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合集)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

(合集)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06W 次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合集)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十二生肖所包含的12種動物,知道今年是虎年。

2.樂於參加遊戲,瞭解與新年相關的元素。

活動準備

十二生肖頭飾各一個,幼兒許願的視頻,與幼兒人數相等的紅包,小燈籠、鞭炮等與新年相關的圖片若干,Bingo遊戲卡(Bingo是一個在國外老少皆宜的卡片遊戲,Bingo的意思是“中了”。)

活動過程

一、播放幼兒許願視頻,引出新年主題

1.師:新年就要到了,小朋友們還記得自己的新年願望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師:剛才我們看了小朋友們許的'願望,每個人都不一樣,今天活動快結束時,將會有一位神奇的魔法師來到我們班上,實現小朋友們的願望。

二、生肖動物們來拜年

1.鼠弟弟、牛伯伯、兔媽媽、龍爺爺、蛇奶奶、馬叔叔、羊公公、猴哥哥、雞妹妹、狗、豬,一一來到班上並做自我介紹(不按順序)。

(1)師:小朋友們看看十二生肖都有誰呀?瞧,它們來了!

(2)師:還缺了誰?虎爸爸最近太忙了,它要忙着給全國的小朋友送祝福,所以可能要遲點來哦!

2.生肖動物們給小朋友拜年。

新年到,新年到,

敲鑼打鼓真熱鬧。

我們來給您拜年:

小朋友,新年好!

祝你新年身體好。

祝你新年讀書好,

祝你新年哈哈笑,

哈——哈——笑!

三、闖關遊戲

1.Bingo遊戲。

遊戲準備:十二生肖小卡片人手一套,畫有3行3列網格的大卡紙一張,小獎品若干。

遊戲規則:(1)小朋友可隨意挑選9張小卡片,按照自己的想法排列在網格中。(2)當小朋友的卡片擺放好之後(卡片不能再調換位置),教師從自己的卡片中抽出三張,讓小朋友仔細觀察,看看老師抽出的卡片自己有沒有擺放在網格中。(3)如果小朋友不僅在自己的網格中擺放了這三張卡片,並且這三張卡片按直線排列(無論垂直、水平或對角線),那麼就算勝利了!舉起小手,大聲喊出“Bingo”!老師發給一個獎品。(4)遊戲反覆進行。

2.尋寶遊戲。

教師將準備好的小燈籠、鞭炮等與新年相關的圖片藏在教室各個地方,小朋友們在規定時間內找到即可得到小獎章。

3.歌曲《新年好》。

師:沒有得到獎章的小朋友唱完歌后就可得到了。

師:小朋友們真能幹,都得到了小獎章,一會兒還會有一位神奇的魔法師出現,小朋友們猜一猜它是誰?它來做什麼呢?

四、虎爸爸送紅包

1.幼兒齊唱《新年好》,在歌聲中“虎爸爸”來到班上。

2.“虎爸爸”跟小朋友打招呼並給每人發紅包。

3.小朋友們歡天喜地拆紅包,愉快分享自己得到的新年禮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欣賞黃梅戲,感知黃梅戲清新婉轉的曲調。

2.學會哼唱黃梅戲的曲調,能大膽地把詩歌改成黃梅戲進行演唱。

3.喜歡黃梅戲,體驗表演的快樂。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活動準備:

1.《誰料皇榜中狀元》視頻、伴奏。

2.幼兒已學會兒歌《我家小池塘》。

活動過程:

(一)欣賞《誰料皇榜中狀元》,初步感知黃梅戲清新婉轉的曲調。

教師:你們喜歡看錶演嗎?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段好看的表演。

教師:你看到了什麼表演?你知道這是什麼戲曲嗎?剛才這個演員是怎麼唱的?

(二)學唱黃梅戲曲調,能跟着旋律哼唱。

1.跟着視頻學一學黃梅戲的曲調。

教師:她表演得好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唱一唱吧!

2.能用"啦"來哼唱黃梅戲。

(三)用黃梅戲的曲調演唱詩歌:《我家小池塘》

1.回憶詩歌,嘗試改編。

教師:黃梅戲真好聽,可以用我們學過的詩歌來編嗎?

