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談高考作文600字4篇

談高考作文600字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5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談高考作文600字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談高考作文600字4篇

談高考作文600字 篇1

材料中的小羽在傳統工藝上推陳出新研發出新式花茶,但假冒僞劣的產品異軍突起,影響花茶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擁有良善之心的小羽與民衆分享花茶配方並帶頭擬訂規則立志維護良好市場秩序,最終取得了成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站在公衆需求和傳統基礎上進行創新的人可以取得重大成就,但是一個懂得與他人分享並且團結聯合別人的人才能走得更遠更久。

孟子》中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小羽公開花茶工藝流程的做法正是對這句古語的忠實擁附。且不說什麼偉大人格和高尚節操,這一“先富帶動後富”的方法也是符合我們黨所宣揚的小康社會必備指向標尺。

中國需要這種人,一個容得下天下蒼生的人所取得的成就絕不亞於一個自顧自的百萬富翁。我們的人生價值何在?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裏,奧斯特洛夫斯基認爲,生命的價值在於“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愧”,小羽正是站在精神文明的高度上做到了不悔恨不羞愧,我想,這樣的分享精神是時代的需求。其實現了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完美結合,即獲得勞動所得又爲社會建設貢獻了力量。這件事情往大了說就是《雷鋒日記》裏講的“使自己活着就是爲了讓別人生活得更加美好”。這種力量堂而幌之穿插在我們生活中,我們時不時有那種樂於分享的年頭,又活活的掐死在心裏,任其腐爛。小羽讓它開出了花,驚現俗世。

社會是每個人的社會,黑格爾著名的“谷堆原理”講的是物質的量變引起質變,換句話來說就是一個人的品質,一個人的力量非常小,但採用聚合法世界便會一天天美好。在滿足自己物質基礎的前提下熱情幫助他人,實現人生價值。何樂而不爲之?去實現我們的.價值吧!

談高考作文600字 篇2

1、命題性質:關係命題。要講清感動與出發的關係。

2、主語的補足:可以是大家,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特定的人、特定的羣體、特定的事情。

3、感動與出發的關係。感動是前提,出發是結果;感動是內在的,出發主要是外在的。

4、詞語的推敲:感動是感悟的,也可以是外在引起的。出發,可以是觀念的出發,觀察、處理問題的方法方式的出發,也可以是行動的出發。回報社會、關愛他人、立足本職、健康心理都是它的內涵。帶着,有時時提醒、時時鼓勵的意思。

5、感動與出發的內容比例。學生可能認爲出發是個起始性的詞語,因而這方面的內容少得可憐,大部分內容放在感動上,比例失調。最保險的辦法是感動和出發交替出現,融爲一體,互相作用。其實,出發在這裏已經是行動的代名詞,包括了行動的過程。

6、定勢思維的干擾。平時寫慣了“感恩”之類的話題,結果不動腦筋,生搬硬套。沒有把重點放在出發上,偏題了,也偏離了出題者的意圖。因爲人類任何思想的結果在於行動。

7、表達方式,最好是敘述、議論、抒情有機結合的散文,議論文次之,說明文難度較大。

8、思維方法——收放結合。放,就是聯想。聯想人:家人、友人、師生、各行各業的人;熟人、陌生人;領導、羣衆;健全的人、殘疾人;偉人、凡人;古人、今人;中國人、外國人;大人、孩子;男人、女人……。聯想事:雪災、奧運、震災、一件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卻令人感動的小事……聯想物:天地萬物爲我所用,供我生存,可歌可泣。放,就是所有的段落、所有的文字、所有的材料都要百川歸海,迴歸一箇中心,否則就是一堆磚石的堆積,不等於一座精美的樓房。

