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8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8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41W 次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8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體會到聽、念及改編兒歌的樂趣,發展幼兒聽與説的能力。

2、培養幼兒聲音自然、態度大方地在集體面前朗誦兒歌。活動準備:畫有猴、豬、兔、貓等動物的皮球若干。

活動過程:

出示許多畫有小猴的皮球,引起幼兒用兒歌的語句描述皮球的興趣以及皮球的願望。

老師:小朋友大家好!今天李老師為小朋友帶來了許多可愛的皮球,你們想玩嗎?

幼兒:想

老師:你們看看這個皮球上畫着什麼?

幼兒:小猴(幼兒觀察老師手上的皮球回答問題)

老師:你們的小眼睛真厲害,我有一個皮球,上面畫個小猴。(出示兒歌一二句)。原來調皮的小猴子偷偷地藏在皮球上想和小朋友一起做遊戲,你們願意與小猴一起玩嗎?

幼兒;願意。

老師:現在小朋友從椅子下拿出一個皮球,像李老師一樣把自己的皮球介紹給大家聽:我有一個皮球,上面畫個小猴。明白了嗎?誰來?

幼兒:我來。(幼兒拿皮球學詩歌第一、第二句,我有一個皮球,上面畫個小猴。)

老師;小朋友真棒!現在讓小朋友拿皮球和小猴子一起玩遊戲,在玩的過程中,請你想一想皮球可以怎樣玩?而且要注意安全不要把皮球仍到電燈上呢!請出來。(放音樂幼兒自由玩皮球)

老師:請小朋友把皮球放回原位。誰來告訴我你剛才是怎樣玩皮球的?

幼兒:我剛是拍皮球的。用一句話來説"我來拍拍皮球"。

(引導幼兒説出各種玩皮球的方法後,出示第三句兒歌)

老師:李老師現在學學小朋友拍皮球,拍的時候請你們認真地看看皮球上的小猴在幹什麼?

(教師一邊念兒歌一邊拍皮球,我有一個皮球,球上畫個小猴,我來拍拍皮球,小猴怎樣呢?)

幼兒:小猴在跳等等

(幼兒自由回答)

老師:小朋友真認真,老師用一句更好聽的話來形容小猴,小猴翻翻跟斗。

(出示第四句兒歌)

老師:你 看小猴子變成一首兒歌來了,這首兒歌的.名稱叫做《玩皮球》,(教師示範)請幼兒也一邊拍手一邊有節奏地跟老師念《玩皮球》。小朋友念地真好聽,誰來大大聲地出來表演(請個別幼兒表演)

老師:咿!除了小猴子外,還有很多小動物也藏在皮球裏,你們願意找他出來玩嗎?

幼兒:願意。

老師:但是小朋友在和小動物玩的時候要認真觀察他們是誰?他們在皮球上是怎樣動的,一會兒讓小朋友來編一首新的兒歌,好嗎?

幼兒:好。(幼兒自由選皮球玩,放音樂)

老師:請幼兒拿着自己的皮球回座位,首先先讓老師來介紹我的皮球,我有一個皮球,球上畫個小兔,我來踢踢皮球,小兔轉轉圈圈。好聽嗎?

(教師對幼兒創編的詞語進行更換)

幼兒:好聽。

老師:誰來向大家介紹。

(幼兒自由創編)

老師:小朋友真聰明,現在我們一起帶小動物到操場上玩好嗎?

(幼兒離場)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讀重點字詞"蓮葉""東""西""南""北"。

2、喜歡閲讀古詩《江南》,能夠理解詩歌內容。

3、通過遊戲進一步增強同伴間的感情。

4、閲讀江南,能細緻的觀察畫面,大膽的表述對江南的理解。

5、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説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

認讀字詞"蓮葉""東""西""南""北"。

活動難點:

掌握詩歌內容。

活動準備:

1、字卡:綠色的東、紅色的西、橘色的南、白色的北、蓮花、蓮葉、蓮蓬和蓮藕。

2、蓮花池掛圖一幅。

3、江南課件。

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活動。

一個小姑娘,長在水中央,身穿粉紅衫,坐在綠船上。(猜一種花)引出蓮花、蓮葉、蓮蓬和蓮藕,出示圖片並配上相應的字卡。

師:你們在哪裏看到蓮花、蓮葉的?(出示掛圖,認讀"江南")

