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實用的高考作文錦集五篇

實用的高考作文錦集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考作文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高考作文錦集五篇

高考作文 篇1

高考作文評分標準把“符合題意要求”劃分爲四個梯度:①切合題意;②符合題意;③基本符合題意;④偏離題意。四個梯度的界定主要看考生習作與試題的規定性及開放性的貼近程度。如“切合題意”是指習作能準確理解作文試題的規定性與開放性,而“符合題意”是指大體上理解試題的規定性與開放性(略有偏差,局部有問題)。

平時的應考訓練,應該在“解題”上多加註意,力求寫出“切合題意”的佳作。

“規定性”包括如下內容:1.明示性規定,如內容、文體、字數等方面的要求;2.隱性規定,如寫作話題(或題目)內涵的理解與外延的限定,試題所提供材料寓意的解讀等。開放性則指對作文試題中的關鍵詞語、行爲主體與受體、寫作的指向等方面所允許做的多元化解讀。

20xx年高考作文題“有句話常掛嘴邊”很好地體現了開放性與規定性的有機統一。試題的開放性給每個考生以充分發揮的空間:這句話可以是口頭禪、生活俗語或是座右銘,可以是“自創”也可以是名言警句,可以是勵志之語也可以是“灰色”(如牢騷、抱怨)之詞;可以是今人也可以是古人,可以是掛在“我”嘴邊也可以是掛在他人嘴邊,可以是掛在個體嘴邊也可以是掛在羣體嘴邊。試題的規定性則限定了寫作的指向:“常掛”是相對的,是指在某種情境下(如得意時、沮喪時)最容易脫口而出或說得最多,“常掛嘴邊”的話是什麼,爲什麼“常掛嘴邊”,其背後有哪些豐富的生活、文化、思想、歷史等方面的信息。

寫作時可以正向立意,也可以反向思考。1.寫勵志、警策之類的話,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相信自己”“嚴於律己”“學會思考”等,把某句話掛在嘴邊實際是不斷激勵自己、提醒自己,這句話是人生事業的精神動力。2.寫口頭禪、生活俗語等,如“您吃了嗎”“樂和樂和得了”“這算嘛呀”“我怎麼這麼倒黴呀”等,分析其所折射的歷史源流、文化圖徽、凡人心態,寫成很有特點的小品文。3.與“常掛嘴邊”相對的概念是“落實在行動上”,慷慨激昂的話、鄭重承諾的話不應只“掛在嘴邊”,更應成爲自覺的行爲節拍。反向立意,可寫成很不錯的鍼砭現實的議論文或雜文。

給材料作文的“解題”同樣要對其規定性與開放性做明確認讀。看下面的作文題:

根據下面的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作文,不少於800字

海灘上撒滿了很多色彩斑斕美麗的貝殼,很多小孩子提着自己的籃子拾着……不久,其他夥伴都已經拾到了滿滿的一籃,只有一個小男孩的籃子還是空蕩蕩的,夕陽西下,小男孩仍然拖着沉重的腳步,繼續尋找自己的貝殼……

就該材料而言,其規定性主要是對“貝殼”喻義的理解:材料中“貝殼”的定語是“色彩斑斕美麗”,所以“貝殼”應定位在“美好的事物”上,可以是理想、幸福,可以是具體的好工作、好朋友,還可以是燦爛的文化、精神產品等等。其開放性則體現在對小夥伴與小男孩尋找什麼樣的貝殼及如何評價的“多元性”上:1.肯定小夥伴們不錯過機會“籃子滿滿”而永遠快樂,因爲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東西,在人生的追求過程中,不要奢求根本不存在的完美,這樣纔可能有所得,收穫快樂。2.肯定小男孩“繼續尋找”追求“完美”與“最愛”的執著,當然也可以否定其目標過高一直尋找“理想”卻忽略了身邊“美麗的貝殼”而使“籃子空蕩蕩”。3.綜合評價做辯證分析,如既肯定在奮鬥過程中的執著,又主張在適當的時候“適當”地“放低標準”。

閱卷時發現有些同學的作文存在着審題表面化、立意膚淺的毛病。“解題”的過程就是不斷提升思維含量與品位的過程,對題目的開放性與規定性認讀得全面、深入,纔有可能寫出切合題意、有個性的作文來。