(1)複習詩歌,能跟着圖譜有節奏的朗誦。

(2)嘗試改編。

教師:這首詩歌真美,你能把它唱成黃梅戲嗎?我們來試試。

2.大膽演唱《我家小池塘》

(1)幼兒嘗試學唱。

(2)教師範唱。

(3)完整學唱。

(4)難點練習。

(5)大方表演。

教師:嗯,真像小演員,我們再表演給客人老師看看。

(四)提出要求,結束活動。

教師:客人老師給我們鼓掌,高興嗎?這首詩歌《我家小池塘》還有兩段呢,我們回去以後把它唱給更多的人聽。

活動延伸:

區角遊戲:提供演出戲服,能在表演區自主表演。

家園合作:與父母一起蒐集各種戲曲,瞭解中國的戲曲文化。

活動反思:

孩子們能夠體會到《我家小池塘》這首詩歌所帶來的美,更突出了小池塘的美麗,同時也激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這首詩歌讀起來也非常的爽口。非常適合大班幼兒學習。

整個活動分成三大環節,第一環節是觀察圖片,分段梳理,初步感知詩歌;第二環節是完整學習,多種形式朗誦;第三環節是繪畫講述,詩歌創編。各個環節是環環相扣,銜接緊湊,逐層遞進。這首詩歌的創編比較難,因為要同時創編兩個,所以,我根據我們大班幼兒的實際,沒有一下子讓幼兒進行創編,而讓幼兒先畫,有一個鋪墊,再進行創編,我覺得非常適合幼兒的特點。

緊接着我又問:“這麼美的池塘,白天除了小鳥和彩雲來照相,還會有誰和誰來照相。晚上,又有誰和誰悄悄捉迷藏呢?”在教師的提醒下,大部分幼兒的畫也完成了,我又要求幼兒用詩歌裏的話説一説。又給了孩子一次講述的空間,鼓勵孩子用較連貫的語句,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於表述不太清的.孩子委婉的給以引導,用清楚規範的語句反饋給他。通過對部分幼兒創編講述,幼兒有了一定的創編興趣。最後再鼓勵幼兒和教師一起進行完整的創編活動。

通過本節活動下來,我感覺語言活動是非常帶有童趣的,不是那麼的乏味。同時中我也滲透到了科學以及藝術領域,如科學領域中讓家長配合活動進行觀察:“水中的倒影”讓幼兒驗證推理的合理性;在朗讀詩歌的時候也為詩歌配上了相應的音樂,增添了詩歌的藝術效果,以及在創編活動中進行繪畫,鼓勵幼兒説出自己獨特的感受等。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物體是以立體形式呈現的,為了讓孩子瞭解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關係,我們特地設計了這個活動,讓孩子觀察生活中的平面圖形,找到與其相對應的立體圖形,加強孩子對數學的理解。

活動目標

1.在和智娜一起找爸爸的過程中,辨認平面圖形,並與生活中的事物建立聯繫,為認識立體圖形積累經驗。

2.體驗幫助智娜找到爸爸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線索圖(人手一份)、筆、毛巾。

活動過程

一、智娜的困惑

1.智娜的爸爸是一位了不起的數學家,他的愛好是釣魚。智娜和爸爸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呢?

2.智娜的爸爸留給她一封信,爸爸想要告訴她什麼事呢?信中的箭頭表示什麼意思?

(信裏有3幅圖,分別説明了智娜爸爸拿走的東西、出發的地方、到達的地方。原來智娜的爸爸想考驗智娜,讓她根據線索找到爸爸)。

【設計思路:活動的開始部分主要通過故事和爸爸留給智娜的信,引發幼兒對信的內容產生好奇,有繼續探究的興趣。】

二、尋找消失的爸爸

1.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一張線索圖:

(1)你在這張圖上看到了什麼(在線索圖上看到字和圖)?

(2)爸爸到底要告訴智娜什麼事呢(爸爸拿走的東西是正方形的、圓形的`,爸爸拿走了2樣東西。爸爸要告訴智娜,他拿走的東西從下面往上看是正方形和圓形的)?

(3)什麼東西從下面往上看是正方形和圓形的?

(4)我們看看智娜家裏什麼東西從下面往上看是正方形和圓形的?

(5)爸爸到底拿走了什麼?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6)小結:原來爸爸拿走的是他的釣魚包和魚竿包。從下面往上看,釣魚包是正方形的,魚竿包是圓形的。那我們看看爸爸留下的第二張線索圖。

【設計思路:通過看爸爸信上的第一幅線索圖,讓幼兒嘗試和智娜一起尋找爸爸帶走的東西,並學習從平面角度看立體圖形。】

2.根據第二張線索圖找到爸爸出發的地方:

(1)第二張線索圖要告訴我們什麼呢?

