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我看高考作文6篇

我看高考作文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9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看高考作文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看高考作文6篇

我看高考作文 篇1

自古以來,教育就是改變命運,實現自身價值最公平、最有效的方法,多少人的人生因爲教育而改變。

孟母三遷,爲的就是讓兒子在良好的環境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因爲教育對人的影響太大了。小時候的孟子在墳場邊就成天學者別人哭喪死人,在市場旁就學着別人做不該做的事,直到搬到學校旁邊,他就開始每天學習。可見,一個良好的環境對人的影響有多大,如果當年孟母沒有三遷,那麼也許就沒有這個孟子了。

蘇秦能夠懷有六國相印,成爲一個如此見真愛國,受人尊敬的人,靠的就是“錐刺股”的那一份韌勁,王安石能夠把他書房裏的一本本書倒背如流,也是因爲數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鑽研;宋濂在大雪深數尺的山路步行數幾天,爲的就是得到良好的教育,他也不顧吃的穿的不如別人,刻苦讀書,最後成爲一代名相。

多少事例都告訴我們,教育能改變我們的命運。魯迅嚼辣椒夜讀,最後成爲中國近代最有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激勵了千千萬萬青年人。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也就是說,唯有教育,才能使人類社會大有進步。

想當年,1977年高考重新開始,終於打破了十年中國教育的堅冰,使更多的人才被選拔出來,從此,中國走向了富強,獨立的道路。放眼古今,也正是教育可以促使人類進步。中國隋唐時期創立了科舉制度,從而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進步,因此有了開元盛世,貞觀之治這些鼎盛時期;英國能像如今那麼強大,靠的也是教育,當年西班牙統治了菲律賓三百年,菲律賓人都沒有學會西班牙語,而英國僅僅統治了五十年,就使菲律賓所有人學會了英語。

而如今,高考是當今社會選拔人才的最佳方式,能促進中國的發展與強盛,而我們肩負的是祖國復興的責任,所以就讓我們自己改變自己的命運,用我們的雙手去創造更美麗的祖國,讓高考發揮其真正的作用,讓明天更加美好!

我看高考作文 篇2

長安城,皇宮,唐太宗的召回,令無數文人欣喜若狂。科舉制的開始,使唐朝走向強盛,屹立於世界之巔。金榜題名:是每個讀書人的榮譽,皇帝親賜的官職,衣錦還鄉的意氣風發,令衆人神往。科舉制使每個人都有機會,公平公正的用自己的文采決鬥。科舉制不僅選拔了人才,更促進樂國家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開設了高考,沒過多久,卻迎來了10年浩劫,多年發展的成果毀於一旦,高考停辦,不僅降低樂人們的個人素質,更拉大了中國與其他國家間的差距。直到1977年恢復高考,標誌着一個時代的拐角。高考爲國選材,推動了教育改革和社會進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高考,更促進了國家的進步和發展。

教育,是立國之本,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有人說,中國與美國間的差距,要一百年才能趕上。中國之所以落後,甚至落後於經歷過原子彈浩劫的日本,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爲中國教育落後,文盲率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二戰之後,一位美國記者在日本廣島核廢墟採訪,他看一間破爛不堪的帳篷,一位老師指着黑板爲下面十幾名學生講課,學生認真專注的神情感動了他,他肯定地對同伴說:“這個國家將要崛起。”

民族騰飛,靠的是教育,不論是科舉制還是高考,都是教育形式地公平體現。高考激揚夢想凝聚着幾代青年地集體記憶和個人情感,無數人爲之付出了不知多少淚珠與汗水。高考是大國崛起的保障,促進了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一代代有志青年從高考中脫穎而出,報效祖國,投身於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爲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民族騰飛,大國崛起,高考決定國運,決定國家的未來。

我看高考作文 篇3

高考,這個詞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不陌生,在中國每一個家庭都可以明白高考的重要性,高考也是每一個家庭的希望。人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平民想要逆襲只有通過高考這一條路,但究竟什麼是高考呢?我們又應該如何評價高考呢?