高考作文 篇2

  一、建議繼續抓新材料作文的應試訓練

所謂新材料作文,是指有別於以前的材料作文。話題作文以前,就有材料作文這種題型了。新材料作文,雖然與舊材料作文一樣,都提供材料;但新材料作文會提供N個可選擇的角度,不限定文體。這樣的新材料作文,不但不同於舊材料作文,而且保留了話題作文的優點,讓考生有更多的自由,有更適合發揮自己寫作個性的選擇空間。如20xx年上海春季招生作文題,“有過很多很多的地方,我們來過又離去;有過很多很多的事情,我們經歷又忘記;有過很多很多的朋友,我們相識又分開……未曾有過的那份感悟,歲月把它輕輕送來。”就是新材料作文題,它給考生提供了三個角度——地方、事情、朋友。這三個角度是沒有優劣之分的,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切入,只要寫得好,都可能切題,都可能得高分。題幹中只限定“不要寫成詩歌”,其餘的文體是不限的。

  新材料作文的應試訓練,關鍵處有兩個:

(一)全面理解材料。新材料作文與話題作文不同之處,就在於新材料作文的應試必須與材料緊密結合。所以,全面理解材料,是寫好新材料作文重要的起步。例如對上海的作文題,不仔細閱讀和理解,就不知道材料對提供的三個角度都作出了限定。選“地方”角度的,所寫的“地方”,必須是“來過又離去”的那個“地方”,千萬別寫“夢遊”的“地方”,別寫“神往”的“地方”,別寫讀過的“地方”。假如寫“事情”,所寫的“事”必須是“經歷又忘記”的“事”;如果寫“朋友”,必須是“相識又分離”的“朋友”。另外,材料中最後一句話,初讀不知其意,仔細地琢磨,方能領悟到這是作文要求的重要提示。提示什麼呢?這裏提示了作文必須寫出你又想起那“地方”或那“事情”或那“朋友”的原因;同時,也必須寫出“歲月輕輕送來”了什麼“未曾有過”的“感悟”。

新材料作文一般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這就需要訓練考生“全面理解材料”的能力了。在訓練中,應注意學生對“全面理解材料”與“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的片面把握,避免因顧及“全面理解”而面面俱到;同時,也要避免因“選擇一個側目” “一個角度”而不能準確地“全面理解材料”。

(二)掌握新材料作文的一般寫法

新材料作文與話題作文不同之處,在於話題作文可以漠視材料,甚至完全撇開材料只就話題作文,但新材料作文必須迴應材料。所以,新材料作文的一般寫法是:貼緊材料寫起,聯繫實際寫開去。當然,這只是一般性的原則,具體文章會有具體的個性化寫法,不必強求千篇一律,千萬別又搞出一種新材料作文的套路來。

  二、抓好應試作文寫作過程的各項基本功

考生在考場上完成一篇應試作文,一般的寫作過程是:審題→構思→表達→修改。

知道這個寫作過程的好處,首先是好讓學生有把握地寫。不少考生對自己怎完成一篇應試作文的操作過程糊里糊塗,每次作文都好像在碰運氣,完全沒把握地寫。因此,考生有時是第一步和第二步並着走,邊審題邊構思,一心二用,導致審題有誤,構思紊亂;有時則是第二步與第三步並着走,邊寫邊想,導致思路飄忽,若即若離;有時則第一、二、三步並着走,拿起筆就亂寫一氣;有時不知不覺分了四步走,走對了卻無知覺。所以,大部分考生認爲,作文發揮無定數,最沒把握是作文。這種無把握的作文心態往往導致作文應試信心不足。

知道寫作過程的好處,其次最好讓考生明白怎樣才能寫出高分的應試作文。考場上的高分作文,不是碰運氣“碰”到的,而是靠紮紮實實的基本功寫出來的。想在考場上寫出高分作文,就得有四項基本功:審題——對題意的理解能全面準確。構思——對題意的轉換能準確自然。表達——對題意的把握能始終清晰。修改——對題意的表達能反覆推敲。

知道考場作文得高分需這四項基本功後,就知道備戰高考作文該做什麼了。建議就按高考作文寫作過程的這四個步驟開展訓練。

1. 審題訓練。訓練要達到的目標是——對題意的理解能全面準確。

分析考生對題意理解不能全面準確的原因,主要不是閱讀理解的智力水平不夠,而是非智力因素影響造成的。比如,讀材料的時間太短,怕作文時間不夠,所以一目十行的速度,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審題,粗枝大葉的結果可想而知。又比如,讀材料時心猿意馬,注意力不在理解材料上,而是在關注背好的材料和文章怎樣與題意套聯。結果被先入爲主的心理暗示左右,理解歪了還蠻有理由地自認爲“正確”,就導致“安樂死”。又比如,一邊讀材料一邊就急於構思自己的應試文章,一心二用,也是導致讀錯材料的非智力因素。