二、認識重點字詞。

1、出示"蓮葉"師:這兩個字叫蓮葉,在這首詩裏有沒有蓮葉這兩個字。(請幼兒上來找,並用筆把它圈起來。)一起認讀。

2、認讀"東""西""南""北"。

師:(出示字卡)小朋友認識他們嗎?在這首詩裏找一找。

如:"東"詩裏哪個字和它一樣,把它圈起來,讀一讀並學組詞----東門、東面、東方、東風、東京、東北------如以上的方法學習"西""南""北"。

(為了讓幼兒能較清楚地區分字,加上色彩,如:西瓜紅,出示紅色字卡"西",並讓幼兒跟説;冬瓜綠;南瓜黃;北方冷。)

3、遊戲,複習鞏固字詞"蓮葉""東""西""南""北"。

(1)遊戲1:魚兒遊得對不對。

遊戲玩法:請兩個小朋友做蓮葉,其他小朋友做小魚,師扮演魚媽媽,活動室貼有"東南西北"的字。全體幼兒朗誦詩歌,魚媽媽、魚寶寶邊聽詩歌邊往蓮葉的四個方向遊。

(2)遊戲2:團結一致躲鱷魚。

遊戲玩法:配班教師扮演大鱷魚,師生扮演小魚。引導幼兒邊唸詩歌邊遊戲,唸到哪句,就游到哪個方向的大蓮葉下躲起來。

三、認讀古詩。

1、指着掛圖教師帶幼兒邊認字邊讀古詩。

2、幼兒通過觀看《江南》的動畫片,理解詩歌內容。

3、教師引導幼兒去回憶詩歌中的詩句。

提問:這首詩歌真美。誰記住了這首詩歌的名字?你喜歡哪句?還喜歡哪句?

4、幼兒看動畫(動畫沒有聲音)再次朗誦詩歌。接龍遊戲唸詩歌。

5、小結詩歌內容:江南的蓮葉很多,蓮葉長的.非常茂盛,池塘裏的小魚在蓮葉之間游來游去做遊戲,一會兒游到蓮葉的東面,一會兒游到西面,一會兒游到南面,一會兒游到北面。江南真美呀!

四、拓展幼兒的知識面。

師:你們去過江南嗎?李老師帶你們去看一看。江南有許多地方,比如:蘇州的園林、杭州的西湖、鎮江的焦山、還有我們的揚州瘦西湖都有美麗的景色,最美的還是我們的揚州。(看課件讓幼兒欣賞)

園長點評:

運用多媒體教學,幼兒在朗誦中學習,在表演中識字,孩子們較順利地掌握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愉快地完成了學習內容。

其實古詩對於5-6歲的孩子來説學習起來比較難,但只要方法得當,利用現代化的腳下手段,實施起來一點也不像想象中的那麼難。

活動反思:

孩子在識字活動和遊戲活動過程中都比較感興趣。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實施,能完成目標任務,通過活動開展,發現活動的知識點很多時間較長,如果此活動針對大班幼兒來開展就更好了。

小百科:江南,是指地理區域,顧名思義,意為長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裏特指長江中下游以南。先秦時期,江南屬漢地九州,被中原稱為"吳越" 。江南以才子佳人、富庶水鄉、繁榮發達等著稱。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天上有星》是根據兒歌《天上七顆星》改編的。改編後的內容為:天上有星,樹上有鷹,桌上有燈,門上有釘。鉗來拔釘,手來關燈,槍來趕鷹,雲來遮星。改編後的《天上有星》降低了難度,刪改了“舉槍打了鷹”等不科學的內容,既保留了原兒歌的基本內容和整體風格,又有一定的梯度和挑戰性。在該語言教育活動中,我根據幼兒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創設自由、寬鬆的學習環境,鼓勵、引導幼兒主動學習,培養幼兒自主建構知識的能力。

目標:

1.念準“星、鷹、燈、釘”四個後鼻音,並能快速唸誦整首繞口令

2.感知繞口令的節奏和韻律。

3.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

準備:

