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八年級作文 > 八年級下冊作文合集五篇

八年級下冊作文合集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3W 次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下冊作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下冊作文合集五篇

八年級下冊作文 篇1

母愛的力量

湯治平曾聽一位朋友講過一個悲壯感人的“鹿跳峽”的故事:一隻老鹿和小鹿被一羣兇猛的獵豹追逐到了一個峽谷前,那峽谷的寬度太大,超越了鹿的跳躍極限,但老鹿毫不畏懼地跳了。結果大峽谷前出現了這樣一幅壯烈場面:老鹿起跳後小鹿也飛身起跳了,到了峽谷中間,就在老鹿即將墜落谷底的剎那間,小鹿落在了老鹿的背上,並以老鹿的背爲支點,成功地實現了第二次起跳……老鹿犧牲了,小鹿躍上了峽谷彼岸,存活下來。

動物的母愛尚且如此感人,人類母愛的力量就更是感天地泣鬼神。這裏有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在某省一個旅遊景區,一部滿載遊客的纜車突然從高空墜落,就在轉瞬即至的生死關頭,年輕的母親和父親一起,奇蹟般地將不滿週歲的孩子高高舉起,結果,纜車內三十餘名遊客全部遇難,惟有這個小孩存活了下來……

最近還讀到另外一個關於母愛的故事:一天深夜,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泥石流吞沒了小山村。次日,當救援人員循着哭聲刨開泥土,掀開屋頂,發現一個光着身子蜷縮在屋樑下的兩三歲小女孩竟然活着。救援人員趕緊將小女孩抱出來,可她死活不肯離開,邊用小手指着邊哭喊起來:“媽——!”救援人員沿着隱約露出的一雙泥手小心翼翼地往下刨,眼前現出一幅驚心動魄的畫面:一個半身的女人,呈站立姿勢,雙臂高高舉過頭頂,彷彿一尊舉重運動員的雕塑……女人竟是一個盲人,身體早已僵硬。而她的身下,又刨出一個昂首挺立的半裸男人!女人正是站在男人的肩上,雙手高舉小女孩,小女孩才奇蹟般地成爲這場泥石流中惟一的倖存者!

動物也罷,人類也好,惟有父母之愛是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生死攸關的時候,他們總是義無反顧地捨棄自我,把生的希望留給後代。當初,老鹿如果停蹄不跳,它和小鹿毫無疑問都會成爲獵豹們的戰利品。關鍵時刻,老鹿選擇了作小鹿的跳板,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小鹿的生命。而年輕父母和盲人父母捨己救子女的壯舉更是愛的力量的最好詮釋。

八年級下冊作文 篇2

我,端起酒杯,慢慢地在房門外踱着腳步,一種“舉酒消愁愁更愁”的心思不邀而至。

我喝着酒,突然聽到一陣悅耳的笛聲。我驚奇、興奮,更感到無比的高興。聽着悅耳動聽的笛聲,我的腦海中出現家鄉的一切事物。真的,這聲音多麼像家鄉的樂士吹的聲音。他的臉,他的手,還有那隻漂亮的笛子。他坐在那裏,不停地吹着吹着。許多人坐在那裏,聽着那優美的樂聲,人們歡呼雀躍……

我擡頭看看天上那輪明月,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一夜飛渡鏡湖月”的情景。於是,放下手上的酒杯,沿着洛陽城去聽笛聲。我走在路上,聽着笛聲,我不禁起疑思“着笛聲從何而至”?我看着城邊那些房屋,城裏的那些鋪子大都關了門,石街上,很少有人行走,偶爾有一兩聲鳥叫。這感覺真是冷淡。漸漸地走了一圈,總有笛子的聲音。

我不解,疑惑,這聲音是從何而至呢?於是我又沿着原路返回,走在街上,偶爾吹來一陣涼風,有些冷。我慢慢地傾聽着。走了一會兒,笛聲突然停了一下,接着又吹了起來,哇!這聲音好熟。是《折楊柳曲》?對,就是,我的心更加興奮。我猛地想起了自己家裏門前那棵很大的柳樹。當春天一到,柳葉翠綠欲滴,一羣羣鳥兒棲息在柳樹上,嘰嘰喳喳地叫着。當我離家至京之時,親人、朋友們來到那棵柳樹下送我。我看到他們在哭,我想說什麼,可怎麼也說不出來。真有“會得離人無限意,千絲萬絮惹春風”的情景……我想起了自己的朋友——汪倫,情不自禁地吟着:“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吟着這首詩,我想到了自己生活的孤獨,回憶起在家中生活的溫暖;想起了仕途生活的艱難,回憶起在家中的那份快感;想起了自己在異地舉目無親的慘境;回憶起家鄉人民的熱心。我看到了家鄉人民的笑容,聽到了家鄉人民熱切的話語,更感受到了家鄉人民那一份愛。