所以,審題的訓練,首先是自覺排除非智力因素干擾的訓練,養成良好的閱讀材料的習慣。所謂好的閱讀材料習慣,是指冷靜、客觀、全面理解材料。冷靜是指控制好閱讀的心情,彆着急,沉得住氣,靜心地花五分鐘反覆琢磨材料。所謂客觀,就是儘量排除“先入爲主”的干擾,儘可能地對材料進行客觀理解。所謂全面,是就材料的整體意思去把握材料,不能只抓一點,不及其餘。先有全面理解,然後才選角度。

另外,審題訓練,還要注意培養找提示語的能力和方法。材料中的提示語,有些是明示,如上面的上海題,有文字作明示:“閱讀下面提示……”20xx年的廣東題,對“紀念”的含義、方式、內容、意義、主體等一一作出明示。另一類是暗示,如20xx年廣東題,沒有提示語言,但寓言中對話題作了多方面提示。抓住題幹中的提示語,對準確理解材料很有幫助。

審題訓練的內容和方法很多,這裏不可能一一而述。總之,一定要明確審題訓練的目標,訓練達到目標爲止。這是高考作文得高分的重要起步,這第一項基本功不紮實,一起步就摔跤或走歪了,高分就無望了。

2. 構思的訓練。訓練要達到的'目的是——對題意的轉換能準確自然。

構思的訓練,首先是培養構思的習慣。高考作文一般不能寫草稿,這種一落筆就是定稿的文章,更需要想好了再寫。要把邊寫邊想的壞習慣改掉。

構思的任務是,把題意轉換成一篇切題的應試文。這“轉換”是構思的基本功。依據題意,你在“轉換”時,要想出合適的題材和切題的“思想”。文章主要“寫什麼”,這是“中心”,這“中心”想表達“什麼意圖”,這是“思想”。動筆前必須想清楚全文的“中心”和“思想”,然後把這個中心思想句子寫下來。只是大概地想想是不行的,因爲這時的想法還模糊不清晰。寫中心思想句的過程,就是逼迫思路成熟的臨界時刻。能把中心思想句子寫出來了,說明構思定型了,寫起來思路就不飄忽了,可把握了。中心思想句子寫出來以後,還得反覆推敲,“中心”切題了嗎?“思想”切題了嗎?對“中心”和“思想”都有切題的把握了,還需要對文章的佈局作個大概都謀劃,打算怎麼開頭,中間分幾段,詳略在何處,需要作考慮。這樣,構思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具有了構思的能力,每次“轉換”都能切題,這構思的基本功,就是你高考作文得高分的致勝法寶了。

3. 表達的訓練。訓練要達到的目標是——對題意的把握能始終清晰。

表達階段的任務是將構思定型的中心思想通過文字外化爲一篇應試文章。

表達訓練主要是掌握圍繞“思想”寫“中心”的寫作方法。可分別訓練記敘文圍繞“思想”寫“中心”的基本方法;抒情文圍繞“思想”寫“中心”的基本方法;議論文圍繞“思想”寫“中心”的基本方法。讓應試文字字句句都得分,避免離題的“垃圾”文字出現在文章裏,就能得高分了。

具有了圍繞“思想”寫“中心”的基本功後,還可以進一步訓練突出中心思想的各種藝術手法,如語言的藝術、修辭的藝術、過渡照應的藝術、畫龍點睛的藝術,等等。

4. 修改的訓練。訓練要達到的目標是——對題意的表達能反覆推敲。

平時要養成修改的習慣,要有修改的能力。如果平時修改的能力強,文章水平自然高,那麼,高考作文雖不經修改,也能寫出不是毛坯的文章來。

以上分述了高考作文四項基本功的訓練。建議訓練先分四個單項進行,再進行全文整體訓練。有分有合,可能更爲奏效。通過單項訓練,讓每一步驟的基本功都練紮實了,這就能讓考生更清晰地掌握寫好高考作文的步驟和方法,寫起來一步一步走得更穩當。同時,通過分合訓練,讓考生知道自己影響得分的寫作問題在哪,讓考生能自主地針對個人問題進行個性化的強化訓練,這就更奏效了。