1.幼兒分為四組,每組一套操作圖片。

2.黑色展板四塊(35釐米×60釐米),展板上分別貼有“圖+單字”的標示;花泥四塊,分別插着1、2、3、4的數字(作桌牌用);“笑臉花”獎品若干;投影儀,電腦;PPT課件(見圖)。

過程:

一、玩圖片,説單字

1.看圖説字。

師:我為你們每人準備了一張圖片,放在桌子上的籃子裏。下面每人選一張圖片,看一看,想一想,然後用一個字説出圖片上的東西。

(幼兒觀察圖片,思考、交流。)

幼:星。

幼:鷹。

幼:枱燈。

師:“枱燈”是兩個字,是用“台”好呢?還是用“燈”好呢?

眾幼:燈!

師:請拿“燈”的小朋友把圖片舉起來,讓大家看一看是不是“燈”。

幼:我的是螺絲釘。

師:“螺絲釘”是釘子的一種。小組內討論一下,看看用哪一個字來説比較好。

(教師引導幼兒互相討論、糾偏。)

師:螺絲釘用一個字怎麼説?

眾幼:釘。

師:對,它是一種釘子,用一個字表示就是“釘”。你們同意嗎?

幼:同意。

師:現在請同組的人交換圖片,這一次你會拿到什麼呢?

幼:燈/星/鷹/釘。

師:請拿“燈”“釘”“鷹”“星”的人舉起圖片。

師:很好!下面,請你們把自己拿到的圖片上的東西用一個字大聲説幾遍。

2.組內合作排序,組間競賽説字。

師:現在請你們同組四個人給圖片排排隊,看哪一組排的方法多。

(鼓勵同組內的四個人合作排序並快速念出來,教師巡迴指導。)

師:排好了嗎?哪一組先説説看?

第四組:鷹,釘,星,燈。

師:很好!你們把圖片換個位置再試試看。

師:有不一樣的説法嗎?

第一組:鷹,星,燈,釘。

第三組:星,鷹,燈,釘。

第二組:星,燈,釘,鷹。

師:下面,各組根據自己排的順序把四個字連起來説説看。

眾幼:燈釘星鷹/星鷹燈釘/星燈釘鷹……

師:很好!現在請你們以最快的速度交換一下字的位置再説説看,看看哪個組説得對、説得快。各組先自由説,等會兒來比賽。

(幼兒自由説。)

師:哪一組先來説?

師:哪一組説得又快又準呢?

(教師為説得準、説得快、有合作意識的小組發放“笑臉花”,插在小組花泥桌牌上。)

(析:在活動導入時,教師並沒有直接點明活動內容,而是通過分組選圖片引導幼兒在遊戲狀態下自然地與學習內容相遇。説單字時,幼兒從自己説,到交換圖片説,再到拿相同圖片的一起説,整個過程環環相扣、自然流暢。在此過程中.有的幼兒沒有根據要求用一個字説出圖片上的內容,這時,教師並沒有直接教幼兒怎麼説,而是細心地引導幼兒自己糾偏。在競賽説字這一環節,教師通過讓幼兒分組排序,鼓勵幼兒在組內與同伴討論、溝通和合作。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如此,學習小組的建立,有效地培養了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二、聯繫生活説短句

1.分類排放圖片。

師:這塊展板上也有四幅圖片。現在請你們把自己的圖片貼到這四塊小展板上來。想一想,看一看,你的圖片應該貝佔在哪裏?

(幼兒將自己的圖片對應粘貼在四塊展板上。)

師:看看黑板上的圖片有沒有放錯地方的?

2.聯繫生活説短句。

師:生活中哪裏有星?哪裏有鷹?哪裏有燈?哪裏又有釘呢?請你們討論一下。

幼:天空上有星。

師:是的,天空上有星。

幼:家裏有燈。

幼:天上有鷹。

幼:牆上有釘。

幼:樹上有鷹。

師:是的,我也是這樣想的。

師:誰能一下子把它們都説出來?這個有點難,誰來試試?

幼:天上有星,樹上有鷹,家裏有燈,牆上有釘。

師:非常好!把掌聲送給他(獎勵笑臉花)!