(2)線索圖上的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是告訴智娜:爸爸經過的房子的屋頂是什麼形狀的,爸爸要經過幾幢房子,以及這些房子的排列位置。

(3)智娜要從上面往下看這些屋頂,要去哪裏才能看得到呢(要到高的地方去看)?

(4)我們跟着智娜乘上電梯,請你看着線索圖找一找圓形、三角形、長方形的屋頂在哪裏。

(5)原來爸爸出發的地方就在1號區。站在上面往下看屋頂的形狀分別是圓形、三角形和長方形的,而且房子的排列位置、數量和線索圖上完全相同。快點乘車去追爸爸。

3.爸爸到達的地方

(1)智娜馬上要找到爸爸了,爸爸到底在哪裏呢?看看這張線索圖,爸爸要告訴智娜什麼呢?

(2)這次爸爸要智娜從旁邊看圖形來找房子。到底哪些房子從旁邊看是長方形、圓形、長方形的?

(3)尋找要求:請根據這張線索圖,從旁邊看找到和線索圖上圖形的形狀、排列位置、數量相同的房子。找到後把這些房子圈出來,再把自己的學號寫下來。

(4)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5)交流、發現。

【設計思路:這裏要注意,幼兒容易將圓柱體看成是圓形的,教師可以出示圓柱體讓幼兒觀察,分清圓柱體從上面往下看是圓形的,從下面往上看是圓形的,從旁邊看就不是圓形的了,並鼓勵幼兒仔細觀察。】

(6)2號區從旁邊看,房子的形狀、排列位置、數量都和爸爸提供的線索圖完全相同,這就是爸爸到達的地方了。

4.和爸爸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遊樂園就是爸爸到達的地方。我們一起跟着智娜進去找爸爸吧。智娜找到了爸爸真高興,你們心裏感覺怎麼樣呀(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三、智娜爸爸送給我們的禮物

智娜爸爸為了感謝我們準備了一些小禮物。瞧,這裏有3張線索圖,這3張線索圖要請你們從不同的位置看,這樣才能找到禮物。大家趕緊在教室裏把禮物找出來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新《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彩虹的盡頭》是一本經典兒童繪本,是一個寓意很深的故事,繪本意境優美,藴含着感染人、影響人的情感價值:以獾和狐狸尋寶為主線,逐漸展開故事情節。什麼是寶貝?在儲備冬糧的松鼠來看,一堆橡果就是比什麼都重要的寶貝,在幸福的鴨媽媽看來,鴨寶寶就是勝過世界上任何東西的寶貝,而在閲歷豐富的兔子爺爺看來,最令他陶醉的寶貝當然莫過於對往事的回憶了。

通過在尋寶途中與遇到的三個動物之間的對話,獾和狐狸悟出“寶貝”的真正涵義:寶貝不僅僅是一些使人富有起來的物質層面的東西,寶貝還是一些很特別的東西,能夠給自己帶來幸福快樂。尋寶前後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這是一個由物質到精神上的昇華。大班幼兒對“寶貝”已有了朦朧的概念,他們認為自己喜歡的玩具等物品就是“寶貝”,“寶貝”大都是物質方面的,對於“寶貝”更深層次的涵義並不理解。大班幼兒的觀察力和理解力更強了,又善於思考,正好藉助《彩虹的盡頭》這個繪本 ,結合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的教育原則,引導幼兒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寶貝”的涵義有更深的理解,同時,繪本所傳達的價值觀也將對大班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活動目標

1.願意欣賞繪本故事《彩虹的盡頭》,感受愛的情感。

2.在聽一聽、看一看、説一説中,領悟“寶貝”的真正的涵義。

3.能大膽講述故事內容,樂於表達對“寶貝”的想法。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聽一聽、看一看、説一説的方式理解故事內容,領悟“寶貝”的真正的涵義。

活動難點:能大膽講述故事內容,樂於表達對“寶貝”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認識小動物獾和狐狸,瞭解松鼠愛吃的食物。

2.物質準備:課件、孩子們自己帶的寶貝。

活動過程

1.“尋寶欄目”——激發幼兒興趣

(1)小朋友們大家好,今天《尋寶》節目組來到大二班,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寶貝吧!(播放視頻)。

(2)你們都看到了哪些寶貝?它們都是什麼?(中國的歷史文物寶貝)你們有沒有自己的.寶貝呀?