首先高考是一場考試,一場很普通的考試,答題交卷和我們經歷過的任何一場考試都一樣,但它也是很重要的一場考試,因爲高考還有一個屬性,它是一把鑰匙,一把打開高考大門的鑰匙。高考之所以那麼重要就是因爲這個屬性。

在四十年之前,我們的教育水平時分落後,教育資源短缺,國家正是用人之際,大學生的標籤代表了高知識高素質,而我們的父輩們大多都是工農階級,這個時候的高考是一條通往理想的星光大道,所以那時的人們拼命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真的可以由來形容當時的場面,在當時只要當了大學生,工作家庭都有了保障。可以說那時的高考真的是人生的轉折點。

但事情過去了四十年,高考還是像原來那樣嗎?好像不是,人們對高考的.熱情也變了,變的偏執了;高考的作用好像也變了,高考不再那麼值錢了。

現在的孩子從小學開始就在爲高考最準備了,在那個本應該充滿歡笑,最無憂無慮的金色時段,孩子們好像笑不出來了,我看見過他們稚嫩的臉上那戴着眼鏡充滿憂慮的神情,他們會帶着這份憂慮在放學後去到補習班。每天在他們耳邊的不再是一聲聲清脆的鳥鳴,而是一句句僵硬的英語錄音。他們會這樣只因一句“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高考要贏在起跑線上。”

到了初中那壓力已經不小於高中了,高中爲高考靠進好大學,初中爲中考考進好高中,所有的人在學校裏面就只是爲學習而學習,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瞭解在此學習的真正目的,但我可以看到在所有人包括老師的臉上每天都充滿着一種無奈,我見過有的學校讓老師24小時在校爲了學生的學習,老師家庭中的一切事務學校負責。我不能否認這是爲了學習,但試問一下,這人道嗎?對於老師的家庭來說這公平嗎?對於學生來說,這樣做他們真的承受得住這麼大的壓力嗎?

在高考之後呢,孩子們從小被教育要高考,而真的上了大學他們真的又繼續走下去的目標嗎?而看看當前社會大學生失業率一年比一年高。這樣真的值嗎?

每年的高考決定了無數人的命運,成就了一些人,也害了一些人。但是如果高考後我們的收入與之前的付出不成比例的話,那高考真的值嗎?我認爲不值啊,我認爲現在的高考真的不值啊。

我看高考作文 篇4

看了[藍天是我故鄉]的《也談不拘一格選人才》,想起了電影《天下無賊》中,胡黎(葛優飾)的一句名言,“二十一世紀最珍貴的是什麼,人才!”可見,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對人才的強烈需求,連“賊”都知道。

既然人才如此重要,那麼,就得談到相關的兩個問題了,一個是選拔人才,一個是培養人才。

在我的《不拘一格選人才》一文中,實際上談到的只是一個側面,就是說,如何選拔那些人才苗子,高考,實際上就是選拔“預備人才”。

選拔人才,培養人才,需要的是一個好的制度。什麼是好的制度呢?其具備的基本條件,應該包括:有利於人才脫穎而出,將人爲因素和偶然因素降到最小。

在“預備人才”的選拔上,我們國家幾乎只有一個途徑:“高考”。

高考的公平性毋庸諱言,但是,其弊端也是極其明顯。

首先,是“一考定終身”,給考生帶來了很大的偶然性。甚至說,一個偶然失誤,影響人生道路。

其次,高考的命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創造力的展示。高考,把許多東西格式化,固定化,在一定意義上,成了現代的八股文。前些時候,還有人在推行語文的標準化考試,也仿照英語標準化考試的樣子,把語文試題標準化,讓學生做什麼選擇之類的。這種標準化,帶來的是什麼?帶來的是對語文的肢解。語文,包含着許多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並不是簡單的選擇題所能替代。所以,這種標準化考試,如果說有什麼好處的話,就是方便了老師閱卷,方便了老師教學。可是,這是不是嚴重偏離了我們教育和考試的本意了呢?採用這種方式教育出來的學生,還有什麼創造力可言!

其三,高考,以總分作爲衡量標準,限制了在某些方面有特長的學生。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象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達芬奇那樣的人能同時精通繪畫,機械等的人才越來越少,而且在現代社會,已經變成了不可能。所以,社會,需要一定程度的通才,但是,更需要在某一方面有專長的人才。打個比方,只要你對語文有獨到見解,數理化學得不好又有多大影響呢?

等等等等。

可見,現行的高考制度,不能排除偶然因素,不能排除人爲因素,不利於有創造性的學生的脫穎而出,難道不需要改革嗎?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中國的歷史造就的,不可能說改就改。誠然,一個制度的建立,不可能脫離社會背景,但是,一個好的制度,一方面是規範社會行爲,另一方面也是在引導社會行爲。

從實踐來說,鄧小平,搞的恢復高考,1977年上半年開始討論,下半年就組織了招生考試。一舉廢除了推薦入學制度,這不就是一種扭轉乾坤嗎?正因爲恢復高考,纔將青年人的努力目標引導到學習上。

我們在呼籲科教興國,在呼籲選拔人才,可是,所有的這一切的實現,必須有可靠的制度保證,有可靠的途徑實施。現在,真的是要我們認真思考的時候了。

我看高考作文 篇5

中國素有文化大國之稱。中華文化形成於五千年的歷史長河,積澱於歷史的每一個角落。在中國,文化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名詞,也不僅僅是琴棋書畫、文章辭賦,它更是鮮活了五千年的靈魂,是延續了五千年的傳承。而我們,都在這樣的傳承下成長。

