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實用】高考語文作文彙總五篇

【實用】高考語文作文彙總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考語文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高考語文作文彙總五篇

高考語文作文 篇1

雖然中考考入鶴崗第一中學,但他很上火,因爲成績不理想。軍訓以後,他爲了激勵自己刻苦學習,寫詩一首:軍訓銘刻在心碑,白駒奮進馬難追。雄心壯志皆不語,三年之後再揚威。

在高中階段,他一如既往讀書,參加學生會主席的競選後當選,當選省級三好學生,在鶴崗中學生辯論賽中勝出,獲得最佳辯手稱號。

楊奇函說,說是他的強項,運動是他的弱項,但就在這個弱項上他居然還得過獎。原來,高中時楊奇函的班級是文科班,一共有9個男生,爲了能在運動會上取得名次,老師讓體格好的選報了1500米,楊奇函沒辦法只能報3000米。老師私下說,跑一圈就可以下來。但跑起來以後自己就想,一定要堅持到終點。3000米應該在操場上跑7圈半,結果他跑了6圈半就被一體育老師揪下場來,並告訴他已經跑完全程,他成爲全校第七名,也是班裏唯一得分“選手”。當他找到裁判坦白時,裁判則說,結果已經公佈,成績已經記錄在冊,不能改了,他拿了一個本不屬於自己的獎項。因此楊奇函發出感慨:“騏驥回蹄千浪堆,大鵬展翅萬里輝。三千奔跑雖無冕,壯志凌雲任爾追。”

高考語文作文 篇2

說紐帶

合作才能共贏的道理,如今可謂人所共知,但人類掌握這個道理,卻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小到人際間的往來,大到文明間的交融,紐帶關係始終是無法割裂的,它也在歷史的演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國家還沒有產生的時候,他認爲人類的網絡已經開始編織,其渠道便是語言。遠古先民通過交談、信息和物品的交換,實現了羣體間最古老的交往與互相影響,美國曆史學家麥克尼爾稱其爲“第一個世界性的網絡”。人類從走出非洲開始,儘管在征服新的土地的過程中喪失了對古老起源的記憶,但相似的生活方式和一定區域內的密切往來,讓我們的祖先懂得了合作的必要性,也意識到了合作中競爭乃至衝突對自身帶來的影響。

數千年以來,文明間的融合讓各自“一榮俱榮”。“條條大路通羅馬”,當羅馬帝國將地中海包攬爲“內湖”的時候,歐洲文明開始了第一次交融,同時也孕育出內在的多元性。當大漢使者張騫第一次踏上西域的土地時,中華文明的影響力也開始超越中原,在中亞、西亞乃至更開闊的世界舞臺上發揮影響力。即使如東晉十六國、蒙元時期,客觀上也起到了通聯諸國、各民族文化交融的作用。更不必說,鄭和的大名船隊駛向浩瀚無際的大海,將中華的威名和富裕播撒到了南洋、印度洋,文明的紐帶接住和平的商貿活動愈發緊密。

然而,思考歷史,不只是爲了記錄過往,更在於反思當下與想象未來。不言而喻,人類文明的確在不斷進步,其依賴的便是這張不斷擴充而又不斷更新的大網,它將人與人、國家與國家、文明與文明連接起來。但在有的時候,只有歷經教訓,人們才知道若利用不好紐帶關係,也會造成歷史的創傷。正如在哥倫布踏上新大陸第一片土地時,他沒意識到眼前陌生的土著與他有着共同的祖先,在經歷血與火的殺戮後,人們才更向往和平,深知聯手合作的收益勝過零和式火併。

紐帶關聯的雙方,只有在雙方實力相當的情況下才更穩固,這符合當代經濟學的邏輯。但並不是所有的關聯都要服膺於資本,更具人道情懷的關聯往往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不論是拯救非洲疫病患者和饑荒罹難,還是在印度洋海嘯、海底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帶來的戕害裏救援傷者,聯合國維和部隊都在第一線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對於國內的經濟落後地區,也持續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展開定點支援與精準扶貧。這樣的紐帶關係是血濃於水的情誼,強者幫助暫時的弱者,符合的是人道的邏輯,折射的是紐帶關聯中人性的光輝。

進而言之,歷史的進程從來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不論西方學者愛講的“世界是平的”還是“歷史終結論”能否繼續維繫,從長遠來看,全球化的趨勢與合作一體化的浪潮不可逆轉。而關聯緊密後,風險的傳播也會更快、影響更大,這就需要人們在合作共享的同時,共同擔起責任和義務,協力地域可能存在的挑戰與風險,盡力維繫和睦的紐帶關係,這纔是紐帶關聯造福人類的關鍵所繫。

高考語文作文 篇3

百年前,梁啓超先生曾用心吶喊: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而樑公的意氣風發,終於沒有能在我輩身上重現。望着眼前的試題,我想象着樑公氣吞山河的豪情,擠出一絲苦澀的笑。

我們這批孩子是如何成長的?