2.“寶貝分享”——介紹寶貝

(1)師:瞧!桌子上都是大家帶來的寶貝,下面咱們通過抽獎的方式,請幸運的小朋友眾來紹一下自己的寶貝,好嗎?

(2)師:你的寶貝是什麼?

(3)師總結:有的小朋友的寶貝是玩具,有的小朋友寶貝是自己作品,還有的小朋友寶貝是生活用品,看來咱們的寶貝是多種多樣的。

3. 欣賞繪本,理解故事內容

(1)介紹主要人物。

(課件呈現“一扇門”)師:聽!什麼聲音?(門鈴聲)有人來參加咱們欄目活動了,大家歡迎嗎?師:會是誰呢?(課件呈現;獾和狐狸)。師:獾和狐狸一起來參加我們的尋寶節目了!

①在獾和狐狸“尋寶”過程中,領悟“寶貝”的真正的涵義。

(2)你們覺得獾和狐狸的寶貝是什麼?咱們聽聽它們的尋寶之旅吧!

(3)講述故事的前三頁:

(第一張繪圖)音樂響起,師讀題《彩虹的盡頭》。獾和狐狸是好朋友,他們總是在一起玩、一起打鬧!

(第二張繪圖)有一天雨後,天空出現了一道明亮的彩虹!狐狸問獾:“嘿!好朋友你説,彩虹的盡頭是什麼”?獾説:“是寶貝”!狐狸又問:“那什麼是寶貝”?獾説:嗯,它有是可能是金的、或者銀的、或者是寶石(點擊課件),總之讓人變得富有的東西“!狐狸説:“那咱們一起去尋找寶貝吧!”——好不好!

(第三張繪圖)於是獾和狐狸開始了他們的尋寶之旅!(拖動圖片向前)它倆走啊走,走啊走,走啊走,這一路上它們會遇到誰?會不會找到寶貝呢?

(4)講述故事的第四頁:

②能大膽講述故事內容,樂於表達對“寶貝”的想法。

◆師:你猜第一個遇到了誰?獾和狐狸找到寶貝了嗎?

◆師:(採用白板局部顯示功能,教師邊託聚光燈邊講述)咦?獾和狐狸在什麼地方?(停頓)遇到了誰?(停頓)它的寶貝是什麼呢?(圖片全顯)師問:誰能把這句話完整的説一遍?

(生:獾和狐狸在大森林裏遇到了松鼠,她最愛吃的是松果)(師:説得真完整,鼓掌!)

◆師:為什麼松果是松鼠的寶貝嗎?(愛吃的食物是它的寶貝)

◆師:看來松果不是獾和狐狸心目中所想的寶貝,於是他倆繼續尋寶。(獾吃蚯蚓、昆蟲;狐狸吃魚蝦蟹、鼠類、鳥類)

(1)講述故事的第五頁:

◆師:(出示課件)這一次獾和狐狸在什麼地方?遇到了誰?它的寶貝是什麼?)看看誰能把這句話説完整?

(生:獾和狐狸在草叢裏遇到了鴨媽媽和鴨寶寶,鴨媽媽的寶貝是鴨寶寶。)

◆師:你從哪裏看出來小鴨是鴨媽媽的寶貝?(重點指導細節:摟抱、學本領,有血緣關係)

◆師:你是誰的寶貝?來,我們來連線,看你們説得對不對?(西沃同屏連線自己的爸爸媽媽,原來孩子是爸爸媽媽的寶貝,親人是寶貝)

◆師:看來小鴨子也不是獾和狐狸的寶貝,於是它倆繼續尋找寶貝。

(2)講述故事的第六、七頁:

◆師:(運用白板隱藏功能,拖拉圖片講述)這次他們在什麼地方遇見了

◆師講述(點擊下一張圖片,音樂):他們問兔爺爺您的寶貝是什麼?兔爺爺拍着腦門説:我的寶貝是回憶!嗯?回憶,誰能告訴我什麼是回憶?(回想過去、以前發生的人或事)

◆師:誰能説説你的回憶,和大家分享一下。

◆師(總結,音樂):回憶有可能是我們去過的地方,有可能是我們愛過的朋友,還有可能是你做過的事,美好的回憶可以是寶貝。兩個好朋友告別了兔爺爺繼續前行。

(3)講述故事的第八頁:

◆師:(出示課件)突然,天下起了大雨,兩個好朋友不得不躲在樹洞裏,他們特別傷心、特別難過,因為彩虹消失了,他們也沒有找到寶貝。這時他倆開始回憶:這一路上都遇見了誰?(點擊圖片)他們的寶貝分別是什麼呢?

