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二作文 > 說紐帶的高考滿分作文800字

說紐帶的高考滿分作文8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9W 次

導語:高考作文題每年備受關注,今年亦是如此。小編挑選了北京卷“說紐帶”的作文範文,歡迎閱讀:

說紐帶的高考滿分作文800字

  篇一:說紐帶

餘秋雨在《文化苦旅》一書中有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人種,其最終意義不是軍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之所以這樣說,在我看來是因爲,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它如一條紐帶,牽繫着個人、歷史、未來。

最顯而易見的,文化之紐帶作用對社會每個個體之間都有影響。在《先秦諸子選讀》序中說一個忽略了“善教”即良好道德教化的民族,其所獲得的發展也一定飽含着被髮展了的破壞力、傷害力。而阻止這破壞的善教,正是文化。是仁愛、惻隱之心,讓我們對未曾謀面的陌生人伸出援手。是言必信、行必果,讓我們能堅守對朋友的承諾。是孔孟儒道深入心中,讓我們在異國他鄉相逢時能意識到我們都是同宗同源的華夏子孫。

自然,這文化的紐帶不是形成於某個特定的時代,而是如一條長河,蜿蜒曲折,綿延五千年踏時空而來。正如李澤厚在《美的歷程》一書中所言,解決文化之紐帶的祕密,也許正在於,承載着古代文化的藝術作品中的情理結構和今人的心理結構有着某種同構關係和影響。比喻一下,就是文化之所以能如紐帶一般牽繫着今人古人,是因爲我們的腦海中都有相同的“掛鉤”,使我們能彼此相連。這紐帶是“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的自在逍遙;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恣意豪邁;是“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愛國熱血……是這樣的一條條紐帶,讓我們跨越時空,與先哲對話。

我自信的想,文化紐帶不僅一端連着社會個體、歷史,它的另一頭,一定還牽繫着未來。駝鈴悠揚的絲綢之路幻化爲一列列疾馳的高鐵,駛出國門;在世界各地隨處可見孔子學院,學中文如今也成爲了熱門;太極、中醫,京劇,一系列帶有鮮明的中華傳統文化特徵的事物正在走向歐洲、美洲……

個人、歷史、未來,都被一條名爲文化的紐帶緊緊、緊緊的相連。我,和許多如我一般的普通人,站在世界的東方,一手牽着歷史,一手繫着未來,眺望遠方……

  篇二:說紐帶

紐帶有很多,血緣、地緣、共同的理想、經歷、利益等,都可能構成“紐帶”。但整體上來說,所有紐帶可以分爲義、利、情三類。

所謂義,就是共同的信仰、理想、信念;所謂利,就是共同的利益。義、利都可以凝聚人、團結組織,但義凝聚的組織與利凝聚的組織,是否哪個更高尚、更有效,二者又是否截然對立,即所謂“義利之辯”,是兩千多年來儒家的核心命題之一。

儒家高談義理,看不起利益。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大概意思是君子都是靠信仰、理想、信念的紐帶團結在一起的;小人都是因利而聚、因利而散,說的好聽點會舉商人的例子,難聽點比如搶劫團伙、盜竊團伙。這頗有點像德魯克講的知識型員工與勞動力,前者追求自我實現、自主權、工作價值與意義;而後者就像機械,加多少錢(油)幹多少活,因爲利益大家才聚合協作。

孟子、朱熹都是孔子的信徒。孟子答梁惠王說:“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談什麼錢啊,有仁義就夠了!宋儒程顥說:“大凡出義則入利,出利則入義。天下之事,唯義利而已。”天下事,不是義,就是利,非黑即白,你到底選哪個?

好在有墨家,墨者多來自當時的社會下層,即農工商,沒那麼“高尚”,注重經世致用,它們認爲“義,利也”,主張義和利是一致的。墨家缺少傳人,不過宋代永嘉學派樹起了功利之學的大旗。宋代學者葉適說:“古人以利與人,而不自居其功,故道義光明。既無功利,則道義乃無用之虛語耳。”你們儒生不要太迂腐,這所謂的“義”,說到底還是利的交換。

那麼,市場經濟中,以企業的眼光怎麼看義利之辯呢?在凝聚一個團隊、建設一個組織時,如何處理義和利呢?

首先要拋棄義利二元對立的想法,保留灰度;其次要除去義、利二字自帶的道德光環,不要覺得梁山好漢立了個忠義堂,就比打家劫舍的團伙更高尚。我們要承認利的正當性,有時候真小人比假君子要可愛,而現代社會契約精神的核心也就是利的博弈。亞當·斯密還認爲,市場競爭中每個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就像被一隻看不見的手引導着,無意之中促進了公共利益”。

我們對人性應該有一種灰度的看法,人性本質上沒有善惡之分,人可善可惡。孔子一派對人性太過樂觀,“人之初性本善”,好像君子天天聊點信仰、理想當飯吃,知識管理者天天喝知識就能活。

在企業管理上,不妨採用一種工具理性的角度看待“義利之辯”。對已經“吃飽”的人,強化共同的信仰、理想、信念紐帶;沒“吃飽”的,要強化共同創造、共同分享、共同利益的紐帶。

義、利之外,還有情。愛情、親情、友情、歸屬感、榮譽感、團隊感等都屬於感性的層面。毫無疑問這種共同的感情紐帶,是維繫一個組織和團隊的重要力量。孔子沒有處理好這個問題,所以古代一些官員在守孝三年與朝廷需要之間,常常難以抉擇。但古代法律在情與義之間是有決斷的,它可不鼓勵大義滅親:“親親相隱”是古代刑律的一項原則,親屬之間有罪應當互相隱瞞,不告發和不作證的不論罪。蘇聯曾經發生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告發“思想犯”,實際上是摧毀了感情這一紐帶,家也就毀了。對於一個團隊,共同的經歷,尤其是苦難經歷、危機經歷,常常能培養長久、深刻的情感。

我們觀察古今中外一些傑出的組織、團隊、行動,都受益於義、利、情的紐帶。比如長征,義的紐帶是革命的偉大理想和信念;利的層面是跟着走吧,跟着走或許還能活下去,有口飯吃;情是對戰友、上級等等的感情,畢竟都共患難同生死過。

利、情,是人的天性;義,是人的神性所在。尊重人性,致力於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感情、共同的信仰這三個紐帶,組織一定可以保持團結、緊密,並持續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