用“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概括中華文化,這再貼切不過了。從詩詞歌賦到建築繪畫,皆爲文化。每一種文化下,都埋藏着深厚的底蘊,儘管過去的一切已成歷史,但先人留下的文化始終熠熠生輝,文化的氣息仍在華夏大地上游動。

要說中華文化之最,長城當屬其一。從數千年前的春秋戰國起,就有長城矗立於山嶺之間,又有秦始皇時集舉國之力修築長城,以抵禦外侵。它曾歷經數千年滄海桑田,它承載着每一個朝代的力量。每一磚一瓦,每一個烽火臺,都刻着歷史的印記。在萬里長城上,浩蕩大軍抵禦外族的威武,也有勞動人民徒手修築的苦痛。儘管在當今的時代,長城已不再用於軍事,僅作爲遊客觀光旅遊之地,但在高大的山嶺間,它依舊威風凜凜。而我們也會永遠記住它的雄偉,將長城上閃耀着的文化,傳承萬世。

中國有長城之威武,更有京劇之動人。“國粹”京劇雖無長城的歷史悠久,但也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生旦淨醜的相互碰撞,紅黑白臉的動人演繹,將一個個歷史人物以戲曲之名展現得淋漓盡致。那獨特的腔調,時而高亢欣喜,時而低沉悲愴。小小的舞臺卻能演出人生的悲歡離合,這也正是京劇之絕妙。如果說長城是歷史的見證,那麼京劇就是歷史的精彩還原。雖然欣賞京劇已經不是人們主要的娛樂方式,但是京劇的獨特內涵仍然吸引着一些人,並在這些人的引領下不斷傳承。

當然,中華文化的傳承不只是延續文化、欣賞文化,在傳承中發展,是傳承文化的另一體現。在社會的進程中,傳統文化難免與現代發展發生碰撞,而能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發展良好結合的,莫過於“一帶一路”了。“一帶一路”由古代開闢的絲綢之路演變而來,卻以現代經濟文化的特點,形成了現代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是經濟發展的新形式,也是文化傳承的新形式。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這是“一帶一路”的特點,也是中國作爲文化大國的對傳統文化的發揚與延續。

泱泱中華,幾經滄桑,而文化千古未絕。如果中國是一條巨龍,那麼文化就是它的眼睛,引領發展。在文化的深沉積澱下,中國的發展也會越走越遠。

我看高考作文 篇6

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代更比一代強。——題記

自隋唐開始,科舉制度便開始盛行,以考試論人才,以分數論高低的觀念深入人心。科舉考試曾成爲多少英雄青春歲月的見證者,又曾成就了多少名人志士。就直至1905年,科舉因八股文束縛人的思想而走向滅絕,那種那種憑試題論英雄仍成爲佳話。

1977年,鄧小平爺爺開始恢復高考制度,這又燃起了多少孩子們學習,報國的熱親。

那麼,高考,又真正是一種怎麼的制度呢每個人心中褒貶不一。

在我看來——

高考是一門緊隨時代的靈活的考題。

大事年年有,社會時時變。高考試題,不論是理科,亦或是文科,專家命題時都會注意緊跟時事,邁着新時代的步伐,培養學生們關注社會,瞭解社會,關心國家與世界的一種情感。高考試題不會抓住一種題型或一類問題深究,他會時時變遷,讓你卒不及防,以考察學生靈活應變的思維和技巧。高考很靈活,它不會一成不變,他會跑會跳,抓住他,就只依靠你奔跑的速度與技巧。

高考時一種全能性的人才的選拔。

三大科,語數英,三小科,政史地/理化生。他容不得你有一科短板或任瘸一腿。要想高考平步青雲。就必須大步邁進。如果說,馬虎,疏忽是你平常的懦次,那一刻,唯有認真,嚴謹,纔有可能成爲墊腳石。高考時“多一分可成人上人,缺一分可成人下人”的一次測評,他要求的是平時全身心的訓練和當時繃緊的神經。他要求的是全能型的人才。而對那些膽小,怯場,畏懼的人則時一種篩除。

高考是一次少年與少年的針鋒對峙,是17,8歲同齡人之間的一種面對面的大pk,高考是公平的,他給予了每個人對等的機會,與可以衝破雲霄的時機;高考是人生最後一次不看臉的競爭,高考可能不是一個人成功的唯一道路,卻是最佳捷徑;高考是對一個人能力與心理素質的測試!

我欲成就先鋒,必先嚐盡苦汁。須得苦盡,方得甘來。都說“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們又怎可認輸?

加油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