. 5.完整欣賞繪本,感受愛的情感。

◆師:與小朋友討論,説一説獾和狐狸這一路尋寶的經歷?

◆師:請小朋友完整講述故事。

◆師:於是狐狸看看獾,獾看看狐狸(點擊課件),它們又唱又跳,相互擁抱,此刻就感到無比的快樂、開心、興奮,它們説我們找到了,寶貝找到了,你們知道是誰嗎?

◆師:(總結)獾和狐狸在自己回憶經歷裏找到了寶貝,彼此(朋友)是它們的寶貝。

(1)(點擊課件)“雨停了,彩虹出來了,可是兩個好朋友依舊沒有發現,因為它們已找到對方就是自己的寶貝!

(2)完整欣賞一遍繪本故事《彩虹的盡頭》

◆師:小朋友獾和狐狸的尋寶之旅結束了,大家還想美美地、完整地聽一遍嗎?(播看繪本故事)

◆師:請小朋友邊聽邊想:在幼兒園裏有像獾和狐狸一樣的寶貝嗎?小朋友你找到了自己的寶貝了嗎?如果她在這你趕快去他抱一抱,和好朋友説一説你們的貼心話、知心話!

5.總結

師:今天咱們大(2)班的每個人小朋友都找到了自己的寶貝,還獲得了寶貝對自己的愛和肯定!希望大家回班之後再去找找更多的寶貝!老師希望小朋友在生活中都能珍惜和愛自己像寶貝一樣的朋友和親人!好嗎?好的,小朋友再見!咱們下期節目再見!

6.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收集生活中點滴的圖片,在相互説一説,談一談自己的寶貝,體會朋友和家人之間愛的情感。

活動總結

我執教的《彩虹的盡頭》這個繪本語言閲讀活動,我始終圍繞活動重難點,並藉助自己自制帶有圖文、動畫flash、聲音特效、信息同屏功能等豐富設計的PPT演示文稿來輔助我的教學活動。可以説我設計的PPT在活動中幫助幼兒更直觀理解了故事內容,同時藉助有趣的PPT也更加激發了幼兒活動的激情。

flash動畫故事圖文穿整個活動,同時,也吸引幼兒活動的興趣與熱情。在第一次出示遮罩圖片的時候,孩子們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這更加突出故事發展的趣味與神祕,讓幼兒有繼續探索的慾望。整節活動通過PPT的線索一點點的推進,孩子們從一個個小動物的故事情節和對話中知道了它們的“寶貝”。最後孩子們知道寶貝不僅僅是一些使人富有起來的物質層面的東西,寶貝還是一些很特別的東西,能夠給自己帶來幸福快樂。通過初步瞭解了“寶貝”廣泛涵義之後,通過讓幼兒連線自己的父母,採訪周圍教師,組織幼兒分享交流:“媽媽的寶貝是什麼?”、“老師的寶貝是什麼?”引導幼兒進一步瞭解“寶貝”的廣泛涵義,接着,通過採訪孩子自己,“説説自己的寶貝是什麼?”由此,在不知不覺中讓幼兒從對“寶貝”物質層面的理解逐漸升華到對“寶貝”精神層面的理解。以此來了解幼兒對作品的感悟能力,並移情到幼兒的生活中去!

在整個繪本教學活動中,我充分挖掘繪本的教育價值,不斷讓幼兒在質疑、猜想、跳一跳的過程中,激發幼兒學習的渴望,體驗故事所帶來的樂趣,真正做到想説、敢説、會説、樂説,並在説的過程中獲得文學閲讀能力,讓閲讀走進幼兒的心裏,真正享受到閲讀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畫出特別的我,產生自我欣賞的積極情感。

2、 樂意在同伴面前大膽、自信的介紹自己的五官特徵。

活動準備:

1、 每人一面小鏡子:繪畫材料(油畫棒、彩紙)2、 教師和本班兩位幼兒的自畫像。

活動過程:

1、 欣賞交流出示教師漫畫式的.自畫像。這是誰的畫像?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出示本班幼兒漫畫式的自畫像,這是我們本班兩位小朋友的畫像,請你猜猜,他是誰?(提示:他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每位小朋友都很特別,你能找到自己特別的地方嗎?請你照着鏡子找一找。

你最喜歡自己什麼地方?