高考作文 篇3

我很認同馮大師的觀點:人生,不是100、500米的長跑,而是50、60年的長跑!每一年、每一天都是起點,只要積極、用智慧去創造,總有奇蹟的可能。我永遠記得,初二時一家四口人擠在不足十平米的“小黑屋”,但現在我並不留戀自己擁有幾套房子。

美國理財大師羅伯特清崎曾說過:金錢不能使人致富。金錢、房子,終究是固有物質,他並不能創造財富,能創造財富是人的理財智慧、運作資金、洞察趨勢的能力。他與你的學歷、財務專業知識沒有必然的關係。

20xx年至今我跟蹤了一個珠海投資案例:A男職業營銷、B女職業財務,當年均擁有30萬。A男當年,分別用10萬元在拱北首付兩套公寓,其它以租金供貸款。20xx年通過工作和其它方式籌集資金,又首付買進4套公寓,仍然是以租金供房子。十年後的今天,房子市值300多萬,每年固定租金10萬。B女那時認爲房子能租給誰啊?便開始投資股票,股市高峯期她也是興高采烈,還鼓動A男賣房炒股,十年後的今天,她股票賬戶只剩下3萬。

相同財富,不同的思維、選擇,十年後得到的結果截然不同。時間是投資試金石,我見過很多財務專家,20xx年時左算右算投資回報與利率的差異,一陣風買幾套房子,又像猴子掰玉米一樣,略賺幾萬就將房子賣掉。缺乏地域發展趨勢分析、沒有弄懂房貸槓桿投資盈利模式魅力,使人生長跑中“假摔”!億萬富豪霍英東1954年投資280萬買銅鑼灣公寓樓,堅持只租不售投資策略,經評估現市值28億,升值1000倍,這就是房地產長期投資的魅力所在。

房子數量只是一個符號,更重要的是結交朋友,通過交流,獲取財富智慧、機會;關注珠海城市變化,理性分析經濟走勢,這也是一種生活樂趣!

高考作文 篇4

一、關係型話題作文

關係型話題作文是近年考試的熱點。20xx年全國十五套考題就有十套是考關係型話題,20xx年全國十六套考題又有近一半是關係型話題作文,今後幾年還可能會考及。

寫好關係型話題作文要注意以下幾點:

整體把握

首先對話題題幹及對話題核心詞的把握要有整體意識,要分析出彼此間的緊密聯繫。比如面對多個核心詞的關係型話題作文,考生必須具有整體把握各個核心詞及其彼此關係的能力,丟掉任何一個核心詞,或忽略了彼此之間的關係,寫出來的作文都難以切合題意,甚至偏離題意。如20xx年高考全國卷Ⅲ要求以“忘記與銘記”爲話題寫作,有的考生只抓住了“忘記”一詞,全文闡述了該忘記什麼,爲什麼要忘記等,其內容僅僅涉及了話題中的“忘記”一詞;有的考生只抓住“銘記”一詞,大談人類應該記住什麼,爲什麼要記住等。

其次對“關係”的把握要有統領主線,要有能夠統領全文的清晰鮮明的觀點。要做到這一點,必須首先找出這幾個詞語間的多種內在聯繫,並形成相應的觀點,在此基礎上篩選出一種自己最有把握闡述清楚的觀點,圍繞這一觀點回憶相關的人、事、景、物、理等多方面內容,從中選出最貼切的內容作爲統領所有核心詞的主線,然後圍繞這一主線展開記敘或論述,寫出來的文章纔會切合題意。還以“忘記與銘記”話題爲例,“忘”是爲了什麼,“不忘”又是爲了什麼,“忘”與“不忘”的相通點是什麼,最終歸宿是否一致等,只有從深層次上把握了“忘記”與“銘記”二者間的關係,才能從中提煉出自己的觀點和主張。也只有具備了這一點,才能使文章主旨鮮明,重點突出。

理性思維

關係型話題作文對學生的理性思維,特別是辯證思維能力要較高。而我們的考生在審題時最容易犯的一個毛病恰恰是割裂了兩者的聯:在行文時大談一點,卻對另外一點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題、離題。如20xx年高考全國卷Ⅲ要求以“忘記與銘記”話題寫作,有的考生的觀點如“痛崔是應該忘記的,歡樂都是應該記住能”感情都是應該忘記的,理智纔是應永遠銘記的“等都顯得片面,缺乏辯證思想。還有的考生在價值取向和審美向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誇大地看待了會的陰暗面,或重新對歷史加以評判;與社會主流觀點不符等,在內容上顯得偏激和片面。