9、超凡脫俗難。雪災、震災可寫,寫的人肯定多,但是寫出新意難,如何以小見大或另闢蹊徑,那就要動動腦瓜了。

談高考作文600字 篇3

孔子創立的儒家文化被視爲中國傳統文化的支柱與血脈,孔子及其儒家文化的節慾觀已沉澱爲中國人的一種深層文化心理,並決定了中國的命運走向是一種內斂的發展方式。然而,我們現在所理解的儒家文化與孔子的思想卻存在着顯著的差異,因爲儒家文化經過歷朝歷代的變更,與孔子原初的思想產生了很大的出入,在所有儒家經典中最能反映孔子仁學思想的莫過於《論語》,其中出現“仁”的章節多達五十九處,而每次孔子對“仁”的解釋又不盡相同。孔子強調士人要積極出仕,擔負起治國平天下的責任,強調統治者爲政以德,主張德治。他認爲統治者必須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同時以仁政,富民、利民等政治倫理思想爲統治思想。作爲一種思想倫理體系,孔子的仁學對我國古代社會產生了持久而深遠的影響,在當今依然有着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德”字的使用溯源:孔子主張“爲政以德”(《爲政》)。但孔子“德”的含義是什麼呢?在孔子的觀念中,“聞道”難,“知德”不易。《衛靈公》記載:子曰:“由,知德者鮮矣。”孔子既然說“知德者鮮矣”,可知,孔子是把“德”的範疇當作一個高、難、深的學問看待的。“德”字在《尚書》中頻繁出現,至春秋時代使用仍相當普遍。但孔子認爲,真正“知德者”很少,這就說明,孔子之所謂“德”與當時該字的普遍使用義有所不同。搞清孔子“德”的使用義,當從“德”字的造字意義和使用含義的變遷談起。

日子在不經意間流過,人生就在希望與失望之中完成了蛻變。人到中年,積累了不少的經驗,一個“悟”字,濃縮了人生的萬語千言。“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苦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中年,沒有了年輕時的肆無忌憚,卻又比老年多了份不甘。人生是一場孤獨的跋涉,一個人走,一個人停,一個人流浪;一個人哭,一個人笑,一個人堅強。磨難是洗禮;傷痛是覺醒。中年之後,漸漸懂得,所謂的天真,總是磨礪不夠;所謂的成熟,只是比別人少了一種淺薄。

談高考作文600字 篇4

受訪者認爲新規不應機械;有專家擔心注意防差錯而喧賓奪主

高考語文考試大綱於日前公佈,其中語文試卷每寫一個錯別字扣除一分。“錯一字扣一分”,假如錯上幾十個字,作文豈不是白寫了———這是衆多家長與學生的擔憂,甚至有人認爲這個新規定“很恐怖”。

  多數受訪者反對“一刀切”

“高考現場非常緊張,很有可能一邊構思作文一邊產生筆誤,如果在這種情況下被扣很多分,我會覺得比較委屈。”上海嚮明中學學生田園說。

從事編輯工作的盧勁杉認爲,這是一種很好的導向,提醒考生注意紮實打好基本功。但她同時認爲,如果“一刀切”地執行,就陷入了機械化的怪圈,“比如,對於一個字頻繁使用錯誤究竟該如何扣分?”

“比如說一個同學的作文寫得很優秀,原本差不多可以得滿分,但錯了15個字,按這一標準,完全可能導致他從一本掉到二本!”上海五十四中學一王姓同學說。

  專家稱不會重複扣分

“扣分沒有上限看上去很可怕,但其實一篇作文錯十幾個字的情況是很少見的,多數是三四個錯別字,也就扣個三四分,跟過去沒多大差別,考生不用害怕。”上海高考語文閱卷中心組組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周宏說。

周宏承認,一篇寫得很好的作文因爲錯別字被多扣分的可能性是有的,但“一般作文寫得好的考生,錯別字也不會多”。他說,按高考語文閱卷標準,重複寫錯一個字,不會重複扣分。

  教育者擔心“喧賓奪主”

上海建平中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中學語文教育專家程紅兵說,高考語文錯別字扣分太重的話,也違背了高考選拔意義,“如果由於扣分太多而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到防止出差錯方面,難免喧賓奪主。”

程紅兵比較推崇上海卷的做法:錯三個字扣一分,扣滿五分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