(析:幼兒按照“哪裏有×”句式自由表達,教師幫助幼兒理順邏輯關係並説準句式。教師即時為按照要求説出排比句式的幼兒發放“笑臉花”獎品,並讓幼兒自己插在本組的花泥上。)

師(出示PPTl):小朋友們,請看大屏幕,你能看出來哪裏有星、哪裏有鷹、哪裏有燈、哪裏有釘呢?

(幼兒自由説。)

師:一會兒我們小組之間要進行比賽,看哪一組説得又快又準確。組內成員可以一起説,也可以一個人説一句,還可以用其他不同的方式。不過每個人都必須説。

師:誰來説説看?

幼:天上有星,樹上有鷹,桌上有燈,家裏有釘。

師:很好,有沒有不同意見的?

幼:天上有星,樹上有鷹,桌上有燈,門上有釘。

(幼兒分別學説。)

師:你們的速度越來越快,看樣子難不住你們了。

師:下面,小組的每個人各説一句,看看哪個組説得陝、説得準!先商量一下,誰先説第一句,誰説第二句……

師:準備好了嗎?

(各組展示。)

師:這一輪我要獎勵第×組和第×組,他們四個人能相互提醒,所以説得又快又準,另外兩組要加油哦。

(析:該環節一開始的“分類排放圖片”承前啟後,既鞏固了環節一的教學內容,又為環節二的進行奠定了基礎。環節二中,幼兒重點練習了“哪裏有×”的句式,雖然難度加大了,但教師依然沒有“教”,而是引導幼兒依據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表達,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挖掘幼兒的學習潛能。)

三、看圖解,説兒歌

1.學習兒歌后半部分。

師(出示PPT2):請再來看大屏幕。這些圖片上用什麼來拔釘,用什麼來關燈,用什麼來趕鷹,用什麼來遮星的呢?

幼:用鉗來拔釘。

幼:手來關燈。

幼:用槍來趕鷹。

幼:雲來遮星。

師:誰能一下子把它們都説出來呢?

師:現在商量一下,小組每人説一句,或四個人一起説。

(幼兒自己分配角色,決定説的順序或合作表達。)

師:哪一組有答案了呢?

第三組:老虎鉗來拔釘。

師:“老虎鉗”用一個字説就可以了。用什麼字呢?

幼:鉗來拔釘。

幼:手來關燈。

幼:槍來趕鷹。

幼:雲來遮星。

(各組依次展示。)

師:這一次獎勵第×組,因為他們是第一個説的,其他小組努力哦。

2.學習整首兒歌。

師:請看大屏幕。看誰能把上面的內容都説出來。哪裏有星?哪裏有鷹?哪裏有燈?哪裏有釘?什麼來拔釘?什麼來關燈?什麼來趕鷹?什麼來遮星?自己先練練,然後比一比誰説得快、説得好。

(幼兒練習。)

幼:天上有星,樹上有鷹,桌上有燈,門上有釘;鉗來拔釘,手來關燈,槍來趕鷹,雲來遮星。

師:真厲害!有誰還可以更快一些?

幼:我們這一組行。

師:你們真厲害!現在我也想來説一説。不過,我有個要求,我每説一句,請大家大聲地説這一句的最後一個字。比如,我説“天上有星”,你們就説“星”,好不好?

3.小結。

師:今天,大家都學得很認真。現在各組數—數得到了幾個“笑臉花”。

師:冠軍組、亞軍組、季軍組都誕生了,祝賀你們!

師:今天我們學了一首兒歌,這首兒歌非常好聽,也非常有節奏,説快了就會繞口,所以它又叫“繞口令”。這首繞口令的題目是《天上有星》。請你們把它帶回家,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分享。

(析:要把改編後的《天上有星》完整地説清、説準、説快,對幼兒來説並不容易。正是這種挑戰性激發了幼兒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事實證明,具有開放性、挑戰性,且具有一定梯度的活動內容容易引起幼兒的關注,尤其是那些能夠引起認知衝突的活動內容更能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設計思路:

聯繫春天的生活經驗,郊遊是一首節奏清晰,旋律優美的四二拍曲子適合打擊樂演奏,歌曲風格歡快和抒情對比明顯,利有挑戰簡單配器的演奏,提高幼兒的打擊水平。

活動目標:

1. 激發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和藝術表現的喜好。

2.通過引導幼兒欣賞表現音樂,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及感受樂曲中歡快和抒情的效果。

3.在熟悉歌曲節奏的基礎上討論配器並嘗試樂器演奏,體驗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跳動的春》打擊樂演奏片斷,打擊樂器:雙響筒、響板、鑼、鑔、鈴鼓、三角鐵、碰鈴,節奏譜。

活動過程:

一、導入:欣賞《跳動的春》打擊樂演奏片斷,完整幼兒對打擊樂的整體認識。並在欣賞中説出所聽樂器,發展幼兒傾聽能力。

二、活動過程:

1.認識樂器及其演奏方法。利用遊戲--聲音,引出樂器並調動幼兒原有經驗,演奏打擊樂器。 (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主動參與)

2.熟悉歌曲《郊遊》,感受歌曲前段的.歡快和後段的優美的情緒。

3.讓幼兒嘗試配器演奏,自由進行。

4.學習節奏譜,練習打節奏。先引導幼兒用身體的部位打節奏,熟練歌曲的節奏,增強幼兒的節奏感。

5.討論配器。讓幼兒積極發言,嘗試演奏。

6.師幼共同演奏,完整表現《郊遊》。

三、活動結束:歌舞大聯歡。

部分幼兒表演,唱歌與舞蹈,部分幼兒用樂器打節奏。體驗打擊樂在音樂活動中的魅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活動來自主題《彎彎繞繞》,彎繞既是許多物體的自然形態,又凝聚着人們的刻意創造。這種形態不僅體現了物體的美感,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物體的實用性。而對於植物的彎曲運動對於孩子來説説近不近,説遠不遠,活動中需要老師引導孩子觀察各種植物的彎曲現象,並對一些彎曲瞭解他們的作用,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對植物的盤曲彎繞現象產生興趣,認識幾種攀緣植物。

2、更主動地關注各種特定的形狀,體驗發現的樂趣。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掛圖第25號。

2、事先在幼兒園附近尋找有彎繞植物的場所。

3、記錄紙和筆。

【活動過程】

(一)植物為什麼會彎繞

1.出示掛圖。你看到了什麼?你知道它們的名稱嗎?這些植物長得怎樣?

2.爬山虎長得怎樣?為什麼會爬得這麼高呢?(引導幼兒説出爬山虎是依靠彎彎繞繞的藤蔓及葉片上的“腳”,向上攀緣的)

3.牽牛花是怎樣生長的呢?(引導幼兒觀察牽牛花莖的攀附纏繞現象,即卷鬚及莖附着在別的東西上蔓延生長)

4.西瓜長在地裏時有一根長長的藤,這根藤又是怎樣的呢?(幫助幼兒理解瓜藤都是彎彎繞繞的)

5.這些植物的生長、開花、結果,都離不開彎彎繞繞的藤蔓。

(二)找找彎彎繞繞的植物

1.彎彎繞繞的植物還有許多,讓我們去找找看吧。

2.幼兒結伴去户外尋找攀緣植物並記錄。繪畫記錄不必強調畫面的逼真,只要能表現植物的盤曲彎繞現象即可。

3.你找到的是什麼植物?它的藤蔓(莖、須)是怎樣長的?

【活動反思】

4-5歲的孩子喜歡動手動腦探究事物,他們喜歡這樣的'活動。在幼兒的探究活動中教師要支持、接納孩子的探究行為,並給予一些觀察和探究方法的指導:如比較性觀察法、連續觀察法、分類法、記錄法等。在活動中我運用提問的方法,讓幼兒對幾種爬藤植物的外形特徵和攀爬方法進行比較性觀察,使幼兒更好地發現它們各自的不同。除了橫向的比較,還有縱向的比較,我們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時機,對比觀察爬山虎葉子顏色的變化,發現了爬藤植物爬高的原因;對比薔薇開花前開花後的效果,發現了它對我們人類的用處。當苒苒發現了一棵類似攀緣植物的小苗時,我支持、讚賞她的發現,並利用拍照的方法幫她記錄,將照片貼在主題牆上,有助於她後續的觀察。在觀察和探索過後,我和孩子一起對幾種植物按照攀爬的方法不同進行分類、概括,使他們對藤蔓植物的種類及其特徵有了較清晰地認識。幼兒在不斷地觀察、探究的過程中,他們會慢慢地積累經驗,遷移經驗,形成受益於終生的學習方法和能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感知物體的數量,並能用相應的詞彙“多、少、一樣多”。