關係型話題作文要突出二者關係的同時,還應該有側重,要分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要善於敏銳地捕捉重點,敢於突出重點,做到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如20xx年高考全國卷話題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審題時考生當然應準確把握兩個詞組間的關係,但面對挫折,人們的選擇有許多種,有人化解痛苦,有人放大痛苦,有人則以平常心視之。選擇不同,人生的境界也大有高低。如果考生在審題時能以“遭遇挫折”爲側重點,能夠從如何對待挫折這個角度切入去行文,而不是流於表面的在兩者關係間泛泛而談。那麼文章將在深度和廣度上得到有力的拓展。

二、命題作文

命題作文一直是高考作文的重要形式。從形式上看,命題作文一般沒有明確具體的要求,看似寬鬆而自由,實際上它要求更高,寫作起來也更難。因爲其他作文在制定框框的同時,也往往或在審題上,或在立意上,或在選材上給你提供可供選擇的信息,給那些“無話可說”“無東西可寫”的考生開掘一下思路。命題作文則不同。它沒有限制,也就無從參考,需要“另起爐竈”,在上述各方面動更大的腦子。

那麼在考場上如何寫好命題作文呢?

審文體

已規定文體的,按規定文體寫作,如20xx年北京卷“說安”,要求自選角度寫一篇議論文;兩種文體均可的,選擇自己擅長的、準備最充分的。近兩年高考命題作文大多要求爲“除詩歌外文體不限”,那麼,考生就要根據平時作文得分情況考慮哪一種文體自己最拿手。比如20xx年高考重慶卷要求以“自嘲”爲題寫作,假如你擅長記敘,你不妨寫一個善於自嘲的人的幽默故事;假如你擅長議論,你不妨分析評價魯迅先生的自嘲本領,挖掘自嘲背後的無奈等。

未明確規定文體的,要審其隱含信息。帶有“論”“談”“說”一類字眼的,顯然是議論文;帶有“……記”字眼的,顯然是記敘文體。同時還要看題目“最”適合哪種文體。有些題目,雖未規定文體,但仔細分析,往往有“最佳文體”。如《時間啊,時間》,寫成記敘文或一般議論文都不夠完美,如果學習高爾基的《時鐘》,寫成散文化議論文,就可以取得形象化的說理效果,而且還可以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展開論述。又如20xx年天津卷“留給明天”,這個文題當然可以寫成議論文,聯繫現實生活議論今天與明天的關係,提出怎樣纔算真正地爲明天着想,批評一些人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短視。但最合適的文體莫過於記敘性的文章。不僅容易寫出文采,而且構思上容易寫出個性。

審立意

命題作文的審題,關鍵在於弄懂題目的含義。含義弄懂了,立意就有了方向性,有了基礎。首先要分析題目的字面含義。其次是分析題目的語法結構,第三是分析把握題目中的關鍵詞語,第四是挖掘其言外之意。如“留給明天”,主語、賓語的空缺,給了我們很大的聯想、想象的空間。那麼到底留什麼給明天呢?留下時間?留下想象?留下遺憾?還是留下理想?留下和父母摩擦之後一直想說卻沒有說出口的道歉,清寒是青春期莫名甜蜜而又惆悵的情愫?今天享受前人成果的我們。又會給明天的子孫們留下什麼呢?只要我們結合“留給明天”這個題目的結構特點,填補上這個主語、賓語的空缺,就會成功地化解這個大題、虛題,避免寫得空泛、空洞。

又如遼寧卷“今年花勝去年紅”,在這個題目中。“勝”就是“勝過”“超過”的意思,它實際上隱含着今天與昨天的對比。暗示着今天對明天的展望,而一個“勝”字,很斬截地告訴我們:世事在變化,時代在前進,無論暫時的情形是怎樣的,我們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所以這篇文章應該寫得蓬勃樂觀、積極向上,要肯定“今年花”的紅豔度勝過去年。