2、 學習表現五官、頭部特徵如果你要畫出你特備的部位,你應該怎麼畫?請個別幼兒嘗試作畫。

3、 幼兒作畫幼兒嘗試用誇張的漫畫方式畫自畫像,誇張的表現自己無關的特徵。

4、 根據畫介紹我自己:我很特別,因為我。。。。。。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聽賞討論,理解故事中小海豹喜寶和小長頸鹿之間的友情,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2、充分感受、體驗故事和生活中的”愛”的情感,懂得朋友之間需要相互關心、幫助和愛護。

3、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4、喜歡並嘗試創編故事結尾,並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活動準備:

製作關於故事的PPT,背景音樂等。

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引入話題師: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個幸福的家庭–小海豹喜寶一家。(出示小海豹喜寶一家在一起的圖片)為什麼説它們是幸福的一家人呢?

(在第一環節首先通過出示小海豹喜寶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相親相愛的圖片,讓幼兒體會一家人在一起是最幸福的事,為故事後面小長頸鹿思念家人、想要回家埋下伏筆。)第二環節:聽賞故事

1、第一段:偶遇相救師:有一天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喜寶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傢伙,誰能告訴大家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出示相應的故事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後,用語言清楚完整地表述)

2、第二段:共同生活師:可憐的小長頸鹿奄奄一息,喜寶一家會怎麼做?

3、第三段:家庭會議師:看見小長頸鹿這麼想家,如果你是喜寶,你會怎麼做?喜寶捨得小長頸鹿回家嗎?既然那麼不捨得,為什麼喜寶還願意送朋友回家呢?(教師幫助幼兒理解小海豹喜寶的心理和情感的變化)4、第四段:護送回家師:雖然喜寶捨不得小長頸鹿離開,但是它沒有大吵大鬧,而是認真、熱心地幫助小長頸鹿,用自己的愛送朋友回家,喜寶有着一顆關愛朋友的心。

(這一環節是整個活動的重點,以分段聽賞作品、觀察故事畫面、幼兒參與討論相結合的形式層層展開活動,通過了解故事的情節發展,即從救下小長頸鹿到共同生活後產生友情,最後用愛送朋友回家,這一過程讓幼兒逐漸理解喜寶心理和情感的變化,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了故事中洋溢着的濃厚的友情之愛。)第三環節:完整欣賞幼兒和教師一起完整欣賞一遍故事。

(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通過完整欣賞故事,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進一步體驗故事所傳遞的`美好情感,提高幼兒的文學欣賞能力。)第四環節:遷移經驗師:你們喜歡喜寶和小長頸鹿嗎?其實,等你們快要上小學的時候,你們也會像喜寶和小長頸鹿一樣分開,你們捨得離開自己的朋友嗎?有沒有辦法留住和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小結:你們想到了那麼多的辦法讓朋友記住你,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珍惜現在的每一天,關愛朋友,讓我們每一天都過得開心、快樂。

(對於文學作品的欣賞不能僅僅停留在作品中,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幼兒的現實生活中,在這一環節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從中體會朋友之間應該互相關心、幫助和愛護。)附故事:用愛送你回家小海豹喜寶一家快樂地生活在冰原上,這是寶爸,這是寶媽,還有……這是喜寶。

喜寶最喜歡的户外活動就是滑雪。”喂,喜寶,慢一點!””喜寶,加油!””咦,那是什麼啊?”這個龐然大物,喜寶從來沒見過。”好奇怪啊,這是什麼?””到底是從哪裏來的?””怪物!怪物!”大家都迅速地圍過來,好奇地看着它。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巨大的小傢伙,不是餓了,就是生病了,它奄奄一息地躺在那兒,沒有力氣説話。寶爸説:”寶媽,快拿一些熱的食物來給這個小大個兒吃。”寶媽立刻煮了一鍋熱騰騰的海藻粥。喜寶一口一口地喂着小大個兒,吃完海藻粥的小大個兒,氣色慢慢好了起來。