有幸降生在一個和平時代的寬裕家庭裏,從還是一顆受精卵開始,我就是一面承重牆。懷着我的母親,每天補充各種營養素(儘管這個核酸、那個飲品最終都被認定爲概念炒作),聽莫扎特(儘管後來被證明並不能讓寶寶變得更聰明);等我出生,喝的是幾百元一筒的進口奶粉(儘管據說洋奶粉的昂貴只是因爲高額的關稅),滿目所及的是無數鮮豔的據稱是開發智力的玩具(儘管我並不覺得因此而增加若干腦細胞);待我長到三歲,父母費盡苦心爲我挑選了一所五星幼兒園(儘管幼兒園的畢業考試卷我有一半沒做對),從五歲起我就學習高雅藝術(鋼琴與繪畫)並接受專業訓練(速心算和英語);上小學了,他們拼命把我搞進一所重點小學,對六年來每天往返三小時的接送生活甘之如飴;進中學了,他們又花費兩年積蓄,將我送進一所重點中學,六年來母親天天親手煮羹湯把我這隻醜小鴨填肥(卻一點也不壯)

他們對我的愛,苦心經營,信誓旦旦,但是,他們從沒有撒開過我的手,讓我一個人走路。也許不是不想他們不敢,我能體諒。

我的中學,很是響噹噹的,贏得了許多塊金光閃閃的光榮牌掛在門口,並且很奢侈地擁有歷年升學率名列前茅的輝煌歷史和一個塑膠跑道操場,只是它不設食堂,在清明時節也不放我們去郊外掃墓。原因只有一個:安全是天。

我的老師,都很難得,他們人品高尚,工作上披星戴月、殫精竭慮,逢年過節時也沒有暗示我父母給他們送禮。他們什麼都好,只是沒有時間教我當我獨自面對選擇時該怎麼做。也許不是不想他們不敢,我能體諒。

至於我的社會,對不起,我不認識它。我只知道我沿着一條狹窄的衚衕,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推着往前走,前邊有什麼,光榮與夢想?陷阱或深淵?我看不到,也無可選擇

參加中考的學弟學妹們,突然被告知要考體育了。他們的家長,開始臨時抱佛腳地陪練跳繩、跑步。這不過是應試教育體制下又一個新式卻並不新鮮的失敗案例罷了。而我今天走進高考考場,眼前這幅畫,再次讓我陷入深重的悲哀。更其悲哀的是,出題者的苦心躍然紙上,卻仍然無法抑制悲哀繼續一年又一年地流淌。

高考語文作文 篇4

家教:包拯爲它公正清廉,被老百姓尊稱爲包青天。他擔心家人子弟利用權勢貪污腐化,因而自述家訓:“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亡疫之後,不得葬與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銘教:宋代詩人蘇武的長子蘇邁赴任縣太尉時,蘇軾送給他一個硯臺,上有他親手所刻的硯銘:“以此進道常若渴,以此求進常若驚;以此治財常若予,以此書獄常思生。”

鞭教:岳雲12歲參軍作戰。一次騎馬下坡。沒注意地形,人馬栽進溝裏。岳飛喝令按軍法鞭打岳雲,衆將求情不允,責打百鞭。此後岳雲刻苦訓練,勇猛作戰。1134年攻打隨州時,揮舞40公斤重的鐵錘。首當其衝第一個登城。岳飛教子的原則是:受罪重於士卒,作戰先於士卒,受功後於士卒。

名教:1945年,革命老前輩林伯渠6歲的小兒子要讀書上小學了。林老對兒子說:“上學,該有個地道的名字,我看你就叫用三吧!”兒子疑惑不解,林老解釋說:“用三者,三用也。即用腦想問題,用手造機器,用足踏實地!”