立意方面還有兩個很重要的問題需要注意,一要內容健康、充實,積極向上,杜絕不健康的庸俗的觀點,特別是那腐朽錯誤的甚至是反動的觀點。二要立意力求深刻新穎,同時,要處理好時代特徵與傳統繼承之間的關係,不能一味地求新求活而失之偏頗。

三、給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不包括漫畫作文)是高考作文的重要形式,材料作文又是考生最感頭痛,普遍反映無從下手的命題形式,有許多考生常常在這上面“栽了跟頭”,出現較大的失誤。其失誤往往不是出在謀篇佈局或語言表達上,絕大多數是審題立意上出了偏差。

材料作文,所給材料一般包括題幹、基本素材和要求(包括注意事項)三部分。所謂審題,必須對這三方面做深入、仔細、全面的分析。這個分析,是“精讀”,而非“略讀”;是反覆揣摩,而非不經意的瀏覽。立意在文章成敗中的決定性作用決定考生必須在審題上使出很大的精力和一定的時間,考生要寧願在審題上多花一點工夫,拿準了再動筆,也不要倉促上陣,寫到“半截腰”發現立意錯誤再返工。精讀意識、研究意識、揣摩意識必須牢牢樹立在每位考生頭腦中。

如何寫好給材料作文呢?

分析挖掘本質

有些材料,原文並沒有具體的議論,只有形象的甚至是零碎的語句。這就需要考生透過這些詞語,分析挖掘它所包含的深層意蘊。如20xx年上海高考文題,材料較多,審題的時候便需要多花一份力氣。其實,大量的材料完全可以用一個話題來概括——文化生活與青年一代的成長,不能把選材統一到這上面來,就應該算作偏離題意了。材料中的提示是“需要對當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審視和辨析”,所以,寫作的時候不宜對武俠言情小說、流行歌曲、卡通等做簡單的肯定或否定,而應當結合社會需要、現實狀況以及自己的親身經歷進行深入分析。可以談談金庸、梁羽生、古龍等小說對你成長的影響,可以談談瓊瑤、三毛作品給你成長的啓迪,可以談談高曉鬆、老狼的校園民謠對你成長路上心靈的撞擊,可以寫變形金剛、奧特曼動畫片等給你童年帶來的愉悅,而今這種心情的變遷。當然,水平更高、視野更的同學應該深入分析到這些流行文化所帶來的深層影響和產生原因,從未來青年文化素養培植的角度冷靜地評價它。

提煉概括觀點

有些作文材料,特別是寓言和故事,它並不給你提供現成的觀點,需要考生自己去提煉概括。這時可運用分析綜合法。以1995年高考全國卷《鳥的評說》這首寓言詩爲例,“麻雀說燕子怕冷的懦夫,燕子說黃鸝,徒有一身美麗的裝束……蒼蠅說麻雀寸光鼠目”。材料雖然很長,但仔細對每一種鳥的表現進行分析、概括,就會發現,它們犯了一個共同的錯誤。看問題的方法有問題。只看到人家的短處,看不到人家的長處。應該怎麼辦?答案是顯而易見。於是論點出來了:不要只看到人冢的短處,不要求全責備。換一種角度看問題……

如20xx年湖北卷,提供的材料是清末學者王國維的一段論述。試題要求考生根據這則文字談感悟,一直到結尾也沒有給出話題,但這並不等於什麼都可以寫。因爲仔細理解,材料中實際上仍然包含着一個隱蔽性的關係型話題——入乎其內和出乎其外。所以,只有在這樣一個範圍內談自己的認識,闡明各自的內涵和兩者的關係,在實際生活中找到事例加以佐證,才應該說是正確理解了材料。

四、獨字題作文

近兩年高考出現了一種新的題型,即文章的標題只有一個字,如20xx年上海高考文題“雜”,20xx年上海高考文題“忙”,我們把它叫做“獨字題”。獨字題一般詞義明白清楚,看起來很簡單。但由於沒有修飾和限制,題目本身在文體、立意、選材以及其他方面沒有任何導向,寫起來往往要比多字題困難,尤其在審題和選材上難度更大,如何寫好獨字題作文呢?不妨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辨別詞性,確定文體

詞性對文體有一定的制約作用,寫前可以根據不同的詞性來確定文體。一般來說,是動詞的適宜於寫記敘性文章,如《悟》《悔》《醒》《求》《盼》《戀》《追》《誘》《考》等,像《悟》這個題目,就可以通過一個具體事件的敘寫,並領悟其包含的道理。是名詞的,大多數是跨類題,即可以寫成記敘類的。也可以寫成說明類或議論類的,如《路》《虹》《窗》《橋》《鎖》《鏡》《藥》《蝕》《霧》《煤》等。可根據自己掌握的材料、理解的深度、文體的特點和要求等方面而決定。