恢復了元氣的小大個兒告訴大家:它是長頸鹿。本來,它和媽媽快樂地生活在非洲的大草原上。但是,有一天,來了一隊追捕它們的獵人,小長頸鹿因為年紀太小,跑不快,被獵人們給抓住了。獵人們把它關進了籠子裏,準備用大貨船把它運走。沒想到,中途遇到暴風雪。醒來時,就已經在……”這樣不行,它會凍壞的。”喜寶急着想辦法。看着冷得發抖的小長頸鹿,寶媽找來北極熊奶奶幫忙,為小長頸鹿織起了暖暖的毛衣和圍巾。

小長頸鹿和喜寶成了最好的朋友,它們一起捉魚、堆雪人、玩球……雖然日子過得很開心,喜寶一家也把小長頸鹿當作家中的一員,但是,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小長頸鹿只要想起媽媽,就會掉眼淚。

這天,寶爸召開家庭會議,它提議:要想辦法把小長頸鹿送回家。”不可以!”喜寶大叫起來:”小長頸鹿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們約好了要永遠在一起!”奶奶也反對:”這太危險了,我們得考慮小長頸鹿的安全啊!”寶媽説話了:”但是,它還是個孩子,要有個温暖的家。”爺爺也點點頭:”如果小長頸鹿回不了家,就再也見不到它的媽媽。”喜寶雖然捨不得,也只好接受爸爸的提議–送小長頸鹿回家。爸爸把鄰居們都找來,大家一起為小長頸鹿量身建造一隻木筏。”嘿喲,嘿喲,齊心協力!””嘿喲,嘿喲,造木筏喲!”大家都很努力,木筏很快就造好了。

反思:

本次活動是我園的一次集體備課活動,對於文學作品的欣賞不能僅僅停留在作品中,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幼兒的現實生活中,本次活動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從中體會朋友之間應該互相關心、幫助和愛護。符合大班幼兒。

活動分四個環節,側重在第二環節,分段講述,然而在第一次試講時,發現孩子們大都講述的不好,分析原因發現,問題出現在引導幼兒講述上,設置的問題引導語太廣泛,不精準,在此環節拖延時間太長,導致後面的三四環節草草了事,之後我重新設計引導語,更精準,更有層次性,使幼兒很快能想到講述到位,也都願意參與進來講述,時間上也把握的剛剛好,第二次試講活動很成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欣賞多幅藤蔓植物作品,感受畫面的意境。

2、用討論、歸納的方法,探索藤蔓植物的畫法,並嘗試用國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3、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接觸過藤蔓植物,認識這些植物。

2、課件:藤蔓植物國畫作品多幅。

3、國畫工具材料。

活動過程 1、欣賞課件,感受畫面的內容與意境。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些好看的國畫。我們一起來看看,畫上畫了什麼?你最喜歡哪一幅?

(1)欣賞齊白石的一組小雞圖。

教師:畫上有什麼?是什麼樣子的?小雞在幹什麼?它們的心情怎樣?

(2)欣賞《鴨趣》。

教師:這是什麼植物?紫藤下有什麼?它們可能在幹什麼?

(3)欣賞《葡萄架下的貓蝶》。

教師:這幅畫表現的是什麼季節?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在葡萄架下有什麼?你覺得它在幹什麼?

2、師幼共同歸納這一類藤蔓植物的獨特結構,討論畫法。

(1)教師:現在我們仔細地觀察這幾幅畫上的植物,它們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教師:這些花和果實可以用什麼方法畫?葉子怎麼畫?怎樣才能畫出細細的藤呢? (引導幼兒看絲瓜圖,隱去葉子和其他,只留藤,重點感知藤蔓的走勢)

3、進一步欣賞其他藤蔓植物的畫,再次感受這類藤蔓植物的結構特點,併發揮想象。

(l)教師:我們發現這些植物都有藤、葉子和果實。老師這裏還有幾張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植物的藤又是什麼樣子的。

(2)教師:在這些植物下面會有哪些小動物呢?在十什麼?會不會有小朋友呢?如果你就在這些植物下面,你會幹什麼呢?

4、合作、欣賞、評價。

(l)幼兒合作創作。

教師引導幼兒進行分工,發揮想象完成作品。

(2)欣賞、評價。

教師:你先畫的什麼?後畫的什麼?還可以怎麼畫?畫上的小動物在幹什麼?你們是怎麼合作的?

(3)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看了不少藤蔓植物作品,有主藤和纏繞藤。藤蔓植物還有很多其他的種類,下一次我們再去試着畫一畫,好嗎?