2、樂於與同伴合作,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人手一套操作材料(瓶子和蓋子各不多於5個);幼兒計算用書.

活動過程:

(一)激趣引入

小朋友,今天老師想請你們和我玩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就叫"瓶子娃娃找帽子"

(二)幼兒操作,師幼討論

1、瓶子娃娃找帽子

現在,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些瓶子娃娃和帽子,那請你們先把自己的瓶子娃娃排好隊,再為瓶子娃娃戴上帽子。觀察一娃娃有沒有都找到帽子?

2、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討論

操作完的小朋友可以跟同伴説説你操作的結果?互相討論一下娃娃為什麼找到,那帽子有沒有找到主人?

3、師幼共同探索

4、師小結

5、指導幼兒看計算用書並做練習

(三)活動延伸

請幼兒想一想有什麼辦法使娃娃和帽子一樣多。

活動反思:

數學是一門比較枯燥、抽象的課程,特別是對幼兒園的幼兒來説,更是不容易理解、掌握的。《綱要》中也突出了數學與其他各領域及生活的聯繫,指出應引導幼兒感受“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數學不再是抽象的邏輯知識體系,而是貫穿於幼兒生活和遊戲之中有待於抽象的事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解故事內容故事,能以肢體動作和語言表現故事情景。

2、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智慧。

3、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並用較豐富的語彙進行表述的能力。

4、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閲讀的習慣,激發閲讀興趣。

【活動準備】

PPT,幼兒經驗準備。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

1、出示拖鞋圖片,提問引起幼兒興趣。

師:這是什麼?你知道拖鞋在古代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又是用什麼做的嗎?

2、出示木屐,告訴其名字。

師:拖鞋在古代的時候叫做木屐,木屐用什麼做的?

那木屐是怎麼來的呢?有個民間傳説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表現故事情景:

1、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2、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聽完故事你知道木屐是怎麼來的嗎?

(2)他們為什麼要做木屐呢?

小結:做木屐原來是要木屐發出咯嘰嘰的聲音,讓大熊不來傷害他們。

(3)他們在做木屐前是怎麼對付黑熊的呢?我們再來聽一遍故事,聽完故事要請小朋友來扮演老婆婆和老公公這兩個角色,所以請大家仔細聽。

3、再次完整欣賞故事,為故事表演做準備。

師:那用木屐之前老公公和老婆婆是怎麼來逃避黑熊的傷害呢?

他們上山的時候,心情會怎麼樣?那山下的人呢?大聲喊的時候表情怎麼樣?為什麼要這樣的表情?

那你們願意來做做老公公和老婆婆嗎?

4、幼兒分角色扮演,用肢體和語言表現情景。

預設:老婆婆上山的時候為什麼左看看,右看看?老公公為什麼不停地大聲喊?

你們發現剛剛上山的老公公好像很緊張,為什麼?

三、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智慧。

師:現在你知道木屐的由來了嗎?

小結:其實這只是一個為了紀念木屐誕生的小故事,但人們能編出這樣的'故事,也體現勞動人民的聰明。

師:可能現在我們中國船木屐的人比較少了,那你知道哪個國家的人民總是穿着木屐呢?原來,別的國家的人們穿着我們中國人發明的木屐,你會有什麼感覺?