聯教:無產階級革命家吳玉章曾撰寫一幅對聯掛在堂前。上聯:創業難,守業亦難,明知物力維艱,事事莫爭虛體面。以此教育子孫後輩要艱苦創業,勤儉持家,切不可鋪張浪費,追求虛榮;下聯: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以身作則,行行當立好楷模。指出做長輩的要時時刻刻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處處做出好樣子,成爲後輩們效仿的楷模。

章程教:老舍先生的教子章程,一是個必非考一百分不可;二是不必非上大學不可;三是應多玩,不失兒童的天真爛漫;四是要有健全的體魄。總之,老舍先生認爲,孩子不必爭做“人上人”,虛榮心絕對不可有。

專家分析:教育後代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色,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關注人性,關注品德,既嚴厲又慈愛。

適用話題類型:“家庭教育”“教育與成才”

高考語文作文 篇5

語文素養提高之我見

古人云:“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和一個擁有良好語文素養的'人交流,就是一個與善人居的過程,久而不聞其香,與之化矣。可見,良好的語文素養對我們來說是多麼重要。

那麼,如何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呢?我認爲:有效的課堂學習是基礎,大量的課外閱讀是關鍵,社會實踐是輔助。只有這三者有機結合,我們的語文素養才能得以有效提高。

首先,我們需要老師的指引。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着厚重的文化積澱。韓愈在《師說》中寫道: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從小到大,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學會了拼音,學會了方塊字,也學會了閱讀與鑑賞。多少次我們思索許久沒有答案,卻因爲老師的點撥而醍醐灌頂。是在課堂上,是在老師的諄諄教導中,我們感悟了唐詩之莊,宋詞之美,小說之精妙……

大量的閱讀對提高我們的語文素養必不可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大量閱讀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可以極大地豐富我們的知識儲備,我們的涵養也在閱讀中逐步提升。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數學使人精密,哲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學使人善辯。”只要閱讀,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中國也有位作家這樣說道:“我喜歡閱讀。我讀一千本書,這樣我也在書中體驗了一千種不同的人生。”

生活處處有語文,進行適當的社會實踐,更有助於提升我們的語文素養,著名的詩歌《觀刈麥》和《憫農》就是作者深入社會觀察之後有感而作的,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說,即將進入大學的殿堂,也會有更多的機會參與社會實踐。這對我們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走入社會,對很多東西的理解也會大不一樣,白居易說:“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就是這個道理。

語文素養的提高,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她需要時間的積澱,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在平凡的課堂中、在浩瀚典籍的滋養中、在社會事件的感知中,一步一個腳印地邁向巔峯。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中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關乎國家的未來。因此,我們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成爲一個擁有良好語文素養的人,一個有氣質的人,一個談吐優雅不凡的人,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

提升語文素養,課堂教學做主

語文學習是一種終身學習,語文素養的提升也貫穿着每個人的一生,那麼對於中學生來說,提升語文素養的途徑是什麼?我認爲主要是課堂有效教學。課堂教學教什麼、提升什麼呢?我認爲主要是聽說讀寫四種語文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首先,“聽”這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貫穿在語文課堂教學的始終。聽老師講解《沁園春〃長沙》,我們感受到了偉人的氣魄和胸懷;聽鮑國安先生朗誦《赤壁賦》,我們感受到了蘇軾的豁達和豪邁;聽同學們探討《記念劉和珍君》,我

們感受到了青年的熱血和執着。聆聽老師聲情並茂的講解,欣賞名家感人肺腑的朗誦,我們提高了審美情趣,增長了欣賞水平,語文素養在傾聽中慢慢提升。其次,“說”在語文課堂上呈現的方式多種多樣,成爲提升語文素養重要的手段,受到了同學們的喜愛。在《再別康橋》的朗讀中,我們體會到了濃濃的不捨情思;在《中國夢》的演講中,我們體會到了祖國的繁榮昌盛;在“能否以成敗論英雄”的辯論中,我們體會到了哲思的巨大魅力。在說中悟,在悟中提升語文素養。

再次,“讀”作爲提升語文素養最有效的手段,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比重最大。我們對《荷塘月色》進行品味和鑑賞,感受語言之美;我們對《拿來主義》進行思考和領悟,感受思辨之強;我們對《宇宙的邊疆》進行閱讀和理解,感受着自然之神祕。通過這些優秀篇章的賞讀,我們全面提高了語言鑑賞水平和語言運用能力,進而提升了語文素養。

最後,“寫”是語言表達運用的重要方式,心靈的觸動、情感的共鳴、理性的思考都可以在寫作中呈現,沒有“寫”,語文素養就無法從根本提升。我們寫作《難忘的瞬間》,表達生活的感動;我們寫作《霜葉紅於二月花》,描繪自然的美景;我們寫作《我心中的孔子》,讚美先賢的智慧。寫作完成了語文素養的提升。

這四種能力的培養最終達到了提升語文素養的目的,這是正在接受學校教育的中學生提升語文素養最有效的途徑。當然,除了課堂有效教學之外,課外的大量閱讀和社會生活實踐對提升語文素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