我繼續走着,伴着那優美的笛聲,不知不覺,回到了自己那一座小屋中。端起那杯酒,猛飲兩口,來到桌旁,鋪開紙,快速地寫到: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太白題

八年級下冊作文 篇3

“到民間採風去?什麼風啊?”也許你會有些疑問,不過看了下面,你就會明白了。

人情風

這第一風自然是要採這人情風了。俗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咱這諾大的中國若是沒了這鄉里互相幫助的.人情風,恐怕是安寧不了了。鄉親之間你幫我、我謝你,和睦融洽,何樂而不爲?所以人情風就是這民間最亮麗的風景線了。

節日風

家鄉的節日多的很!雖不比那“洋”節排場、但也是這泱泱大國的傳統啊!“每逢佳節倍思親”,節日是遊子對家鄉的深切思念、親人的不捨與牽掛。對於現在的90後來說,比較潮的就是情人節了,不過他們只曉得二月十四日的情人節,哪裏知道七月七日的牛郎與織女啊!

特產風

說到這特產風咱安徽最出名的便是那徽菜與茶了。徽菜咱天天都吃,雖不知其詳也略知一二。茶葉最好的應是那黃山毛峯了吧!自己雖然沒能有幸品嚐,其盛名卻已久聞了。這特產就先聊到這了,別的我也不知道了。

習俗風

家的習俗到現在也剩不了多少了。除了那一兩樣重要的,便都被科學現代化潮流給衝跑了。清明節‘踏青’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其用意就是以祭奠祖先,順帶告誡後生小子要好好讀書。

其實家鄉的風也挺多的只是本人才疏學淺寫不忘家鄉的本色風韻,只能在大家面前寫寫皮毛。

採民風采不完民間的萬種風情,看家鄉看不盡家鄉種種俗事。

八年級下冊作文 篇4

吃過午飯,楊老師匆匆地跑進教室說:“快戴上紅領巾跟我去見袁隆平爺爺。”這飛來的喜訊可樂壞了我們。

來到袁隆平爺爺的會議室,我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會兒,一位衣着樸素的人走進了會議室,若不是他與會議室中袁隆平爺爺的照片一模一樣,我還真認不出他就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黝黑的皮膚,和藹的笑容,與普通農民幾乎沒有兩樣。

因爲坐在我們面前的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所以緊張的氣氛蔓延了整個會議室,我們班的向崇緊張得都把要獻給袁爺爺的紅領巾給掉在地上了,可袁爺爺卻像什麼事也沒發生似的,仍然笑盈盈地望着他。

“袁爺爺您好,我是洪塘中學二(1)班的王典維,我想問您一個問題好嗎?什麼是雜交水稻?”哦,原來到了提問的時間,王典維率先搶到了機會。我按捺不住了,好不容易等袁爺爺回答完王典維的文體,立刻站起身來說:“袁爺爺您好,我是襯秋靜,我想請問您,您發明雜交水稻的靈感來自哪裏?”袁爺爺聽到這個問題笑得更開心了。他這一笑使同學們緊張的心情一下子放鬆了許多。袁爺爺望着我和藹地說:“我呀,在一次下田時,發現一種水稻長得又高又大,於是,我把那種水稻的種子留下來,然後把它種到田裏,像‘望子成龍’似的細心照看它們,可是到了秋天,它們卻令我大失所望,水稻長的長短的短,我想呀,這植物是不會變種的,除非是天然雜交,從這裏我來了靈感。”

哦,原來是從失敗中來的靈感呀。正當我還在消化袁爺爺的話時,張玉珍又提問了。一個接一個的問題使會議室的氣氛活躍了許多。

袁爺爺不僅耐心地回答我們提的問題,還給我們講了一個發明雜交水稻時的小故事。袁爺爺在研究雜交水稻時做的第一個實驗失敗了。雜交水稻的穀子少了,可葉子卻多了,人家挖苦他說:“可惜人類不吃草啊!”這時,袁爺爺低下頭像做錯了事的孩子。當有人認爲應該繼續做這個實驗時,袁爺爺又馬上把頭擡了起來。聽了這個小故事,同學們都會意地哈哈大笑起來,會議室的空氣也好像在歡笑。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幾個問題後,提問的時間就結束了,我們都恨時間走得太快了。

