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他們高考滿分作文3篇

他們高考滿分作文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1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他們高考滿分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他們高考滿分作文3篇

他們高考滿分作文1

我知道他們一定在外面等着。他們不像母親們那樣焦急地聚坐在一起,談天談地。他們一定就那麼靜靜地坐在角落旁,抽着根菸,不時看着這學校的大門,微微合一下眼,考慮着自己的孩子是否一切順利。他們不說話,只抽着那危害了他們一輩子的煙,粗糙的指間有着煙燻的痕跡,臉上刻着令人心疼的歲月印跡。他們,是父親。

我們都體會過,小時候最愛的還是他們。他們什麼都會,會騎着那“吱呀”的老自行車,載着我們去天南海北;他們會抓蚱蜢和金龜子,然後讓我們騎坐在肩頭,到處炫耀我們的成果;他們會在“六一”節的時候,帶着我們往人羣堆裏擠,在悶熱的天氣裏,排着長長的隊坐過山車。我們從不擔心會受傷,因爲他們無比強大,好似棵樹,根紮在我們心裏。即使我們只知道兒童節與母親節,即使我們有悄悄話只跟母親說,即使我們從未對他們說過愛。他們依然無慾無求,用極少的語言去表達他們那溫暖的愛。

我們是否知道他們的生日?知道他們的鞋碼?知道他們的心願?……也許我們只知道自己,知道他們會燒我們最愛吃的菜,知道他們會在我們的生日時送來最貼心的禮物,知道他們要我們好好讀書……

他們的偉大與愛是默默的。他們會在母親焦急打電話找晚回家的我們時,默默地在小區門口等我們。他們會在我們摔倒時,默默站在旁邊說:“自己起來。”他們讓自己堅強而無私。在四川地震時,北川中學的操場上,躺着一具具孩子的屍首,他們則壓抑着無比的悲痛,扶着幾近崩潰的妻子,尋找着自己的孩子。而另一羣父親,他們肩負重擔,在災難之地救死扶傷,他們聽着自己孩子捎來的問候,微仰起頭,努力讓自己的思念不表現出來,說着:“別太想我,我很好。”

他們,永遠如此沉默,不讓我們看到悲傷,不讓我們看到眼淚。他們把他們的一切都給予我們,卻從不說愛我們。

他們高考滿分作文2

現在的人們愛說“我們”,愛看“我們”,卻很少起碼瞄“他們”一眼。這是個講求合作與個人主義並重的時代。“他們”既非敵,又非友,自然受輕視。“我們”是用來加強的,“你們”是用來打敗的,“他們”……是用來幹什麼的?

古人云:以人爲鑑。司馬光寫《資治通鑑》也說:“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這裏的“前世”便是指歷史上的“他們”,司馬光認爲研究“他們”是可以爲“我們”提供指導的。

“他們”是一面鏡子,映照着“我們”的靈魂。別人的行爲,其成功或失敗,也許都曾在你的身上發生過或即將發生。通過“他們”這面鏡子,我們能吸取他人的教訓,學習“他們”成功的經驗。克勞塞維茨寫《戰爭論》是通過分析大革命時期法國領袖的戰例,探討其得失,我國古代的唐太宗,也是從臣子身上觀察自己的功過。由此可見,他們是用來反思“我們”的。

上面是功利性的反思,而他人給人的最大的反思是道德上的。時代大步前進,成功的道理隨之改變,生存的方式也在改變,唯有道德是不變的。比如今年的四川大地震,“他們”——最初是災民,然後是部隊——給予了電視機前的“我們”極大的思考,思考眼前的一切美好生活的意義,思考生命的意義,思考對生活的態度。“他們”帶來的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無數的志願者,無數的捐獻物資。“他們”甚至使得“我們”也成了“他們”,成了更多人道德反思的來源。“他們”可以不是具體的人,比如紅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甚至可以不是狹義上的“人”:從小學時,我們就被教導要思考螞蟻的勤勞、小狗的忠誠等等等等。“他們”給人的反思,給“我們”的指導,實在是全面而重要。

我們要如何從“他們”身上得到反思,從而獲得助益?先想想我們被競爭社會促長而成的個人主義。它主張發揚個性,但不完全的人格並不能稱之爲個性。因此,放下虛高的架子,去靜靜地觀察那些與你不相干的人吧!在回家的車上,請注意那些熱心的讓座者的行爲;在書店裏,傾心欣賞那位讀書人輕輕整理書架的動作……我相信,你會有很多思想。

那麼,請你,從今天起,開始關注那無所不在又被人忽視的一個“他們”吧!

他們高考滿分作文3

在城市盡頭,沒有繁華的街市,閃亮的霓虹;在城市的盡頭,只有破舊的棚戶區,有飽經生活風霜的生命;在城市的盡頭,有他們這樣一羣人。

讓我怎樣稱呼他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農民子弟?亦或是農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這些冰冷的名字稱呼他們,我多想叫着他們帶着泥土氣的乳名,拉着他們的小手,走近他們的生活……

他們從小生長在故鄉的青山綠水中,純潔的.靈魂在田野裏抽穗拔節。在山野的風中,他們奔跑着,憧憬着。風從田野中吹過,吹進了城市,爲了生計,爲了未來,他們跟從父母來到了城市,在城市的盡頭紮下了根。於是習慣了青山綠水的雙眸第一次觸碰到了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他們不知道怎樣穿過六車道的馬路,小小的手指怎麼也數不清寫字樓的層數。繁華的現代文明不曾給他們帶來任何快樂,這一次,卻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跡。

他們背起書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卻在“城市人”異樣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戶口與暫住證的區別。他們都是父母心頭的寶啊!卻過早地承擔了不屬於這個年齡的負擔。

放學回家,他們做好簡單的晚飯,父母還在工地或菜場上勞作;午夜醒來,淚眼中城裏的星空沒有家鄉的明亮;悄悄許願,希望明天他們的打工子弟小學不會因交不出電費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們日益長高的身體上,我看到了他們的成長。記得一位記者問一個打工子弟學校的孩子,學成後是否會回到家鄉時,小姑娘毫不猶豫地說:當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點落下淚來,爲他們的成長。

記得那年春晚他們稚氣的宣言:“我們的學校很小,但我們的成績不差”“我們不和城裏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xx,也是我們的20xx!”他們逐漸成熟,告別昨天的羞怯,開始迎接新的一天。

雖然,他們還在爲不多的學費而苦惱;雖然,學校還是交不上水電費;雖然,還有好多體制還不夠完善……雖然有好多個“雖然”,但是,只有一個“但是”就足夠了,已經有好多視線轉向他們,他們正在茁壯地成長。

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盡頭,照亮了他們的生活。

他們,終將會成爲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