瞭解特性,把握內涵

一個可以作爲題目的字,它的內涵往往是多方面的。既有它本質特性方面的意義,又大都有它比喻、象徵方面的意義。如20xx年上海高考文題“雜”,其內涵是相當豐富的,它既可以指具體事物的雜亂無章,也可以指情感的複雜多變,也可以指形勢或矛盾的紛紜繁雜。在審題時,要儘可能瞭解得廣一點,使自己有廣闊的選擇餘地。

五、看圖作文

看圖作文題提供的主要材料不是文字,而是有一定意義的圖畫。作文的要求是把圖中用線條、色彩描繪出來的形象及包涵在形象之中的思想感情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寫作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仔細觀察畫面。這裏所謂畫面形象,包括畫面上描繪出來的人物形象(面貌、表情、服飾、動作等)和景物、器物。看圖時,要抓住人物、景物和器物的特徵,對畫面上提供的每一個細節都不能輕易放過。

領會把握主旨

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在仔細觀察畫面形象的基礎上。弄清人物與人物、人物與周圍事物之間的關係。只有這樣,才能體會到作者通過形象描繪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發揮聯想想象

對於看圖作文,聯想想象極其重要,這是圖畫材料自身的特點所決定的。圖畫它只表現事物一瞬間的形態,不能像文字材料那樣描述事件發生發展的連續過程,不能像文字材料那樣多側面地刻人物,不能直接地表達思想和抒發感情。一些抽象的事物,如“社會風氣”“道德水準”等,文字材料可以很方便地傳達給讀者,圖畫材料則難以勝任。正是圖畫材料的這些特點,決定了作文者必須根據畫面上提供的線索,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象,進行種種必要的增補,這樣才能做到上下文聯貫,故事情節完整,人物形象具體豐滿,主題思想鮮明突出。

高考作文 篇5

提到教養,多數的人可能會把它與城裏人或者那些知識分子聯繫起來。我是一個從農村來的孩子,接觸的更多的還是農村的人和事。透過農村人的粗獷、豪放,我看到了一個個有教養的靈魂,散發着迷人的芬芳。

農人的教養不是高文化帶來的修養,而是天性的善良。每當村裏有老人去世時,善良的村民會自動貢獻自己的一份國量;幫助處理後事,分擔一部分農活,同時分擔家主的哀痛。每當村裏有乞丐經過時,主人總會打開門,一瓢白花花的大米,外加一碗白開水,去填滿那久久乾涸的心靈。農人的教養,不用濃妝豔抹,因有善良裝飾,流露自然的芬芳。

農人的教養,在於那種且息且行的生活態度。農忙時,農人的身影似風般迅疾。清晨醒來,捲上一塊煎餅,帶上一壺進水,拿起鐮刀便向田裏奔去。胳膊早已痠麻,卻仍不停地揮舞鐮刀,在收穫麥子的同時,他們用堅持收穫了自己的人生。因堅持而具有了教養,混合着麥子的香氣,農人教養所散發出的芬芳豐盈了整個收穫的季節。農閒時,農人們三五成羣地坐在一起,不是在討論國家大事,只是在一起聊聊天南海北的事,只爲鬆弛一下緊繃的神經,讓疲憊的身軀在這一刻得到放鬆。農人的教養,在於他們懂得且息且行,勞逸結合。

農人的教養,在於一個“和”字。和在國家的高度上有“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等理念。而農村,則更多地代表了家庭和睦,鄰里融洽。媽常告訴我:忍一忍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每當我一腔怒火想要爆發時候,想一想媽的這句話,便如清風佛面,平靜下來。是農人“和”的教養,教會了我月郎風清的沉着與冷靜。

農人的教養如一首山歌,婉轉、悠揚又通俗易懂;農人的教養如一杯清茶,芳香滿口,清新、質樸;農人的教養似一杯老酒,芳香、醇厚,慢慢品味,更覺其無比珍貴。

農人的教養使我變得善良;農人的教養會使我正直無畏,農人的教養塑造我溫和的性格,讓我在這個充滿競爭,缺少了某些東西的社會屹然不倒,並時常品味一下農人教養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