最後,我們又來到了袁爺爺的實驗田,一棵棵雜交水稻的杆子比我們中學生還高呢,一串串飽滿的穀子把稻杆壓彎了腰,放在手中掂一掂還真沉呢4着這些雜交水稻,我不禁想到了袁爺爺做過的那個夢:稻杆長得比大樹還高,稻粒比花生米還飽滿。相信那個夢已經離我們不遠了。

坐在回家的車上,袁隆平爺爺慈祥的笑容、樸實的話語一次又一次地浮現在我眼前,我真希望自己也能成爲像袁爺爺一樣了不起的人。

八年級下冊作文 篇5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題記

見慣了唐詩中嬌豔嫵媚的牡丹花,再跌入宋詞的滿紙愁容,竟是欣喜,像在那皓月當空的黑夜,與對面一身白衣袖袂飛揚的輕狂少年的對飲,看他吹簫舞劍卻一瞬十年,墜入宋朝暮秋,對面的墨衣男子揮毫紙上,笑容桀然但眼裏的憂鬱如秋釀醉人,他負手執筆,那宣紙翻飛,字跡清秀恍人心神——晏幾道。

就像《紅樓夢》裏的賈寶玉一樣,晏幾道是含着金湯匙出生的,他是家中最小的兒子,得到了父親格外的寵愛。5歲時,父親就叫他背首詩,晏幾道倒是不怯場,開心地跑上來,拍着小手,張嘴就唱:“酒力漸濃春思蕩,鴛鴦繡被翻紅浪。”賓客們一愣,宰相家的小公子竟然愛背柳永的豔詞,個個面面相覷、哭笑不得。這也難怪,晏幾道生來就在綺羅脂粉堆中長大,珠圍翠繞,錦衣玉食。“金鞍美少年,去躍青驄馬。牽繫玉樓人,繡被春寒夜”,他每天的生活就是跌宕歌詞、縱橫詩酒,根本不知農事,哪知世事艱難呢?他富貴時是相國公子,白衣裘馬花中過,遊走,花枝不沾水。父親晏殊死後,一切便恍若隔世,樹倒猢猻散,曾經的相國府無人問津。適才年少的晏幾道就已體會到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人情涼薄,這也註定了小山令的愁苦,那是生活沉澱下來的,無法擺脫的情懷。

猶記得晏幾道那句“幾回魂夢與君同”,與“當年拼卻醉顏紅”有異曲同工之妙。他沉湎於回憶,直到那天他再見到當年的一位舊識歌姬。他從不直接吐露想念,但那纏綿繞骨的思念卻倦倦不離,在夢中撓人心尖。他是多情的,卻也從不爲出賣顏色,輕意爲人,輕分羅帶。再見那女子,已是時過增境遷,她爲他一舞水袖起落間,舞畢,也舞畢了他長長的半生,再難重修圓滿。他爲她寫“落花人獨立,微西燕雙飛。”超越了一般的男歡女愛,只是淡淡表露我的心跡,人都有各自的路要走,我註定要去遠方,而你也許不會跟我四海爲家,那麼就此別過吧,過自己的生活,嘗自己的苦果。

若宋詞是一潭春水,那晏幾道的小令便是那一汪清水中亭亭的蓮,含苞欲放、張馳有度,生活給予了晏幾道的才情,也在小令的消亡下愈顯殘酷。有人說晏幾道的轉身,拉上了一整個時代的幕布——小令的時代。此後便是柳永的長調漸入江湖,晏幾道的離開,是小令的消亡。想想也是如此,畢竟在之後的歲月裏,再沒有人能夠與他一起被提及,再無人寫“春來還爲個般愁,瘦損宮腰羅帶剩”的感傷,再無人寫出“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的無奈,也再無人寫出“彩袖殷勤捧玉鍾”的流連。那是晏幾道所特有的,輕易模仿不來的醉人憂鬱。像一個再好的戲子,從未感同身受,也不可能演出戲中角色的人格。

有人說晏幾道癡,不知利用父親的關係,不然也不至於生活窘迫,何必苦苦追求那一個輕狂的名號,最後留給歷史的不過一個失意的背影。我則不然,你要你的平平淡淡長命百歲,我要我的壯烈燃燒詩意流浪,沒什麼不好,選擇不同罷了。就像晏幾道的癡狂,是他留在這世間的,永不消逝的不朽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