【評析】

該活動是“藤蔓植物”主題活動的總結,是建立在此前一系列活動的基礎之上的。通過欣賞齊白石等名家的這些系列藤蔓作品,幼兒感受到“藤蔓”在畫面中的作用,並初步瞭解和掌握了藤蔓的基本畫法。

活動中幼兒興致很高,畫面也非常豐富,但對於藤蔓的`走勢還不太瞭解,初步嘗試繪畫時,線條比較牽強。我們試着讓幼兒先畫主藤,再在藤的上面添畫葉子和果實,然後順勢添加纏繞藤……這樣幼兒逐步瞭解了畫面的佈局和藤蔓的走勢。

參考資料 藤蘿

白石老人將篆隸碑學的筆意運用於勾勒藤蔓的走勢,將藤的柔和弧度與枯墨相結合,在表現藤蘿婀娜温婉的同時,也給人蒼勁的感覺。暗粉的花與濃黑的藤對比,更顯出花的嬌嫩。圖中飛舞的兩隻蜜蜂更給畫面平添了無限的生機。

這幅作品適於大班幼兒初步接觸藤蔓類作品時欣賞。圖上藤蔓,從根到主幹、到末端,相對完整,大班幼兒能夠很清楚地觀察藤蔓的走勢以及葉和花是如何從藤上生長的;同時也能豐富幼兒對構圖的認識。教學中可以從欣賞畫面意境着手,再逐步觀察藤蔓的走勢、花和葉的位置與畫法等其他內容。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各種圓表現熊貓的基本特徵,並用黑色和白色給熊貓塗色。

2、觀察熊貓的圖片,觀察熊貓的外形特徵,大膽想象畫出不同動作姿勢的熊貓形象。

3、喜歡熊貓,有保護熊貓的意識。

4、體驗想象創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5、養成大膽用色、均勻塗色的良好習慣。

活動難點:

自己安排畫面,添加相應的背景豐富畫面

活動準備:

1、幼兒的畫紙、記號筆、油畫棒人手一份。

2、熊貓的頭、身體、腳、尾巴各4份3、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一、以猜謎活動為導引,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腦蛋圓圓的',眼睛黑黑的,身穿黑白衣,愛吃嫩竹子。

2、教師告訴幼兒熊貓是我國的珍稀動物,是國寶,我們人人愛護大熊貓。

二、出示熊貓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熊貓的外形特徵。

1、提問:

(1)、熊貓長得什麼樣子的?熊貓哪個部位的毛是黑色的,哪個部位的毛是白色的?

(2)、熊貓的頭是什麼樣子、什麼顏色的?

(3)、熊貓的眼睛是什麼樣子、什麼顏色的?

(4)、熊貓的耳朵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的?

(5)、熊貓的身體是什麼樣子、什麼顏色的?

(6)、熊貓的四肢是什麼樣子、什麼顏色的?

(7)、教師總結:熊貓的頭圓圓的,耳朵象半圓,熊貓的身體胖胖的,象個氣球,四肢短短的,有點象橢圓形,它的身上有黑色和白色的毛。

2、老師這裏有了熊貓頭、身體、腳、尾巴,請小朋友上來放一放熊貓會有哪些姿勢?

3、請3-4個幼兒上來擺放,大家一起學學熊貓姿勢。

三、幼兒學習作畫。

1、今天我們就要來熊貓。誰來告訴大家,熊貓是怎麼畫的呢?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在畫紙上進行簡單示範,讓幼兒瞭解正面熊貓的基本畫法。

2、教師引導幼兒想象不同姿態的熊貓。

教師:熊貓樂園的熊貓都在幹什麼呢?熊貓們會做什麼呢?教師根據幼兒講述繪畫出1-2中不同姿態的熊貓。

四、交代要求,幼兒繪畫熊貓,教師巡迴指導要求:

1、鼓勵幼兒畫出熊貓的不同姿態,並能想象一定的情節,如熊貓爬樹、熊貓玩球、熊貓頂傘等。

2、提醒幼兒塗色時,要順着一個方向輪廓線來回地塗色,保持畫面整潔。

五、展示幼兒的作品,進行講評。

讓幼兒爍爍自己畫的熊貓在幹什麼?並選出自己喜歡的圖畫,説説為什麼?

活動延伸:讓幼兒自由拼擺熊貓。