四、拓展:

除了木屐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你還知道哪些東西也是我們中國發明的,而且這些發明其他國家的人也在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樂於參加科學探究活動,瞭解光和影子的關係。

2、對身體的影子及其變化感興趣,體驗遊戲的快樂。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喜歡參加科學探究活動,體驗遊戲快樂。

難點:瞭解光和影子的關係。

活動準備:

投影儀、音樂《雨中旋律》、幼兒具備"影子"相關經驗(事先準備好的尋找影子視頻)、人站在太陽下影子圖片一張、教師幼兒具備做各種手影的經驗、畫有每位幼兒影子造型的長軸紙卷一個、蠟筆。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音樂律動)小朋友們,今天張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謎語,請大家認真聽,比比是誰第一個猜出謎底。我的謎面是:有個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時走在前,有時走在後,我和他説話,就是不開口。(是一種現象,有陽光的時候就會出現)(影子)

基本部分:嗯,小朋友們很棒,都猜對啦!我們的影子這麼的神奇,那它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呢?我這有一段小朋友們尋找影子的視頻,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好不好?那我們要帶着幾個任務去看,第一個:你找到了那些影子?(在什麼情況下找到的)第二個:我們去了什麼地方影子就突然消失了,為什麼?(幼兒觀看視頻資料)(引導幼兒思考回答之前提出的問題)小朋友們回答得真棒,我們表揚下自己。接下來,我們再通過一張圖片更進一步的瞭解光與影子的關係(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懂得在有光的情況下才會有影子,當光線被物體擋住後,物體後面光線照不到的地方就變黑了,這就是影子)(發現光和影子的關係)好,下面張老師就帶着你們一起來玩影子游戲好不好?第一個遊戲:手影遊戲(老師先做出幾個造型示範,幼兒猜並模仿,再請7--8名幼兒分別在投影儀前做不同造型的手影,邊做造型邊學小動物叫聲,其他小朋友來猜並模仿)第二個遊戲:給影子塗色(教師將每位幼兒做的影子造型提前畫在長軸紙上,請每位幼兒找到自己影子造型給影子穿上漂亮的衣服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圖案)

結束部分:教師與幼兒一起分享欣賞影子作品並和自己影子拍照留念。

活動反思:

《影子》是一首以生活現象為題材的兒歌,運用擬人和比喻的手法,充滿童真童趣,寫出了影子與人形影不離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影子的喜愛之情。

一、生活體驗,感受樂趣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作為低年級閲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在教學《影子》這一課時,課前讓學生到操場上去玩“踩影子”的遊戲,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玩,邊玩邊觀察,看誰對“影子”的發現多。這個遊戲,是我們小時候經常玩的遊戲,現在的孩子基本不玩,今天玩這個遊戲孩子們都非常喜歡,玩的不亦可乎。通過“踩影子”這個遊戲,引發學生主動參與到課文中來,激發她們喜歡影子的情感。

二、趣味識字,激發興趣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課堂教學的重點,然而識字過程又是十分枯燥的,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

在教學時,學生自讀課文後,要學習生字,出示生字,便説:“誰能讀準它們?”孩子們一聽,學習生字的熱情高漲,大家紛紛舉手,要認讀生字。鞏固生字,去掉拼音開火車讀時,我又説:“小火車在哪裏?”學生接:“在這裏。”在創設的這種情境下,識字不再是枯燥無味的,而是一個生動有趣的過程。孩子們興趣盎然,學得愉快,學得有趣。在識字形式上設計了讓學生自己找識字的規律:如換偏旁記字法、加一加、減一減、反義詞記字法、給熟字加偏旁識字法等。小老師帶讀,老師帶讀,開火車讀生字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與生字反覆見面,加深印象,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達到高效識字。

三、拓展訓練,辨別方位

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就越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為了分清方位“前後左右”,我提問:“請同學們看看你的前後左右都是誰?然後同桌説一説:“我的前面是xx,我的後面是xx,我的左面是xx,我的右面是xx,他們都是我的好朋友。”學生們很興奮,馬上左看看,右瞧瞧後,同桌就互相進行説話訓練,然後指名説。學生説的都不想停下來,每個人都想説,在玩中,學生分清了方位詞語,以此激發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也為課文的背誦奠定了基礎。

四、不足之處

1.在朗讀方面要下功夫,激發學生朗讀的熱情,達到抑揚頓挫。

2.自己在課堂評價語方面還需要加強,評價語還需要更豐富,更有特色,更讓貼近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