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四年級試題 > 《爬山虎的腳》疑點解析練習題

《爬山虎的腳》疑點解析練習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6W 次
《爬山虎的腳》疑點解析練習題
爬山虎的腳》疑點解析           1、這是我國著名作家葉聖陶寫的一篇狀物類的說明文。作者通過連續仔細的觀察,發現爬山虎會爬的祕密。講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怎樣用腳來爬的。啟發人們留心細緻地觀察周圍的事物。

    通過讀課文,我們知道課文的3~5自然段具體寫了爬山虎腳的特點。三個自然段講了三層意思:先講爬山虎腳的樣子和顏色,再講它怎樣在牆上爬,最後講它必須“觸著牆”才能生存。

    爬山虎腳的樣子和顏色是怎樣的呢?它的腳長在爬山虎的“莖上”,在“莖上長葉柄的地方”的“反面”。它的樣子是“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枝狀”,樹枝的樣子。“蝸牛的觸角”,蝸牛頭上像細絲那樣的感覺器官,叫觸角。剛長出來的爬山虎腳的顏色是“嫩紅的”,即淺紅的。

    爬山虎的腳怎樣往上爬呢?這個問題,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先用兩句話作了具體介紹。第一句講當爬山虎的腳觸著牆的時候,細絲的前頭就變成小圓片,巴住牆;第二句講巴住牆的細絲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牆上。這句話裡的“彎、拉、緊”三個字有一連串的因果關係。細絲由“直”到“彎”縮短了距離,產生了拉力;產生了拉力,就使爬山虎的嫩莖往上提了一點,而且在牆上貼得很緊。這樣,爬山虎就往上爬了一腳。爬山虎的莖上有許多葉子,每片葉子長葉柄的地方的反面都有腳,每個腳都在這樣拉著莖和葉子往上爬,所以爬山虎能夠爬滿牆,而且“葉尖一順兒朝下”,即葉尖全部朝下。

    最後講爬山虎的腳要觸著牆才能生存。“萎”,乾枯衰落的意思。沒觸著牆的,很快就乾枯衰落,而且後來連痕跡也沒有了,觸著牆的腳的顏色會由嫩紅“逐漸變成灰色”。“相當”表示程度高。“那些腳已在牆上相當牢固”,就是爬山虎的腳巴在牆上比較牢固,但不到“很”牢固的程度。“休想”就是別想。“要是……休想……”這句話具體說明了爬山虎的腳巴在牆上的牢固程度。

  2、理解了爬山虎腳的特點後,還要學習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敘述清楚的。學習作者善於抓住事物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並注意事物的細微變化。這也是本單元讀寫訓練重點的題目。比如,對葉子的觀察就非常細緻,不僅從顏色、排列等方面觀察,還觀察了葉子的靜態和動態。對爬山虎腳的觀察不僅抓住了特點,講清楚腳長在什麼地方,是什麼樣兒的,是怎樣巴住牆向上爬的,而且講了爬山虎腳的變化。由於作者觀察時,抓住了爬山虎腳的特點,並注意了它的生長變化,所以才把爬山虎腳的特點寫的清清楚楚,以後我們在寫作當中要學習作者這種善於抓住事物特點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例1】
    學校操場北邊牆上滿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從小院的西牆爬上去,在房頂上佔了一大片地方。

    〖分析〗
    這段有兩句話,講了兩個地方的爬山虎,一是“學校”的,一是“我家”的,而且兩句裡都有一個“牆”字。簡潔的語言點明:爬山虎可以長在這裡,也可以長在那裡,但都離不開牆,必須在牆上爬。

    【例2】
    那些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分析〗
    這段話描寫的是爬山虎長大的葉子,講了三個方面:

   ⑴ 顏色:
     “綠得那麼新鮮”。“新鮮”,一是顏色醒目;二是生長旺盛,呈現生機,因此看起來“非常舒服”。這是顏色美。
   ⑵ 排列:
     葉尖朝下,“一順兒”指方向一致。排列的均勻,這是靜態美。
   ⑶ 動態:
     “一陣風”吹過,“漾起波紋”,是說一牆的葉子猶如綠色的水面,風兒吹過,便泛起層層漣漪。這是動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