好幾天。然而,一天,冷不丁大街之上傳來“打花蜜喲——棗花蜜——”的吆喝聲時,人們纔會說:“打點蜜吧,棗花蜜是最好的。”那時,我是牽了母親的手跑到街上,花上幾角錢,那棗花蜜就從一位白髮蒼蒼,佝僂着腰的老者的柳條筐的小瓦罐裏,像一條細線一樣,注入到母親的玻璃瓶中——那形象一定像極了“賣油翁”——黏黏的,膩膩的,淡淡的黃色中略有些棗紅的影子,琥珀一般晶瑩透亮,一股沁人的香甜,早就勾起了我的饞蟲。棗花蜜,那是北方最好的蜜,可與南國的荔枝蜜媲美。據說,棗花蜜性平偏溫,其補中益氣,養血安神,護脾養胃等藥用效果,是其它蜜種所無法匹敵的,尤其對小兒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病後恢復等有顯著效用。

整個夏天,人們都會疏忽了棗樹的存在,全然不知小棗從起初的微型陀螺長到成型的青顆是一個怎樣的過程。不過,我是知道的,因爲,我要爬到樹上去摘那青澀的棗子顆,當然了,也是冒着“鼻子上要長出癤子”的大不韙的,現在想來,那純粹是大人們要保護棗子成熟的伎倆。

最好的日子,是棗子長到半邊青半邊紅的時候。那是北國的清秋佳日。枝繁葉茂的那棵,已經不堪重負,過早地低垂下枝條,任人們順手就摘走了酸甜的棗子,然後,很無助地呆立在那裏,等待秋風掃落乾澀的敗葉;直迫青天的那棵,卻旗槍般高高擎起,一顆顆棗子綴滿枝頭,一直到中秋節前後,棗子大半已成紅色,母親會安排一個早上,準備下一枝長長的竹竿,讓我們爬上房頂,奮力向那旗槍抽打,還說,今年打得越乾淨,明年就會結出更多的棗子。我們顧不得驗證,只是一味地抽打,紅紅的棗子,就在我們一次次抽打中紛紛蹦落,整個小院於是跳躍滾動出成千上萬顆珍珠瑪瑙。而後,母親會把那些棗子聚攏起來,分成差不多大小的幾堆,然後用小笸籮盛了,讓我送給左鄰右舍。雖然不情願,但還是一一送去了,因爲,往往可以得到瓜果以及月餅等回報。

有一句歇後語說,“八月十五蒸年糕——趁早(棗)”,看來,中秋節前後打棗子,那也是依了時令的。然而,我的'最好的時節,卻不是這時的收穫,而是再早些,要到不到八月的時候,就是那棗子青紅時節。爲了躲避大人的視線,我會爬上房頂,躺在棗樹枝葉下面,隨手摘下那垂到嘴邊的棗子;有時,趁大人不在家,我會爬到樹上,專揀那些長得像熟透了石榴般有裂紋的棗子——“歪瓜裂棗”那是最甜的。記得有一天,自己躺在房頂,吃飽了棗子,透過棗樹葉和斑斕的棗子顆的縫隙,追隨着淡遠的藍天白雲,飄飄然靈魂便隨着白雲,跟着鴿哨越來越遠……不知道過了多久才發現,胳膊上一條毒八角毛蟲正一步一步往上爬,趕緊抖落,爲時已晚,一條紅紅的毛蟲爬過的印痕已經高高腫起,那種刺痛,那種奇癢,是我有生所沒有經歷過的。後來,居然還小病一場——發燒,似乎是中毒過敏了。這件事讓我刻骨銘心。從那以後,我似乎明白了一個道理,大凡美好的生活,一經擁有了某些痛楚的經歷,總會給人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

看着這滿樹的棗花,看着這漫山遍野的棗樹,遙想着秋後那個收穫的時節,想着此時的馨香變成了酸酸甜甜的棗子在嘴裏咀嚼,不禁開始期盼起秋來——秋天到了,我一定還來龍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